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箱养殖箱体内外的水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网箱养殖过程中向水体输入废物的角度,对影响箱体内外水质变化的因子进行分析。探讨了网箱养殖箱体内外的水质变化及其影响,并为网箱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网箱养殖箱体内外的水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网箱养殖过程中向水体输入废物的角度,对影响箱体内外水质变化的因子进行分析,探讨了网箱养殖箱体内外的水质变化及其影响,并为网箱养殖业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胡家文 《齐鲁渔业》2005,22(11):17-19
从网箱养殖过程中向水体输入废物的角度,对影响箱体内外水质变化的因子进行分析.探讨了网箱养殖箱体内外的水质变化及其影响。并为网箱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南麂海区深水网箱适养鱼种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水网箱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水鱼类养殖设施,已在我国沿海渔区逐步推广。然而,各地的产业化实践表明,如何找到若干种既能适合当地海区养殖,又能适销的深水网箱养殖鱼类品种,已成为决定深水网箱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挪威经过10年多的探索研究,终于成功实现大西洋鲑(三文鱼)的网箱养殖,取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为此,我们专门在南麂海区开展了深水网箱适养鱼种筛选试验,从分析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特点着  相似文献   

5.
高山 《内陆水产》2007,32(8):41-42
根据网箱水产养殖特点,分析了养殖过程各种因素对水环境的影响。就实现淡水网箱养殖健康发展,降低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革胡子鲶实用养殖技术(五)张光明,李远国(湖北省机械化养鱼开发公司430060)五、其他养殖方法(一)网箱养殖革胡子鲶能耐低氧,适合高密度网箱养殖。网箱养殖有人工简易网箱和机械化网箱,机械化网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集约化养殖方式。它是利用太阳能,采...  相似文献   

7.
以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养殖对象,设计了2种新型的鲆鲽类网箱,即新型塑胶环保型单、双层网箱。通过褐牙鲆和大菱鲆网箱养殖实验来验证2种新型的网箱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褐牙鲆传统木箱养殖组的商品鱼成活率为92.73%,单位面积产量为16.42 kg/m~2;塑胶单层网箱养殖组的成活率为96.37%,单位面积产量为17.42 kg/m~2。2个组的成活率、单位面积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位面积产量同比增产6.10%。小规格大菱鲆传统网箱商品鱼成活率为92.50%,单位面积产量为8.09 kg/m~2;塑胶单层网箱组的商品鱼成活率为92.50%,单位面积产量为8.02 kg/m~2;塑胶双层网箱组的商品鱼成活率为92.00%,单位面积产量为10.53 kg/m~2,与传统网箱、单层塑胶网箱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同比增产分别为30.00%、31.00%。大规格大菱鲆单、双层塑胶环保型网箱养殖的成活率达到95.0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均为14.52–16.32 kg/m~2;大规格大菱鲆双层网箱实验组平均尾重与单层网箱示范组差异显著(P0.05),单位养殖面积产量同比单层网箱示范组增产11.00%。研究表明,新型塑胶环保网箱养殖褐牙鲆效果良好。新型网箱相对于传统木制网箱除了具有节能环保、节约资源、操作便利的特点外,双层网箱养殖可提高有效利用面积,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
浙江温岭市从1993年开始进行船型式网箱养鱼,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养殖历史了,从原来试养的1架鱼排32只网箱成功后,发展到今年的50架鱼排4000只网箱,健康养殖鱼类的质量,产量,经济,社会效益均优于其它各类网箱养殖。这种鱼排的结构与方型,圆型,八角型等鱼排不同,  相似文献   

9.
<正>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在我省豫南地区迅速发展,特别是固始县利用蚯蚓进行池塘网箱健康养殖黄鳝已成规模。为了逐渐规范池塘网箱健康养殖黄鳝的模式,推广池塘网箱健康养殖黄鳝技术,应做到以下7点,仅供养殖户参考。一、池塘的准备1.池塘和网箱建造一般池塘面积为10~15亩,应选择背风向阳,离水源近,进、排水方便  相似文献   

10.
正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目前养殖模式有传统网箱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和池塘养殖等,最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在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大背景下,我们积极探索大黄鱼绿色高效网箱养殖技术,在网箱布局、养殖密度、投喂管理等方面不断调整改进,以期推动大黄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