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知识产权对于促进我国种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侵权高发、维权难度较大、新育成品种创新性低、产业开发效率低和人才稀缺等问题。推进我国种业知识产权发展,要从源头抓起全方位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支持和鼓励育种者申请国外知识产权,产学研结合科企协同发展促进种业创新,完善相关法规提高原始创新水平,严厉依法查处违法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2.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我国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为全面、深入研究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从种业政策、企业竞争力、优势种子产供需现状3个维度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我国不同阶段农作物种业政策支持重点,展示我国种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与国际种业企业进行优势对比,同时剖析杂交玉米、杂交水稻2类优势种子的产业化特点。基于分析内容总结了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创建财政保障制度、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加快育种技术创新、推动科企联合育种以及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种业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种业作为战略性核心产业受到高度重视。基于种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种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②科研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研创新体系不完善;③产品同质化严重;④种企大部分呈“小、散、弱”的状态,种业竞争力不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①实施种质资源国家保护战略,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②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③保护种业知识产权;④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和种企兼并重组。以期为种业创新提供参考,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邱振国  张平湖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5):224-226,230
粮食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短期缓解,长期仍不容乐观,大力发展种业仍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最优选择。从外资巨头在我国的布局、我国种业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异、国家对我国种业的扶持政策等3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种业的现状,并通过国际比较,明确了我国种业的发展空间将全面打开。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山西运城小麦种业发展现状及成效,分析了小麦种业发展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明确了小麦种业发展目标,提出了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实施种业创新攻关行动、扎实推进种业基地建设、加快种业企业主体培育、强化种业市场监管、健全组织保障体系等6个方面推进种业振兴。  相似文献   

6.
正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不单单是保障农民和科研单位、育种企业的权益,而且事关国家利益。不久前,一位农民来信反映买到假种子的惨痛经历:他按要求精心种植、管理,不料收获的水稻大部分是瘪的,农药化肥成本都没收回,"大半年白忙活了!"近年来,我国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日益加大,种子市场改观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形式多样的侵权行为依旧扰乱种业市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还远未到乐观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长豇豆、菜豆、菜用大豆、菜用豌豆和菜用蚕豆等为我国重要的豆类蔬菜,在我国蔬菜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阐述了我国豆类蔬菜种业现状,包括我国和浙江省豆类蔬菜的种植面积、产值等;剖析了当前我国豆类蔬菜种业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加强种业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种子是最重要的、基础性的农业生产资料,是育种家通过辛勤的工作培育出来的,育种者向国家申请通过有关审查和审批取得植物品种权。植物品种权是种业知识产权的核心,是种业竞争的关键。分析了我国植物品种保护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种业健康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知识产权争夺的重心开始向农业及种子领域扩展,使得种业产权得到空前发展。在种子产业价值链的增值活动中,产业活动的核心内容围绕着种业知识产权发展的全过程,即种业产权的构思、创造与开发、交易与最终消费。本研究旨在从价值链视角探讨种子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不同阶段的价值活动与知识产权保护特点,提出更具现实意义的推动种子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李艳军  李万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882-3886
对荷兰蔬菜种业发展状况作了简要介绍,总结了荷兰蔬菜种业的运营模式,并详细分析了其特点:以大型种业集团为龙头、以创新和专业化为根本、以需求为导向、全面实行质量管理、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大而完善的流通体系以及政府充分行使服务职能等.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荷兰蔬菜种业运营模式对我国蔬菜种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种业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从育种研发、表型及环境数据采集、田间试验测试和商业化育种4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外种业智能装备产业情况,并开展产业链研究范围与边界、SWOT、市场需求要素和技术壁垒4方面的产业关联度分析,归纳2大类、15个产业目标因素,凝练5个环节、28项产业目标方向要点,为北京种业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实现我国种业生产管理的工业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物种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钧镒  刘康  赵晋铭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303-3315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国内外种业的发展推动了种业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种业科学是围绕“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产业发展而形成的科学技术学科类群,作物遗传育种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和种子生产的理论与技术、种子示范和营销的理论与技术构成了种业科学技术的主体,在相应的遗传、生理、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等学科知识的配合下成为相对集中的学科体系。中国的种业科学技术体系正在形成与完善之中。文章在回顾作物育种科学技术进展包括传统的作物育种科学技术和现时分子生物育种研究热点的基础上,归纳出现时重要的8个育种理论和技术问题,继而回顾了作物种子生产和示范推广科学技术的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种业科学技术发展的策略和建议。提出要围绕种业发展的需求,建成相对完整的种业科学技术学科体系;要顶层设计,建设成企业种业科技和公益性种业科技两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种业科学技术研发力量;要优先研究和解决种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其中包括规模化育种技术,资源富集、遗传解析与创新,常规育种的分子辅助技术,转基因育种与安全技术,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制度与品种审定制度的完善,配齐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并确立种子生产标准化体系,加强作物杂优化研发使杂种化成为中国未来种业的特色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谷子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谷子起源于中国,是旱作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的主栽作物.国家启动产业技术体系十年来,创制出一批抗除草剂、商品品质显著提升、蒸煮时间显著缩短的育种材料;基因组测序、单倍型图谱和高通量转化技术体系构建等推动了谷子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持续提高;育成了一批中矮秆抗除草剂新品种,创新集成了一批适合不同产区的栽培技术,单户综合生产能力提...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农作物种业科技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同时,农作物种业是一个高度依赖科技创新的行业,种业科技是种业发展的根基所在。深入剖析了天津市农作物种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立足本市、面向全国的天津种业科技发展的思路、重点任务及政策保障体系,为政府实施种源农业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议作物育种技术与中国种业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业的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详细论述了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阶段以及现代育种技术与种业发展的关系,并针对目前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育种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把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提到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公立科研院所(校)在现阶段种业发展中科研主导地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方略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国种业巨头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不断强化科技先发地位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并以知识产权、基因专利等手段对中国种业实行压制。中国种业知识产权创新存在着种子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品种遗传基础狭窄,产学研严重脱节等问题。本文提出培植中国种业旗舰,充分利用技术溢出效应,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制等一系列提升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测算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基于波特钻石模型,从要素条件、国内市场需求状况、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经验、政府对于种业的支持力度以及机会等,分析中国种子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促进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安泓霖 《北京农业》2011,(36):94-95
种子是农业的基础,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玉米种业的发展将为我国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山东省是我国主要的玉米种植基地。本文首先论述了玉米种业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山东省玉米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粱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粱是全球第五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重要的杂粮作物.国家启动产业技术体系10年来,鉴定和创制出277份矮秆、抗病、高支链淀粉、低单宁的育种材料;利用突变体、自然群体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克隆了高粱重要性状的控制基因;育成了71个矮秆耐密、适宜机械化作业的酿造专用高粱新品种,创新集成适合不同区域高粱轻简栽培技术,全国高粱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