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业高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类农业高校的重要任务.辽宁农业高校以沈阳农业大学为核心,以干部教育为龙头,以农民教育为主体,通过合理划分培训对象,分层次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工程、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和沈阳市农村青年科技人才研修工程,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为农业高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提供经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2.
把握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的农业工程内涵,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农业工程类专业高质量人才,是农业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农业产业需求、深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阐述了新发展阶段下高校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科交叉、工农融合的发展内涵,顺应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人才的需求,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工农融合校本特色与新工科专业建设背景,开展教学规模与质量平衡途径、虚实并存育人条件、产学研融合实践平台、专产协作培育机制、交叉耦合培养范式、全人教育创新文化等探索与实践,总结分析华中农业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对深化农业工程类专业教育的改革成效,提出了革新质量育人理念、创新多维育人模式、优化完善育人体制等农业工程类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实现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未来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流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经营规模不断发展扩大,机械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密切结合,设施农业发展迅速,集约化经营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为此,论述了农机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农业产业变革的加速发展,国家全面实施新农科建设战略。持续拓展农科人才培养的内涵与外延,培养更多具有“大国三农”情怀、“知农爱农”素养的新型农业人才成为农科高校和涉农高校面临的时代使命和重大课题。针对现代农业产业需求及传统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产学研互相脱节、教学模式单一化等一系列问题。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构建了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教学改革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国发[2018]42号文件指出:"健全新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提出需要加强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同时引导高校设置相关专业并培养具有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农业...  相似文献   

6.
周杰 《灌溉排水学报》2020,(2):I0006-I0007
随着现代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并赋予了新的要求。面对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核心基地的专业院校也在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探索过程中有的高校将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相互交叠,进行模式互补。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教育资源,为学生构建的专业性知识框架、专业能力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整体化教育体系。近年来,为有效推进高级农林教育技能和教学体系的综合性改革,我国许多农业类高校开启了“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灌溉与排水技术专业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一直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教育改革核心。  相似文献   

7.
观点·声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意见中明确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重点面向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加强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支持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8.
国家将农业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了关键的位置上,并且明确指出需要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及发展,在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文章阐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概念特点,指出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及发展所遇到的发展资金不足、生产规模低等实质性问题,并提出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培育人才等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日,安徽省农机局印发《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现场培训相互动等方式,培养更多的农机化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新工科”教育改革背景下,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为目标,基于“三平台”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充分调动一切资源为培养复合应用型的高素质学生服务,培养出更多的适于农业机械行业发展需要的卓越农林人才。   相似文献   

11.
路敏  郭亚飞  白松 《农业工程》2019,9(12):127-131
苹果产品出口对促进地方特色农产品发展,增强农民收入具有较重要的影响。目前,陕西苹果产品在出口业务开展中,其国际竞争力总体良好,但仍存在短板。通过构建陕西苹果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苹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经分析得出制约因素,提出从拓展出口渠道、发展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经营和国际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升陕西苹果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李明生  叶进  曾百功  柳剑 《农业工程》2020,10(11):93-96
我国农机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卓越创新人才。高校农机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农机行业对教育供给的诉求。美国欧林工学院从人的需求、价值观和痛点等方面出发,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大量杰出的工程创新者,成为享誉全美乃至全球的工程教育后起之秀。欧林工学院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等,对我国高校农机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亚翠 《农业工程》2018,8(10):155-157
电子商务属新兴产业,对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但在多数农村地区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力量较为薄弱,因此必须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构建较为稳定的集群系统,有效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能力。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扩大合作领域,并对技术和人才等多个方面加强管理。该文主要以陕西省农村地区为例,对集群创新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并从创新的意义、结构及形成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协调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田争运 《农业工程》2022,12(3):157-160
近年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技术培训、产业共建、消费扶贫等方式,在完善产业帮扶顶层设计、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打造产业综合体、利用体量优势开展消费帮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陕西省G村食用菌和中蜂养殖产业的发展,在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厚植乡村振兴人才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此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一是高校产业帮扶须统筹科技、人才、资金等力量同步进行,聚力构建村域经济可循环产业链,夯实其产业基础,帮扶其产业升级;二是注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断改变群众思想观念,提升群众技术技能,提高其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彭和  白雪飞 《农业工程》2021,11(11):105-108
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智能型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走农业科技创新之路必须依赖于高等院校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探讨了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改革课程设置方案、构建贯穿整个教学阶段的双导师制、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和推动校企合作等培养模式,为探索培养农业机械化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农业类院校学生的培养对于我国农业以及社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加强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该文选取农业院校水土类专业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问题,期望能够为我国农业院校水土类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梁晶 《农业工程》2019,9(1):120-12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这也推动了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效结合,高新农业旅游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当前一些地方在高新农业旅游开发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该文以陕西省作为案例,对高新农业旅游开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首先简要分析了高新农业旅游开发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省高新农业旅游开展的制约因素,最后就如何推动陕西省高新农业旅游开发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莉 《农业工程》2018,8(5):122-124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农业日益与世界接轨,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带来机遇。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需要农业从业人员熟练掌握。这不仅有利于快速推广我国农业,也有利于引入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帮助中国农业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因此,对农业高校农业英语的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针对农业高校农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中国农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洁  高华 《农业工程》2019,9(3):130-132
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自古以来就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关中地区特有的干旱天气与地质结构,不仅导致了农作物产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也限制着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政府对农业发展中的技术落后和资金缺乏等问题的逐渐解决,同时引进相应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以提高关中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该文针对“小麦与果树”的结合种植如何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数字大棚”对四季蔬菜的培育和“水资源”合理灌溉等方式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帮助,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和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近些年来引入到国内,受到广大高校农业工程专业领域的重视,并且纷纷开设精准农业方面的课程。目前《精准农业》教学仍以传统汉语教学为主,任课教师一般都是严格按照学校教学大纲上课,如若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不但会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双语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与学生互动的模式,需要考察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学生在各种能力的培养中也会激发出不同的创造和创新能力。《精准农业》双语教学以掌握精准农业知识和技术为目的,将从应用的实际出发,中英文教材相结合,克服传统汉语教学的局限,探索《精准农业》双语教学模式和改革方法,使学生成为精通英语和精准农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双语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