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居住区中的水体景观越来越为人们重视,不仅带动所在区域的人流聚集,也间接成为住区魅力形象的增长点。合理利用水体景观空间,优化住区景致使其为住区发展提供动力,并挖掘其新价值也成为设计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对沈阳市内部分居住区研究对象,运用园林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等学科知识,对其水体景观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沈阳市居住区水体景观的建设及改善提供相应的数据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在住区水体存在的水质的恶化,管理费用的高昂,水体补给的来源,水体安全的问题等,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在人工湿地的水处理形式基础上,利用园林造景的手法,具体从水系平面、驳岸、植物等方面,提出采用曲折迂回的平面形式,利用挡土墙减少地表径流的驳岸,运用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景观的营造设计方式来建设住区的人工湿地水体景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杭州市老住区的景观环境为研究内容,以具有代表性的紫霞岭社区住宅群作为实例进行分析。总结了其景观环境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进行景观整治的具体措施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景观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的,文化通过景观来反映,而又改变着景观;作为住区文化的最重要的物质载体,景观应该是最自由多变的设计要素,也是表达住区文化的最直接和最富表现力的手段。通过对重庆市达州"凰城1号"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研究,着重探索在住区环境设计中,如何用景观的手段演绎住区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以武强县中晟华府住区景观方案衍化过程为例,通过对城市住区景观环境特色营建的重要性及特色形成影响要素的分析研究,结合武强年画为代表的地方民俗艺术的特色型住区景观环境所构成的方式方法进行解析,对武强年画等地域文化进行提炼创新,形成更具特色和文化的城市住区景观环境,探索如何继承保持和发展武强年画等人文景观特色,创造出具有连续性、持续性的新的景观环境的具体方法,从而使生活空间形态、实体形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使生活环境、景观空间形态保持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徐州市鼓楼生态园D区景观设计借鉴批判性地域主义的设计思想,结合徐州城市的历史特色和居民生活特点,通过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设计手法,对住区景观布局及景观进行设计,营造出符合徐州居民生活特色的现代住区景观。  相似文献   

7.
张毅川  刘志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673-2673,2826
总结了当前住区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分析了新检住区景观建设优劣势,并且进行了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8.
郑文俊  程道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06-6107,6109
介绍了桂林“两江四湖”景区的滨水景观开发背景和景观特色,并从水体、桥梁、岸线、植物、园路与园林置石、雕塑碑刻和建筑景观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滨水景观开发方法,指出城市滨水景观开发应以人为本,充分利用水资源,传承和丰富历史文化,向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靖港古镇滨水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滨水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原则,从驳岸的生态设计、水体的生态处理、生物群落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靖港古镇滨水景观生态修复的建议,旨在提高靖港古镇整体生态环境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广州城市住区微农业景观为例,对其微农业类型、功能、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广州住区微农业多数为居民的自发行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因此不能兼具良好的景观效果,建议加强公众参与,增强农业的景观化和体验感,并结合农业教育、食品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进行微农业景观的营造。  相似文献   

11.
始于晋代的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三位一体的发展特点,促使中国传统山水画论与造园理法间的相互渗透与彼此启发.水作为重要的造景元素在造园实践中与传统画水理论的章法、道法真水、善假于物等创作手法观照,重视布局以及源头、水口和水尾等水境的端部的处理,注重不同水境的塑造,并协同地形、建筑和植物等各类景物构建旷奥兼具、虚实相合的园林空间.在亟需提高文化自觉的当代,于古代山水画论中寻求园林理法智慧不仅具备现实价值,而且对传统艺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园林水体的格局对地表水质改变具有很大影响,但现在只有很少人注意园林水体生态化处理,而且现有的处理方式也相对简单,造成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极其严重。在此,笔者从景观生态水体质量的防控方面,阐述园林水体生态化处理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景观用水紧张成为景观建设的一大难题,使用再生水补给景观水体成为一种必然。介绍了再生水应用于景观水体后的富营养化现象的成因及指标,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包括物理治理措施、生物调控法、外源污染控制、生态修复工程等,以期为再生水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高教园区内选取了19个有代表性的景观水体采样点,76个采样断面,在2007~2009年不同水文季节对各景观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各景观水体水质在不同水文季节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综合分析了高教园区内景观水体的水环境特征,剖析了景观水体总磷、色度、pH3个主要污染因子,为下沙高教园区景观水体水质的管理维护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沟塘水质与景观特征之间的关系,以长江下游平原典型沟塘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N)、硝氮(NO3--N)浓度分析水质时空变化,再用景观指数法和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分析沟塘景观特征变化,然后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冗余分析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沟塘水质对景观特征有不同的响应,景观特征对干季的水质变化解释度能够达到47.3%,相对于湿季水质有较强相关性。沟塘景观结构能够解释15.7%~47.3%的水质变化,沟塘边缘密度在不同时段均对水质有重要影响,与污染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景观组成中沟塘对水质作用相对较弱,但在景观结构中沟塘类型景观指数相较于其他斑块类型景观指数作用较强。研究表明,沟塘的形态结构特征对不同时段水质有重要影响,聚集的沟塘斑块以及复杂的边界条件对水质有利,沟塘景观特征与干季水质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要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必须在全国城乡实行大地园林化,而面对我国水资源短缺和北方干旱少雨的现状,以及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发展节水型园林绿地势在必行。通过对我国节水型园林绿地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我国园林绿化应从植物种类、种植结构、灌溉形式、水资源利用率、利用非常规水、使用化学药品、提高节水意识等方面,进行根本性改革,努力推进节水型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景观格局与水质监测方法评价城市景观变化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是当前景观格局-效应研究的热点问题.为实现城市发展目标与水环境保护目标的统一,需要科学判断城市景观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程度与范围,特别是以城市不透水表面为代表的景观组分变化,是目前水质退化研究中的核心对象,而对水质退化的景观阈值研究目前尚存争论.基于截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构建阈值判定方法,选择深圳市为案例研究区,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河流水质退化的景观阈值水平.结果表明,在深圳市,河流缓冲区宽度为100-200 m时,景观变化对水质显著性影响最高(P<0.001).缓冲区内,景观变化与耗氧、营养盐等类指标呈指数关系,具有显著性,是这类指标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景观变化与有毒物质及重金属等类指标呈指数关系,具有显著性,但并非这类指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影响水质退化的不透水表面比例阈值水平介于38.2%-50%之间,最小阈值水平为38.2%,即当流域缓冲区内不透水表面百分比超过38.2%时,河流水质显著退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郑州雁鸣湖地区1988-2009年水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方法】利用1988、2001和2009年的遥感数据,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雁鸣湖地区河渠、居民点、水浇地、林地、道路、坑塘和旱地7种景观类型面积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其生态空间动态变化及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988-2001年、2001-2009年,水域景观中河渠景观面积变化量分别是0.319 1 和2.210 6 km2,变化率分别为14.46%和87.55%;坑塘景观面积变化量分别是10.379 3和-6.556 8 km2,变化率分别为460.91%和-51.91%。水域景观的平均斑块分维数呈减小的趋势,连通性自1988年以来保持着上升趋势。【结论】增强水域景观面积和连通性对保持雁鸣湖地区景观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曝气-生态浮床处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曝气与生态浮床组合处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方法]选取黄花鸢尾和花叶菖蒲组合作为生态浮床,将生态浮床和曝气-生态浮床进行对比研究,研究曝气-生态浮床对景观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结果]生态浮床对景观水体中的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5.14%和40.98%;曝气-生态浮床对景观水体中的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3.17%和53.28%。在生态浮床处理景观水体中,增加曝气能够对景观水体中TN、TP的去除率提高10%左右。[结论]曝气-生态浮床能够很好地去除景观水体中TN、TP,是处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水体景观是高校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成都部分高校为例探讨了水体景观的相关理论与规划设计,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结合评价因子创建一套数学模型,初步建立校园水体景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部分高校水体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优化与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