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尹文清  冯华芬  段少卿  李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38-12140
[目的]研究毛冬青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及其利用价值,探讨不同溶剂回流提取毛冬青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用石油醚、氯仿提取毛冬青叶挥发性成分,以GC-MS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毛冬青叶挥发油主要含有烃类、内酯类、脂肪酸、烯醇、苯丙素类等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较高为:异丁香油酚(28.967%)、二十烷(8.735%)、十九烷(8.225%)、二十四烷(7.929%)、邻苯二酸-(2-乙基)己酯(7.161%)、十八烷(6.380%)。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苯丙素类成分优于氯仿,而提取饱和烃及脂肪酸时,以氯仿为溶剂效果更佳。[结论]毛冬青叶挥发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研究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为毛冬青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危晴  王晓杰  陈亮  邱博涵  彭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16-5217,5393
[目的]采用GC-MS分析法测定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霞草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含量。[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霞草中的挥发油,然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萃取物,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性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霞草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1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乙基异丙基醚(12.446 5%)、3-甲基-2-环氧基甲醇(11.878 5%)和2-甲基萘(9.358 6%)是构成霞草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结论]该研究为霞草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石榴籽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杭志奇  韩清波  许景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40-18741
[目的]对石榴(Punica granatum Linn.)籽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方法]测定石榴籽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黄酮类物质和单宁含量,并分析石榴籽油脂肪酸组成成分和干燥脱脂石榴籽蛋白质中氨基酸成分。[结果]石榴籽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其含量分别为13.62%、20.29%,石榴籽油中含有8种不饱和脂肪酸和4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92.22%,9,12,15-十八碳三烯酸占82.76%。石榴籽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较完全,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1.98%。[结论]该研究可为石榴籽的进一步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何忠梅  王慧  包海鹰  白冰  刘汉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46-10648
[目的]研究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以期为千里光的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果]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别,即从栽培千里光挥发油中鉴定出23种化合物,从野生千里光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化合物,其中有13种化合物是相同的。栽培千里光挥发油中含有17种萜类化合物,6种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中含有9种萜类化合物,12种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2种千里光挥发油成分的含量也不同,即栽培千里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α-金合欢烯(11.60%)、α-石竹烯(13.49%)、石竹烯氧化物(8.57%)、棕榈酸(10.86%)和亚油酸(9.00%);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α-金合欢烯(8.10%)、α-石竹烯(19.50%)、石竹烯氧化物(14.22%)、棕榈酸(21.45%)和亚油酸(13.66%)。[结论]该法测定出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这为千里光的合理开发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五指毛桃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五指毛桃挥发油,通过GC-MS的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得到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确认了35种化学物质,主要为长链脂肪酸(31.4%)、醛类(15.8%)以及酮类(13.3%)化合物,还有少量的饱和长链烷烃、酚类及内酯类物质。[结论]该研究为五指毛桃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任竹君  罗亚男  王道平  陶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00-19102
[目的]检测罗勒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罗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53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草蒿脑(64.55%),其次为甲基丁香酚(12.16%)、1,8-桉叶素(8.355%),T-荜澄茄醇(1.50%)、E-细辛脑(1.412%)、(E)-β-罗勒烯(1.028%)。[结论]罗勒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其中4种醚类化合物占74.455%、3种酚类化合物占12.208%、22种烯烃占5.401%,9种醇类化合物占1.751%、并含有少量的酮类、酯类、酸类物质等。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地延胡索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莉  郭新异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18-20420
[目的]研究陕西和江苏产延胡索药材中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及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延胡索药材中挥发油成分,用GC-MS法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陕西和江苏产药材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5种和30种化合物,各占延胡索挥发油总峰面积的70.57%和66.41%。其中,共有30种化合物相同,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丹皮酚(24.52%1、8.43%)、棕榈酸(5.35%、6.39%)、2-β-甲氧基-5-α-胆甾烷酸(7.37%5、.76%)等。[结论]产地是影响延胡索挥发油的种类及含量不同的一个因素,这为不同地区延胡索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藏药曲玛孜2种基原植物西伯利亚蓼和小大黄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藏药曲玛孜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从藏药西伯利亚蓼挥发油中共鉴定19个成分,包括萜类、芳香化合物、脂肪烃类等,其中主要含有植醇(35.81%)、植酮(13.28%)、萘(4.79%)、亚麻酸甲酯(3.46%);藏药小大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Z,E)-2,13-十八烷二烯-1-醇(29.99%)、大黄酚(15.18%)、萘(13.98%)、棕榈酸(7.00%),结构类型涉及脂肪醇类、蒽醌类、萜类等29个成分。[结论]藏药曲玛孜2种基原植物西伯利亚蓼和小大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组成相差较大,该研究为揭示曲玛孜品种整理、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全面了解凤尾茶的挥发油成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重要药用植物资源。[方法]以采自云南大理的凤尾茶为试材,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凤尾茶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凤尾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GC-MS分析表明,从凤尾茶挥发油中鉴定出了4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峰面积的62.368%。化合物类型包括单萜(43.138%)、倍半萜(5.553%)、芳香族(11.447%)和脂肪族(1.781%)。主要成分为台薷酮(38.945%),其次为茴香苯甲醇(8.994%)、臭樟脑(2.324%)和β-渡旁老鹳草烯(2.313%)等,其中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48.691%。[结论]该研究为凤尾茶资源在药用和香料等方面的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廖彭莹  李兵  苗伟生  卢汝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94-13395
[目的]分析细叶石仙桃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叶石仙桃的挥发油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31个色谱峰,并鉴定出其中18种化学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88.56%,化合物类型包括脂肪族类、芳香族类及萜类,其中最主要的挥发油成分是棕榈酸(49.54%)。[结论]该研究首次鉴定出细叶石仙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活性成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漾濞泡核桃品质的影响,为确定漾濞泡核桃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以漾濞泡核桃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8月20日、8月30日、9月4日、9月9日、9月14日进行采样,每次采样前以果实青皮表面具有明显的细小裂痕为标准,观测统计青皮开裂果实的比例,并对样品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果实成熟期间,随着全树果实青皮开裂比例的增加,漾濞泡核桃平均干果质量、出仁率都有所增加,当全树果实青皮开裂比例达到50%时,其平均干果质量和出仁率几乎无变化,粗脂肪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变化甚小。[结论]全树果实青皮开裂比例达50%左右时是漾濞泡核桃最适采收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日本晚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日本晚樱叶挥发油中的挥发油,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日本晚樱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04%,以醛、酯、醇类为主,含量最高的成分为苯甲醛(57.00%)。[结论]日本晚樱叶挥发油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胡桃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胡桃叶经水蒸气蒸馏得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4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02%。其中挥发油中含量在3.00%以上组分有叶醇(8.62%)、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3.84%)、反-(+)-橙花叔醇(45.14%),金合欢醇(5.54%)。[结论]为胡桃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0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香蜂花叶挥发性成分含量,探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香蜂花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GC-TOFMS仪分析测定,由同时蒸馏萃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分别提取的香蜂花叶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同时蒸馏萃取物中分离出93种成分,鉴定出41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89.79%;其中含有的最主要成分为香叶醛(24.54%);从超声波辅助提取物中分离出67种成分,鉴定出31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92.26%;其中含有的最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0.80%)。[结论]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地百尾参挥发性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百尾参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提取并比较分析不同产地百尾参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贵州安顺和凯里百尾参中分别鉴定出68和40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9.01%和98.96%;两个不同产地的百尾参挥发性成分中,含27种共有成分,但各成分的含量不同。[结论]两个产地百尾参的挥发性成分在数量及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纪晓玲  白明生  石新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38-15839
[目的]分析四合木链格孢发酵产物的脂肪酸组分。[方法]对四合木链格孢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提取分离发酵产物中的脂肪酸,甲酯化处理后,利用GC-MS技术分别检测四合木链格孢发酵液和菌丝体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发酵液中检测出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3.04%,主要为油酸28.41%,亚油酸24.17%,亚麻酸3.85%,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为26.19%,其次为硬脂酸5.15%。菌丝体检测出7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4.30%,主要为油酸30.87%,亚油酸31.57%,亚麻酸7.51%;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为16.85%,其次为硬脂酸5.76%。[结论]对四合木链格孢进行液体发酵培养能产生多种脂肪酸,可以开发作为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酸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朱小勇  林世炜  卢汝梅  李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76-13377
[目的]研究紫玉盘(Uvaria microcarpa Champ.ex Benth)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玉盘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紫玉盘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8个色谱峰,鉴定出3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9.70%,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棕榈酸、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已醇酯、双环吉玛烯和苯甲酸。[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玉盘叶挥发油的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