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索实施油-稻-稻不足、一季稻-油菜有余的地区推广早稻+再生稻+油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方法]开展早稻再生稻栽培试验.[结果]陵两优268和陵两优104具有效分蘖多、再生能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等优势,且两季产量均比对照显著增产,可作为早稻+再生稻+油菜3熟栽培优选品种,进一步开展试验示范.[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双季稻的比例同时促进油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冬种马铃薯+双季稻一年三熟三免耕栽培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冬种马铃薯 双季稻一年三熟免耕栽培模式具有省工节本、节水降耗、肥田养地、增产增收、生态环保、轻型简便的作用。文章分析了该模式的推广前景及社会经济效益,详细介绍了该模式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广西河池市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山区农业市.为探讨高寒山区中稻田一年三熟免耕丰产栽培模式,提高农民种田收入,2003年以来,在我市中稻地区实施2390公顷的"超级稻-再生稻-大蒜"免耕丰产栽培试验与示范,其中超级稻免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671.3千克,再生稻平均每667平方米产326.9千克,大蒜免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蒜头368.4千克,一年三熟每667平方米产值达3291.7元,比传统耕作每667平方米增加纯收入2319.5元.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南方单季稻区实行“水稻一马铃薯”一年两熟栽培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光、温、水气候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农田产量,而且该模式实行水旱轮作与免耕栽培,既可减少土壤土传病害发生,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又可大幅度提高超级稻、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是一项科学实用的增粮增收技术。  相似文献   

5.
再生稻是重庆市开县的晚秋生产重点作物,同一水稻品种的再生稻稻米品质明显优于中稻稻米,为了突出区域特色、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中稻、再生稻两季产量,针对重庆市开县的地域生态特性,主要从稻田选择、育秧技术、大田管理、病虫防控、稻草还田、再生季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中稻-再生稻的栽培措施,得出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大面积中稻-再生稻增产增收提供可靠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稻- 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是重庆市开县的晚秋生产重点作物,同一水稻品种的再生稻稻米品质明显优于中稻稻米,为了突出区域特色、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中稻、再生稻两季产量,针对重庆市开县的地域生态特性,主要从稻田选择、育秧技术、大田管理、病虫防控、稻草还田、再生季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中稻-再生稻的栽培措施,得出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大面积中稻-再生稻增产增收提供可靠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云霄县位于闽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光资源丰富,适合多种作物生长。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秋冬蔬菜连片规模化生产的迅速发展,云霄县农业局积极示范推广改"稻—稻—菜"、"稻—菜—菜"为"超级稻—再生稻—芥菜—花椰菜"一年四熟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不仅稳定了粮食生产,发展秋冬蔬菜作物,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再生稻是在水稻收获第一季后,开发头季腋芽再次种植收获的一季水稻。在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发展再生稻,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南方主要稻作区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使得劳动力紧张。发展再生稻可以缓解双季稻区"双抢"季节劳动力紧张的矛盾,降低劳动成本。因此,再生稻已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制度之一。然而,由于特殊的栽培与管理措施,再生稻稻田土壤突出的问题是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9.
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栽培模式,适合用于生产双季稻的地区。运用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模式每公顷耕地的粮食产量与水稻-水稻-蔬菜模式基本持平,总产值每公顷土地增加了63510.5元,纯收益增加了48505.8元。因此,要把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模式应用在双季稻的地区,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模式及其优势,探讨了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 安徽中南部热量资源“双季稻不足,一季稻有余”地区有稻田近100万亩可发展再生稻。50年代前有蓄留再生稻的长期历史,但一般靠天收,亩产仅几十公斤,推广双季稻后向乎绝迹。近年由于育成一批适于此区再生栽培的品种(组合),改进了栽培技术,再生两熟总产可接近双季稻,显著节省工本,深受农民欢迎,迅速发展了几万亩。然而也有因用种或栽培技术不当使再生稻大面积失收的。再生稻能高产难稳产。它由头季稻茎节潜伏芽培育成穗,头季若生育不良不仅当季欠收,再生稻也显著减产。再生稻在头季抽穗前已开始穗分化,其营养生长完全与生殖生长并进,生育期比双晚约短1倍。为适应我省中南部发展水稻生产的迫切需要,在安徽省科委支持下,我们研究了早中稻再生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因素综合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再生稻产量水平的最优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_9(3~4)正交设计原理,研究不同品种、不同留桩高度、不同促芽肥施用量3个因素对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及年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对头季、再生季还是年产量,品种、留桩高度和促芽肥施用量三因素的最优组合为两优616、留桩高度为10cm、促芽肥为140kg·hm-2,可获得高产;对再生稻年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品种留桩高度促芽肥,品种对产量起最主要的作用;对头季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品种促芽肥留桩高度,最主要的影响是品种;在再生季,对有效穗和穗粒数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品种留桩高度促芽肥,而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程度为品种促芽肥留桩高度。综合来看,在本试验范围内,品种两优616、留桩高度10cm、促芽肥140kg·hm-2的组合有利于再生稻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粮食结构调整的一种理想种植方式--中稻蓄留再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概述了国内外再生稻研究与生长现状,分析了其在生产上的利用优势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用培两优500作中稻进行了蓄留再生试验,结果表明,培两优500中稻加再生稻产量达12082.5kg/hm^2,实际产量已达双季稻的全年产量水平,比汕优63(对照)增产37.5%,米质明显优于对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再生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吕泽林  钟顺清  杨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86-8888,8891
[目的]研究再生稻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对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试验,分析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该技术体系比常规栽培增产29.83%,2.88 hm2高产试验田连续3年单产超过3.0 t/hm2,平均单产3.21t/hm2,2007~2009年在自贡市累计示范推广3.18万hm3,增产22.98%。[结论]该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再生稻生产效益与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种植再生稻的经济效益,再生稻比单季稻经济效益提高93.75%,产投比提高12.68%,具有省工、节本、增产、高效等优点,并阐述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四川成都地区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 3 年(2006~2008 年)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水稻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关系密切,对于不同的品种类型,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在10.5~11.25 t/hm2的产量目标下,通过中小苗三角形条栽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关系,且与穗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合理制订高产栽培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方法]以丰两优香1号和中浦优华占为试验材料,以不同促芽剂和920在机械收割2 d后下午对水225 kg/hm~2进行喷施,对再生稻产量及构成因子进行研究。[结果]喷施促芽剂和920处理能打破再生芽的休眠,提高再生稻的发苗数和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株高,从而提高再生稻产量,增产幅度为7.9%~12.7%,增产效益显著。再生稻产量与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品种再生力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头季机械收割后再生季稳产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超级稻的推广应用及超级稻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苏省农科院提供的4个主推超级稻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各产量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大小。[结果]超级稻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结实率>粒长>二次枝梗数>粒宽>实粒数>千粒重>一次枝梗数>总粒数>穗长;在抽穗前后适当增施穗肥和粒肥,可提高结实率,在倒四叶至倒二叶时加强水肥管理,促进二次枝梗分化,可提高超级稻产量。[结论]结实率、粒长和二次枝梗数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大,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对提高超级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Rice ratooning refers to the production of second crop from the stubble after the harvest of main crop.Main and ratoon ric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re affected by different factors.These factors include varieties selection,water management,fertilizer management,stubble height,plant protection practice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light.In this review,we discussed the differ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main and ratoon rice.Among these factor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first one is varietal selection.Varieties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specific area and prefer varieties resistant to insects/pests and diseases.Sufficient amount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should be supplied.Stubble height of 10-20 cm will resulted in high production of ratoon rice.Too low or too high temperature and light would reduce the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Optimal temperature is useful for higher yield.It was concluded that by keeping the management practices more efficiently,the yield of main rice as well as ratoon rice could be increased.There is a need of more studies focusing on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ratoon rice.  相似文献   

19.
卿国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87-6388
[目的]研究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的适宜密度。[方法]以培两优288为材料,设计30.32万、46.62万、59.18万、76.92万株/hm^2 4个移栽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研究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 4个处理中,头季稻、再生稻和总产都以46.62万株/hm^2基本苗的处理最高,分别为8.7285、5 711.5、14.4400 kg/hm^2。该处理虽然密度不大,但群体结构合理,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适中,因而产量高。[结论] 再生稻要高产,头季稻和再生稻必须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