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现有分层注水井分注层段确定方法实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开展了分注层段优化方法研究。应用生产动态大数据分析方法,确定出与分注段划分密切相关的10项地质参数;利用归一化、变权及矩阵等数学变换方法,建立了分注层段计算数学模型;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矿场动态监测拟合技术,形成了以10项地质参数为基础,以提高油层动用程度为目标的合理分注政策界限优化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所需参数容易获得,计算过程简单,克服了现有方法仅考虑静态地质参数适用性差,或需要建立复杂地质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的繁琐计算过程等,实现了利用注入端、采出端及井网间三类地质参数辅以简单数学计算即可确定分注方案的新方法。以井组gXⅡ为例,应用该方法优化并现场实施,油层动用程度提高了15.7个百分点、产油量增加了23.4 t/d、综合含水率下降了1.16个百分点,验证了分注井段优化新方法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地下储气库安全连续供气,以陕X地下储气库为例,研究储气库中硫化氢在注采过程中的运移规律。基于相关气体的PVT实验结果,首先利用ECLIPSE软件中的PVTi模块建立组分模型,然后建立目标区块的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一定注采制度下硫化氢的运移规律:1注气阶段,硫化氢向井区东部区域、西南部区域以及中部S006井、S007井附近区域运移;2采气阶段,S003井与S005井硫化氢采出速度与采出总量明显高于其余井,表明硫化氢向S003井和S005井方向运移,因此,需要做好S003井与S005井的防腐与安全生产工作,从而保障陕X地下储气库的安全供气。  相似文献   

3.
白家海凸起一阜北斜坡区三工河组二段储集性能好,是重要的勘探层位之一。物源控制着砂体的形态及展布特征,而重矿物是物源区的重要标志。通过对白家海凸起一阜北斜坡区三工河组二段的重矿物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砂岩百分含量、古地貌资料来判断出三工河组二段的主要物源方向和古水流流向。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三工河组二段沉积时期主要物源方向有北面的滴南凸起、北东的克拉美丽山和东面的沙奇凸起,而这3个方向的物源对阜北斜坡区的沉积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流线分布直观反映了油藏流体在注入井与生产井之间的运动轨迹,油藏在确定井网后,如何使注采流线均匀的分布,是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关键。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9砂组在实施矢量化调整后,注采井网完善,注采对应率和水驱控制程度均达到100%,但是由于平面非均质性,导致油井地层能量恢复和水线推进不均衡。通过对单井的流线认识及验证,探索判断主流线的方法,并对影响流线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单元下一步的注采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A井区是由B断层和近北东向的C断层夹持的小断块。该断块以前一直归属于D区块进行开发,2015年通过井震结合重新落实构造,该断块仍处在大洼断层上升盘,与E油田主体同属一块。构造重新落实后,结合新建储层二次解释,该井区含油面积增至0.5km2,地质储量增至158×104 t。以前井区内共有9口油井,累计产油39.71×104 t ,采出程度较低(为25.1%);井区仅有的3口注水井均位于断块边部,注采井网不完善,区块整体水淹程度较低,部分区域未水淹。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精细油藏地质体研究、精细量化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及分层系开发井网优化部署研究,一次部署调整油井14口、注水井12口。在中东部区域优先实施直井2口,日产能力较高达(23.9t ),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为该井区分层系规模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对马厂油田油藏连通性的认识,完善注采关系,选取M11-24典型注采井组进行油藏连通性的研究。在"油藏描述,动态验证"的思想指导下,利用测井等地质资料描述油藏的砂体连通性,在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产液量和吸水量等动态资料和示踪剂资料来动态拟合和验证井组内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1小层(下文简称EsL(1)3)各砂体的连通性。结果显示研究区EsL(1)3小层砂体可以分为3类:发育稳定的薄层砂体、复合厚砂体和与厚层砂体相邻的薄层砂体。不同类型的砂体对注入水的影响是不同的:发育稳定的薄层砂体内流体受沉积微相控制影响较大,不同微相砂体渗流差异大,但总体前缘水线推进速度较快;厚层复合砂体的夹层会对注入水起到缓冲作用,前缘水线推进速度较慢;而与厚砂体相邻的薄层砂体会受到厚砂体的层间干扰影响,前缘水线推进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7.
以准噶尔盆地莫116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中段J_1s_(1/2)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例,利用渗透率变异系数和变差函数分别定量评价了储层在纵向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研究表明,莫116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中段J_1s_(1/2)储层水下分流河道的非均质性弱于河口砂坝,非均质性在垂直于物源方向和平行于物源方向上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
孤岛油田经历了细分层系、加密井网、强化提掖、低品位储量动用、扩大聚合物驱和稠油热采及后续水驱等开发阶段。随着油田的深度开发,造成储层物性发生显著变化,非均质增强,造成注水井测试成功率和测试层段合格率较低。结合孤岛的地质、工艺特点,开展了利用提高注水井层测试段合格率的系列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喇嘛甸油田钻井中的地质风险分为地层异常高压、浅层气及气顶气发育、嫩二段及油层套损、井壁坍塌以及浅层套管腐蚀等5大类。这些风险导致钻井中时常出现油气侵、井涌以及井壁坍塌等复杂情况,部分油水井生产中油层套管损坏,浅层套管腐蚀。这些增加了钻井及生产成本。根据设计井与周围油水井和断层的位置关系,结合注采情况,识别出由于受断层遮挡、油层注采不平衡、注水井套损等因素引起的地层异常高压区;利用钻井录井中的油气显示,结合测井曲线划分浅层气以及气顶气区。针对存在的地质风险,提出了钻井地质设计中需采取的措施,为进一步指导钻井设计和施工风险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胜坨油田整装砂岩油藏矢量化井网调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坨油田整装油藏井网不完善、储量控制程度低的问题,对造成单元井网完善程度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认识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实施井网调整,以网控储,实现了层系矢量化井网调整对于物性好的高渗层和主力砂体,抽稀注采井网,实现均衡驱替最大化;对于物性较差的非主力层和非主力砂体,加密注采井网,舅现储量动用最大化。现场应用表明,应用矢量化井网调整技术之后,单井产液量降低,综合含水率下降,日产油量上升,动液面回升,注采对应率、储量控制程度都有所上升,油藏整体开发形势明显好转,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莫北油田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莫116井区取心井资料、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观察,结合综合录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分析研究,对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岩性主要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孔隙度类型主要以剩余粒间孔和原生粒间孔为主;J_1s_(2/2)较J_1s_(1/2)物性好,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较好;J_1s_(1/2)为小孔细喉道的较差储层,J1s为中孔中细喉道的中等储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陵76井区的生产资料,通过分油砂体法计算和注采对应关系来确定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利用水驱特征曲线及吸水厚度统计分析来评价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然后利用采收率经验公式计算最终采收率,并研究含水上升规律、注入水利用率。研究表明,陵76区块为中低渗油藏,目前已经处于中高含水期,但剩余可采储量比较丰富,开发比较稳定,水驱效果较好,只需维持稳定生产。研究构成的开发效果评价体系对注水油田开发效果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效果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根据莫116井区取心井资料、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观察,结合综合录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分析研究,对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岩性主要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孔隙度类型主要以剩余粒间孔和原生粒间孔为主;J1 s2/2较J1 s1/2物性好,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较好;J1 s1/2为小孔细喉道的较差储层,J1 S2/2为中孔中细喉道的中等储层。  相似文献   

14.
钟市油田是一个超覆沉积在荆沙组剥蚀面上的多层叠瓦状砂岩油藏,具有岩性复杂、含油层组多、油砂体多、油藏类型多、断层多、油水关系复杂等诸多难点。通过油藏精细构造和地质研究,在细分层系的基础上,重新归位重组井网。采用老区补缺、扩边等方式,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动用和水驱动用程度,有效改善了油藏水驱开发效果。2011~2013年年均含水上升率均为负值,注采对应率由50.6%上升为62.4%。累计年产油量增加3.49×104t。  相似文献   

15.
考虑储层渗透率、断块面积、断块长宽比以及地层倾角等地质因素,建立了68个不同的概念地质模型,设计了420个数值模拟方案,系统研究了特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合理的注采井网形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渗透率较低,宜采用五点井网;渗透率较高,断块面积较大,宜采用反七点井网;窄条带状断块长宽比越大,反七点井网越适宜;渗透率越大,地层倾角越大,底部注水开发效果越好。在海拉尔油田典型断块的应用结果表明:窄陡断块,宜采用底部注水方式,特低渗透宽缓断块,宜采用反七点井网,开发效果均较好。该研究对特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注采井网优化和井网部署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根据岩心、测井、钻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腹部莫116井区三工河组二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研究区为辫状河入湖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识别出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等微相、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和浅湖亚相。依据测井曲线综合解释和试油试采资料,分析了油气分布规律。并综合以上研究,分析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认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的含油性最好,是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含水期油田可采储量日益减少,剩余油储量精细计算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由于开发区井网密度大,地质、测井资料齐全的优势,结合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可利用三角网格面积法计算任意面积,再根据含油饱和度、孔隙度等参数,通过容积法来计算剩余油储量。上述方法解决了定量确定每口井控制的每个小层、不同沉积相剩余油分布等难题,在剩余油储量计算过程中具有快捷、灵活、实用等特点。通过确定每口单井不同沉积相小层的剩余油储量,可以准确确定整个区域的剩余油分布。研究区Y区块应用该方法,在剩余油富集区设计并完钻加密井11口,平均单井有效厚度3.6m,投产初期日产液34.1t,日产油11.8t,综合含水率65.5%。该方法计算的剩余油储量结果符合地质认识,与动态开发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油田注水开发效果与井网密度密切相关,合理的井网既能实现注采平衡,又便于今后的开发调整。利用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确定合理井网密度,并通过相关地质软件模拟来确定低渗油田的骨架井网部署方式。以下寺湾长8延长组油区为侧,用曲线交汇求解方法确定了该区块的骨架井网,从而为油田开发初期井网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结合前人对溱潼凹陷SD区块构造及沉积相的研究认识,运用Petrel软件对区内阜三段Ⅲ油组储层进行建模研究,选取相关参数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含油饱和度模型,并利用不确定算法对储量进行了初步估算,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锦45—29281井区位于锦45块西南部锦222—10断层与锦56断层交汇处。经过精细地质研究,结合三维地震解释,对该井区的构造特征进行了重新认识,发现了部署调整井的潜力区。在该井区共部署29口调整井,新增含油面积0.22km^2,新增地质储量129.68×10^4t。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今后老区的精细调整部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