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粳2A是贵州省自主创新选育的首个粳稻香型不育系,不育性稳定,农艺性状优良,开花习性好,异交率高,配合力强.所配组合毕粳优210(毕粳2 A/NR 210),杂种优势强,适应性广,产量高,于2015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毕粳优3号(毕粳2 A/毕粳恢3号)于2016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毕粳杂103,参加2015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2.
盐稻9号(原名盐稻0015)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于2001年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3.
昌粳9号是昌宁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所育成的中熟粳稻新品种,主要特点是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食味好。2002~2003年试验产量比对照合系41号增产13.1%~16.2%,是适宜温凉地区粳稻推广的主要品种。2008年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昌粳9号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两优培粳是河南省第一个国审杂交水稻组合,株叶型态好,杂种优势突出,产量高,早熟,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强,结合特征特性运筹肥水,是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粳稻生产特别是稻麦(油)两熟制区理想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5.
国审水稻新品种玉稻518是以盐粳334-6为母本,津星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自育的新品系新稻03518,通过离子束诱变获得变异植株,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2年、2013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单产10 181.55kg/h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7.73%.玉稻518株高102.9cm,全生育期155.4 d,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广适等优点,适宜河南沿黄及信阳、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于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多年栽培示范集成了一套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崔建民  李彦学 《种子》2006,25(3):84-85
红光粳1号系河南省新乡县新科麦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稻2005001号。该品种适应我省黄淮稻区和南部籼改粳发展优质稻种植,是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当年审定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于当前黄淮海主推品种豫粳6号,产量与其相当,据农业部2004年品质测定,综合评价达国家优质米1级,接近优质米黄金晴。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已将该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在新乡市大面积推广,2005年面积达670hm^2左右,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已将其作为苗头新品种在全省种子会议上发布,该品种有望成为黄淮稻区粳稻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粳稻新品种连粳7号高产裁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粳7号系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2005年选育而成的一个集丰产、稳产、优质及综抗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10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008。  相似文献   

8.
滇杂40系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抗病不育系楚粳23 A与抗病优质恢复系南34组配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杂种优势强、高产稳产、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于200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09001)。文中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武运粳23号(原名运2645)系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具有熟期适中、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米质优、综合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0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014).2010年全市常规粳稻面积1.3万hm2,其中武运粳23号达到0.9万hm2,占全市常规粳稻面积的69%.通过广泛开展技术培训,狠抓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集成、落实到位,增强专业化服务水平,大力开展高产增效创建活动.2010年全市水稻平均单产596.7kg/667m2,比上年增产46.7kg,增幅达8.4%.  相似文献   

10.
<正>连粳7号系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2005年选育而成的一个集丰产、稳产、优质及综抗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10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008。  相似文献   

11.
粳稻新品种新稻20号系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自育优质粳稻品种新稻9号与江苏省高产抗病品种盐粳334-6杂交,经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2010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44)。该品种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倒性好、适应性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周建明 《中国种业》2016,(10):63-64
<正>常优粳6号(原名常优09-3)组合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常119A×CR-312配组,属三系杂交晚粳稻组合,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316。该组合是一个集高产、稳产、品质优、食味佳的综合表现突出的优良杂粳组合,成功地解决了杂交粳稻产量和品质不能兼顾的矛盾。1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13.
付习 《中国种业》2019,(7):81-82
嘉优中科1号是典型的粳不籼恢型三系籼粳杂交稻新组合,2016年通过上海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沪审稻2016004。母本为柱头外露的BT型粳稻不育系嘉66A,父本为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籼稻恢复系中科嘉恢1号,具有超高产、品质优、早熟矮秆等多种优良特性。为加快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介绍了嘉优中科1号的父母本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新丰2号系河南省丰源种子有限公司选育,200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稻2007003号,该品种为优质、高产、抗性强的粳稻新品种。1选育经过新丰2号(新丰01-48)系河南丰源种子有限公司于1995年以豫粳6号为母本、抗病材料新丰9402为  相似文献   

15.
盐粳11号系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科所以盐粳93272/镇稻88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6年、2007年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区试,2008年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生产试验,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和两优713是用两系不育系和620S为母本与恢复系R713杂交,经多代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的特点,尤其是适应性广。2017年同时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稻区的审定,为"双国审"稻。  相似文献   

17.
毕粳41号系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黔西北高海拔高寒山区生态条件和稻作生产实际采用目标亲本选择、定向单株培育而成的高产、抗寒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在2000—2001年两年的贵州省粳稻区试中,平均较对照毕粳37号增产8.34%,在2002年的贵州省粳稻生产试验中,平均较对照毕粳37号增产11.58%。全生育期170d左右,株高95.0~105.0cm,有效穗292.5万/hm2左右,平均穗粒数110~14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6~28g。稻米品质测试分析,该品种是一个低直链淀粉软米品种。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双低油菜杂交种青杂2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中心育成的优良品种,属春性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2000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油2003020)。  相似文献   

19.
连粳9号系以连嘉粳1号为母本,以“日本晴丰×早丰9号”F。为父本杂交,经连续8代系统选择,于2006年选育而成的一个集丰产、稳产、优质及综抗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12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205。  相似文献   

20.
北方粳稻新品种豫粳五号豫粳五号(原代号D2)系焦作农科所和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合作,采用[(台中31×郑粳12)A×36天]F1经快中子辐射选育而成。1994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1990~1991年参加河南省水稻中晚粳组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