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金  闵勇  刘卫  张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53-12454
[目的]为综合开发利用云南省红河州丰富的八角茴香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硅胶、凝胶、MCI等分离材料进行柱层析分离,用有机波谱学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研究了八角茴香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八角茴香正丁醇浸膏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樨草素、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儿茶素、gallocatechin、香草酸、3,4-二甲氧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和β-谷甾醇、胡萝卜苷。[结论]从八角茴香中首次分离得到木樨草素、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儿茶素、gallocatechin。  相似文献   

2.
臭灵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臭灵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层析对臭灵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等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臭灵丹中分离到了8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臭灵丹二醇、冬青酸、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邻羟基苯甲酸、β-谷甾醇、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3-O-β-D-芸香糖苷、万寿菊素和柽柳素。[结论]研究结果为臭灵丹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结合波谱法鉴定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叶的化学成分结构。结果从番茄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香草醛、对羟基苯甲酸、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尿嘧啶、番茄碱苷、番茄碱-3-O-β-D-吡喃葡萄糖、蜀羊泉碱-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半乳糖苷、白英素B、蜀羊泉碱苷、槲皮素、α-菠甾醇、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芦丁,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采用96孔板二倍稀释法,对丛枝蓼首次分离纯化得到的9个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测定了化合物对4株细菌和7株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化合物β-谷甾醇(1)、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2)、没食子酸(3)、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6)、肌醇(7)、丁二酸(8)、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9)对这些菌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4、5和6对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对部分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Vc作为阳性对照,采用DPPH法测定自由基清除率,抗氧化结果为4365912,其中化合物3、4和6的抗氧化能力要优于阳性对照Vc。结合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可知,含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邻二酚羟基越多抗氧化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5.
韦范  王硕  周小雷  卞理  龚小妹  欧春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4):165-166,212
[目的]分析瑶药四方钻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法和聚酰胺色谱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结构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四方钻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A)、β-谷甾醇(B)、蒲公英赛酮(C)、没食子酸(D)、白藜芦醇(E)、岩白菜素(F)、胡萝卜苷(G)、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H)。[结论]化合物熊果酸(A)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太白山窝儿七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从太白山窝儿七中提取的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窝儿七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鬼臼毒素、鬼臼毒酮、山奈酚、山荷叶素、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结论]首次从窝儿七中分离出β-谷甾醇和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7.
达乌里胡枝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裕馨  刘占厚  陈湘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81-15282
[目的]对达乌里胡枝子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并利用NMR为主的光谱技术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达乌里胡枝子中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Ⅰ)、槲皮素(Ⅱ)、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芦丁(Ⅳ)、香草酸(V)及β-谷甾醇(Ⅵ)。[结论]化合物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研究蚊子草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是:水杨酸(1)、苯甲基-2-羟基-6-O-[6-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酸酯(2)、2-O-[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水杨酸甲酯(3)。化合物2、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对龙柏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通过硅胶柱、Sephadex LH-20、RP-C18反相硅胶以及MCI等色谱柱分离纯化,从龙柏枝叶的工业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运用MS和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为:穗花杉双黄酮(1),罗汉松双黄酮A(2),7-O-β-D-吡喃葡萄糖基-4'-甲基芹菜素(3)、hypolaetin-7-O-β-D-吡喃木糖苷(4)、金合欢素(5)、槲皮苷(6)、junipediol B 8-O-β-D-吡喃葡萄糖苷(7)、茵芋苷(8)、大豆脑苷I(9)、胡萝卜苷(10)和β-谷甾醇(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羊耳菊有效组分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羊耳菊有效组分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对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指认其中特征性、代表性的化学成分,并通过对照品进行比对。[结果]在羊耳菊有效组分中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洋蓟素、木犀草苷、东莨菪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6→1)-α-L-鼠李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结论]明确了羊耳菊有效组分中的12个化合物,为羊耳菊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钩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柱层析对钩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然后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所得到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钩藤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乌苏酸、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柯诺辛碱和钩藤碱。[结论]该方法分析研究了钩藤的化学成分,为钩藤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金锦香Osbeckia chinensis 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采用NMR、质谱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结构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4'-三-甲氧基-鞣花酸-4-吡喃葡萄糖苷(4-O-β-D-glucopyranosyl-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1)、3,3’-二-甲氧基-鞣花酸-4-吡喃葡萄糖苷(4-O-β-D-glucopyranosyl-3,3’-di-O-methylellagic acid,2)、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3-O-β-D-吡喃鼠李糖苷(quercetin-3-O-β-D-rhamnoside,4)、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6-C-β-D-glucopyranoside,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和胡萝卜甘(daucosterol,7)。结论:除化合物(3)和(7),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古代麻黄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来探讨其化学成分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麻黄中的化学成分,并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古代麻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4″-E-(4-羟基)-肉桂酸酯(3)、刺五加酮(4)、胆甾-5-烯-3β-正十四酸酯(5)、β-谷甾醇(6)、正二十八烷醇(7)和正二十六羧酸(8)。[结论]研究发现,麻黄中黄酮类成分结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毛大丁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旭冰  刘晓宇  陈光勇  刘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28+14678-14628,14678
[目的]研究毛大丁草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大孔吸附树脂层析对毛大丁草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薄层色谱和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从毛大丁草根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琥珀酸、伞形花内酯、异山柑子萜醇、熊果苷和瑞香素-8-O-葡萄糖苷。[结论]为毛大丁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废弃烟叶化学成分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浩冉  姚虹  史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24-2324,2355
[目的]对废弃烟叶有效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以柱色谱、薄层色谱纯化,采用UV、IR、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乙醇混合浸提液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得到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即正二十四烷、对羟基正二十烷酸苯乙酯、β-谷甾醇、豆甾醇、东莨菪苷、豆甾醇-3-O-葡萄糖苷。[结论]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烟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太白七药红毛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太白七药红毛七的化学成分,为其药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红毛七石油醚及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9个纯品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Ⅰ)、α-菠菜甾醇(Ⅱ)、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Ⅲ)、β-豆甾醇(Ⅳ)、16α,23,28-三羟基-齐墩果-12-烯-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Ⅴ)、16α-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Ⅵ)、常春藤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Ⅶ)、葳严仙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Ⅷ)、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1→2)-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Ⅸ);化合物Ⅰ、Ⅱ、Ⅲ、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研究太白七药红毛七的化学成分,为太白山产红毛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