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第九届花卉博览会举办地银川市花博园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性、功能性、美观性3个方面构建景观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通过计算各个评价因子权重,再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花博园景观评价准则层中,生态性因素所占权重最高(0.510 7),其次是功能性(0.287 8),美观性所占权重最低(0.201 5)。银川市花博园景观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其中生态性景观得分(2.956 2)最低,综合评价等级为中,表明人们对花博园景观的生态性予以充分重视,但在景观营建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导致景观生态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绿地斑块,其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观赏与美化功能对城市公园的功能性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以西安市环城西苑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加权平均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西安市环城西苑有各种植物94种,隶属于39科80属.其中乔木50种、灌木24种、藤本4种、草本16种.2)植物配置主要模式有6大类11亚类.3)西安市环城西苑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得分4.2,其中生态指标得分1.7,艺术构成指标得分0.9,心理指标得分1.6;综合评价指数为85%,植物景观质量等级为Ⅰ级.4)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增加绿地植物管护和改进绿地基础设施的建议,以期为完善环城西苑植物景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以景观美学、生态学、服务功能3个方面11个评价因子的冬季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对郑州市9个公园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约束层中景观美学最重要,其权重为0.617 3,其次是生态学(0.238 4)和服务功能(0.144 3);因子层中植物色彩与季相对冬季植物景观影响最大,其权重为0.206 7。9个公园中雕塑公园综合得分最高,冬季景观效果最佳,结合实际为郑州市冬季植物景观营造,提出了应用和引进冬季表现较好植物及优化植物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杭州市湿塘植物资源和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及适宜性评价,提出改进杭州市湿塘植物应用的建议,为湿塘及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方法】对杭州市城市绿地8例湿塘的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研,同时从生长适宜性、美学适宜性、雨水功能适宜性3个方面构建湿塘植物适宜性评价体系,并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划分等级。【结果】杭州市湿塘常用植物共有71科129属148种,其中蔷薇科、禾本科、菊科种类较多;植物应用重复率较高,以观叶和观花类型为主,常绿∶落叶树种为1︰2;植物适宜性评价等级表现为Ⅰ级(优秀)样地2个、Ⅱ级(良好)5个、Ⅲ级(一般)1个,杭州湿塘植物适宜性总体处于较好水平。东湖路市民公园湿塘植物综合评价得分最高,其次是杨柳郡西公园,古苑公园得分最低,养护需求、生长状况、暴雨径流削减3个指标对湿塘植物选择的影响最大。【结论】湿塘作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系统中重要的末端调蓄设施,其植物景观对雨水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杭州市湿塘植物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可为其他低影响开发设施植物选择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依据对城市公园的调研情况,构建1个包含16个指标因子的城市公园景观趣味性评价模型,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首先,通过权重结果的分析得出,公园景观文化、活动空间及配套设施是影响城市公园景观趣味性的主要因素。其次,利用调查问卷对人们的公园景观趣味性需求进行综合性评价分析。最后,提出以城市公园景观的生态可持续为前提,以趣味适宜为基础,结合人们的行为需求融入创新科技及文化,进而形成具有参与性的城市公园景观趣味性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西安市9个公园绿地冬季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数量化研究方法,建立冬季植物景观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其冬季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个评价准则中最重要的是美学,其权重为0.620 0,其次是生态学和心理学;因子层中植物景观空间层次对公园冬季景观影响最大,其权重为0.392 3。西安市植物园各因子综合得分最高,冬季景观效果最佳。结合实际为西安市公园冬季景观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ArcGIS为技术支持,结合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基于AVC理论,从景观美感度、环境舒适度、环境安全性、功能要求性和空间可达性5个主要评价因子19个指标层,构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同时对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1)蚌埠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总体评级为Ⅱ-Ⅳ级,服务质量水平不均。2)评价指标权重分析显示,环境舒适度(0.101 3)<景观美感度(0.150 3)<环境安全性(0.226 6)<空间可达性(0.245 7)<功能要求性(0.276 5)。3)各公园绿地服务质量得分显示,张公山公园(4.205 7)>龙子湖公园(4.038 2)>虎山公园(3.579 1)>大塘公园(3.359 5)>东海游园(2.144 6)>滨湖新区中央景观绿地(1.835 4)。4)蚌埠市6处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环境舒适度、环境安全性较高,功能要求性与景观美感度偏低。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公园避震减灾适宜性影响因子确立的情况下,根据影响因子状况,进行科学、客观、有效的适宜性评价,为综合公园避震减灾的针对性建设提供发展依据和数据支撑。综合公园避震减灾适宜性评价分3步进行:确定综合公园避震减灾适宜性影响因子体系中各因子的权重关系;对综合公园避震减灾适宜性影响因子体系各因子界定赋分标准;通过权重叠加分析得出综合公园避震减灾适宜性的最后分值。  相似文献   

9.
河南唐河国家湿地公园在唐河县城市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唐河国家湿地公园冬季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准则层中权重最大的是生态功能(0.633 3),其次是美学功能(0.260 5)和服务功能(0.106 2);结合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和SD法对样本植物群落进行评分,得出综合得分Ⅰ级(4)的冬季植物群落3个,Ⅱ级(3~4)的冬季植物群落6个,Ⅲ级(2~3)的植物群落7个,Ⅳ级(1~2)的植物群落4个,表明唐河国家湿地公园冬季整体植物景观质量良好。针对调查结果,对河南唐河国家湿地公园冬季植物景观提出相关建议,为唐河县区城市湿地公园冬季植物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在对佛山市乐从镇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3个方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了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数学模型测算乐从镇景观生态综合评价等级。结果表明:乐从镇的生态价值评价得分为31.18(满分40),经济价值评价得分为30.53(满分40),景观价值评价得分为15.69(满分20),景观生态评价综合得分为77.40(满分100),对应评价分级为中等。说明其在建设用地再开发过程中,景观生态价值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为对郊野绿道的使用特征与满意度进行研究,以杭州临安青山湖绿道1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绿道使用者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基于SPSS软件平台,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使用人群的属性、使用特征和满意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①青山湖绿道使用人群基本来自绿道周边和临安城区;②近半数使用者使用绿道频率较为固定,高频使用者主要为绿道周边居民;③绿道休闲活动类型较多,散步休闲所占比例大;④夏季人们对不同休闲空间使用频率差异较大,水上森林段绿道使用率较高;⑤口碑宣传是获知绿道信息的首要途径;⑥使用者对绿道景观质量方面的满意度最高,影响使用者对绿道总体满意度水平的主要方面为绿道的可达性、景观质量、安全防护和服务设施(自行车租赁、公厕设置等)。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青山湖绿道的优化及国内郊野绿道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确定合理的综合评价因子,在4个准则层、17个对象层的基础上,运用属性层次模型(AHM)构建了肇庆环星湖绿道的景观评价体系。并根据属性层次模型的原理对相关权重值的计算规则做了详细解说,对指导绿道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北京绿道建设如火如荼,为提高绿道景观质量,更好满足居民休憩健身需求,从慢行空间景观角度对绿道建设提供建议与参考。【方法】以北京三山五园绿道为案例,通过调研的方法结合景观设计原理,从绿道选线布局、区域空间组织和空间节点场地三个层面对绿道慢行空间景观营造进行研究。【结论】分别从宏观层面的选线布局、中观层面的有机连接、微观层面的植物围合三个方面探讨绿道慢行空间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代县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应用GIS技术,构建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体系,以期指导森林公园规划与开发。通过对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取景观原生度、敏感度、适宜度、健康度作为评价指标因子构建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因子叠加法、层次分析法,结合GIS 技术,科学分析各评价指标权重,建立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体系,并对赵杲观森林公园进行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指标权重分别为适宜度0.3971、视觉敏感度0.2726、原生度0.1232、健康度0.2071。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数据最高值为3.0655,最低值为1.2071,整体景观生态状况良好。综合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结果,考虑公园实际状况划分对应保护区域,对各区域内人为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对公园后续开发利用提出对策。以评价分区为依据,提出公园规划优化策略,以期实现规划设计由传统粗放模式向科学生态的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绿道网络在北京旧城区构建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道网络是近年来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作者通过研究北京鼓楼旧城区与绿道网络在空间结构、生态保护、功能组织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在旧城区中进行绿道网络建设的可行性,并尝试以此解决旧城区外空间的功能转换和绿化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徐小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12-7913
合肥市环城公园作为合肥市的"翡翠项链"在全国闻名遐迩。2004年实施的中水回用工程,实现了水体的经常流动,使环城水体按照"雨花塘—银河—包河"、"琥珀潭—黑池坝—杏花公园—逍遥津"两条水路流通,使合肥市环城公园赢得了"中国第一个中水回用公园"的称号。针对中水回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环城公园中水回用工程面临问题的措施,探索中水回用于公园景观用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郑州市人民公园为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6个准则层因素和30个指标层因素来研究影响城市公园康养景观的重要景观因素。结果表明:1)准则层的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为:安全性B1(0.355 0)、健康性B2(0.232 0)、生态性B5(0.150 3)、人文关怀B6(0.133 6)、便捷性B4(0.082 8)、舒适性B3(0.046 4);2)指标层的重要性程度中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B1的空间布局的安全性(0.359 2)、植物品种的安全性(0.061 5),B2的疾病预防(0.448 1)、增强体力(0.072 2),B3的空间尺度的舒适性(0.333 7)、色彩的舒适性(0.030 2),B4的空间的可达性(0.473 2)、交通的合理性(0.122 0),B5的景观多样性(0.479 6)、物种多样性(0.115 0),B6的无障碍设施的人性化(0.481 3)、标识系统的人性化(0.097 9);3)人民公园的综合评分为3.689 7,评级为“良”。该研究为今后科学系统地进行城市公园康养景观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浙江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环湖绿道1期为例,从环境、经济、社会等3个方面对其景观绩效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客观反映绿道建设的综合效益。  方法  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环境绩效评价采用生态学及经济学方法,经济绩效评价采用市场价值法,社会绩效评价采用使用后评价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结果  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环湖绿道1期环境绩效的经济价值约398.44万元·a?1,其中调节气温和涵养水源的价值占比较大,分别为74%、18%。经济绩效方面,节约建设成本价值突出,约90.08万元,绿道建成后不仅提供了新的工作岗位,拉动了旅游业发展,还对附近房产价值提升有积极影响。社会绩效方面,绿道的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体现了杭州市临安区的历史文化,提升了人们的户外活动参与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多数人因自然环境优美而来到绿道。超过半数受访者表示对可持续设计有更深的了解。  结论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评价滨水绿道景观绩效的综合价值,可以客观、清晰地呈现绿道建设的综合效益。表9参35  相似文献   

19.
研究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城市林荫道道路空间适宜度、景观风貌适宜度、行道树特征适宜度、历史文化价值、游憩设施完善度和环境舒适度6个方面筛选评价指标,构建上海城市林荫道游憩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10条上海典型的城市林荫道通过该评价体系进行游憩适宜度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林荫道游憩适宜度的主要因素是道路空间适宜度,其次是景观风貌适宜度、行道树特征适宜度、环境舒适度,历史文化价值和游憩设施完善度对游憩适宜度的影响较小。衡山路和复兴中路综合评价得分最高(87.377、83.867),襄阳南路和乌鲁木齐南路综合评价得分最低(62.908、67.797)。通过评价结果,找出影响上海城市林荫道游憩适宜度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对策,为林荫道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运用使用后评价(POE)研究方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以公众参与为事实基础,从公园总体环境品质、植物景观、水体景观、道路景观、建筑景观、文娱景观以及公共设施7个方面对广州市天河公园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天河公园园林景观属于良好,公众认可度较好,其中得分最高的为公园总体环境品质,最低的为文娱景观和水体景观;探讨公园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文化内涵、娱乐设施、水体以及照明设施四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