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郭金耀  杨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91-18692
[目的]分析盐藻DNA对水稻幼苗在低盐中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刚萌发的水稻幼苗根系浸入5 mg/L盐藻DNA溶液中培养2d,以蒸馏水培养为对照,处理后的水稻幼苗栽于含有氯化钠3 g/L的MS培养液中培养,分析盐藻DNA对水稻幼苗在低盐中生长的影响。[结果]水稻幼苗用5 mg/L盐藻DNA处理后,在含氯化钠3 g/L的MS培养液中培养15 d,其平均株重为150.7 mg,比对照增加了10.3%;平均株高为15.28 cm,比对照增加了6.1%;平均存活率为45.0%,比对照增加了125.0%;平均根数为7.15条,比对照减少了2.8%;平均根长为3.83 cm,比对照缩短了8.4%。说明盐藻DNA提高了水稻幼苗的耐盐适应性。[结论]盐藻DNA可提高水稻的耐盐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用盐藻DNA处理绿豆幼苗,检测盐藻DNA对绿豆幼苗在低盐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 mg/L盐藻DNA处理绿豆幼苗,将该幼苗放在含3 g/L氯化钠的MS培养液中培养15 d,其株高、存活率分别比对照增加3.61%、191.3%,根长缩短6.06%.说明盐藻DNA能提高绿豆幼苗的耐盐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观察红花在萌发期和幼苗期对Na Cl胁迫的响应特征,确定红花幼苗的耐盐阈值,为深入研究红花幼苗的耐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以蒸馏水和不同浓度Na Cl溶液浸泡(0.06 mol/L、0.12 mol/L、0.18 mol/L、0.24mol/L、0.30 mol/L)红花种子,沙培法培养,苗期浇灌含有不同浓度Na Cl的霍格兰营养液。通过测定红花幼苗形态指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来考察红花幼苗对Na Cl的响应。结果表明:①蒸馏水浸泡和Na Cl浸泡组中,幼苗株高与根长均随Na Cl浓度的增高而下降,且对地下部分抑制强于地上部分。②蒸馏水浸泡和Na Cl浸泡组中随Na Cl浓度的增加,SOD酶活性先增高后下降,在0.06 mol/L Na Cl处理下达到最高值; POD酶活性显著增强,在0.18 mol/L Na Cl处理下POD酶活性最高;同一浇灌浓度下,Na Cl浸泡组POD酶活性均大于蒸馏水浸泡组。③蒸馏水浸泡组,MDA含量随着Na Cl浓度的增高而增加; Na Cl浸泡组,MDA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在0.06 mol/L Na Cl处理下含量最低,在0.18 mol/L Na Cl处理下含量仍比对照组低。Na Cl浸泡组中MDA含量整体低于蒸馏水浸泡组。表明红花种子经过Na Cl浸泡,幼苗耐盐性提高,初步确定红花幼苗的耐Na Cl阈值为0.18 mol/L。  相似文献   

4.
以耐盐性差异显著的2个樱桃番茄品种京丹5号(耐盐性较强)和小圆枣(耐盐性较弱)为试材,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水杨酸(0.008 g/L、0.04 g/L、0.12 g/L和0.20 g/L)喷施叶面,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樱桃番茄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外源SA处理京丹5号和小圆枣幼苗后,除0.00...  相似文献   

5.
蓝巧武  刘华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879-880,910
[目的]提高红海榄抗盐胁迫的能力。[方法]用添加51、52、5 mmol/L CaCl2的培养基培养盐胁迫下的红海榄幼苗,研究钙对盐胁迫下红海榄幼苗生长及膜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根及叶片的鲜重在5 mmol/L钙处理时明显高于对照和单独盐处理,15 mmol/L钙处理达到峰值。5 mmol/L Ca2+处理根的SOD活性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而达到最大值,15 mmol/L Ca2+处理叶片的SOD活性最大,4个月后25mmol/L Ca2+处理的最大,比对照和盐处理分别高28.49%和23.32%。5 mmol/L Ca2+处理根的MDA含量一直维持较低水平而达到最小值。15 mmol/L Ca2+处理叶片的MDA含量最低,2个月后明显低于其他组,仅为单独盐处理的46.98%。钙能有效提高红海榄幼苗根及叶片的鲜重和SOD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其耐盐性。[结论]5~15 mmol/L Ca2+有效提高了红海榄幼苗抗盐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在沙棘培育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沙棘种苗的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沙棘种子消毒后用50 mg/L的GGR6浸泡18 h,以无GGR6的处理为对照,进行室内发芽试验,记录发芽情况;以无GGR6的处理为对照,沙棘种子消毒后用50 mg/L的GGR6浸泡24 h,催芽4-5 d后播种在苗圃中,秋季落叶后测定种苗的密度和生长量。[结果]用GGR6处理的种子,室内萌发时间提前3 d,发芽高峰提前7 d,发芽率比对照提高了17个百分点,为96%。室外试验表明,GGR6处理后,种苗密度为395株/m^2,比对照提高了59.3%。种苗的年生长量大于对照,株高和地径分别为18.70、0.34 cm,而对照分别为13.40和0.25 cm。[结论]50 mg/L的GGR6处理可以提高沙棘种苗的发芽率、成苗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4个番茄品种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耐盐性比较,确定最耐盐番茄品种。[方法]以4个番茄品种为试材,研究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的耐盐性。[结果]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4个不同番茄品种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下降,相对盐害率增加;植株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降低,盐害指数和干鲜比增加,根冠比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4个番茄品种在Na Cl浓度50 mmol/L以下的盐碱土可以正常生长,齐达利耐盐性最强,可在Na Cl浓度100 mmol/L正常生长,4个番茄品种耐盐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齐达利、粉宴1号、美贝、3684。[结论]该研究为盐碱地番茄品种栽培和耐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黑淑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261-8262,8301
[目的]研究重金属Cr6+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DNA含量的影响。[方法]用浓度5100 mg/L Cr6+分别处理3和10 d龄小麦幼苗,测定生长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电泳法测定DNA含量变化。[结果]除了Cr6+〉20 mg/L时,3d龄幼苗的根数小于对照根数外,其余处理根数均增加;而根长、根系鲜重和干重、DNA含量均随着Cr6+浓度的增加而降低。3d龄幼苗比10 d龄幼苗对Cr6+更敏感。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对照根尖DNA带基本完整,而Cr6+处理的DNA则发生了降解,出现拖尾现象。[结论]Cr6+处理影响了小麦幼苗根系的正常生长并导致DNA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李建新  涂艳丽  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379-11380
[目的]为预防大豆早期铬伤害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铬处理大豆种子,研究铬对大豆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Cr6+浓度从0增至5mg/L,发芽率从91.44%增至92.59%,发芽势从89.13%增至89.54%。Cr6+浓度从10mg/L增至160mg/L时,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降至74.94%和73.64%。低浓度铬处理的大豆幼苗根长、芽长及生物量比对照有少许的增加。15mg/L的Cr6+抑制大豆幼苗的生长,且随着浓度的提高抑制效应逐渐增强。Cr6+浓度达到100mg/L时,根长与芽长分别为对照的28.61%、31.33%。Cr6+对大豆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结论]铬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一个低浓度下的刺激效应和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浓度10mg/L以下的铬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硝酸钙胁迫对茄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紫月、茄杂二号、紫光、快星、长野狼、墨星一号6个茄子品种为试材,用0、80、120、160、200、240 mmol/L的Ca(NO3)2对茄子幼苗进行盐胁迫,探讨了Ca(NO3)2胁迫对茄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品种之间耐盐性的差异,旨在为抗盐品种的选择利用及耐盐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用低浓度80~160 mmol/L的Ca(NO3)2处理,6个品种的根系活力都高出对照,而且幼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叶片中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增加不明显,但当用高浓度(200和240 mmol/L)的Ca(NO3)2处理时,各项指标的变化显示出茄子幼苗受到了较为严重的伤害。综合6个品种的各项指标得出:墨星一号的耐盐性高于紫光,而紫月、快星、长野狼、茄杂二号4个品种的耐盐性介于墨星一号与紫光之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不同质量分数BA水溶液浸种培育容器苗,以期为银荆容器苗培育提供实践依据。[方法]设400、500、600、700、800、900、1 000 mg/LBA处理,以清水为对照,4次重复,以银荆种子为试材进行播种苗培育。[结果]蒸馏水浸种发芽率为最高,其次为600mg/LBA水溶液。幼苗株高间呈0.01水平显著差异,600 mg/LBA水溶液浸种效果最好。幼苗地径间呈0.05水平显著差异,600 mg/LBA水溶液浸种效果最好。幼苗全重间呈0.05水平显著差异,600 mg/LBA水溶液浸种效果最好。幼苗地上部分重间呈0.05水平显著差异,600 mg/LBA水溶液浸种效果最好。幼苗根系重间呈0.05水平显著差异,600 mg/LBA水溶液浸种效果最好。[结论]600 mg/LBA水溶液浸种最适合银荆播种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杨晓玲  郭金耀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90-13590,13592
[目的]探讨2,4-D对盐藻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2,4-D对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1.0~6.0mg/L的2,4-D均能促进盐藻的生长与物质积累,其中4.0mg/L为最佳促进浓度,可使盐藻的细胞密度、蛋白质及β-胡萝卜素积累均达到最大值。[结论]2,4-D可用于盐藻培养中对盐藻生长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小麦的耐盐适应性,研究在不同盐度中超声波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用超声波处理小麦幼苗,检测其在不同盐度中叶数、根数、株高和根长等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超声波处理后小麦幼苗在不同盐度中测定的平均值与空白对照相比,叶数增加了6.9%,根数增加了13.2%,株高降低了11.2%,根长缩短了10.0%。[结论]超声波处理改变了小麦幼苗原有的形态建成,形成了新的耐盐适应形式。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下不同浓度锌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细胞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在盐胁迫下不同浓度锌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细胞膜的影响,为水稻的抗盐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锌对盐胁迫下的水稻幼苗进行处理,测定相应的形态指标(地上部鲜重)和生理指标(相对外渗率、MDA、SOD、POD和PPO)。[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锌对水稻地上部鲜重有明显的影响,对相对外渗率、MDA、POD和PPO都有一定作用。在1.0 mg/L处理的浓度下,MDA和相对外渗率分别比对照下降17.5%和18.0%,POD活性比对照增加13.4%;在浓度为0.5 mg/L时,SOD活性比对照增加23.3%;在浓度为1.5 mg/L时,PPO活性比对照增加22.9%。[结论]锌浓度为1.0 mg/L时,对细胞膜起到保护作用,能提高水稻对盐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尖萼耧斗菜外植体消毒及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尖萼耧斗菜外植体消毒及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采用不同消毒剂种类和浓度,对尖萼耧斗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研究其污染率和污染速率,寻找建立无菌苗培养系最适宜的方法;以尖萼耧斗菜种子获得的无菌苗的根、茎、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在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筛选最佳外植体和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外植体材料最适宜的灭菌处理方法为:先将外植体在75%酒精中浸30s,用无菌水冲洗5遍,再将其用0.2%升汞液浸泡2min,再用无菌水冲洗5遍。该消毒方法使污染率最低、发芽率最高,并且获得的无菌苗长势最好;诱导尖萼耧斗菜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为幼根;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0.6mg/L2,4-D+0.5mg/L6-BA。[结论]该研究为尖萼耧斗菜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其药用和观赏价值的最大发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安祖花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安祖花幼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叶片、叶柄以及组培苗气生根为外植体,进行安祖花愈伤组织的诱导,探索安祖花再生植株规模化生产的最佳途径。[结果]叶片、叶柄以及组培苗气生根均能成功地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其中叶片诱导率最高(92%),组培苗气生根诱导率可达82%。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产生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1.0 mg/L+KT0.1 mg/L。培养基1/2 MS+IBA0.5 mg/L和MS+IBA0.5 mg/L均可诱导不定芽产生根,无明显差异。将珍珠沙和花泥按1∶1(V∶V)混合后作为组培苗移栽的培养基质,经30 d培养,幼苗成活率达91%。[结论]以气生根为外植体,规模化再生植株只需55~60 d,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7.
“童子1号”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成本下草莓试管苗的快繁技术。[方法]以"童子1号"草莓匍匐茎的顶芽为试材,以附加不同浓度BA、NAA的MS培养基诱导和增殖草莓小苗,记录组培苗的诱导与增殖情况。带顶芽的茎段基部蘸不同浓度的IBA、NAAI、AA,观察生根情况。[结果]草莓低成本下最适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BA 0.5 mg/L。BA明显促进芽的增殖,KT会影响芽的增殖率。最优的增殖培养基为MS+BA 0.5 mg/L。3种不同浓度激素处理组培苗的生根差别不大。组培苗瓶外生根蘸取的最佳生长调节剂浓度为IBA 800 mg/L。试管生根苗直接移栽的成活率高达99%。[结论]所有培养基均以3%食用白砂糖代替蔗糖,以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大大降低了培养成本,每株成本下降。  相似文献   

18.
王非  姜思佳  李忠才  刘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22-19924,19932
[目的]研究尖萼耧斗菜外植体消毒及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采用不同消毒剂种类和浓度,对尖萼耧斗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研究其污染率和污染速率,寻找建立无菌苗培养系的最佳方法;以尖萼耧斗菜种子获得的无菌苗的根、茎、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在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筛选最佳外植体和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外植体材料最适宜的灭菌处理方法为:先将外植体在75%酒精中浸30 s,用无菌水冲洗5遍,再将其用0.2%升汞液浸泡2 min,再用无菌水冲洗5遍。该消毒方法使污染率最低、发芽率最高,且获得的无菌苗长势最好;诱导尖萼耧斗菜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为幼根;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0.6 mg/L2,4-D+0.5 mg/L6-BA。[结论]为尖萼耧斗菜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其药用和观赏价值的最大发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