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4个引自日本的小菘菜杂交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影响小菘菜胚状体发生及其成苗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了大量的小孢子胚状体及再生植株85株;不同基因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4 ℃低温预处理24 h对小孢子胚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NLN-13+0.2 mg?L-1 6-BA+0.1 mg?L-1 NAA为适宜的诱胚培养基;50 r?min-1低频振荡培养有利于提高子叶形胚发生的比例;MS+3 %蔗糖+0.75 %琼脂+0.1 g?L-1活性炭是小孢子植株继代和壮苗的适宜培养基;MS+3 %蔗糖+ 0.75 %琼脂+0.1 mg?L-1 NAA是小孢子植株适宜的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影响菜心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影响菜心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的主要因素如基因型、花序低温预处理、高温起始培养和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小孢子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材料之间,诱导频率差异显著;低温预处理幼花序可明显提高小孢子胚状体的诱导率,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可改善胚的分化,高温预培养促进胚状体诱导。  相似文献   

3.
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红菜薹材料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很大;4℃低温预处理2 h时小孢子胚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NLN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NAA)和细胞分裂素(6-BA)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不大,添加浓度过大时诱导率反而降低;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能提高小孢子胚诱导率;子叶型胚在15 g/L琼脂的培养基上直接成苗率最高,达56.7%;再生植株在MS和1/2MS+IBA(0.5 mg/L)中的生根能力最好,1/2MS生根效果其次.  相似文献   

4.
对影响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红菜薹材料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很大;4℃低温预处理2h对小孢子胚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NLN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NAA)和细胞分裂素(6-BA)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不大,添加浓度过大时诱导率反而降低;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能提高小孢子胚诱导率;子叶型胚在15g/L琼脂的培养基上直接成苗率最高,达56.7%;再生植株在MS和1/2MS IBA(0.5mg/L)中的生根能力最好,1/2MS生根效果其次。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影响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材料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预处理和预培养、培养基成分、培养技术),并对胚状体发生与植株再生、DH纯系获得等的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展望了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瓜菜》2016,(4):1-4
花药培养和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是葫芦科作物获得单倍体胚和单倍体植株的一种重要方式。该技术在葫芦科作物育种上应用广泛,笔者综述了影响该技术的一些重要因素,如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生长环境、接种密度、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碳源、活性炭、三十烷醇、低温预处理、热激处理、倍性鉴定及植株再生等,为该技术的开展和应用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材料的基因型、供体植株的生理状况、小孢子发育时期、分离和培养方法、预处理、培养基及其添加物、胚状体诱导、植株再生和倍性鉴定等。展望了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同时指出了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成胚和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引进"夏将军"大白菜为试材,试图建立高效大白菜(B.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的游离小孢子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研究在NLN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水平活性炭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发生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活性炭可显著促进大白菜游离小孢子成胚,达340胚,较对照提高66.61%。但是随活性炭浓度提高,对小孢子成胚具有抑制作用;在MS培养基中添加0~150 mg/L活性炭对子叶形胚状体成苗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100 mg/L活性碳处理可促进双苗发生,成苗率为131.25%,比对照提高了16.67%。但活性炭浓度含量过高,则抑制小孢子的成苗。  相似文献   

9.
以多种类型的大白菜品系及F1为试材,探索了若干因素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大白菜游离小孢子的成胚能力差异极大,产胚量最高的基因型达到187个/皿,最低的为0个/皿;NLN-13液体培养基中BA的浓度为0.2mg/L(毫克/升),有利于小孢子胚状体的发生;NLN-13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少量活性碳可明显促进小孢子胚状体的形成;大白菜小孢子植株在1/2MS+3%蔗糖+0.8%琼脂+0.1mg/ml(毫克/升)NAA生根培养基上生根良好,将已生根的小孢子植株移到1/2塘土+1/2粪土的盆中便可成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10.
影响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影响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基因、温度和培养基,遗传基因对小孢子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低温预处理花蕾可明显提高小孢子胚状体的诱导率,高温预培养能促进胚状体诱导,NLN-13液体培养基中添加谷氨酰胺、谷胱甘肽、L-丝氨酸可明显促进小孢子胚状体形成.  相似文献   

11.
影响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影响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单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54个基因型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 对供体材料低温处理, 在0~5 d范围内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不大, 超过5 d则明显降低; 高温诱导在12~60 h范围内差异不大, 超过此范围则小孢子胚诱导率明显降低; NLN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NAA) 和细胞分裂素(6-BA) 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不大, 添加的浓度过大时小孢子胚诱导率反而降低; 活性炭的有无和浓度大小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极大。通过基因型、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活性炭4因素分析表明: 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 活性炭不同浓度之间差异显著; 基因型与活性炭不同浓度之间的互作差异显著; 其它的5个一级互作、4个二级互作和1个三级互作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10个小白菜F1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小孢子胚发生及其成苗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获得的双单倍体以及用其配制的杂交组合的园艺学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品种间小孢子出胚率差异较大;NLN-13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减半有利于小孢子胚发生,胚诱导率达100%;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6-BA和NAA可以提高小孢子出胚率;小孢子胚成苗培养基的适宜琼脂浓度为1.0%,小孢子胚成活率可达85.88%;MS+3%蔗糖+0.8%琼脂是小孢子再生植株继代和壮苗的适宜培养基,MS+3%蔗糖+0.8%琼脂+NAA0.1mg.L-1是小孢子再生植株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双单倍体及其与自交系配成的杂交组合整齐一致。  相似文献   

13.
黄瓜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成胚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艳  陈劲枫 《园艺学报》2009,36(2):221-226
 以10个不同基因型黄瓜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通过对成胚条件的系统研究,从‘7447’和‘Poinsett97’中获得了子叶形胚和再生植株。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和小孢子发育时期是限制黄瓜游离小孢子成胚的关键因子。不同品种间胚状体产量差异显著,每皿产胚1.5~33.4个。单核靠边期是进行黄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佳时期。低温预处理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4 ℃预处理2~4 d为宜,以处理2 d时胚状体产量最高。外源激素在诱导胚状体时并非必需,但低浓度的外源激素(0.5 mg·L-1 2,4-D、0.2 mg·L-1 6-BA)更能促进小孢子成胚。NLN和B5两种基础培养基在诱导胚状体上无显著差异。子叶形胚易分化成苗,而其它类型的胚状体不能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4.
芥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12个基因型的芥蓝进行了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供体基因型对诱导胚胎发生至关重要;最佳热激温度为32℃,24h;单核靠边期到双核期的小孢子最适合进行胚胎诱导;NLN培养基中的最佳蔗糖浓度为130 g·L-1;添加活性炭可以提高成胚速度和质量;15~25 ℃的供体植株生长的环境温度决定着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成败,将子叶型胚胎转移到MS固体培养基上可直接发育成植株.  相似文献   

15.
芥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 份不同基因型的芥菜栽培种为试材,用NLN-13 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并进行不同的热激诱导处理,研究基因型、热激条件以及供体植株生长条件(主要是温度)对芥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芥菜小孢子培养的适宜花蕾长度为2~3 mm,此时小孢子主要处于单核靠边期,显微观察小孢子有3 条明显的萌发沟;35 ℃热激处理3 d 有利于芥菜小孢子诱导成胚;基因型是影响芥菜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不同基因型芥菜的出胚能力差异很大,供试12 份材料中有9 份诱导出胚,其中V03B0097 和A12959 出胚率最高,分别达5.87 胚·蕾-1 和5.54 胚·蕾-1;供体植株在 较低的温度环境下生长有利于芥菜小孢子的胚胎发生。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和振荡培养对提高大白菜胚诱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1个大白菜品种(品系)为材料,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了活性炭和振荡培养对小孢子胚诱导和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1个大白菜品种有9个诱导出胚,每花蕾诱导胚数0.056~12.67个。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0.5g/L),有利于小孢子胚的诱导和形成,Y536和Y585胚诱导率分别提高了16.1和4.8倍,极难诱导出胚的材料Y516也诱导出胚;采用振荡培养方式(65r/min),Y531和Y445胚诱导率较静置培养分别提高了18.23%和30.91%,出胚时间提早2~4d。  相似文献   

17.
菜心小孢子培养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菜心小孢子培养体系,以10个菜心品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基因型、不同培养基配方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孢子胚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决定菜心品种能否出胚的一个重要因素,且不同基因型试材间小孢子胚诱导率具有明显差异,其中'Cx1'Cx6'Cx8'经过小孢子培养后较易获得胚状体,而其他材料则没有获得胚状体,基因型的不同导致胚状体诱导率在0~2.10胚·蕾~(-1)之间;同一基因型,在不同培养基成分诱导条件下,添加活性炭对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较大,胚诱导率在0.03~2.10胚·蕾~(-1)之间;培养基中蔗糖质量浓度为130 g·L~(-1)时',Cx1'的胚诱导率最高;此外,在培养基中添加0.05 mg·L~(-1)6-BA和0.5 mg·L~(-1)NAA可以显著提高菜心'Cx1'胚状体诱导率。  相似文献   

18.
提高大白菜小孢子植株获得率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韩阳  叶雪凌  冯辉 《园艺学报》2005,32(6):1092-1094
 大白菜小孢子胚发生过程中胚胎发育不同步, 以子叶形胚数量最多。发育较好的胚状体成苗率较高, 子叶形胚和萌发胚成苗率分别为20%和90.5%; 较干燥的培养基更利于小孢子胚成苗, 最适的琼脂含量是1.2%。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 - 1活性炭可以大幅度提高小孢子胚成苗率, 及时地将成熟的子叶形胚转移至再生培养基上, 对提高植株获得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胡萝卜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种基因型胡萝卜品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离体培养的方法,对影响胡萝卜小孢子诱导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胡萝卜小孢子培养过程中的相关环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有3个基因型诱导出胚状体,不同基因型之间胚诱导率差异明显,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胚诱导的重要因素;盛花期取材进行诱导的出胚率显著高于其它2个时期,表明盛花期为最佳取材时期;33℃处理2 d的出胚率最高,为胡萝卜小孢子胚诱导的最佳热激条件;激素最佳配比为0.5 mg·L^-1 2,4-D;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活性炭有利于小孢子诱导产生胚状体,最佳浓度为0.2 g·L^-1。  相似文献   

20.
春结球黄心大白菜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洪艳  冯辉 《中国蔬菜》2009,1(8):32-35
以引自韩国和日本的14个春结球黄心大白菜优良杂交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影响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春结球黄心大白菜小孢子胚诱导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对培养基中添加生长调节剂的反应不同;40r·min-1 低频振荡培养对小孢子胚诱导有促进作用;适宜的小孢子胚生芽培养基为MS+2.0 mg·L-1 -16-BA+0.1 mg·L-1 -1NAA+3%蔗糖+0.8%琼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