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12种润楠属植物叶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叶柄中部的横切面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2种润楠属植物中部叶柄的横切面形状可分为Ω形和马蹄形2种,上部叶柄形状可分为内凹和外凸2种,叶柄表皮细胞有长方形和近圆2种,维管束长宽比、叶柄长宽比以及下表皮到维管束相对距离比也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均可作为12种润楠属植物鉴定的辅助依据,且油细胞和粘液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区域在润楠属植物分类中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3种嵩草属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特征,采用石蜡切片法,分析叶片表皮、叶肉、叶脉等解剖结构的差异,并比较分析叶片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3种嵩属草植物叶表皮近、远轴面均由1层表皮细胞组成,线叶嵩草表皮细胞最大,其次为高山嵩草,大花嵩草最小。大花嵩草近轴面主脉凹陷处存在泡状细胞,高山嵩草和线叶嵩草近轴面无泡状细胞。3种嵩草叶表皮均具有较厚的角质层,近轴面角质层均厚于远轴面,线叶嵩草角质层最厚,其次是高山嵩草,大花嵩草最薄。叶肉没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但有发达的气腔。机械组织和维管束占叶片横切面面积的比例均较小,线叶嵩草最大,高山嵩草次之,大花嵩草最小。线叶嵩草维管束鞘总面积最大,高山嵩草次之,大花嵩草最小。3种嵩草属植物叶片不同部位解剖结构均存在差异,其中高山嵩草在叶片不同部位中存在极显著差异的结构最多,线叶嵩草次之,大花嵩草最少。可见,3种嵩草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差异显著,可以作为分类学的重要依据;均具有典型的旱生植物特点,线叶嵩草和高山嵩草有较厚的角质层,而大花嵩草通过较小的表皮细胞和泡状细胞响应生境干旱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徒手切片法对秋英属两种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波斯菊和硫华菊老根均具有次生结构且髓部明显,但髓部形状、各结构厚度及所占比例不同。两种植物茎横切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束,但茎横切面形状、表皮毛存在较大差异,维管束数量也不相同。波斯菊与硫华菊均为异面叶,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但叶片横切面各结构厚度、气孔大小及密度存在差异。从生态适应性来看,两种植物均具有阳生植物的特征,其中硫华菊耐旱性较波斯菊强,但波斯菊茎的机械支持和输导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
对大量成年银杏树和实生苗叶片形态及叶柄解剖结构的观察认为,银杏叶主要为扇形,还有相当部分的楔形叶、蒲扇形叶和心形叶,亦有少量的畸形叶,共5个类型;银杏叶片叶裂的深浅、叶裂数的多少是其在进化过程中系统发育的表现,在长枝的中上部叶片反映出原始性.在相近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银杏雌株长枝上叶片长和叶裂深显著小于雄株,而长枝粗长比显著大于雄株.银杏长枝上的叶片形状和叶柄维管束的形状有较多的类形,表现出丰富的生物学多样性,值得深入研究.银杏叶柄维管束周围树脂道就是"脂隙"或"油状空隙"的话,其有无不能作为其性别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量成年银杏树和实生苗叶片形态及叶柄解剖结构的观察认为,银杏叶主要为扇形,还有相当部分的楔形叶、蒲扇形叶和心形叶,亦有少量的畸形叶,共5个类型;银杏叶片叶裂的深浅、叶裂数的多少是其在进化过程中系统发育的表现,在长枝的中上部叶片反映出原始性:在相近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银杏雌株长枝上叶片长和叶裂深显著小于雄株,而长枝粗长比显著大于雄株。银杏长枝上的叶片形状和叶柄维管束的形状有较多的类形,表现出丰富的生物学多样性,值得深入研究。银杏叶柄维管束周围树脂道就是“脂隙”或“油状空隙”的话,其有无不能作为其性别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石蒜科中玉帘属的葱兰、石蒜属的石蒜、水仙属的水仙和朱顶红属的朱顶红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进行了解剖学显微结构比较.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的海绵组织发达,叶脉中的维管束都为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且维管束鞘由薄壁细胞组成,气孔器都由2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无副卫细胞,气孔器的长宽比都很小,在1.03~1.44之间.但是,葱兰叶片横切面轮廓基本呈“肾形”,石蒜、水仙和朱顶红叶片横切面轮廓基本呈浅“W”或“V”字形;葱兰叶片横切面的上、下表皮分界不明显,无叶缘结构,而石蒜的叶缘为楔形,水仙的叶缘为乳突状,朱顶红的叶缘为圆弧形;葱兰、水仙和朱顶红均为等面叶,而石蒜为异面叶且下表皮细胞上具有明显的尖刺状乳突;石蒜、水仙和朱顶红叶片海绵组织内相邻维管束间有大而明显的薄壁细胞,这类细胞破裂后可形成较大的空腔,葱兰则是以花环状的薄壁细胞围成小空腔;叶表皮细胞有长细胞和短细胞之分,葱兰、石蒜、水仙的叶表皮细胞形状多数为长矩形,朱顶红的叶表皮细胞多数近椭圆形或近圆形;葱兰和水仙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器分布密度差异很小,石蒜和朱顶红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器分布密度差异明显.说明4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种间差异,可为石蒜科植物的种属关系确认与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对野生大豆(Glycme soja Sieb.et Zucc.)叶柄维管束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野生大豆从茎中分出的3个叶迹,在叶柄基部先愈合成维管柱,然后再分开进入叶柄;叶柄维管束在分出3小叶之前,再发生不同程度愈合,形成圆形维管柱进入2个侧小叶柄;剩余的维管束再分离进入中间小叶柄.同样,中间小叶柄维管束在进入叶片之前也要愈合成维管柱后,才逐渐进入叶片,形成叶脉.  相似文献   

8.
对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叶柄维管束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野生大豆从茎中分出的3个叶迹,在叶柄基部先愈合成维管柱,然后再分开进入叶柄;叶柄维管束在分出3小叶之前,再发生不同程度愈合,形成圆形维管柱进入2个侧小叶柄;剩余的维管束再分离进入中间小叶柄.同样,中间小叶柄维管束在进入叶片之前也要愈合成维管柱后,才逐渐进入叶片,形成叶脉.  相似文献   

9.
利用石蜡切片法和叶表皮装片法对薹草属菱形果薹草组(Carexsect.Rhomboidales)9种植物进行叶片解剖结构特征观察。结果表明:9种植物的叶片解剖学特征总体上较一致,如横切面形状为"V"形或近"V"形,具气腔,中脉上方具泡状细胞,中脉维管束周围有不同程度的厚壁组织;上表皮细胞一般比下表皮细胞大;表皮下的叶肉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叶表皮特征显示上、下表皮细胞均为长方形,垂周壁深波状弯曲,表现出近似种之间的相似性;表皮附属物为刺突状表皮毛;但不同种之间的叶解剖特征也有一定的区别,表现在泡状细胞层数、叶肉细胞分化层数和中脉维管束2端厚壁组织发达程度不同,气孔器在脉间成列或随机分布,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也有差异,可以作为区分种的依据。据此,本文提供了基于叶片解剖特征的9种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植物学开放设计性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了植物草本茎形态解剖比较综合实验。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等方法,对圆形茎、三棱形茎、四棱形茎、五棱形茎、六棱形茎、多棱形茎、不规则茎等8种草本植物的茎的横切片,进行了外部形状观察与内部形态解剖,比较分析了草本茎横切面的维管束类型,拓展和延伸了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实践,又将实验结果上升到理论阶段,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玄参叶的开发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生药学常规方法对玄参叶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其中组织切片采用徒手切片和石蜡切片相结合的方法,叶表面制片采用撕取表皮的方法,叶表面扫描电镜观察采用脱水、干燥、喷金后常规扫描的方法,组织、叶表面、粉末图均采用显微拍摄。结果 找出了玄参叶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结论 此研究可作为鉴定玄参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甘肃省渭源县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病样中的茎线虫种类。【方法】采用形态学特征、ITS-rDNA与28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特异性引物PCR扩增、PCR-ITS-RFLP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甘肃省党参茎线虫群体形态特征与花生茎线虫Ditylenchus arachis相似,形态测量均值虽存在差异,但是范围值基本一致;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线虫与花生茎线虫聚为一支,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片段、PCR-ITS-RFLP图谱均与花生茎线虫相同。【结论】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特征分析,将甘肃党参茎线虫群体鉴定为花生茎线虫,表明该线虫已在甘肃发生分布。  相似文献   

13.
关于辣木的栽培、繁殖、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多,而辣木的形态解剖结构却尚无报道。以印度传统辣木品种Moringa oleifera Lam.为材料,采用石蜡包埋和徒手切片法系统观察比较了辣木的根、茎、叶及叶柄的形态解剖结构,指甲油粘片法观察了其叶表面的结构,明确了辣木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结构特征,为辣木的生物学特性及相关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谈远锋  原鲜玲  丘芬  莫芳  黄茂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48-11250,11391
[目的]对壮药石上莲进行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生药知识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壮药石上莲进行性状和显微鉴别。[结果]石上莲根状茎的维管束约18个排成1个间断的环,间距宽疏不等;根状茎、叶柄、叶和粉末均含草酸钙砂晶;叶横切面表皮细胞较大,且下表皮细胞较上表皮的大;气孔环式,副卫细胞3环,每环3个细胞。[结论]该研究对壮药石上莲进行了性状和显微鉴别,可为壮药石上莲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旨在了解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的种质特性,为其种质鉴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观测样品形态特征,借助肾细胞滴片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核型分析,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大口黑鲈眼晶状体乳酸脱氢酶(LDH)。结果表明:大口黑鲈体呈纺锤形,口裂大,斜裂;背部黑绿色,体侧青绿;吻端至尾鳍基部有排列成带状的黑斑。鳃盖上有3条呈放射状的黑斑;背鳍鳍式 D.VIII~XI-11~14;臀鳍鳍式A.III-9~12;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为6~7,鳔1室,脊椎骨总数30~32。染色体数目2n=46,核型公式为2m+2st+42t,臂数NF=48,未发现带有随体、次缢痕的染色体和异型性染色体,大口黑鲈进化上符合高位类群核型特征;眼晶状体中的LDH酶带5条,观察到LDHA、LDHB和LDHC 3个基因位点。综上所述,在对大口黑鲈进行种质鉴定时,建议采用多种种质鉴定技术手段系统化地考察和评价其种质状况。  相似文献   

16.
以伞形科柴胡属植物银州柴胡(Bupleurum yinchowense)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结合组织透明法对银州柴胡茎和叶的结构发育进行研究,以期为柴胡属植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银州柴胡茎的发育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以及次生生长4个阶段,茎尖顶端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和原体;茎的初生分生组织包括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原表皮发育为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发育为皮层、髓射线和髓,原形成层发育为维管束(由初生韧皮部、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组成);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维管柱包括维管束、髓射线和髓;银州柴胡茎有微弱的次生生长,髓射线位置细胞的细胞壁常明显加厚。叶的发育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初生生长3个阶段;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有气孔分布,为无规则型;栅栏组织由1层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由6~8层细胞组成;叶脉维管束为外韧维管束,其上下方均未观察到纤维分布;茎棱角的皮层、初生韧皮部、髓周围以及叶脉韧皮部均分布有分泌道;叶脉维管束木质部上方的组织中,分泌道有或无;银州柴胡茎和叶分泌道均为裂生型。结果表明,银州柴胡茎和叶的结构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侵染葫芦使其感染白粉病的病原菌,并鉴定其生理小种,通过种植葫芦材料,采集自然发病的葫芦病叶及分生孢子,显微观察感病叶片上白粉病菌的形态特征,克隆病原菌的ITS区并测序进行分析,在形态和分子水平证明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是侵染葫芦使其感染白粉病的病原菌之一。通过进行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作物的白粉病菌ITS区的系统进化分析,进一步说明该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并且通过种植13份葫芦科白粉病鉴别寄主,发现该生理小种为1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不同种源地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 Gilg)茎、叶显微结构多样性,及其与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以49个三叶青种质资源(简称“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各资源茎、叶的16个比例性状进行比较,采用相关性分析对茎叶比例性状及其与种源地位置和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茎维系数(NSB/LSL)、茎韧纤比(SPF/LSL)、茎维宽比(SXW/LSS)和茎木比(TSL/LSS)等,以及叶部的柄翅高比(PWL/PH)、柄翅宽比(DPW/PW)、柄皮层比(PCT/PH)和气孔密度(SD)等性状资源间变异系数较大,可作为资源间鉴别的解剖学依据。各资源比例性状与种源地地理位置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种源地的南移,茎维管组织越来越发达,叶柄两翅逐渐变得不明显,皮层发达;随着种源地由东向西推移,叶气孔密度逐渐降低,叶柄两翅逐渐靠近,髓部变得发达。组织化学定位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三叶青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茎部薄壁组织中,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与茎长宽比(LSL/LSS)、茎皮层比(SCT/LSL)、茎韧纤比(SPF/LSL)和茎木比(TSL/LSS)存在极显著相关性,这些茎性状可作为高黄酮三叶青品种的形态学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玉米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及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的玉米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8个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内生真菌检出率为25%,不同玉米品种的种子内所含的内生真菌种类和数目都不同,最高的检出率为40%,最低的检出率为10%。从玉米种子中分离得到的92个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属于14个属,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木霉属,为34.78%。从不同地区的玉米组织中一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168株,其中10株未产孢的没有鉴定,其他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属于26个属,以青霉属、曲霉属、头孢霉属为主,占内生真菌分离物总数的41.07%。对形态学鉴定为白僵菌属的10个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均确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此外,球孢白僵菌作为玉米的内生真菌,在国内还是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鸡爪槭(Acerpalmatum)的光适应生长策略,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光照强度(CK、60%光照与40%光照)下鸡爪槭根、枝与叶中非结构性碳积累、分配及其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增加,根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NSCs)及其组分增大,枝与叶的NSCs及其组分减小,叶N、P含量增大,C:N、C:P减少,枝N含量、N:P先减小再增大,P、C:N和C:P先增大再减小,根N、P含量先增大再减小,N:P、C:N和C:P先减小再增大。在全光照下,NSCs及其组分为叶>枝>根,N含量为叶>根>枝,N:P和C:N为根>叶>枝;60%的光照下,NSCs及其组分为叶>枝>根,N含量与N:P为叶>根>枝,C:N与C:P为枝>叶>根;40%光照下,NSCs及其组分根>叶>枝,N、P含量为叶>枝>根,C:N与C:P为根>枝>叶。相关性分析表明,叶可溶性糖、淀粉、NSCs含量与N、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C:N和C:P呈显著正相关(P <0.01);枝NSCs含量与N和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