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劈杂除草不施肥、劈杂垦复后 1次施肥、劈杂垦复后 1次施药肥、劈杂垦复后 2次施肥、劈杂垦复后 2次施药肥等 5种低产林改造措施防治竹剌瘿螨表明 ,劈杂垦复后施药肥防治竹剌瘿螨效果达到 78 9~85 8% ,竹林螨害指数显著下降。劈杂除草后不施肥使螨害指数有所上升。 5种措施改造后新竹数量、胸径、新竹产量、叶面积、百叶鲜重、百叶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 ;投入产出比分别为 1∶2 4、1∶3 3、1∶3 6、1∶5 7、1∶6 1 ,经济效益显著。防治低产毛竹林中的竹刺瘿螨要与林分改造结合进行 ,要因地制宜 ,螨害发生严重的实施劈杂垦复施药物肥料 ;轻度发生的实施劈杂垦复施肥。  相似文献   

2.
对毛竹叶螨发生的竹林进行劈草和锄草抚育,通过1a观察发现,锄草的竹林中的毛竹叶螨的种群密度和危害高于劈草的竹林。建议竹林抚育要因地制宜,对杂灌不繁茂、土壤较疏松的竹林不劈草。对杂灌繁茂的竹林于8~9月份劈草,尽量不锄草。释放捕食螨防治毛竹叶螨结果表明,捕食螨防治效果留草竹林大于劈草竹林、大于锄草竹林,所以毛竹叶螨的防治要与竹林抚育管理相结合,竹林在释放捕食螨防治毛竹叶螨的当年林下要留草,禁止全垦全劈。  相似文献   

3.
毛竹林经营干扰、林下植物与冠层螨类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将毛竹林人工经营划分为垦复施肥、垦复、劈草、喷山 (喷施除草剂 劈草 )和抛荒 (对照 ) 5种类型 ,于2 0 0 1年 9月到 2 0 0 2年 8月对各类经营下毛竹纯林冠层螨类和林下植物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1)林下灌木层有 36科 84种植物 ,藤本层有 15科 2 8种 ,草本层有 2 6科 30种 ,林下植物各层次多样性和均匀度大小序列均为灌木层 >藤本层 >草本层。 (2 )各类经营干扰均降低了林下灌木层植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 ,但提高了草本层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 ,对藤本层的影响则较复杂。 (3)竹冠层螨类主要由 15种益害螨组成 ,垦复施肥可显著提高冠层螨类的多样性 ,垦复施肥和劈草可显著提高其均匀度 ,降低其优势集中性。 (4)毛竹纯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竹冠层螨类多样性的相关性不显著 ,但藤本层多样性显著不利于竹小爪螨种群的增长 ,草本层多样性则显著地有利于竹冠层重要天敌 -竹盲走螨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笋用毛竹林培育技术研究”于1984年8月6日通过鉴定。参加鉴定的省内外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认为,该项研究试验设计和试验方法正确,提出的合理选择林地、砍杂抚育、深翻垦复去“三头”、施肥改土、适挖冬笋、勤挖春笋等技术措施切实可行,经济效益显著,为开发利用毛竹资源找到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林勇辉 《绿色科技》2013,(11):37-39
指出了毛竹林在福建省闽北占有很大的比重,因现有林分的树种组成、密度、林分结构等不甚合理,忽视毛竹培育,盲目砍伐毛竹,滥挖笋,又不善管理,所以造成林相残破,为此对低产混生毛竹林,采用了择伐、深翻垦复、施肥等技术,使竹林在3年后,改变竹林林相,立竹年龄、密度达到合理结构,提高了竹林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重视科学育竹,建立丰产的林分结构,通过清理林地、砍杂清杂,挖除“三头”,林地垦覆,施肥埋青,覆盖保温,护笋养竹、科学挖笋及合理采伐、保持密度等技术管理措施,改善竹林的生长条件,以提高竹林产量:  相似文献   

7.
方竹属(Chimonobambusa)四方竹(C.quadrangularis (Fenzi) Makino)是优良的笋竹两用乡土经济竹种。根据对四方竹生物、生态特性观察,在复层林分的下层及山谷荫湿环境纯林生长发育良好。总结了四方竹野生竹林垦复改造技术,以分类经营为原则,通过劈山清杂、松土垦复、水肥管理,建立集约经营、一般丰产经营与生态经营竹林。集约与一般丰产经营竹林单位面积立竹量提高了290.1%,平均胸径提高了177.9%,2008年竹林单位面积平均出笋23 067个(采挖与留笋养竹总和),已基本建成正常生产经营竹林。  相似文献   

8.
毛竹春笋的采挖既是对竹林中林副产品的收获利用,也是垦翻林地、调节竹林密度和质量的一种手段。挖笋留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竹林今后的生长发育。现特将挖笋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毛竹林地垦复有利于增产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林地经过垦复后,可使地下鞭分布加深、数量增加、鞭径增粗、节间增长、健壮芽比例增加,有利于竹林的增产增收。为了解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地下鞭系统生长的影响,我们在2004年11月对垦复与非垦复毛竹林地的地下鞭系统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毛竹林地的基本情况被调查的毛竹林两块相互毗连,位于山坡下部,坡向西南坡,土壤为山地黄泥沙土,土层厚度在70-100厘米之间。其中一块从1996年开始深挖垦复,垦复深度25-30厘米。在垦复过程中,挖除老鞭、死鞭、竹蔸、树(柴)桩、石块等。以后主要通过施肥、挖笋等经营措施,到2004…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结果表明 :(1)“谷雨”至“立夏”是茶秆竹的出笋期 ,历时 40d左右 ,在出笋后 10~ 2 5d ,是出笋高峰期 ,约占出笋总数的 71%~ 84%。幼竹高生长呈慢—快—慢 3个阶段。 (2 )竹鞭垂直分布浅 ,一般在 0~ 30cm的土层中。全劈、全锄、浅翻、浅翻加施肥可明显促进竹鞭生长和笋芽分化 ,且以浅翻加施肥效果最佳。 (3)立竹度与新竹数量、平均胸径、平均高均呈现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关系。 (4 )合理留笋长竹时间应为出笋盛中期。施用发笋肥可提高笋产量。 (5 )竹 阔叶树混交林经营应保留一些固氮树种和珍稀树种 ,清除“老狼木”、“霸王木” ,对影响竹林繁衍和发育的伴生树种要进行强度修枝。 (6 )野生茶秆竹林 ,应在留足新竹基础上采收春笋 ,积极进行抚育性采伐 ,调整竹林结构 ,选择合适的垦复措施。 (7)丰产竹林的合理年龄结构是 1~ 3年生立竹各占 1/ 3,或 1~ 4年生立竹比例为 3∶3∶3∶1。中下坡合理立竹数为 10 5 0 0~ 135 0 0株 /hm2 ,上坡为 15 0 0 0~ 16 5 0 0株 /hm2 。  相似文献   

11.
在湖北省崇阳县进行毛竹林丰产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毛竹林施行全垦施肥,刀抚全垦或刀抚除杂,均能收到提高毛竹产量和立竹质量的目的,其中全垦施肥和刀抚全垦有利于毛竹竹鞭孕笋,增产效果极为明显;刀抚除杂投资少,见效快,也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宜措施,改变竹林荒芜低产的状态,促使竹林复壮增产。  相似文献   

12.
毛竹扩鞭成林新竹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竹林周边扩鞭成林试验表明,不同扩鞭成林措施对扩展区域内新竹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不同措施对新竹株数、扩展范围的影响极显著,对退笋率、胸径的影响显著,对新竹高的影响不显著。施肥措施的新竹扩展范围大、退笋率低;深翻垦复措施的新竹株数多;复合措施的效果更好。随着坡位的降低,毛竹扩鞭成林的新竹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均呈变好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毛竹扩鞭成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毛竹林丰产年龄结构模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郑郁善  洪伟 《林业科学》1998,34(3):32-39
从南岭山脉以南的各毛竹产区中收集1330块高产林标准地,分别调查各度竹株数、胸径等测树因子与林分、环境因子,以用材林的竹秆产量,笋用林的笋产量为因变量,建立了产量模型:材用林Y1=-62695.245+6.5413N+7012.5195D+8.4548X1+11.0870X2+14.1520X3+8.9969X4+14.5156X5笋用林Y2=697.5569+0.2052N+1.8514D-0.6414X1+1.2493X2+0.7636X3+0.3790X4-0.8833X5(R1=0.98,R2=0.96)并结合生产要求,提出约束条件八组。应用该模型研究毛竹林最优化年龄结构,可以得到不同竹林质量、立竹量、立地条件、经营水平下最适宜年龄结构。能显著地提高林分的竹材和笋产量。  相似文献   

14.
林地覆盖糠壳对金佛山方竹笋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地覆盖糠壳能明显增加当年小径笋产量,来年大径笋产量。与对照相比,连续两年覆盖处理能增加毛笋产量257.06%;当年覆盖可增加毛笋产量77.79%。与相同林分理论产笋量比较,可增加毛笋产量35-40%,因此,糠壳及相似物可用于生产上提高方竹林笋产量。  相似文献   

15.
勃氏甜龙竹笋苗兼用林林分结构优化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勃氏甜龙竹是一种优良的多用途竹种,近年来在许多适生区得到推广,其资源扩繁主要依赖于母竹移植。研究应用竹子生理整合性等生态学原理,以竹林林分结构调控为核心技术,采用不同林分结构组合,旨在探求笋苗兼用竹林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新造竹林有一明显的出笋数量和笋个体质量增长期,时间区段不同,前3a均快速增长,然后笋个体质量相对稳定,出笋数量仍较快增长。(2)竹笋产量主要影响因子是丛立竹数和立竹胸径,决定出笋数量和笋个体质量。出笋数量与丛立竹数正相关,与笋个体质量负相关。胸径与笋个体质量正相关,与出笋数量无相关。(3)合理的林分结构在450丛·hm-2时,丛立竹数为10株左右,胸径4~6cm。(4)经营类型经济效益明显,新造竹林第2年即有产出,第4年进入丰产期。  相似文献   

16.
高效培育麻竹笋用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对麻竹笋用林立竹密度、施肥量、截梢、灌溉等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措施对竹笋产量有显著影响,前三者与竹笋产量呈抛物线型关系,竹笋产量随立竹密度、施肥量、截梢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竹笋产量与灌溉次数呈直线相关,竹笋产量随灌水间隔时间增长而减少。4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施肥量、立竹密度、灌溉、截梢。提出高效培育麻竹笋用林的优化模式为:施肥量为1800kg/hm^2,立竹密度为3600株/hm^2,灌溉为发笋期连晴10d浇水1次,截梢是保留竹秆高4m为宜。  相似文献   

17.
毛竹笋用林供水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竹笋用林进行秋季供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秋季供水可以明显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其出笋株数可提高30.12%,出笋产量可提高54.1%,竹笋的单株重可提高18.75%。翌年的新竹留养株数可以提高13.79%,新竹的胸围可以提高10.95%,枝下高可以提高25.61%,全高可以提高11.90%。所以对竹林林地水分进行适当的控制可以提高竹笋和竹材的产量和质量,从而进行科学经营竹林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竹笋专用有机肥在笔竹笋用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立地条件笔竹笋用林施用不同量竹笋专用有机肥,并与相应的专施氮肥相比较。结果表明:竹笋专用有机肥对毛竹笋用林产量影响显著,平均可使竹材产量提高20%-30%;在肥力较差的毛竹笋用林连续几年施用该有机肥,第3-第4年的增幅比第1-第2年大,土壤肥力和母竹林活力增强;但在土壤条件较好的毛笋用林施用该肥料,第3-第4年比第1-第2年增幅减小。竹笋专用有机肥能提高竹笋品质和营养,该肥料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提高笋竹基地内函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笋竹生产要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头戏,必须提高笋竹基地内函素质,做到一年四季有笋挖、有名牌、有市场,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林、工、贸一条龙,走基地──龙头企业──市场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