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制定大连海域黄鮟鱇开捕规格和总允许捕捞量.[方法]通过分析黄鮟鱇的体长—体重关系式和体长生长方程、体重生长方程、瞬时死亡率,计算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和临界年龄,估算大连海域黄鮟鱇的资源量.[结果]体长生长方程为Lt=576.4×[1-e-0.28(+0.44)],体重生长方程为Wt=5 344.3×[1-e-028(t+0.44]30052,黄鮟鱇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为4.2龄,临界年龄为4.7龄,大连海域黄鮟鱇的资源生物量为8 216.7 t.[结论]黄鮟鱇开捕体长419.2 ~ 439.7 mm,开捕体重2052.2~2 369.5 g,总允许捕捞量1 182t.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6年7月,2016年9月,2016年11月,2017年1月以及2017年3月唐山海洋牧场周围海域调查数据,分析了矛尾鰕虎鱼的生长特征,并对矛尾鰕虎鱼的资源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矛尾鰕虎鱼的最小体长83mm,最大体长357mm,平均体长156.81mm,体长优势组在113~143mm;最大体质量232.8g,最小体质量6.50g,平均体质量46.37g,体重优势组在6.5~29.13g;体长和体质量关系式为W=0.0001L2.5681,(n=87,R2=0.9863),体长生长方程为Lt=370.65×[1-e-0.87(t+0.1533)],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t=219.01×[1-e-0.87(t+0.1533)]2.5681;总死亡系数Z为1.836,自然死亡系数M为1.25,捕捞死亡系数F为1.145;拐点年龄为0.89龄,临界年龄为1.644龄;资源生物量约为15.57t,总资源尾数约3628564尾,基于该海域矛尾鰕虎鱼资源现状,估算其最适开捕体长为113~143mm。  相似文献   

3.
为了制定沈阳浑河鳑鲏鱼的开捕策略,根据2016年沈阳浑河鳑鲏鱼的生物学调查数据,分析了鳑鲏鱼的体质量组成和体长组成,求解出了鳑鲏鱼的体长体质量关系式和体长、体质量生长方程,计算了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总瞬时死亡率,估算了沈阳浑河鳑鲏鱼的资源数量~([1-2])。结果表明:沈阳浑河鳑鲏鱼的体长生长方程为L_t=110.25×(1-e~((-0.49(t+0.38831)))),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t=27.63173×(1-e(~(t+0.38831)))~(2.7117),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为1.65龄,群体临界年龄是2.14龄,沈阳浑河鳑鲏鱼的资源生物量为73.56t。沈阳浑河鳑鲏鱼的开捕体长为69.6~78.3mm,开捕体质量为7.9~10.9g。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1~2012年大连獐子岛鱼礁海域许氏平鲉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了许氏平鲉的体重组成和体长组成,求解出了许氏平鲉的体长体重关系式和体长、体重生长方程,计算了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总瞬时死亡率,估算了大连獐子岛鱼礁海域许氏平鲉的资源量。结果表明:许氏平鲉的体长生长方程为Lt=412.5×[1-e-0.21(t+0.65)],体重生长方程为Wt=1734.2×[1-e-0.21(t+0.65)]2.92,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为4.45龄,群体临界年龄是4.82龄,獐子岛鱼礁海域许氏平鲉的资源生物量为456.8t。确定了鱼礁海域许氏平鲉的合理开捕规格和年捕捞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浙江南部近海银姑鱼年龄与生长特征,本研究针对浙江南部近海银姑鱼(Pennahia argentata)矢耳石年轮结构开展年龄鉴定,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 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拟合其生长方程,分析其年龄组成与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浙江南部近海银姑鱼样品体长范围为40~200 mm,平均体长为(96.73±26.27)mm,体质量范围为0.8~185.9 g,平均体质量为(23.79±23.67)g;(2)经检验雌雄间体长(L)与体质量(W)关系差异不显著(P>0.05),体长-体重幂函数关系式为W=2×10-5L3.0021(R2=0.9800);(3)鉴定157个耳石磨片,年龄范围在0~4龄之间,0龄为优势年龄组,占65.60%,1龄占18.47%,2龄占6.37%,3龄占7.64%,4龄仅占1.91%;(4)雌雄间体长(L)与矢耳石短半径(SR)关系无显著差异(P>0.05),关系式为SR=0.0108L-0.3106(R2=0.8766);(5)生长方程拟合以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效果最佳,生长方程为Lt=204.2(1-e-0.4(ti +1.56) ),拐点年龄为1.19龄,对应体长L=136mm,W=50.8 g。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的资源现状,根据2017—2018年瓦氏雅罗鱼的生物学调查数据,分析了其体质量和体长组成,计算了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总瞬时死亡率,估算了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的资源量。结果表明:汤旺河水域瓦氏雅罗鱼的体长生长方程为L_t=351.75×(1-e~(-0.26(t+0.5448))),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_t=840.04×(1-e~(t+0.5448))~(3.173);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为3.896 a,群体临界年龄为3.361 a;年总瞬时死亡率(Z)为0.945,年自然死亡率(M)为0.443,年捕捞瞬时死亡率(F)为0.502,年开发率E为53.1%;推算结果显示,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共计约199.27万尾,资源生物量为258.27 t;基于汤旺河下游瓦氏雅罗鱼的资源现状,计算其最适开捕体长为224.34~240.89 mm,开捕体质量为201.61~252.71 g。研究表明,汤旺河水域瓦氏雅罗鱼种群资源虽处于过度开发状态,但目前仍可通过标准捕捞规格等方式对种群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重要的头足类资源,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 1885)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为探究金乌贼性腺发育、胴长体质量关系、初次性成熟胴长(ML50),本文根据2017-2022年拖网渔船在东海北部外海(123.0°E-127.5°E,27.5°N-31.5°N)采集的金乌贼调查数据,分别通过统计学分析探究胴长和体质量组成及性腺发育,采用基于性腺成熟度的逻辑斯蒂方程和多项式胴长体质量方程估算初次性成熟胴长。结果显示,金乌贼雌雄个体优势胴长组分别为80-120 mm、80-140 mm;优势体质量组分别为40-280 g、40-200 g。金乌贼为负异速生长(b<3);不同阶段的雌性a、b值不同,雄性a、b值相近。调查期间(9月至翌年3月),性腺随时间发育;160 mm以上的胴长组中未有Ⅰ期个体被发现。应用逻辑斯蒂方程和多项式胴长体质量模型估算ML50结果分别为:雌性124.30mm、127.98mm、雄性129.18mm、142.44mm。基于多项式胴长体质量方程估算的ML50拟合效果更好。研究表明,金乌贼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生殖特征,繁殖期为1-3月;雌性在性成熟期间能量更多的从身体生长转变为性腺发育;建议东海外海金乌贼雌、雄个体最小开捕胴长应当分别大于127.98mm、142.44mm。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6—2018年3月初(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4个季节在浙江南部近海的温台地区底拖网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广义线性模型(GLM)和9个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镰鲳(Pampus echinogaster)的叉长-体质量关系(W=aLb)及其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南部近海的镰鲳叉长范围为53.00~238.00 mm,平均叉长128.54 mm,优势叉长组为110.00~160.00 mm;体质量范围为3.80~420.50 g,平均体质量63.61 g,优势体质量为60.00~180.00 g。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最佳的生长拟合模型为同时存在季节和年份对镰鲳生长参数a,b的随机效应的组合模型;均方根误差结果同样表明该模型的性能最优。在最优模型中,参数a的固定值为1.75×10-5,参数b的固定值为3.083,表示镰鲳为正异速增长,肥满度较高。最优线性混合模型结果显示:a值在秋季最大,其次是夏季和冬季,而春季最小;b值与其相反。从不同年份来看:a值在2016年最大,2018年和2017年次之;b值在2017年最大,2018年和2016年次之。本研究分析了年份、季节与镰鲳的叉长-体质量关系,通过混合效应模型,显示出年份和季节对镰鲳的叉长-体质量关系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表明该模型在镰鲳的叉长-体质量关系的异质性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为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金沙江长鳍吻鮈年龄与生长,为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积累基础生物学资料。[方法]从金沙江丽江市永胜县片角乡江段收集161尾长鳍吻鮈作为样本,用鳞片鉴定年龄并退算鱼的体长,通过相关分析,拟合出长鳍吻鮈体长与鳞长、体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求出其体长和体重的生长方程及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方程。[结果]长鳍吻鮈渔获物由5个年龄组组成,以1-3龄为主;体长(L)与鳞径(R)呈线性关系:L=25.373+56.331R;体长(L)与体重(形)的关系式为形=1.7×10^-5L^3.0073;其生长规律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为Lt=278.6966(1-e^-0.32962(t+0.25886)),Wt=383.4364(1-e^-0.32962(t+0.25886))^3.0073;生长拐点年龄为3.08龄,此时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86.02mm和113.69g。[结论]严格限制捕捞3龄以下约200mm长的个体,有利于该鱼资源科学保护与增值。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月、8月、11月和2007年2月,对浙江南部外海渔场使用底拖网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据其资料,使用扫海面积法估算浙江南部外海底层渔业资源量以及可捕量.结果表明:采集并鉴定的种类共416种,现存资源量为442525.89t,使用Camida估算模式和简化估算模式得到总可捕量分别为238077.32t和214625.06t.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的资源平均密度及现存资源量分别为2374.68kg/km2和271225.74t、451.08kg/km2和51520.47t、875.17kg/km2和99957.98t.为防止资源盲目开发及资源衰退,浙江南部外海拖网捕捞结构宜进行控制和调整.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8年3-9月北部湾底拖网和刺网渔获物中采集的样本,对北部湾多鳞鱚的生长、死亡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对多鳞鱚渔业的开发状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北部湾多鳞鱚优势体长为100—130mm,占60.71%;优势体重为5~25g,占83.96%;雌性个体略大于雄性个体,性比为1:1.36,雌雄个体数量不平衡;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参数分别为:k=188.6mm,K=0.51,t0=-0.32;体重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86龄;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2.58、1.217和1.36;渔业生物学参考点R0.1和Fmax的值分别为0.34和0.50,渔业资源已处于过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0年9月—2013年5月连续33个月份在九龙江口紫泥、岛美、浮宫3个站位流刺网和定置网调查采集的样本,对斑鲦和花鲦的生长和死亡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对斑鲦和花鲦渔业的开发状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斑鲦的体长分布范围为29.0—190.30删,平均为103.54mm;体重分布范围为0.30~121.20g,平均为19.88g.VonBertalanffy生长参数L∞=204.75nlin,K=0.36,t0=-0.45a,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1.14、0.46842和0.67158;渔业生物学参考点F0.1和Fmax分别为0.64752和0.74556.2)花鲦的体长分布范围为42.00—143.00min,平均为89.26mm;体重分布范围为1.00—43.85g,平均为11.32g.其生长参数L∞、K和to分别为152.25mm、0.32和-0.55a,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1.54、0.47105和1.06895;渔业生物学参考点F0.1和Fmax;分别为1.16578和1.32132.通过YPR模型分析得出:斑鳔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花鲦资源尚未过度利用.  相似文献   

13.
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中国群体(C)与俄罗斯群体(R)杂交子一代F1(C×R)亲参的发育情况及其与中国仿刺参群体多种杂交后代的早期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仿刺参子一代F1(C×R)在渤海北部池塘可自然发育成熟,或经人工促熟后发育成熟。3龄成熟子一代个体体重为(246.5±65.1)g,体重为140-400 g,性腺指数为(15.7±1.6)%,卵径为130-160μm。通过人工催产获得成熟精卵,F1(C×R)与C回交,在温度为(20.0±0.5)℃、盐度为31、pH为8.0、溶氧为7.4mg/L的条件下进行幼体培育,并对其生长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各组杂交后代在体长、体重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耳状幼体阶段各组仿刺参生长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C♂〉C♀×F1(C×R)♂〉F1(C×R)♀×F1(C×R)♂〉C♀×C♂;4月龄时各组稚参、幼参体长日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F1(C×R)♂〉C♀×F1(C×R)♂〉C♀×C♂〉F1(C×R)♀×C♂,体重日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F1(C×R)♂〉F1(C×R)♀×C♂〉C♀×F1(C×R)♂〉C♀×C♂。  相似文献   

14.
梁子湖团头鲂的年龄和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梁子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种群现状,于2011年7月-2012年6月采集310尾样本,以鳞片作为鉴定材料,对团头鲂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团头鲂年轮环纹呈疏密切割型,偶见幼轮,3龄以上个体可见生殖痕;种群体长分布范围为74.1~362.8mm,优势体长为180 ~320 mm,占群体总数的81.29%;群体由1~6龄共6个龄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4龄,占总渔获物的55.48%;体长(L)与鳞径(R)呈线性关系,关系方程为L=34.656R+25.21;体长与体质量(W)呈幂函数关系,关系方程为W=1×10-5L3.1228,幂指数接近3,属匀速生长型;拟合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452.36(1-e-0.2407(t+0.2813)),Wt=2034.61(1-e-0.2407(t+0.2813))3.1228,生长拐点时间ti=4.46龄,此时体长Li=307.78 mm,体质量Wi=607.70 g.研究表明,梁子湖的团头鲂资源量日趋减少,种群出现了明显的小型化趋势,应当采取保护措施,以利于资源的恢复和增殖.  相似文献   

15.
根据当前捕捞死亡系数,运用2种基于体长的B-H式单位补充量亲体量模型(Spawning biomass per recruit,SBR),评估了北部湾的带鱼资源状况。当前北部湾带鱼的SBR为42.07g,相当于初始亲体量的4.82%,表明现阶段北部湾的带鱼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以捕捞低龄鱼为主。放大开捕体长和降低捕捞强度是恢复亲体资源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为指导骏枣生产,提高效益,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骏枣幼树生物量差异(地径、株高、侧枝、根系)及结果情况(株产、果形指数、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枣树地径生长量明显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于6月24日枣头摘心后,基本全年株高生长结束,说明枣树的节间拉长生长较为有限;须根数及长度在8月后增加较多,在数量上以≥2mm根系为主,长度上主根不及须根;在果型指数方面,果实横径的变化量大于纵径的变化量;处理1(380m3)灌水量最小,而产量最高,达17.7t·hm-2,相比处理4(500m3)增产78.8%,节水24%,说明在红枣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应将灌溉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对东海区小黄鱼近年群体组成变化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变化来分析目前该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一方面虽然近年小黄鱼产量大幅增加,但其平均体重、平均体长及平均年龄均出现明显下降,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通过对小黄鱼1998年与1983年体长体重生长方程比较,发现1998年极限体长体重和体重生长速度均小于1983年,1龄鱼体长生长速率却大于1983年同期生长速度。小黄鱼体垂年龄换算组成表明其一  相似文献   

18.
东海区小黄鱼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通过对东海区小黄鱼近年群体组成变化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变化来分析目前该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一方面虽然近年小黄鱼产量大幅增加,但其平均体重、平均体长及平均年龄均出现明显下降,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通过对小黄鱼1998年与1983年体长体重生长方程比较,发现1998年极限体长体重和体重生长速度均小于1983年,1龄鱼体长生长速率却大于1983年同期生长速度。小黄鱼体垂年龄换算组成表明其一  相似文献   

19.
长江常熟江段似鳊的生长特征及形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8月-12月在长江常熟江段采集的362尾似鳊Pseudobrama simoni样本,对其年龄、生长特征和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似鳊种群由1-3龄共3个年龄组组成,1龄鱼为优势群体,占总数的51.3%;体长分布范围为62.33-133.65 mm,优势体长范围为75-110 mm (占总数的75.41%),体质量分布范围为3.70-46.10 g,优势体质量范围为3.70-18.70 g (占总数的80.11%);雌、雄个体的体长、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丰满度、体高、头长等31个形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长与鳞径的关系式为L♀=391.67R4-2211.8R3+4609.7R2-4171.4R+1463.2(n=156,P〈0.001,r2=0.6973), L♂=171.22R4-895.44R3+1719.8R2-1406.4R+486.47(n=178,P〈0.001,r2=0.7821);体长和体质量的关系式为W♀=4.52×10-6L3.2901(n=156,r2=0.94), W♂=1.09×10-5L3.0915(n=178,r2=0.98);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142.31×[1-e-0.1125(t+8.3442)], Lt♂=153.73×[1-e-0.1024(t+6.8309)]。研究表明,雌性似鳊体质量生长拐点年龄为2.24龄,雄性为3.96龄,常熟江段似鳊呈低龄化态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杂交草鱼一龄阶段的生长和体型特点。[方法]建立长江自交YR(长江群体♀×长江群体♂)、珠江自交ZR(珠江群体♀×珠江群体♂)、杂交F1(长江群体♀×珠江群体♂)3个组合。为了避免前期生长差异对后期试验的影响,亲鱼催产至鱼苗下塘均同步进行,控制夏花培育过程养殖密度、养殖环境等条件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到5013龄即对3个组合进行剪鳍标记同箱混养,克服不同网箱的影响。对3个组合鱼的生长和形态数据进行测量分析。体重(w)用电子天平测量,全长(TL)、体长(SL)、头长(HL)、体高(BH)和体宽(BW)用游标卡尺测量。绝对增重率AGR(g/d)=(w2-w1)/(t2-t1);超亲杂种优势HB%(%)=(F1-BP)×100/BP。其中,AGR为50~170日龄的绝对增重率;W2-W1为饲养50~170d的体增重;t2-t1为两阶段的间隔天数;E为杂交一代某性状的平均值;BP为优良亲本某性状的平均值。体型分析利用体长/全长、头长/全长、体高/体长及体宽/体长4个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体重、体长及绝对增重率均为F1〉ZR〉YR;体重、体长,在50日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170日龄组合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绝对增重率,F1分别比ZR、YR高20.00%、50.00%,F1与ZR差异不显著(P〉0.05),与YR差异显著(P〈0.05);F1在体重上表现明显的超亲杂种优势(20.09%)。3个组合间,体长/全长差异不显著(P〉0.05),头长/全长、体高/体长及体宽/体长差异显著(P〈0.05),F1表现头短、体高、体宽等特点。[结论]F1在生长性能和体型特征上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