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山东省寿光市1961 ~ 201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该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寿光市年、季平均气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高温日数增多,1994年前后气温发生突变,增温明显;年平均、夏季、秋季、冬季降水量、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寿光市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对当地农业生产有利有弊,极端气象事件的增加,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应采取有效措施,科学防御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2.
基于铜川市气象站1955—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利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滑动t检验法对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年极端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1年,铜川市王益区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1℃/10年,在1997年发生增温突变;冬、春、秋季平均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其中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其次为冬、秋季,夏季平均气温呈小幅度下降趋势,各季气温突变和出现时间存在差异,冬、春、秋季平均气温分别在1987年、1997年、1998年发生增温突变;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波动上升,除极端最低气温外均发生增温突变。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224-227
利用喀左县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4年气温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55年来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来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0 ℃/10年,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突变。冬季气温上升最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52 ℃/10年,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6年;春、秋季气温上升趋势和突变点与年平均表现一致;夏季气温上升趋势最弱,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97年。年平均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达0.56 ℃/10年,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2年;年平均最高气温上升气候倾向率为0.20 ℃/10年,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94年。冬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夏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迟缓。  相似文献   

4.
基于Mann-Kendall等方法对寿县1955—2015年的气温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寿县近60多年来年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349℃/10年,其中春季、秋季和冬季变暖趋势明显,夏季变暖趋势相对较弱。年平均气温20世纪50—80年代偏低,90年代以来持续偏暖;年平均气温大体可分为2个阶段,1955—1993年为偏冷阶段,1994—2015年为偏暖阶段,2个阶段平均气温差异显著,年平均气温在1998年发生了增暖突变。春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相似,但增温突变的时间有差异,春季增温突变发生在1999年,秋季增温突变发生在1997年,冬季增温突变发生在1990年。夏季平均气温变化特征比较独特,1958年发生了一次降温突变,没有发生增温突变。  相似文献   

5.
1960—2015年当涂县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磊  付敏  陈裕 《安徽农学通报》2018,(1):90-91,104
该文基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M-K检验方法,利用当涂县1960—2015年气温数据资料,对当涂县56a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来,当涂县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增温率为0.236℃/10a.1960—2015年当涂年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暖趋势,增温率最大是春季,其次为冬季、秋季,最小为夏季.秋季增温率与年平均气温增温率最为接近.当涂年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在1998年发生一次突变,平均最低气温在1997年发生一次突变.  相似文献   

6.
利用1957―2015年冷湖气象站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气候倾向估计法、相关性检验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对冷湖年际、年代、季节、月份等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9年来冷湖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与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柴达木盆地气温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一致,年平均与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增加趋势显著,春季不明显,冬季增加最多;7月平均气温最高,1月平均气温最低;年平均气温1990年之后升温显著,暖突变开始时间在1989年附近;春季升温趋势不显著,夏季2006年之后升温显著,秋季1999年之后升温显著,冬季1988年之后升温显著;暖突变开始的时间,冬季最早为1984年,秋季为1993年,夏季为1998年。  相似文献   

7.
商丘地区近47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商丘市所辖8个代表站1961~2007年47年的逐月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滑动平均、累积距平等方法对气温变化趋势进行诊断分析,用滑动t-检验法、Yamamoto法、Mann-Kendall法等统计方法,对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可能的突变点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近47年商丘年平均气温变化率为0.078℃/10年;其间经历了20世纪60~70年代的增暖期,80年代的气温变冷期,90年代中后期又进入了一个较强的增暖期;春、秋、冬3个季节的平均气温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冬季上升幅度较大,气温变化率为0.382℃/10年,明显高于春、秋两季的0.084、0.049℃/10年;而夏季的平均温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气温变化率为-0.169℃/10年。3种方法检测结果综合来看,四季突变时间不同,1993年是年平均气温由冷转为增暖的突变点,可信度达99%。  相似文献   

8.
韦润芳  徐长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715-9719,9785
基于乌苏市气象站1953 ~ 2012年月均气温、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及Morlet小波变换等对乌苏市近60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了长期趋势、突变检测和周期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乌苏市近60年年均气温及降水均在波动中呈整体上升趋势,年均气温线性增暖率为0.35℃/10a,年降水量递增速率为7.65 mm/10a;年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显著性突变,降水则未发生突变.四季平均气温及降水亦呈增加趋势,冬季升温最明显,增温幅度远高于夏季,其变化速率为0.58℃/10a;秋季降水量在四季中增加显著,其变化速率为2.39mm/10a.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春、夏季降水量与春、夏季平均气温之间表现为中度相关,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秋、冬季降水量与秋、冬季平均气温之间表现为低度相关.年均气温变化在10、18、24年时间尺度上均存在周期振荡,其中24年为1953 ~2012年气温变化的主周期.年降水量在6~8、20年时间尺度上振荡比较明显,以6~8年为整个时间域小尺度的主要周期;20年为主要周期时,其振荡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说明20年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主要周期.由此可见,近60年乌苏市气候存在变暖变湿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昌吉市国家站1960—2021年降水量及平均温度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昌吉市近62年的气温和降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昌吉市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春季气温的增温率最大;年降水量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冬、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春、秋、冬季及年平均气温存在6~10 a周期特征,夏季气温周期不同。年降水量具有3~5 a的主周期特征,冬季降水量有5~10 a和10~15 a的周期特征,春季降水量有3~5 a和6~10 a的周期特征,夏季降水量有1~8 a、10~15 a的周期特征,秋季降水量有2~5 a的周期特征。年及四季气温都有突变特征。冬季降水量存在明显的突变特征:春、秋季降水量虽有突变点,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年及夏季降水量有突变特征,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很快又回到置信区间内。  相似文献   

10.
通过江门市1967~2016年的年平均温度、降水和逐日气象灾害资料,分析江门市高温和旱涝灾害与气候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江门市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缓慢增暖,90年代后期开始显著上升,对温度距平值进行M-K突变检验,发现温度在1988年突变。温度突变后,出现高温次数明显增大,高温灾害风险升高,出现洪涝和干旱灾害风险无明显变化。不过春、秋两季降水量和小雨、中雨日数随时间变化呈减少趋势,意味着春、秋两季干旱风险升高。此外,还发现在1983~2000年,气候变化对江门市温度变化的影响不明显,在1983年前气候变化对江门市温度升高有抑制作用,在2000年后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光明  顾欣  田旭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97-6701
利用1961~2010年近50年锦屏地区气温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Mann-Kendall方法分析气温变化趋势和突变情况等。结果表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锦屏地区的年、春、夏、秋和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温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开始,年、冬、秋季的平均气温和年、春、夏、冬季的平均最低气温增温显著;年和各季的年际幅度变化较大,最大变幅是冬季,变幅最小是夏季;锦屏地区的年和各季平均气温均发生暖突变,比全球和中国气温突变时间滞后,表明了全球及我国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锦屏地区气温升高是对全球和我国气候变化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8—2015年永靖县近48年逐月气温和逐年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计距平以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永靖县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8年来永靖县年平均和四季平均气温变化均以增温为主,尤其在21世纪后的升温趋势较为明显。四季增温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冬季和秋季,其中春、夏2季对全年平均气温增加贡献较大。M-K检验表明永靖县气温在1995年左右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3.
郑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940-5941,5972
根据云南蒙自气象站1951~2005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R/S分析方法,对该站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说明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反映近55年来蒙自站气温变化存在趋势性成分。近55年来,蒙自气温呈现明显的增暖趋势,特别是夏季、年平均及冬季增温速度高于春、秋季节。年平均气温的变异点出现在1997年,且1997年后增温的趋势性成分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驻马店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俊波  尚可政  王式功  周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04-17107
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及Mann-Kendall突变检测分析法,分析了驻马店气象站气温及降水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尤为明显,年降水量以波动变化为主,略有增加。春季增温趋势较秋、冬季更为明显,夏季呈现出降温趋势;春、秋季降水呈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减少较春季更为明显;夏季降水增加最为显著。Mann-Kendall突变检测表明,近50年驻马店气温有明显的增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增温是一突变现象;年降水量以波动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宁夏年、季平均气温时空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提高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对宁夏全境19个气象观测站的年、季平均气温资料进行分析,利用EOF分解法、谱分析法和Mann-Kendall法对宁夏年、季平均气温进行时空分解、周期分析和突变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探讨宁夏年、季气温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宁夏春、夏季平均气温有一个明显的增高趋势,秋、冬季气温变化不明显,且宁夏夏季平均气温的局地性差异较大,冬季一致性较高。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有较好的区域一致性,且自1995年以来温度升高显著。宁夏平均气温南低北高,六盘山区是相对阴冷区。宁夏年平均气温具有年代际的振荡变化,20世纪60年代平均气温趋势变化频繁,发生了两次突变。年平均气温在1978、1986、1999年趋势发生了突变。【结论】宁夏是我国西北主要农业生产区,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并存,需要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措施,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蚌埠市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7-2011年的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累积距平、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蚌埠市近45a来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蚌埠市年平均气温以约0.4℃/10a的速度不断升高,在1993年左右发生了突变。春秋冬三季气温升高趋势明显,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秋季升温最为显著,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夏季气温和极端高温的上升趋势不明显,均为6~8a的周期性变化。高温日数的趋势性变化不明显,为14a左右的周期性变化。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及02:00气温的上升趋势明显。≤0℃的天气日数逐年减少趋势也很明显减少。蚌埠市气候变暖过程中冬季、低温和夜间的贡献率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宁夏年、季平均气温时空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提高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对宁夏全境19个气象观测站的年、季平均气温资料进行分析,利用EOF分解法、谱分析法和Mann-Kendall法对宁夏年、季平均气温进行时空分解、周期分析和突变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探讨宁夏年、季气温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宁夏春、夏季平均气温有一个明显的增高趋势,秋、冬季气温变化不明显,且宁夏夏季平均气温的局地性差异较大,冬季一致性较高。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有较好的区域一致性,且自1995年以来温度升高显著。宁夏平均气温南低北高,六盘山区是相对阴冷区。宁夏年平均气温具有年代际的振荡变化,20世纪60年代平均气温趋势变化频繁,发生了两次突变。年平均气温在1978、1986、1999年趋势发生了突变。【结论】宁夏是我国西北主要农业生产区,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并存,需要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措施,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利用莘县气象局提供的1957—2016年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60年来莘县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莘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冬季增温明显,春、秋季次之,夏季变化不明显;近60年来莘县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夏季降水集中旱涝灾害并存,春、秋季易发生旱灾,冬季雨雪稀少。  相似文献   

19.
肖达承  李元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16-16219
根据平远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气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滑动平均和M-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平远县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远县年平均气温变化率为0.006℃/a,远低于全国和广东以及广东北部地区的气温变化率。冬季气温的增暖幅度为0.216℃/10a,高于春夏秋三季的幅度,对平远气温变暖的贡献也大于其他三季。M-K法和滑动t检验表明,平远县年平均气温在1998年发生了突变,突变后比突变前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2℃。  相似文献   

20.
基于洪泽湖农场气象站19562012年的逐月逐年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累积距平曲线,对区域内气温变化趋势和阶段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7年来,洪泽湖农场气温全年、春、秋、冬季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09℃/10a、0.17℃/10a、0.04℃/10a、0.20℃/10a;夏季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06℃/10a。全年、春、秋、冬季平均气温存在2个明显的变化阶段,突变时间点均在19862012年的逐月逐年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累积距平曲线,对区域内气温变化趋势和阶段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7年来,洪泽湖农场气温全年、春、秋、冬季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09℃/10a、0.17℃/10a、0.04℃/10a、0.20℃/10a;夏季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06℃/10a。全年、春、秋、冬季平均气温存在2个明显的变化阶段,突变时间点均在19861993年,之前是相对低温期,之后是相对高温期;夏季平均气温也存在2个明显的变化阶段,突变时间点在1967年,之前是相对高温期,之后是相对低温期。极端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