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欢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49-153
介绍了土地整理分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从土地整理分区的不同空间尺度和研究对象两个角度,分别对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和景观尺度的土地整理分区研究以及农用地、农村居民点和城市土地整理分区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当前土地整理分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水生态分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生态分区研究自开展以来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发展出为不同管理目标服务的多种类型、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水生态分区研究的概念框架以及中国、美国和欧洲水生态分区的研究概况,综合阐述了典型水生态分区的指标体系和常见研究方法如生物评价法和统计分析法等,最后概括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水生态分区在水环境管理应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交通分区问题,介绍了交通分区的必要性,针对交通设施状况、运行状况、环境状况,选取9个指标进行城市交通分区。综述了采用非监督分类方法进行交通分区的原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城市交通系统分区的过程,对城市交通进行分析和评价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资料。以北京城区交通网络划分为例。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21世纪以来的大量文献和对比分析,总结了国内土地利用分区的研究动态。结果表明院国内土地利用分区类型呈多元化,以省、市、县级为尺度和采用聚类分析法、GIS技术的研究较多,基于个案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方法模型等,有效地对土地利用分区进行了探索,但也存在问题和不足;并指出其发展趋势是分区理论深入化、分区制度完善化、分区方法集成化及信息化。  相似文献   

5.
季辰晔  翟国方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6):164-166,170
评述了以往分区城镇化研究的情况,以安徽省17地市为例,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区域分区,进而提出了各分区的城镇化路径和城镇化重点。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架构的研究方法是有效的,对其他区域的城镇化分区指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内蒙古自治区的水文分区更加合理,本文根据全部水文因子表现的"集体效应",按照"从主、从众、从源"的原则,以能够集中反映能量、水分的分配与组合并相互转化的干旱指数为主要指标,划分大区;按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下垫面因素的相似与相异的程度,划分小区.作出的成果,较之用单项指标进行分区,有了明显的进步,从而提高了分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山区县级尺度土壤养分分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养分分区可为作物施肥分区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县为例,采用GPS定位取1400个样点,利用G IS技术,对喀斯特山区县级尺度土壤养分分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土壤养分含量特点,将6个土壤养分分为2~4个分区。  相似文献   

8.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苹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果园12 a生的红富士(Malus domestica Borkh,cv fuji)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灌溉(对照)、树盘两侧分区交替灌溉和不分区灌溉3种处理对苹果叶片、新梢生长量等形态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区交替灌溉在较不分区灌溉节水50%的前提下,新梢生长量和叶面积均大于对照而小于不分区灌溉,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和不分区灌溉;测定时间段的平均净光合速率,不分区灌溉相比对照增加23.9%,分区交替灌溉相比对照增加36.4%,同时分区交替灌溉相比不分区灌溉增加10.1%;测定时间段的平均蒸腾速率,不分区灌溉相比对照增加25.0%,分区交替灌溉相比对照增加17.7%,而分区交替灌溉相比不分区灌溉降低13.4%.  相似文献   

9.
基于MAPGIS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资兴市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州门司镇为研究区,从技术的角度阐述了乡镇基层土地用途分区的基本方法;并提出了“一加、一减、一结合”的分区原则,总结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指导土地用途分区单元的划分。实践证明,“自上而下”的用途分区方法更能指导乡镇基础用途分区单元的划分。  相似文献   

10.
以海南省乐东县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用GIS技术对2 637个样点0~4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磷和钾指标进行养分管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乐东县胶园土壤速效氮含量分4、5两个等级,速效磷含量分3、4、5、6四个等级,速效钾含量分4、5、6三个等级,速效氮、磷、钾养分的分区数分别为2、4、3个,速效养分的综合分区包括15个分区类别1 476个分区单元,各类分区的分布均较集中,非常有利于进行土壤养分的区域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土地用途分区体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土地用途分区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应建立土地用途地域和土地用途分区两层次的分区体系。用途地域适用于县(市)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突出控制城镇扩张,经保护农地和自然环境。用途分区主要适用于城(市)镇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它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分别提出了城镇地域和乡村地城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并对土地用途分区控制规则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县域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成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浙江省遂昌县为例,对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成效从规划控制指标执行、规划布局空间落实、行政管理效率和规划实施效果因素4个方面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指出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寒晖  郭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86-5987
介绍了县市域总体规划的基本情况,提出了2种规划协调的措施,并结合海盐实例,对占用耕地、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生态管治等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河北省易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实现太行山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结合河北省易县土地利用现状,根据易县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规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全县分为东部平原种植区、中部丘陵林果区、西部深山林地区3个综合区域,并提出各区域土地利用方向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5.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实施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剖析了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方法和程序;并以河南省封丘县为例,根据影响识别的内容构建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运用专家判断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不良影响减缓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编制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和进行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大城市郊区的郫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郫县土地开发整理现状,以及在2002~2015年规划期间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系,提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罗源县气象站1986-2015 年逐日气温数据,结合罗源县以乡镇为单位的农业经济 资料,对罗源县主要农业经济作物茶叶低温冻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 灾抗灾能力等指标分析,得出罗源低温冻害风险评估及区划,为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土地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为导向,将土地划分为生产生态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活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4类,并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进行了衔接,构建了眉县的“三生用地”分类体系。然后采取雷达图、信息熵、空间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方法,分析了眉县“三生用地”分布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眉县各镇(街办)的生态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的数量差异较大;(2)眉县南北部镇(街办)的“三生用地”结构均衡性较高,信息熵水平高于中部镇(街办);(3)眉县生产生态用地在全县分布相对平均,生态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分布相对合理,生活生产用地在全县分布差距较大。根据眉县“三生用地”的空间分布提出了结构优化的建议,旨在为规划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管理工作业务为主线,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了一套基于组件GI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0.
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中国现有5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基层规划,但国内目前对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研究较少。笔者以鹤壁市淇滨区为例,基于苍穹平台分析研究规划图层的处理方法,以及规划布局上需注意的几点问题,认为苍穹县乡级土地规划修编软件能较好地处理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图层,并能高效地建设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