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海涛 《中国农资》2014,(23):26-26
<正>在人们的印象中,每当提起"水肥一体化技术",就不自觉地将其与高档的滴灌设施、昂贵的水溶肥联系在一起。是不是只有通过滴灌设施将肥料溶解后实现水肥同步管理才是水肥一体化技术?我国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否必须以高投入作为代价?6月6日,一场以促进我国水肥一体化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国际峰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会上,有关领导与专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我国应该立足国情,因地制宜地发展实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水溶肥也应该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中国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及规模化耕作的实现,先进的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装备在得到了广泛应用,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也得到了实惠。设施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装备的应用使肥料与水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起到节水节肥的作用,大大降低了设施蔬菜在生产中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土壤、地下水污染。通过物联网实现对  相似文献   

3.
传统设施园艺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管理方式粗放,灌溉施肥方式落后、水肥资源浪费严重,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会造成土壤中残留肥料,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提高设施作物的水肥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本研究围绕设施精准灌溉施肥技术研究基于云平台的设施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的思想,设计了以STM32为控制终端的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实时采集水肥参数,利用灌溉施肥控制算法,实行闭环反馈控制,保证水肥溶液配制的精确性;采用触摸屏组态技术,设计了人机交互系统,拥有手动、定时定量、配肥等多种操作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设计了水肥一体化远程监控EMCP云平台,实现了云平台间的实时通信,满足了设施作业的网络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传统灌溉施肥模式也将随之变化。结合设施农业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关系,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情况展开了分析。根据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等技术的应用现状,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希望能够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提高我国设施农业灌溉和施肥的利用率,采用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的方法,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发展,特别强调了设施农业中水肥一体化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并针对我国设施农业中水肥一体化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结果表明:对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机理研究和管理系统以及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装备及配套系统体系非常必要,同时应积极利用物联网技术探索设施农业大型园区或基地水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设施温室蔬菜应对雾霾天气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与很多优势,本文重点阐述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主要设备系统与应用流程步骤,期待该技术对设施温室蔬菜生产应对持续频发的雾霾天气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增进设施果菜生产者和科研工作者对水肥一体化技术了解和应用,根据研究与实践,对水肥一体化技术所包括的水泵、过滤设备、施肥设备、输水管网、控制器等相关内容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并介绍了常用氮、磷、钾肥料种类特性和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追溯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史,从灌溉设备、施肥设备和肥料选择3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作物种植中的技术要点,并探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一核三带多园区"为总体发展定位,通过集聚苏南地区资源优势,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型农业创新技术进行引进、转化与示范。近年来,园区主核心区积极与科研院校和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对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精准施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智慧农业物联网等国内外现代设施园艺领域创新技术的消化与集成,形成了包括设施草莓移动架式栽培、瓜果菜高效无土栽培、自然光型叶菜植物工厂、潮汐式苗床花卉培育等一系列高效栽培模式,成为苏南地区现代设施园艺创新技术应用及产业化的辐射源和展示窗口。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近些年,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于设施栽培的面积也在逐渐增加。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节省水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残、提高产品品质等方面的优势[1]。目前,中国水肥一体化的应用有2个主要现象:一是以荷兰、以色列等国外大品牌的产品作为灌溉系统,二是中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绿色农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水肥一体化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之一。灌溉和施肥是设施蔬菜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设施蔬菜的水肥高投入和环境的高风险给中国设施蔬菜生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影响着设施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该文通过对设施蔬菜灌溉与施肥遭遇瓶颈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进行深入分析,针对现状提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12.
设施黄瓜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叙述了在设施黄瓜上对比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农民传统灌水施肥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设施黄瓜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及增产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熙 《中国农资》2014,(21):21-21
<正>5月26日,为更好地引进和借鉴国外水肥一体化技术,促进我国水肥一体化发展,由金正大集团联合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农民日报社共同举办的"中国·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国际峰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国内外行业专家、农资推广单位、专业合作社、相关生产企业人员及经销商400多人出席此次大会。会上,有关专家领导通过政策解读、专题研讨、经验分享、示范观摩等形式,就如何更好地吸收、引进国内外水肥一体化技术,促进我国水溶肥与原料、设施的有  相似文献   

14.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设施农业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关系,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包括节水灌溉技术运用、平衡施肥技术运用、智能监管技术运用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设施蔬菜灌溉和施肥采用粗放式管理,"大水大肥"现象严重,水肥成本较高,而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大。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现代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的新型技术之一,可以定时、定量、均匀供水供肥大大提高了肥料的使用率和精准性,有利于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该文从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现状和技术优势、水肥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和应用流程以及水肥一体化肥料选择标准几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4,(6):F0003-F0003
<正>追根溯源:金正大谱写中以农业交流新篇章众所周知,以色列以"沙漠之国"打造"农业强国"奇迹闻名于世,其水肥一体化技术堪称世界典范。为更好地引进和借鉴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技术,促进中国水肥一体化发展,金正大集团从今年5月起,就陆续在南宁、昆明、北京等地与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农民日报社共同举办"以色列——中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国际峰会"。本次活动组织了国内专家、种植大户、科技带头人等100余人,专程来到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技术发源地进行实地考察交流,进行实地培训学习国际最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峰会上,以色列国家温室推广专家Isaac Survey、以色列化工集团专家Eran Barak和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亚洲副总裁Alon Teichte先生分别介绍了以色列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肥料生产应用现状等方面的情况。来自中国金正大集团的总裁高级助理翟际栋在峰会上作了主题报告,向与会人员重点介绍了金正大集团发展水溶肥等新型肥料以及在国内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情况。以色列总理办公室经济学家、中以经济合作联合工作组秘书局  相似文献   

17.
水肥一体化是未来高效、安全农业的必然选择。为提供一种各项技术相互协调、省工省肥、具有示范推广作用的果树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从而为上海市果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在介绍节水灌溉设备及自动控制系统在上海市设施葡萄、露地桃树等果树水肥一体化中配置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应用优势,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农业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该文主要以枣庄市台儿庄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为例,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主要组成和在设施蔬菜、大田粮食作物、花卉与草坪景观、果树等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设施农业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农委决定“十二五”期间,在全市二代节能温室以上设施农业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生物防治病虫害、信息传感等先进技术。文章结合长期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和示范实践结果,分析了天津市当前设施蔬菜灌溉与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的意义、效果及产投比,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所具备的基础和条件,提出在天津市设施农业中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政策性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施肥技术,是目前相关领域被关注的主要热点之一。本文对国内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水肥利用效率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目前中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