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竹丛枝病是竹类植物产生丛枝状病害的总称,是竹林退化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竹针孢座囊菌Aciculosporium take,异香柱菌属Heteroepichlo觕,竹暗球腔菌Phaeosphaeria bambusae以及植原体(phytoplas-ma)等均能引起竹丛枝病。长期以来这些病原物所处分类地位的变化较大且它们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这对竹丛枝病的防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对上述病原物所处分类地位的演变过程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竹丛枝病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参26  相似文献   

2.
竹丛枝病病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丛枝病是竹类植物产生丛枝状病害的总称,是竹林退化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竹针孢座囊菌Aciculosporium take,异香柱菌属Heteroepichloё,竹暗球腔菌Phaeosphaeria bambusae以及植原体(phytoplasma)等均能引起竹丛枝病。长期以来这些病原物所处分类地位的变化较大且它们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这对竹丛枝病的防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对上述病原物所处分类地位的演变过程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竹丛枝病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参26  相似文献   

3.
“通过1989~1991年3年的调查,发现豫西地区烤烟侵染性病害21种.其中病毒病害8种,真菌病害9种,细菌病害3种,线虫病害1种.根据这些病害的发生频率和病株率,将烟草赤星病、黑胫病、根结线虫病及由CMV、TMV、PVY、TEV共同引起的坏死型病毒病列为目前危害烤烟的主要侵染性病害.  相似文献   

4.
1.了解农药,对症下药病 虫、草害种类繁多,农药品种繁杂,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各种农药都有自己的防治范围和对象。因此,在确定病、虫、草害种类的基础上,确定应该用什么农药是得到理想防治效果的关键。就病害而言,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两大类。侵染性病害是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病原菌引起的,有时不同的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相似。  相似文献   

5.
笔者列出了我国柑橘主产区发生危害的85种柑橘病害名称、病原菌、病害分布、危害部位,其中侵染性病害61种,非侵染性病害24种。侵染性病原物79种,包括病原真菌、病毒(类病毒)、细菌(假细菌)、植原体、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柑橘黄脉病、柑橘褪绿矮缩病、柑橘叶斑驳病、柑橘树皮裂纹类病毒、柑橘类病毒V和柑橘类病毒VI为国内新发现病害。  相似文献   

6.
1986年至1993年间对安徽省主要木本药用植物病害的分布及危害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并对其病原作了鉴定,本文报道该省新记录病害108种,其中真菌性病害96种,细菌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所致的病害各3种,类菌原体和线虫所致的病害各2种,类立克次氏体和藻类引起的病害各1种,对各病害的病名,病原拉丁学名(或英文名),地理分布,侵染部位及危害程度分别作了记载。这些病害共涉及寄主植物37科52属62种。  相似文献   

7.
桃细菌性穿孔病是由核果单胞杆菌[Xanthomonas pruni(smith)Down]引起的一个重要病害,能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该病害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除危害桃树外,还能侵染李、杏、梅、油桃和樱桃.多年来,尚未找到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特效药剂.  相似文献   

8.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对江苏省南京市区及城郊紫金山、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南理工竹种园、浙江省林科院竹种园等地栽培竹种的竹黑痣病发生程度、危害竹种、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调查,并采集感病的竹叶作为样品分离病原菌。调查结果发现:竹黑痣病主要危害2个属11种竹子,即刚竹属10种、矢竹属1种。在刚竹属中,乌哺鸡竹和县红竹发病较重,尤其是黎子竹和刚竹发病最为严重;竹黑痣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竹林较密、环境阴湿、人工经营管理差的竹林竹黑痣病发病率明显较高。病原菌的研究方法包括病组织分离、病原保湿培养、室内接种试验,得到4种菌。  相似文献   

9.
安徽肖水稻栽培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较为复杂,痛害发生严重该文就安徽省水稻主要病害稻瘟病、纹枯痛、白叶枯病、病毒痛(条纹叶枯痛、水稻矮缩病)以及部分后期痛害(稻粒黑粉病、稻曲病、叶尖枯病、云星病)等危害症状识别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安徽省水稻痛害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对病害判断不准确、盲目用药现象十分普遍,如何对病害进行诊断是非常必要的。通常我们以导致植物病害发生的两种因素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病  相似文献   

11.
倒伏对冬小麦病害发生情况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小麦发育中后期倒伏后病害发生情况和进行减产量化评估,采用木棍将小麦小心压倒人工模拟大风造成小麦倒伏的方法进行不同倒伏时间和不同倒伏程度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小麦病害、早衰、成熟时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在开花期至灌浆期间发生倒伏,主要加重纹枯病和白粉病的发生,病情均为3级,倒伏时间越早,小麦越易早衰和成熟期提前,病情指数与对照的差异也越显著。平铺和倾斜倒伏都使小麦穗粒数减少、千粒质量明显降低而导致大幅度减产,对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都是开花期灌浆始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平铺倒伏处理依次减产25.9%、21.1%、10.1%、4.0%,倾斜倒伏处理依次减产9.1%、7.6%、5.0%、1.9%。从倒伏程度对小麦病害、早熟、成熟时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看,都是平铺倒伏的影响大于倾斜倒伏。故在小麦中后期倒伏产量减损评估时,宜将倒伏时间作为重要依据,其次还应结合倒伏程度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时相HJ-1B CCD影像的玉米倒伏灾情遥感监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对倒伏发生前后的多时相HJ-1B卫星CCD多光谱影像植被指数的变化分析,实现区域尺度下的玉米倒伏受灾范围监测和灾情评估。【方法】以2015年8月3日因大风暴雨导致大面积玉米倒伏的河北省藁城市为研究区,提取HJ-1B CCD多光谱影像的多种植被指数,根据多时相植被指数变化量与实测倒伏样本的关联分析,筛选玉米倒伏敏感植被指数,采用正态(偏正态)统计理论的双阈值划分策略划定阈值,构建基于植被指数变化分析的玉米倒伏灾情遥感监测模型,评价玉米倒伏灾情严重程度,并基于野外实测样本进行精度评价。【结果】基于城镇、水体、倒伏与未倒伏玉米的HJ-1B CCD2多光谱反射率曲线可得,玉米与城镇建筑物和水体的光谱反射率存在较大差异,在可见光波段,倒伏玉米要高于未倒伏玉米的反射率,然而在近红外波段(830 nm),未倒伏玉米略高于倒伏玉米的反射率。由已提取出玉米种植区域后的前后两期HJ星的差值影像分析可得其像元整体分布趋势基本符合正态(偏正态)分布。由相关性分析可得,倒伏前后的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与玉米倒伏比例具有最高的相关性(R=0.9377),而且倒伏越严重,其RVI差值越大;通过野外实测样本与模型验证结果进行混淆矩阵分析,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5.7%,Kappa系数为0.804;研究区玉米倒伏遥感空间制图结果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监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倒伏发生后,其玉米长势以及灾后恢复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基于玉米倒伏前后RVI差值的遥感监测模型能有效反映不同倒伏程度的冠层群体变化信息以及长势恢复情况,能在区域尺度下实现玉米倒伏受灾范围监测和灾情等级评估。  相似文献   

13.
香蕉是广西南部亚热带区域主栽果树品种之一,近几年来蕉区遭受台风危害,造成香蕉倒伏、折断等.香蕉抗风栽培技术主要针对香蕉易受风害影响的情况,选择抗倒性强的品种,采取竹木搭架、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栽培技术提高香蕉抗风害能力,以减轻焦区尤其是沿海地区栽培香蕉遭受台风危害倒伏折断造成的损失,确保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面样方调查的小麦倒伏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技术及时获取小麦倒伏信息,对于农业部门指导小麦倒伏后的农业生产、灾害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在鲁西、鲁西南地区小麦倒伏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选用小麦倒伏前后两期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数据,探讨了利用遥感影像监测小麦倒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首先,根据小麦灌浆期不同组分的光谱特性,解释了倒伏小麦光谱变化的原因;其次,分析了倒伏小麦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光谱反射特点,寻找小麦倒伏遥感监测的敏感波段;最后,利用敏感波段建立植被指数,讨论了小麦倒伏发生程度的遥感监测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别在夏玉米灌浆前期和灌浆后期进行倒伏试验,在根倒伏、茎折2种倒伏方式倒伏后3和7 d进行人工扶植,比较不同倒伏方式的产量损失和不同扶植方式的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在灌浆前期,玉米根倒后扶起的比不扶的产量高,倒伏后3 d扶植减产率为18.90%,7 d扶植减产率为11.71%,而不扶植的减产率为24.80%;茎折倒伏,3 d后扶植减产率达40.41%,7 d后扶植减产率达42.87%,而茎折后不扶植的减产率为21.80%。在灌浆后期,根倒扶起的和不扶的产量差别不大;茎折后,不扶的产量和百粒重均比扶起的高很多;茎折后不扶的减产率仅有3.79%,而3和7 d扶起的减产率分别为18.54%和13.36%。因此,在灌浆前期,根倒后要及时扶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产量损失。灌浆后期根倒可以不扶,任何时期的茎折倒伏都不要扶植。在该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夏玉米倒伏灾害灾损评估模型,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富贵竹切口保鲜及贮运问题,分别于2012年、2013年不同季节对湛江市霞山区、湖光镇、东海岛和南山村等地区多个富贵竹加工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采后的主要病害包括由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 Tiegh.)引起的黑腐病、尖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引起的茎腐病、丛刺盘孢菌(Vermicularia sp.)引起的炭疽病和紫变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为主引起的青霉病。  相似文献   

17.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特殊森林类型,科学经营管理毛竹林不仅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对发挥毛竹林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提高毛竹林经营管理的技术水平一直是经营者关注的焦点。采用集成OnyxTREE BAMBOO,3ds Max和ArcGIS等种软件,重点将前者的三维建模功能和后者的三维显示功能相结合,实现毛竹林分的三维可视化,旨在为毛竹林科学经营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方法。选择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建立100 m × 100 m固定标准地,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毛竹的基部三维坐标(x,y,z),调查毛竹的胸径、竹高、枝下高和冠幅等因子。根据调查数据,基于OnyxTREE BAMBOO和3ds Max软件,对不同生长状态的毛竹进行三维建模,再导入ArcGIS,在ArcScene中与数字高程模型(DEM)叠加,最终实现毛竹林分的三维可视化。研究取得较好的可视化效果,观察者既可以俯瞰整片竹林,掌握竹林整体状况,也可以深入竹林内部,直观了解毛竹的具体生长状态,如毛竹的死活、弯直、折断、倒伏等,以及地表的起伏状况。单击任一株毛竹,还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其相关信息包括毛竹的竹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坐标等。此外,借助ArcScene的漫游功能,可以实现竹林内部实时漫游观察,可以设定漫游路径,实现固定路径漫游,以及将漫游动画保存为视频格式进行输出。研究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毛竹林可视化技术方法,此方法可操作性强,应用于毛竹林可视化经营管理,不仅可以真实反映毛竹林分的当前生长状况,还可以直观展现竹林采伐或自然干扰后的林分状况,为进一步研究毛竹林动态变化的可视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小麦易发生干热风、高温逼熟、贪青晚熟、雪灾、倒伏灾害,故着重介绍了小麦的干热风、高温逼熟、贪青晚熟、雪灾、倒伏灾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对提高安徽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其稳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雪松  杨成芳  张少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19-19422
[目的]研究地形对冷流暴雪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一次山东半岛冷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地形敏感性对比试验,并从水汽、热力场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冷流暴雪中地形对暴雪落区、强度造成影响的可能原因。[结果]山东半岛山脉地形对冷流暴雪落区、强度影响较大,使其强度明显增大,降雪中心明显北移;而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形造成对流层低层风场辐合和垂直运动增强,从而明显改变了冷流暴雪过程中水汽、雪水含量等在空间上的分布,继而影响整个暴雪过程。[结论]山东半岛山脉地形是冷流暴雪天气过程预报分析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刚竹毒蛾防治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刚竹毒蛾是我国竹林重要食叶害虫之一.采用40%氧化乐果等内吸剂农药进行竹腔注射,筛选出最佳农药和浓度,防治效果达99%以上,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