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河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发文为例,对河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师2006-2010年发文引文的类型、数量、语种、年代、文献半衰期进行统计和数据挖掘,并对引文量大的期刊进行排序分析,检验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满意度和保障率,为进一步加强馆藏资源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文献信息量及引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0~1995年期间所发表的372篇论文及其被引用的2947篇参考文献的数据分析,着重从文献信息量、论文平均引文量、引文语种、文献类型及年代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农业大学学报》6年共刊载论文372篇,平均每期15.5篇;372篇论文共有作者990人(次),平均每篇约2.5人;论文发表的平均时差约为7个月左右;论文平均引文量为8.47篇,中文占63.2%,外文占36.8%;引文类型,期刊占66.7%,图书和特种文献占33.3%;中文最大引用年限为4年,外文为7年,中外文农业文献的半衰期分别为5.4和10.2年;引用次数最多的中文期刊为本学报  相似文献   

3.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12,(3):I0005-I0005
《分子植物育种》2003年创刊以来,己被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数据库等多家中外文献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   

4.
1986年成立,设有农业机械、机电液一体化、汽车拖拉机、包装与食品机械等专业,农业机械设计学科(含农机专业和拖拉机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专业,并设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全院共有教职工120多人,其中博士导师4人,教授17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8人,近十年来为我国农机事业培养了本科生1300多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60多人。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20余项,  相似文献   

5.
对学科馆员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的作用进行了总结。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要为学校重点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学科馆员要围绕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制定服务策略,建立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以重点学科为中心,做好以用户为中心的重点学科服务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目前硕士研究生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两年制硕士教育的改革需要指导教师,从创新意识和创新基础两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同时要为研究生创造适宜的创新环境,才能保证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6):i001-i001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源于1958年创办的东北农学院农田水利工程专业,2000年11月正式成立水利与建筑学院。水利与建筑学院的农业水上工程学科于1986年批准为硕士点,1999年开始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2001年开始招收农业水上工程博士研究生,足黑龙江省唯一具有农业水上工程学科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单位。2000年以来,招收硕士研究生151人,授予硕十学位43人,招收博士研究生9名。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学科馆员与重点学科建设的关系,介绍了学科馆员在为重点学科建设开展文献信息服务中的作用及其服务方法,并指出了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对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塔里木大学重点学科及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状况,探讨了基于重点学科开拓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模式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科馆员、提供特色服务、开发文献资源、提供文献信息的深加工服务、建立重点学科特色数据库和信息导航系统等方式,通过文献传递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文献信息的网络化服务,为重点学科提供最新的信息推送服务。  相似文献   

10.
《核农学报》2008,22(2):F0003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现有科研人员110余名,研究所所在的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是农业部重点学科和福建省“211”重点学科。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和专利,育成20多个水稻品种,并培养出一批科研人才。最近10年的研究重点为水稻的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先后建立了e-杂交稻、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In the allocation of collection resources,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aching, instruction and research needs of faculty and graduate students. Data related to the use of electronic databases, journals, books, etc. is helpful; however, this data does not reflect the nature and impact of the information retrieved, but merely provides a general idea of the number of times items have been searched, retrieved or borrowed. By identifying and analyzing faculty and graduate students' publications and grant proposals to determine where researchers are publishing and what sources they are citing in their research, the Library can assess how well it is supplying a core of literature to meet research needs. To this end,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ublication and citation patterns of food science faculty at 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 for a fourteen-year period, 1990–2003. The findings show that faculty are using and citing materials ranging from 1 to 22 years old and that 85 titles account for only 13.67% of the total journals cited but for 77.75% of the citations. It is assumed that these 85 titles constitute the core journal titles for food scienc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13.
在为植物病理学专业研究生讲授《普通真菌学》的教学中,采用外文专著为主干教材使教学内容跟踪国际水平,同时注意沟通新旧真菌分类系统的相互联系,紧扣植物病原真菌,结合本地植物病害种类,促进学生掌握国际最新的真菌分类形势和对本地的植物病原真菌种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i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journal articles generated from an intramural grant program in the agbiosciences. Using citation analysis and bibliometric mapping, the study analyzes 515 journal articles published from 1999 to 2017. Results show the growth of journal article output, identify the major research fields and topics, describ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uthorial and 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s, and quantify the performance and impact of the article output. The grant program’s journal article output presents a multi-disciplinary range of scholarly publications that reflect the disciplines of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s College of Food,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which houses the grant program.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小麦氮素监测领域研究的科学性、精准性、交叉性和前沿性,该文通过可视化分析探寻领域研究现状和内容演变,以期了解最新研究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VOSviewer、HistCite等工具,挖掘1990—2022年间发文趋势、学科领域、国家、机构、期刊和高被引论文、研究热点、主题演变等,并对学科交叉和文献集中度等进行分析。对检索得到的14 091篇有效文献研究发现,全球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国家,累计发文量达3 300篇,以23.42%的占比位居全球第一,但在本地引文次数和总被引次数方面还有待提升。小麦氮素监测领域从原先以农学、植物科学为代表的单一学科引领,逐步向农学、植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计算机科学、遥感等多学科交叉融合转变;研究热点从早期的氮素营养、氮素循环、光合作用等单一生理过程解析,逐步向遥感监测、作物模型、生长模拟等数字农业方向演变,形成了以中国和美国为代表的全球两大主要研究节点。全球发文量前十作者中有6人来自中国,全球发文量前十机构中国占据6席,中国在高被引论文4项指标中均位居前列。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人员的团队性和国际化合作倾向越发明显,中国与全球发文量前十国家的合作发文量占比为31.48%,且与不同国家合作重点不尽相同。农学类期刊是该领域主要发文刊物,其中以《Field Crops Research》最具代表性。结果表明,小麦氮素监测领域学科交叉态势已日渐显现,国家、机构、作者等文献集中度日趋明显,研究热点及领域发展趋势越发清晰,未来,跨国别、跨学科、跨团队的深度合作将带来更大、更深远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compares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preferences for information sources. It found that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undergraduates ranked Google Scholar, a scholarly database, as their 1st or 2nd choice for an information source, followed by Google, library scholarly databases, the library catalog, and library staff.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graduate students ranked library scholarly databases as their 1st or 2nd preference, followed by Google Scholar, the library catalog, Google, and library staff. There seems to be a connection between attendance in a library instruction session and the choice of library scholarly online databases.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水土保持学报》,基于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及查阅期刊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法研究分析《水土保持学报》2011—2022年的载文情况,了解其载文特点、发展态势和办刊质量,为《水土保持学报》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1—2022年《水土保持学报》共发表论文3 948篇,年载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学科主要为农业基础科学和农艺学;论文基金比呈阶梯状增加趋势,且基金项目发文主要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平均占比达73.26%;论文作者地区分布广泛,主要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且多为农林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期刊总被引频次逐年增长,影响因子和篇均被引频次也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处于农业基础科学学科Q1区。《水土保持学报》影响力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稿件来源除本校作者外,还应积极吸引校外作者投稿。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水土保持行业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亦可为读者和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楚  白义鑫  刘树西  盛茂银 《土壤》2021,53(5):1048-1056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全球土壤表面电化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并利用其自带的分析工具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该学科的发文量及时间特征、合作研究空间特征、共现网络特征、共被引图谱和发展特征五个方面对1995-2019年发表的土壤表面电化学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中国和法国在本领域的发文量居前三,而中介中心性则表明法国、美国和英国位列三甲,我国位于第六位且表现出上升趋势。基于引文的突发性关键词检测表明“阳离子交换(cation exchange)”、“系统(system)”和“络合作用(complexation)”是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表明生物炭对土壤改良、黏土层间电荷与罗丹明6g的相互作用、表面电位变化对胶体吸附解吸影响是领域内的研究重点;生物炭对土壤的改良、带电粒子在双电层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土壤黏土矿物表面的水动力特征是本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