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毛竹笋、材加工剩余物作为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研究表明,竹笋加工剩余物营养价值较高,可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用作饲料,竹材加工剩余物因蛋白质含量低,木质素含量高,直接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不及作物秸秆。由于竹材加工剩余物中含有3/4的碳水化合物,故具有作为反刍动物饲料的潜在价值。对竹材加工剩余物进行氨化处理,可明显提高粗蛋白含量,并使质地变得松软,而竹材加工过程中的高温蒸煮、切削加工和烘干处理等,可破坏其细胞壁,使碎料膨松柔软,降低了粗纤维含量,作为食物纤维素定量的NDF、ADF和木质素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竹笋作为高纤低脂的森林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而竹笋加工过程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长期以来未能得到产业化的资源再利用。【方法】该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竹笋加工废弃物(笋头、笋壳、笋衣、加工废液)所含的营养成分按大分子营养物质(如膳食纤维、多糖、蛋白、肽等)和小分子营养物质(如多酚、黄酮、甾醇、牡荆苷等)的研究和利用情况。【结果】竹笋加工废弃物中的笋头和笋壳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和氨基酸,其中笋壳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分别高于笋肉、笋头等其他部位。同时,笋壳中富含酚类、类黄酮等具有降血糖、抗菌以及抗炎的活性功能成分,笋头和笋壳是植物甾醇研究和开发的优良资源,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可得到槲皮素、芦丁、牡荆苷等物质。【结论】竹笋加工废弃物中营养成分丰富,可资源化利用潜力十分巨大。为探究竹笋加工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价值,该文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为竹笋资源深加工、功能性竹笋食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吃鱼、虾和半生不熟的各种肉类、蛋类现已成为时尚。对此,老年人应“敬”而远之。人体每天摄入的蛋白,在肠道中经消化分解可产生一定量的氨类。氨系有毒物质,但经肝脏尿素合成酶作用后合成尿素而解除毒性。此过程所需尿素合成酶中含有生物素成分,如体内生物素不足,酶活性下降,氨便不能顺利代谢,则可引起高氨血症。但这种解毒的生物素一旦与抗生物素蛋白结合即可失去作用。这种抗生物素蛋白主要存在于动物蛋白之中,经加热后即可被破坏,如生食或摄取半生不熟的肉蛋类,则抗生物素蛋白直接进入人体内与肠道中生物素结合而导致生物素…  相似文献   

4.
腌制竹笋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笋腌制是我国传统竹产品加工方法之一。近年来,降低含盐量,及变腌干笋为及食、休闲、风味食品,在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需求中有上升的趋势,但这类产品货架期寿命、夏季高温导致质量难以控制等系列问题已经成为研究者和商家关注的焦点。就腌制及品质通过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竹笋氨基酸种类和含量丰富,腌制后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均有变化:种类增加、含量减少;含盐量对腌制竹笋中的黄酮、粗纤维和氨基酸含量有很大影响;以总黄酮、粗纤维、氨基酸含量作为产品质量考察指标,竹笋腌制的最优组合为A1B3(含盐量为25%,有笋衣);竹笋腌制过程中的变色可能与氨基酸分子中羟基变性有关;竹笋腌制后氨基酸种类增加与竹笋蛋白质变性及腌制中微生物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施肥对覆土栽培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了4个施肥处理,对不同处理后竹笋的产量、外观形态、营养物质、呈味物质、氨基酸含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中(4 800kg·hm~(-2))、高(7 200 kg·hm~(-2))施肥量条件下,覆土栽培高节竹笋外观品质和产量明显提高;在中量施肥条件下,促进了高节竹笋可溶性糖的合成,抑制了木质素、单宁、总酸的积累,在高量施肥(7200kg·hm~(-2))条件下,高节竹笋的木质素、单宁、总酸含量升高,可溶性糖的积累受到抑制,竹笋的口感和营养品质下降;高节竹笋的氨基酸含量在低量施肥(2400kg·hm~(-2))处理下最高,苦味氨基酸占比显著低于对照(P0.05)。以上结果表明,中量施肥可以显著提高覆土栽培高节竹笋的产量和品质,而过量施肥则会导致高节竹笋品质下降,因此,综合经济成本、产量和营养品质指标,覆土栽培条件下高节竹林的适宜施肥量为4 800 kg·hm~(-2)。  相似文献   

6.
竹笋采后涂膜保鲜对其木质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竹笋采后保鲜和竹笋膳食纤维的加工提供理论指导,将采回的毛竹春笋的不同部位在3℃冷藏条件下,进行壳聚糖涂膜保鲜对竹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从顶部到基部,竹笋各区段部位PAL和POD活性逐渐增强,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增大;与对照相比,各种涂膜保鲜处理均显著降低竹笋的PAL和POD活性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生成,加入亚硫酸钠能延缓竹笋的木质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覆土栽培对高节竹笋呈味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覆土栽培对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竹笋适口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测定覆土栽培1 a、覆土栽培2 a和不覆土栽培高节竹笋氨基酸含量,分析了呈味氨基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覆土栽培高节竹笋鲜味、甜味、苦味和芳香类氨基酸含量及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总体上明显降低,但鲜味、甜味和芳香类氨基酸比例提高,苦味氨基酸比例下降,覆土栽培对1 a竹笋的影响明显高于覆土栽培2 a竹笋。  相似文献   

8.
毛竹竹腔富硒施肥对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配比液态富硒肥对毛竹进行竹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富硒肥中大量元素可明显改善竹笋氨基酸含量,微量元素对改善竹笋品质效果不明显,但增加微量元素可促进竹笋对硒元素的吸收;富硒肥中亚硒酸钠浓度对提高竹笋硒含量影响显著;采用大量元素(A)3、微量元素(B)3、亚硒酸钠(C)3配比的富硒肥对提高竹笋硒含量、改善竹笋品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不同肥料对覆盖早竹林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传统肥料和生物炭肥料对覆盖早竹林竹笋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为覆盖竹林合理施肥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覆盖过程中施用复合肥和生物炭肥的竹笋产量显著高于对照(没施肥)(P0.05),尤其是前期的竹笋产量。各处理间竹笋的全N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对照的全K含量要显著高于两种肥料处理。两种肥料的农学利用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生物炭肥料N、P和K的农学利用率的农学利用率分别是复合肥的2.1倍、4.9倍和3.7倍。竹笋中检出的氨基酸达17种,其中包括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施用复合肥后竹笋中氨基酸总量与对照接近,而施用生物炭肥料后竹笋的氨基酸总量提高了20.2%。但竹笋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总量与总氨基酸含量的比例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施肥后竹笋的脯氨酸含量提高近10倍,这可能同大量施肥造成的土壤环境胁迫有关。研究得到,生物炭肥在减少肥料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优势,可减少大量施肥带来的生态和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0.
毛竹增产剂及幼竹竹腔施肥对竹笋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竹腔施肥试验区与对照区毛竹竹笋游离氨基酸、还原糖、总黄酮、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锌含量等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比较分析了两者竹笋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提高竹笋中游离氨基酸、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含量,不会影响竹笋的营养品质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苏麻竹地上各部分生物量分配及竹笋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麻竹地上部分各构件间含水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立竹地上部分构件间的含水率亦存在极显著差异;立竹地上各部位生物量分配表现为秆 > 枝条 > 叶片,相同部位不同年龄立竹生物量以2年生竹为最低,1年生竹最高;立竹秆生物量及立竹总生物量与胸径、株高之间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可以用于估计苏麻竹的地上生物量;苏麻竹笋中的游离氨基酸种类丰富,并含有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能够满足食用需要。研究结果可为苏麻竹的推广种植和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绿竹笋营养成分及笋期叶养分的施肥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施有机肥、复合肥、无机肥对绿竹笋营养成分及笋期叶片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肥料处理对绿竹笋N、P、K含量、粗蛋白质、粗纤维、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竹笋N和蛋白质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P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复合肥处理最高 ,K含量、粗纤维、半需氨基酸总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但还原糖、总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不施肥处理明显高于施肥处理。 3种肥料处理对绿竹叶片N、P、K含量的影响在不同发笋时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发笋初期N、P、K含量施肥处理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 ,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盛期叶片N、P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K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末期N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P含量以不施肥处理最高 ,K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表现出不同肥料施肥效应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3个海拔梯度对高节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分析了不同海拔梯度高节竹笋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差异,为高节竹高品质竹笋培育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集3个海拔梯度(110、370、560 m)的高节竹林竹笋,对竹笋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指标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高节竹笋基径、长度、笋个体质量、可食率和可溶性糖、维生素C、胱氨酸、酪氨酸含量、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及单宁、草酸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高节竹笋蛋白质、脂肪、淀粉、总黄酮、其它种类游离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及纤维素、木质素、苦味、鲜味、甜味氨基酸含量和甜味、鲜味氨基酸比例影响不显著(P0.05),对芳香味氨基酸含量和芳香味、苦味氨基酸比例有较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海拔高度对高节竹笋外观品质有显著的影响,中、高海拔竹笋优于低海拔竹笋;海拔高度对竹笋营养品质、食味品质有较显著的影响,但对外观品质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竹笋口感、出笋期、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含量)、出笋持续时间、笋产量和可食率等指标建立了优良笋用竹种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该指标体系对福建华安竹种园的竹种进行了评价,筛选出了20种适宜于闽南地区的优良笋用竹种;提出了闽南地区周年供笋的优良竹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5.
铺地竹叶饲用价值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铺地竹叶片进行营养成分的常规分析,含量如下:含水率为60.99%,粗蛋白为15.084%,粗脂肪为5.031%,粗纤维为30.438%,粗灰分为10.976%,可被利用的糖为15.834%;以及动物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且含量比较丰富.从营养成分看,铺地竹是一种优质的禾本科饲用植物.  相似文献   

16.
桑天牛幼虫感染球孢白僵菌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天牛现称桑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是多种林木、果树、花卉的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我国危害最严重、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近年来,其猖獗危害已成为我国养蚕业、林业及果树种植业等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类广谱性昆虫病原真菌,能侵染15目149科的700  相似文献   

17.
竹子天然产物种类及其加工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竹叶中醇、醛、酚酸、黄酮类、氨基酸、多糖、矿质元素、天然色素、蛋白质、茶多酚类等多种天然产物种类、含量及其作用的研究,利用竹子及其天然产物加工生产竹炭、竹醋液、竹沥、防腐剂、保鲜剂、抗氧化剂、除臭剂、金钢砂、保健饮料等产品,以及中国对竹子加工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省19种豆科灌木树种叶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豆科灌木树种的粗蛋白含量高于11%,其中13个树种的叶片粗蛋白含量高于15%,5个树种叶片粗蛋白含量高于20%;这些树种叶片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丰富,Ca/P适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分布广、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采收,是比较理想的植物蛋白质资源.而且,豆科灌木还具有固氮养土、保持水土、药用等多种用途,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