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黄河口盐地碱蓬湿地为例,评价了淹水和非淹水区湿地表层土壤As、Cd、Cu、Cr、Pb和Zn 6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富集特征,分析了不同积水深度和土壤理化性质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土壤或沉积物质量标准相比,黄河口盐地碱蓬湿地土壤受As和Cd污染最严重,而其它重金属污染较轻;非淹水土壤Cd、Cr和Zn含量高于淹水湿地,而As、Cu和Pb则较低;而且淹水土壤As含量随积水深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但积水深度对其他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按照受土壤关键影响因子的不同重金属(除As外)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Cd、Cr和Zn,这些重金属含量受土壤pH值和盐分影响较大,且相互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可能有相同的来源;第二类为Pb和Cu,它们受土壤pH值、盐分和有机质的影响,且Pb和Cu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除Cr、Cu和Zn外,重金属在盐地碱蓬的根系内一般不发生显著富集,但绝大多数重金属都表现出地上部分的含量比根系更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陕北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靖边县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土壤样品中重金属Cr、Cu、Zn、As、Cd、Pb、Hg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来源,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各重金属元素变异性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中Cu、Zn、As、Pb两两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子分子显示,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可能包括研究区附近石油开采活动、交通运输、无机农药和化肥的施用以及工业和居民燃煤等;生态危害评价显示,研究区土壤中仅有Cd元素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其他Cr、Cu、Zn、As、Pb、Hg 6种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均处于低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3.
植烟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植烟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的有效态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植烟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有效态平均含量分别为0.92、0.075、0.75、1.62、0.004、1.89、1.14、1.94 mg·kg-1;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属于中等变异,变异系数在48.97%~95.64%之间,其中尤以有效Hg和Pb变化最为明显,分别为95.64%和90.56%,元素分布极为不均。相关分析表明有效As、Cd、Ni、Pb、Zn与8种元素中大部分元素都呈现较高的相关性,是伴随污染较多的元素,而有效Cr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很弱;主成分分析反映了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受工业和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大气沉降污染影响较明显。通过分析有效态重金属与土壤pH和有机质的相关性发现,有效Cd、Pb与土壤pH呈极显著性负相关,有效Cr与pH呈显著性负相关;有效Cd、Pb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性正相关,有效As、Zn和Ni与有机质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北京郊区设施菜地剖面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郊区典型的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土壤中Cd、Cr、Cu、Zn、Pb和 As 6种重金属的含量和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除As外, Cd、Cr、Cu、Zn和Pb含量随着土壤垂直剖面(0~100 cm)的加深而明显下降, 表层土壤中(0~20 cm)Cd、Cr、Zn、Cu和Pb的含量, 设施菜地比对照(露天菜地)分别提高了21.8%、11.3%、29.4%、27.6%和5.8%, 而As的含量变化不大;在土壤80~100 cm的剖面中, Cd、Cr、Cu、Zn、Pb和As 6种重金属的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2.5%、6.7%、1.4%、1.5%、17.3%和1.3%。此外, 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 表层土壤中的Zn、Cr、Cd、Cu和Pb的含量也显著增加, 其积累速率分别为4.584、0.933 8、0.013 3、1.243 mg·kg-1·a-1和0.641 7 mg·kg-1·a-1。6种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含量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Zn、Cr、Cd、Cu和Pb含量与全磷含量也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有机肥、化肥的施用可能是设施菜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扎龙湿地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扎龙湿地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Zn、Cr、Pb、Cd、Ni、A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大小顺序为ZnCrPbNiCuAsCd.重金属元素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Cu、Cr和Cd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H与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调查区沉积物质量较好,总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低,各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CdPbAsCuNiCrZn.Cd在部分采样点存在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应当引起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典型黑土区农田土壤与玉米中重金属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弄清黑土区农田土壤与玉米中重金属含量及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黑龙江省双城市公路周边土壤及主要农作物玉米进行同步调查取样,分析土壤重金属全量Cd、Cr、Pb、Cu、Zn、Ni、Hg、As含量和玉米各器官中这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得出土壤中8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及玉米各器官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全量的关联性。[结果]除Ni以外,调查区域土壤中其他7种重金属含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Cd、Pb、Hg的富集程度较高,但均未超过GB15618—1995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质量尚好。比较得出,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玉米各器官的重金属含量。玉米的不同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表现出根〉叶〉茎〉籽粒。玉米籽粒中的8种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国家粮食标准,玉米品质良好。土壤中除Cr与Ni之间为负相关外,其余各种金属之间均为正相关,其中Cd与Hg之间,Cu与Zn之间呈现0.01水平显著正相关;Cd与Cr、Cu、Zn之间,Cr与Cu、Zn之间,Pb与Cu、Zn之间,Zn与Hg之间呈现0.05水平显著正相关。分析玉米不同器官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全量的相关性得出,土壤重金属全量与玉米各器官重金属含量均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佳,只有Cd、Cu、Zn在玉米根系与土壤中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黑土区土壤质量尚好,玉米品质良好。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相关性好,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玉米各器官重金属含量相关性不佳。人类活动是造成重金属同源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现场采样及室内样品分析测试方法,重点探讨了天津污灌区小麦各器官的重金属含量,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质地、土壤盐度、土壤有机质等对小麦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各器官对Cd、Cu、Pb的富集程度均较高,籽实中Cd的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受到污染.小麦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小麦根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依次为Cd>Zn>Cu>Ni>Pb>Cr;小麦的茎和叶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依次为Cd>Cu>Zn>Pb>Ni>Cr;小麦籽实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依次为Zn>Cd>Cu>Pb>Cr>Ni.土壤重金属含量、pH值、有机质、全盐和土壤质地与小麦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小麦籽实中Cd的含量与土壤中Cd的含量相关性较好;Zn和Ni的富集系数与土壤pH值的相关系数最大;小麦中的重金属与土壤有机质呈负相关,Cu与有机质的相关性最好,Cd、Pb次之;土壤种类和土壤质地对小麦籽实重金属的富集有一定影响,小麦中的重金属与砂质潮土、壤质潮土相关性较好,与粘质潮土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江西某铜矿3处弃渣场拦渣坝下游污染农田的土壤重金属Cu、Cd、Pb、As、Sb、pH、有机质的垂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染土壤pH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重金属全量、有机质质量分数呈现5~10 cm0~5 cm10~20 cm20~30 cm的分布规律,且5~10、0~5 cm土层的重金属全量明显高于10~20 cm和20~30 cm的,重金属在垂直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的表聚效应。变异系数分析表明,重金属全量在土壤垂直空间的变异程度既受土层间因素影响,也受地块间因素的影响。相关性分析则表明,土壤重金属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说明其来源相似;Cu、Pb、As、Sb与有机质质量分数之间呈正相关;Pb、As、Sb与pH之间,Cu、Pb、Sb、As与土层深度之间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郊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通过田间采样方法,对长沙市郊红菜园土和冲积菜园土O~20cm表土共计290个样品中Cu、Cd、Pb、Zn、CT、As、Hg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8个肥力指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d、Pb、Zn、As4种元素含量红菜园土高于冲积菜园土,Cr和Hg则是冲积菜园土高于红菜园土,Cu在两种菜园土中含量相当;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两种菜园土壤均以Cd元素的最大。两种菜园土中cu与cd、Ph、zn,cd与Pb、cr,Ph与zn之间均表现为显著以上正相关关系;而Hg与cu、cd之间不表现相关关系;重金属元素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冲积菜园土多于红菜园土。重金属元素含量与肥力指标之间均能建立一定回归方程,且达显著以上水平;土壤有机质是影响重金属积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养殖粪水在农田施用过程中对重金属含量积累、有效性增强以及形态变化等产生的影响,采取田间小区试验,探究了猪场粪水施用对设施白菜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和土壤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含量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粪水施用后,低量粪水施用处理与优化施肥(NOPT)处理白菜地上部Cu、Zn、Cr、Cd含量无显著差异,白菜地上部Cu、Zn、Cr、Pb、As、Cd含量均未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安全限值要求。经过4茬设施白菜种植后,相较于NOPT处理,561kg·hm-2粪水施用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Cu、Zn、Cr含量,281 kg·hm-2粪水施用处理土壤中Cu、Zn(0~20 cm土层除外)、Pb、Cr、Cd、As含量与NOPT处理差异不显著,且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安全限值。施用化肥和粪水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态Cu、Zn含量,施用粪水处理对土壤中Cr、Pb、As、Cd形态影响较小,但显著增加了铁锰结合态Zn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态Cu、Zn、Cr、Cd、Pb含量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全氮、硝态氮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连续4茬施用猪场粪水未造成设施白菜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显著增强了Cu、Zn的有效性且显著增加了铁锰结合态Zn含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6种重金属(As、Cr、Zn、Cu、Pb、Fe)的含量分布、空间结构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重金属污染主要以Pb、Cr、Zn为主,其次为As、Cu、Fe;各采样点的Pb、Zn、Cr含量变异程度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50%、36%、37%;As、Cu、Fe在各采样点之间的含量差异较小,变异系数小于20%;Pb与Zn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说明铅锌冶炼厂对周边土壤重金属有重要贡献。在空间分布上,Cu和As的块金值和基台值之比大于75%,空间相关性较弱;Zn、Fe、Pb、Cr 4种重金属的块金值和基台值之比都小于25%,空间相关性强。  相似文献   

12.
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6种重金属(As、Cr、Zn、Cu、Pb、Fe)的含量分布、空间结构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重金属污染主要以Pb、Cr、Zn为主,其次为As、Cu、Fe;各采样点的Pb、Zn、Cr含量变异程度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50%、36%、37%;As、Cu、Fe在各采样点之间的含量差异较小,变异系数小于20%;Pb与Zn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说明铅锌冶炼厂对周边土壤重金属有重要贡献。在空间分布上,Cu和As的块金值和基台值之比大于75%,空间相关性较弱;Zn、Fe、Pb、Cr 4种重金属的块金值和基台值之比都小于25%,空间相关性强。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江西某铜矿3处弃渣场拦渣坝下游污染农田的土壤重金属Cu、Cd、Pb、As、Sb、pH、有机质的垂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染土壤pH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重金属全量、有机质质量分数呈现5~10 cm>0~5 cm>10~20 cm>20~30 cm的分布规律,且5~10、0~5 cm土层的重金属全量明显高于10~20 cm和20~30 cm的,重金属在垂直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的表聚效应。变异系数分析表明,重金属全量在土壤垂直空间的变异程度既受土层间因素影响,也受地块间因素的影响。相关性分析则表明,土壤重金属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说明其来源相似;Cu、Pb、As、Sb与有机质质量分数之间呈正相关;Pb、As、Sb与pH之间,Cu、Pb、Sb、As与土层深度之间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酸性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以湖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Cd、As、Pb、Zn、Cu、Cr、Ni和Hg等8种重金属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实验室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均受到Cd、As、Pb、Zn、Cu、Ni轻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s> Ni >Pb> Cu >Cd、Zn> Cr> Hg,空间分布不均匀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d> As >Pb> Zn> Cu> Cr> Ni> Hg; Cd的含量与pH值呈正相关性;As的含量与F的含量呈正相关性,Cr、Hg的含量与F的含量呈负相关性;Cr、Cd的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性;Cu与As、Cu与Ni、Hg与Cr呈正相关性,Zn与Pb、As与Ni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城郊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江汉平原及宜昌市城郊菜地土壤重金属Cu、Zn、Pb、Cd、Ni、As(铜、锌、铅、镉、镍、砷)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u、Zn、Pb、Cd、Ni、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1.7、153.4、33.7、0.24、28.7和4.2mg·kg-1,Cu、Zn、Pb和Cd4种元素呈累积趋势,为该区域菜地土壤的污染元素。重金属含量与土壤pH值的相关性不明显,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Cu、Pb、Cd、Ni的含量与<0.001mm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Zn和As的含量与粘粒含量相关性不显著。随着种菜年限的增长,菜地土壤重金属呈增加趋势。宜昌市和荆州市郊区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较当阳市、仙桃市和沙洋县要高。  相似文献   

16.
密云水库上游铁矿区重金属在胡敏酸中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铁矿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深度(0~20 cm和20~40 cm)土壤样品和胡敏酸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以及重金属与胡敏酸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国际腐殖质协会提供的胡敏酸提取方法从土壤样品中提取胡敏酸,使用ICP-MS测定了土壤样品和胡敏酸中重金属V、Cr、Co、Ni、Cu、Zn、Cd和Pb的含量,并使用相关性分析法和富集因子法研究了重金属和胡敏酸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V、Cr、Co、Ni、Cu、Zn、Cd和Pb在0~20 cm的平均含量高于20~40 cm;胡敏酸中V、Co、Ni、Cu、Zn和Pb在0~20 cm的平均含量高于20~40 cm,Cr和Cd则相反。相关性分析表明V、Cr、Co、Ni、Cu、Cd和Pb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和胡敏酸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V、Co、Cu、Cr、Ni和Zn的含量与胡敏酸和有机质含量之比(HA/OM)呈负相关。富集因子分析表明胡敏酸对V、Cr、Ni、Zn和Pb的结合能力不强,而对Cu元素的结合能力很强;0~20 cm的胡敏酸对V、Cr、Co、Ni、Cu、Zn和Pb的富集程度高于20~40 cm,Cd则在20~40 cm的胡敏酸中富集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对山西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有机试验区耕层土壤(0~20cm)和灌溉水质重金属现状进行了含量分析和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Cr、Pb、Zn、Cu、Ni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综合污染指数P综=0.55,评价为安全,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土壤pH、有机质及各重金属之间的相关系数Cr、Cu与pH分别呈显著、极显著相关,Pb、Zn与有机质均呈极显著相关;地下水、渠水、库水的水质重金属Cr、Zn、Cu单项污染指数≤0.5,处于清洁水平,而综合污染指数P综=0.60,为尚清洁,Pb单项污染指数相对较高,灌溉用水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设施黄瓜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规律,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河北省廊坊某县中壤土土质的设施黄瓜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了0~20 cm及20~40 cm土层Cu、Zn、Cr、Cd、As、Pb、Hg含量现状,并分析了重金属含量与种植年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0~20 cm土层中,Cd、Hg、Cu、Zn含量变异系数较大且与种植年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0~40 cm土层中,Cd含量也与种植年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d是研究区中风险最大的重金属,由Cd含量与种植年限的线性回归方程斜率计算得到的设施黄瓜安全种植年限最多不超过8.9年,由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达警戒水平及污染水平的估算得到的安全种植年限分别为9.4年和15.3年。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化肥(CK)和不同用量鸡粪有机肥(T1,3.75 t·hm~(-2);T2,7.50 t·hm~(-2);T3,15.00 t·hm~(-2))处理后,有机肥中主要重金属铜(Cu),锌(Zn),铅(Pb),铬(Cr),砷(As),汞(Hg),镉(Cd)等在蔬菜可食部分的累积及在土壤剖面的迁移行为,特开展西兰花—刀豆连作下的有机肥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有机肥处理未显著影响第1茬西兰花中Pb,Cr,As,Hg,Cd含量,但T3处理导致第2茬刀豆中As和Pb显著增加。有机肥长期施用所带来的Cu,Zn,Pb,Cr,As累积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第2茬刀豆收获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第1茬西兰花收获时,其中,以Cu的积累量最大,Zn和Pb次之,Cr和As最小。有机肥处理主要影响0—20 cm土层Cu,Zn,Pb含量,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20—40 cm土层中Zn和40—60 cm土层中Cu含量;As和Cr没有明显的表层富集效应,有机肥施用仅提高0—20 cm土层中As含量,但可同时增加0—20cm和40—60 cm土层中Cr含量。综上,高用量有机肥的连续施用增加了菜田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省某矿区为例,研究矿区周边土壤-农作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健康风险,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农作物质量安全提供参考依据。在分析土壤和农作物中7种重金属(Pb、Cd、Cr、Cu、Zn、Ni、As)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统计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地统计学中半方差函数和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探讨7种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和分布情况,并结合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由于农产品摄入导致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全量Pb、Cd、Cr、Cu、Zn、Ni、As超标率分别为88.89%、91.11%、0、73.33%、82.22%、2.22%、0(国家标准GB 15618—2018);有效Pb、Cd、Cr、Cu、Zn、Ni、As的超标率分别为100%、68.89%、48.89%、6.67%、24.44%、22.22%、40.00%(福建省地方标准DB 35/T 859—2016);除Cr和Ni,其他元素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显著正相关;CEC与Cd、Zn、Ni有效态含量显著正相关,pH与Ni和Cd有效态含量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Cu和Ni有效态含量显著正相关,游离Fe2O3与Zn有效态含量显著正相关。由块金系数可知,全Pb、全Cd、有效Cd、全Cr、有效Cr、全Cu、有效Zn、全Ni、全As、有效As均小于25%,具有强空间关系,其余元素在25%~75%之间,具有中等相关性;从单一目标危害目标危险系数(THQ)来看,儿童叶菜类Cd的THQ1,且总体高于成人,说明儿童对各种重金属更为敏感;成人和儿童的薯类和叶菜类的总THQ1,说明研究区存在明显的复合健康风险。该矿区土壤重金属存在较强的空间关系,且其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