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汤晓辛  王英  张潮 《湖北农业科学》2014,(12):2797-2799
贵州施秉地区是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预选地——白云岩喀斯特的典型区域。该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特殊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植物与昆虫的相互作用,能够深入理解植物与环境的适应性机制。在施秉云台山地区观察9个物种的传粉昆虫以及访花频率。结果表明,9个物种均属于泛化的传粉系统,不同昆虫对同一植物通常不具有偏好,昆虫的类群与以往的研究类似,但施秉地区的植物与昆虫互作模式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保护云台山喀斯特自然区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从云台山喀斯特自然区土壤中分离、纯化的有机磷细菌,分析其溶磷指数、磷酸酶活性、生长状况及碳源的利用率。【结果】从土壤分离的有机磷细菌(OPBS13、OPBS12、OPSB14和OPBS32)的溶磷指数、磷酸酶活性、生长状况和碳源的利用均存在显著差异;溶磷能力、磷酸酶活性以及生长状况均为OPSB14OPBS32OPBS12OPBS13。【结论】贵州施秉云台山土壤有机磷细菌的解磷能力及生长状况与有机磷细菌分泌胞外磷酸酶活性有关,且受不同碳源影响。  相似文献   

3.
云台山蕨类植物的生活型及其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云台山生长着87种蕨类植物,根据其生长型特征,可将云台山分布的蕨类植物的生活型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地生型、附生型和水生型。并进一步研究了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蕨类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过实地调查、标本鉴定与资料搜集,贵州施秉县云台山南方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现有兰科植物18属28种(含种下分类群)。根据云台山野生兰科植物的资源现状及生物生态学特性,针对目前兰科植物保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过度采挖、森林砍伐、土地开垦等人为的威胁因素,从兰科植物维持机制角度提出了云台山兰科植物的保护措施和保育对策。同时,对该区野生兰科植物的生活型进行了分类研究,为开发和保育该区的兰科植物以及为施秉县云台山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苏云台山野生百合种质资源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当地居民和实地考察等手段,在对江苏云台山野生百合植物系统调查和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属植物在云台山的分布现状以及主要种类的生物学性状。同时对云台山百合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兴满  谢淑芬  葛金涛  赵统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37-12138,12141
通过调查、走访初步统计了连云港云台山乡土树种的资源现状和分布,分析了云台山乡土树种的特性和应用前景,并针对如何保护与利用乡土树种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美国国家公园的对比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公园是国家乃至人类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必须通过严格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使其世代传承、永续利用。发达国家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取得了很多的经验;中国的遗产保护事业起步较晚,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国内外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问题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对中国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遗产资源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8.
江苏云台山物种多样性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台山的物种多样性保护现状作全面分析。初步确定区域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树种,计18种,隶属15科,18属,这些树种在本地区不仅珍贵稀少且科学研究意义重大。调查表明,云台山物种多样性以种类丰富、过渡性明显、滨海区系成分复杂和明显带有岛屿区系色彩为特征。由于人为破坏、病虫害流行和旅游压力,目前云台山物种多样性受人为扰动严重,建议加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控制因素,通过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该遗产的地层分布、岩性、褶皱构造、断层及节理等方面的地质背景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出露地层以中寒武统高台组为主,约占核心区总面积的95%以上;制约该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地质背景因素为该区北北东向的笔架山背斜.该背斜核部近于水平的岩层发育与其轴一致的纵向张节理(垂直节理),对应形成峰丛-峡谷地貌;其翼部倾斜岩层相对完整,相应发育峰丛-浅洼地貌.地貌演化方面,处于背斜核部的核心区的峰丛-峡谷地貌应年轻于位于背斜北西翼和南东翼的峰丛-浅洼地貌.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控制因素,通过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该遗产的地层分布、岩性、褶皱构造、断层及节理等方面的地质背景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出露地层以中寒武统高台组为主,约占核心区总面积的95%以上;制约该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地质背景因素为该区北北东向的笔架山背斜.该背斜核部近于水平的岩层发育与其轴一致的纵向张节理(垂直节理),对应形成峰丛-峡谷地貌;其翼部倾斜岩层相对完整,相应发育峰丛-浅洼地貌.地貌演化方面,处于背斜核部的核心区的峰丛-峡谷地貌应年轻于位于背斜北西翼和南东翼的峰丛-浅洼地貌.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林业的发展面临着全新的考验和要求。近年来环境恶化成为世界上最首要的问题。林业的开发及发展与生态保护密不可分,影响着经济建设和发展。本文阐述了林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意义,重点研究林业开发與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防范放射性污染是我国以及全世界面临的一项现实和重要的任务。开发白云岩珠核材料,应当重视放射性污染问题,确保其安全性。参照相关规定方法,利用高纯锗型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测定了砗磲和白云岩珠核材料中226Ra、232Th和40K的比活度。证明了白云岩珠核具有安全性,不会对人们构成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张运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9-920,975
以河南云台山景区内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云台山村落概况以及村落资源现状。探讨了云台山景区村落旅游资源整合的意义,指出其有利于云台山景区内旅游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拉动焦作市旅游业的整体提升,还有利于提升焦作山水品牌。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云台山景区村落旅游资源整合的思路,强调应拓展交通网络,促使村落融合;规划村落形象,拓展旅游空间;丰富村落文化,深化景区内涵。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的古代农业与稻作文化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文献以及海州地区的地方史志中 ,关于连云港的古代农作有些重要的载述 ,指称云台山沿海地区的稻作年有两熟 ;类有三种。且品质优良 ,曾经作为给皇家的贡品。现代考古学兴起之后 ,田野工作中的大量发现又涉及这一地区农作尤其是稻作的起源。我们从 1979年开始搜集地方农史资料 ,并就稻作起源问题与被认为是世界稻作起源地的南亚、云南等地相比勘 ,于 1983年在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主编的《农业考古》上提出中国大陆沿海山地是稻作起源地 ,而云台山的诸项特征及考古遗存最为引人注目。在 1985年又应邀在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在墟…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现阶段我们要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统一,从而实现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旅游项目的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首要途径,但是在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一定的矛盾和难题,文章就主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开发的影响以及开发路径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实用技术》2006,(2):61-61
◇在贵州的施秉看到:"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在铁路上看到:"横卧铁轨,不死也要负上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施秉喀斯特森林种子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施秉云台山喀斯特国家自然遗产预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的种子雨、种子库的数量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调查区内主要草本植物有莎草科、鸢尾科和唇形科等20科20属21种植物。灌木有豆科、忍冬科等6科7属7种植物。乔木有松科、大戟科等6科6属8种植物。采样期间样地的种子雨密度差别大,最低只有22.8粒/m2,最高达到89.2粒/m2,种子雨物种丰富度差别小,在3~5种/m2。较大的种子雨密度差别是喀斯特森林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决定的,相接近的种子雨丰富度是因为该地区具有丰富的植被,是一种稳定的土壤地形顶级群落。种子活力测定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有活力种子均在10%以上,最高50%,平均约在23.3%。初步推测云台山利用土壤种子库能够为天然更新提供一定的种子条件,但恢复自然植被的潜在能力较弱,尤其乔、灌木物种的种子种类和数量较少,植被一旦遭到破坏,较难从种子库补充新个体。  相似文献   

18.
云台山景区培育旅游主导产业的做法,为京郊生态涵养发展区提供了借鉴。一是沟域开发,产业为本;二是创新机制,形成合力;三是资源整合,效率优先;四是规划先行,突出特色;五是扩大宣传,培育品牌;六是开发与管理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七是沟域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综合开发;八是切实尊重农民利益,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19.
郑爽  柳健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906-2907,2946
概述了云台山植物资源的特点,且对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树木和古树名木作了重点介绍,并介绍了当地在植物资源利用方面的一些有益探索与做法。最后对植物资源的生态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分析,系统研究了燕山地区辽西凌源罗庄亚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Sr分析表明,该区白云岩具有较低的成岩温度(40℃和31.7℃),结合区域地层资料、区域构造演化史推测其形成于罗庄亚组沉积时期,属同生白云岩。白云岩中Na2O质量浓度与正常海水中白云岩接近,反映其形成于正常海水盐度环境;白云岩Fe、Mn含量较低,Fe2+与Fe3+的质量浓度之比平均为0.32,表明白云石化作用发生在地表-近地表条件下的氧化环境。样品主元素因子分析提取到陆源因子和海源因子,海源因子中,SiO2与MgO、CaO的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可能与pH值对海源沉积作用的控制有关;而MgO与CaO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性,表明白云岩是沉积成因而非交代或重结晶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