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日粮中添加月苋草油与胡麻油对蛋黄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 2个试验研究了蛋鸡日粮中添加月苋草油和胡麻油对蛋黄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选用 6 4只健康、36周龄罗曼产蛋母鸡进行试验。Ⅰ :日粮设 4个处理组 ,月苋草油添加水平分别为 0、2 %、3%和 4 %。Ⅱ :日粮中胡麻油和月苋草油添加总量为 3% ,设 4个比例处理 :1∶4、2∶3、3∶2、4∶1。结果表明 :增加日粮中月苋草油 ,蛋黄中亚油酸 (LA)含量显著提高 (P <0 0 5 )且γ 亚麻酸 (GLA)含量和n 6脂肪酸总量以及n 6和n 3脂肪酸比值均有上升 ,α 亚麻酸 (ALA)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含量以及n 3脂肪酸总量变化不明显。随日粮中胡麻油对月苋草油比例的增加 ,蛋黄中LA和GLA含量、n 6脂肪酸总量以及n 6和n 3脂肪酸比值均下降 ,ALA和花生四烯酸含量以及n 3脂肪酸总量显著上升 (P <0 0 5 ) ,DHA含量变化不规律。说明 ,日粮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影响了蛋黄中脂肪酸的沉积 ,且呈正相关 ,通过改变日粮中油脂添加水平可以调整鸡蛋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  相似文献   

2.
n-3脂肪酸的代谢和日粮α-亚麻酸强化鸡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产蛋鸡日粮中添加0,2%,5%和8%胡麻油,对蛋黄和鸡肝脏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蛋黄中的α-亚麻酸直线增加,DHA含量也呈增加趋势。肝脏中的DHA含量显著提高。在日粮胡麻油添至5%时达最高。试验14d后蛋黄中DHA和EPA的转化达到稳定,随胡麻油添加量增加蛋黄中DHA达到稳定的时间越长。试验表明:α-亚麻酸在鸡肝脏中进行碳链延长和脱氢过程;产蛋鸡可以将α-亚麻酸优先转化成DHA沉积于蛋黄中;日  相似文献   

3.
胡麻Δ9硬脂酰ACP脱氢酶(SAD2)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良胡麻油脂肪酸组分,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对Δ9硬脂酰ACP脱氢酶(SAD2)基因在胡麻蒴果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开花后20 d的蒴果中表达量最高,在成熟期时表达量显著降低。据此认为,开花后20 d可能是不饱和脂肪酸积累的关键时期。通过对SAD2基因的表达分析,为进一步通过基因工程育种手段改良胡麻油品质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β-胡萝卜素和植酸对胡麻油毛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可以为延缓油脂酸败提供新途径。通过清除DPPH、ABTS自由基及磷钼络合物法,探讨添加不同浓度β-Κ胡萝卜素和植酸后胡麻油毛油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胡麻油中β-Κ胡萝卜素和植酸的添加量为2 mg·g-1时,样品清除DPPH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量为4mg·g-1与8mg·g-1时,胡麻油+植酸的IC50明显小于胡麻油+β-胡萝卜素(P0.05)。2种抗氧化剂添加量分别为2、4、8mg·g-1时,胡麻油+植酸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均小于胡麻油+β-胡萝卜素(P0.05)。磷钼络合物法表明β-胡萝卜素和植酸量为8mg·g-1时,胡麻油+植酸抗氧化性强于胡麻油+β-胡萝卜素(P0.05)。胡麻油的抗氧化性随加入抗氧化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并且加入植酸后胡麻油的抗氧化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地研究胡麻籽原料的质量品质对胡麻油品质的影响,促进胡麻油安全生产。[方法]在相同检测条件下,研究不同胡麻籽空秕率、不同原料管理水平对胡麻油相应品质的影响。[结果]在空秕水平下,秕胡麻籽样与对照籽样产生的胡麻油在特征指标方面无明显区别;所有供检样碘值、相对密度均明显超标;在不同原料管理水平下,发霉样对胡麻油品质均有明显影响,羰基价严重超标,对照样碘值明显超标,发霉、对照样皂化值、相对密度均超标。[结论]胡麻籽原料的质量品质对胡麻油品质有较大影响,应注重对胡麻籽原料的保管,防止发霉超期原料的销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生物柴油含量对混配物物性参数的影响规律.【方法】以甘肃产胡麻油为原料,研究了胡麻油生物柴油与0#柴油混配物的密度、黏度、冷滤点、凝点和闪点等性质.【结果】混配物的密度与胡麻油生物柴油在混配物中的体积分数呈线性关系;混配物的运动黏度可用公式ln(υρ)=v1ln(υ1ρ1)+v2ln(υ2ρ2)预测;随着混配物中胡麻油生物柴油体积分数的增加,冷滤点和凝点依次降低;当胡麻油生物柴油体积分数在0~50%之间时,闪点随着生物柴油体积分数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当大于50%后,闪点大幅增加.【结论】为胡麻油生物柴油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营养调控鸡蛋脂肪酸组成对生产高品质鸡蛋产品的意义,然后通过综述鸡蛋脂质的组成特点,影响蛋鸡脂质代谢的转录途径调控、翻译后调控和激素调控三大调控途径,以及目前国内外学者采取的调控方法,包括饲粮中不同脂肪酸源和抗氧化剂等,并根据调控机制提出植物提取物可能成为未来调控鸡蛋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方向,为后续改善鸡蛋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牡丹和芍药花瓣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采用脂肪酸甲酯化的方法获得油样,用气相色谱法对牡丹和芍药花瓣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并分析了牡丹和芍药不同时期花瓣中脂肪酸组分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牡丹和芍药花瓣中高级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乌贼膏中脂肪酸组成的方法。通过试验比较了索式提取、超声提取和加速溶剂萃取3种方法的提取效率,同时对检测多种脂肪酸甲脂的气相色谱参数进行全面优化,建立了GC快速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加速溶剂萃取法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提取出来的脂肪酸经三氟化硼-乙醚催化甲脂化,采用Agilent HP-88色谱柱分析,从乌贼膏中共检出23种脂肪酸,均达到基线分离。本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乌贼膏中脂肪酸组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太湖新银鱼和近太湖新银鱼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新银鱼脂肪酸组成大体相近,均以C16,C18,C20脂肪酸为主,这3类脂肪酸总重量分别占两种银鱼总脂肪酸重量的68.55%和6415%,同时C16:0,C16:1,C18:0,C20:3,C20:5为两种银鱼的主要脂肪酸。对太湖新银鱼和近太湖新银鱼整体、躯体及头部脂肪酸含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新银鱼脂肪酸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C16:1,C16:3在3个测定组中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国湖泊流域生长的芡实中的脂肪酸组分进行了研究,芡实中脂肪酸的化学组成及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析测定,使用石油醚溶剂对芡实的脂肪酸进行提取,结合质谱数据库分析了脂肪酸甲酯化组成,运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脂肪酸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芡实中主要含有约8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与亚油酸含量超过60%。本研究为芡实的营养价值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彭志兵  吴正平  喻华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53-16753
[目的]对金花葵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石油醚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经KOH-甲醇甲酯化处理后,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金花葵籽油中共检测出6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量占68.91%。[结论]金花葵籽油中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是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3.
辣椒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辣椒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探讨辣椒籽油成为新的食用油资源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辣椒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辣椒籽油中含有34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8.10%,其中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含量为69.79%。[结论]该研究表明辣椒籽油是一种营养很高的优质食用植物油。  相似文献   

14.
对湖北省麻城市和阳新县的25个油茶品系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探索油茶不同品系脂肪酸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茶种子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组成,不同品系其脂肪酸组成有一定差异.油茶种子各脂肪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油酸与亚油酸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而二者含量之和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质色谱法对索氏提取和超声波提取的3个品系沙棘脂肪酸的化学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种提取方法对脂肪酸的化学组成影响不大,索氏提取不饱和脂肪酸的得率较高,占总脂肪酸含量70%以上.GC/MS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的3个品系沙棘脂肪酸的化学组成略有差异,其中栽培品系2号和中国沙棘均含有十六烷酸(棕榈酸)、9,12-亚油酸、9-十八碳烯酸(油酸)、(9,12,15)-亚麻酸、十六烯酸5种主要脂肪酸,但栽培品系1号不含有(9,12,15)-亚麻酸.  相似文献   

16.
长臀鮠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长臀鮠的营养价值,对其肌肉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臀鮠肌肉中含有1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4种,不饱和脂肪酸7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33.96%,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66.03%,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50.49%,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15.54%.长臀鮠肌肉脂肪酸主要由C18:1、C16:0和C18:2n-6脂肪酸组成,这3种脂肪酸质量分数总和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80.44%,C18和C16脂肪酸含量最高.长臀鮠肌肉脂肪酸种类组成与其他几种鱼类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背最长肌、皮下和肠系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组成。【方法】采用氯仿-甲醇超声法提取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背最长肌、皮下和肠系脂肪组织中的油脂,用碱法甲酯化法对油脂进行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脂肪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的不饱和脂肪酸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59.98%和66.10%,均高于饱和脂肪酸,是脂肪酸的主体成分。在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的背最长肌、皮下和肠系脂肪组织中,软脂酸(十六碳酸,C16:0)、油酸(9-十八碳烯酸,C18:1)和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都是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成分。獭兔相对含量最大的脂肪酸是软脂酸(平均相对含量为27.63%),而中系安哥拉兔则含油酸最多(平均相对含量为32.41%)。【结论】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脂肪酸组成具有共性,中系安哥拉兔脂肪酸种类较獭兔丰富。  相似文献   

18.
钱宗耀  刘河疆  王建梅  周晓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93+22352-22293,22352
[目的]分析并测定沙棘茶中的脂肪酸。[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沙棘绿茶和沙棘红茶中的脂肪酸,并通过气质联用法对脂肪酸的化学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气质检测结果表明,2种沙棘荼的脂肪酸化学组成相同,均含有十四烷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棕榈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十八碳烯酸(油酸)、十八碳三烯酸(亚麻酸)、十八烷酸(硬脂酸)、二十烷酸(花生酸)和二十烷烯酸等9种脂肪酸。[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沙棘茶中脂肪酸的分析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太湖新银鱼和近太湖新银鱼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新银鱼脂肪酸组成大体相近,均以C16,C18,C20脂肪酸为主,这3类脂肪酸总重量分别占两种银鱼总脂肪重量的68.55%和64.15%,同时C16:0,C16:1,C18:0,C20:3,C20:5为两种银鱼的主要脂肪酸。对太湖新银鱼和近太湖新银鱼整体、躯体及头部脂肪酸含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新银鱼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牛油果油理化特性、抗氧化性能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对比乙醇浸提法、正己烷浸提法、热榨法、冷榨法、水代法5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牛油果油。参考国家标准对其理化特性、抗氧化性能等进行检测,采用GC-MS对其脂肪酸组成及相对百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水代法所得牛油果油感官品质、酸价、碘价、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皂化值和不皂化物优于其他4种方法,其酸价、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与不皂化物含量与其他4种方法的差异显著。乙醇法所得牛油果油中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最大,且与其他4种方法的差异性显著;5种方法所的牛油果油中共检出8种脂肪酸,且主要由油酸、棕榈酸、亚油酸和棕榈油酸4种组成,水代法所得牛油果油中脂肪酸种类最少,但是其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总和最大,且棕榈酸、棕榈油酸含量与其他4种方法的差异性显著。【结论】5种提取方法中水代法所得牛油果油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