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策略之一,从生态、功能和体验3个方面分析了全域旅游理念下乡村绿道规划与更新的策略,提出了乡村绿道建设应从规划、选线和选材方面着手,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绿道景观。  相似文献   

2.
基于游客体验的城市绿道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让绿道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居民,提高绿道资源的公众满意度,有必要基于游客体验对绿道适宜性进行评价,探明影响绿道适宜性的因子。通过专家咨询及层次分析法(AHP),初步构建出包括自然因子、景观因子、绿道设施和绿道管理等4个一级指标及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和安静程度等19个二级指标的绿道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取合肥环城公园绿道和匡河绿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1)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显示,自然因子(0.514 9)权重最大,对于绿道适宜性起到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次是景观因子(0.211 2)和绿道设施(0.174 6),绿道管理(0.174 6)权重最低;2)环城公园绿道适宜性评价综合得分为3.264 6,匡河绿道综合得分为3.098 6,环城公园绿道的评价得分高于匡河绿道;3)两条绿道适宜性评价得分最高的均为绿道管理,其次分别是景观因子和自然因子,适宜性评价综合得分最低的均为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乡村地区正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研究探索了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全域旅游规划路径,以乡村旅游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围绕区域旅游空间布局、重点体验区旅游产品提升、特色绿道线路设计、"宜南自由行"系统设计等开展深入研究,并有机融入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区域一体化导游团队建设、旅游环境"五化"工程等新思想,从而丰富乡村全域旅游研究内容,并助推宜南山区乡村旅游全域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公路的选线对于发展县域旅游至关重要。本文在界定乡村旅游公路概念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心理和自驾游行为特征,基于溧阳南山片区乡村旅游公路现状特征,以旅游资源价值、交通便捷度、沿线可视景观美感度、设施配置合理性为准则,建立包括旅游资源等级、旅游资源数量与分布合理性、旅游资源多样性等12项因子的选线适宜性评价模型;并对溧阳南山片区乡村旅游公路选线适宜性进行评价,选线适宜性综合指数为4.21,评价等级为Ⅱ级(良),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本研究结果对江浙沪地区县域乡村旅游公路的选线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婷  张东向  田勇  阎爽  李伟  吕晴  袁梦瑶  赵越 《安徽农业科学》2023,(14):120-123+191
齐扎公路沿线湿地观光绿道规划设计依托扎龙湿地的优势资源,坚持系统性原则、人性化原则、生态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及经济性原则,从绿道景观规划与植物配置两方面入手,结合区域内的风景资源、居民区和旅游资源,突出地域性的景观风格表达,旨在丰富扎龙景区交通多样性,带动途经村镇发展,构建特色,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风景旅游绿道,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服务和促进旅游发展,为自然保护区绿道规划设计探索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切实有效地实现黄浦江世博滨江段的公共空间贯通,推进"黄浦江东岸慢行步道贯通三年行动计划"的执行,从连续且快速可达、骑行为主的活动方式、狭长的空间与简洁的道路体系、城市滨江风貌观光为主的游憩体验等城市滨江自行车绿道的特征出发,将描述连续视景的断面法引入到该类型绿道规划的适宜性分析中,探讨城市滨江自行车绿道体系的构建方法。通过定性分析与AHP法,筛选出了8个评价指标作为城市滨江自行车绿道选线的评价依据,即自行车道的亲水性、可达性、节点场地与设施的多样性、河流景观丰富度、植物景观丰富度、竖向起伏度、景观的地域文化性、景观的主题性。最终,提出了长约10km的黄浦江世博滨江段自行车绿道选线方案,以及"临江型、绿地型、沿路型"3类绿道模式,为自行车绿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郊综合游憩型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价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郊综合游憩型绿道能够综合利用城郊优质的自然生态、农业生产和乡村文化游憩资源,为城镇居民闲暇休闲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线性游憩空间。绿道选线的科学性决定了绿道建设难度、投入和成效。运用适宜性分析和AHP层次分析方法,结合城郊特征,遴选出绿道选线基础指标因子,从游憩资源和游径两个层面构建评价矩阵并进行权重计算。  相似文献   

8.
风景道作为一类线性景观空间,对于打造城市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引导旅游带游憩空间景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的风景道选线是评估城市景观印象、游客游憩体验的重要指标。以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为导向,选取水域因子、地形坡度、绿地斑块、旅游资源、交通道路5个因素作为风景道选线的指标因子,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结合层次分析法(AHP),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适宜性及其效益研究,得出风景道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的分析结果,建立旅游带风景道最优选线的普适性思路,为环巢湖风景道旅游空间的上位规划及其他相关环湖区域布局分析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9.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构建旅游型乡村适宜性景观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指导旅游型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乡村建设中自然、社会、经济的协调程度和整体性。提出乡村旅游资源中生态、生产、生活、社会环境系统的空间功能要求和景观规划策略,从而减少旅游开发造成的自然环境破坏,为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浙江安吉产业发展型乡村绿道应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安吉县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通过整合城乡绿地资源,利用乡村绿道将其有机联结,形成以乡村产业带为基础的网络组织形式。通过对安吉产业发展型乡村绿道的概念、分类、功能、发展意义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归纳出安吉乡村绿道应用发展模式,并对其在城乡统筹进程中发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总结,最后提出安吉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对我国城乡空间重构、凸现城乡区域的系统性、关联性等方面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绿道资源,为绿道网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包括资源条件、开发条件和利用条件等3个Ⅱ级指标以及欣赏价值、游憩特征、文化价值等9个Ⅲ级指标。并用该体系对安徽皖南片区绿道资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片区绿道资源评价值均在3级以上,表明资源基础条件较好,旅游资源优良。规划最终形成"一主四支"的绿道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哥伦布市为例讨论了美国城乡游憩绿道体系规划、城乡道网系统、配套服务设施、景观种植与管理等规划,并切入哥伦布市居民和绿道使用者对游憩绿道的使用情况进行具体调查研究,以期为我国城乡建设安全、便捷、活力、生态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及生态健康绿道网络建设研究收集真实有效的信息,并对现阶段绿道建设的具体政策和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近年来,绿道在中国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对绿道规划设计的调查研究,反映出现阶段绿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方法]将北京三山五园(三山指香山、万寿山和玉泉山,五园指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遗址和圆明园)绿道作为研究案例,运用景观设计学及多目标绿道等相关理论,分析了三山五园绿道的规划目标,对三山五园绿道的景观设计、植栽设计和建设情况等进行研究.[结论]对三山五园绿道提出增加公共设施、加强公众参与程度和提高教育方面作用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讨论总结等方法,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从绿道选线、绿道的分类、绿道的功能、绿道结构、绿道网络、和绿道效应评价等方面阐述国内外绿道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绿道设计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即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绿道及相关理论的解释和部分实践案例的介绍,实际建设起步晚,且基于现状调查而进行绿道规划设计的建设较少。  相似文献   

15.
许昌市城市绿道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理的城市绿道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绿地系统优化。以许昌市为研究区,以景观形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了许昌市的城市绿道规划。结果表明,许昌市城市绿道由河流绿道、历史文化绿道、园林景观路绿道、防护绿道和隔离绿道等5大类型组成,各类城市绿道交织成网状,构成许昌市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通过城市绿道将许昌市中的主要公园绿地、历史文化遗迹、文化教育场所、商业步行场所、体育健身场所连接为一个整体。通过城市绿道建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步行空间,连接自然、历史与文化,进而增加城市的宜居性。  相似文献   

16.
试论绿脉思想对我国绿地系统规划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首先简述了绿脉系统的简单发展历程,并总结出绿脉思想的主要理论框架。结合我国绿地系统的规划现状,探讨建立我国国土范畴绿脉系统的可行性,即通过建立国土范畴的绿地行政管理体系、借助于我国水利风景区的逐步建立以及滨河旧区的更新运动,从而建立绿脉系统,整体发挥绿脉的生态、游憩、文化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7.
城市林荫道概念、特征及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带来了城市绿地面积及游憩空间减少等问题,林荫道建设可有效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困境。针对目前城市林荫道概念不清、特征不明、评价体系不清晰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提出了城市林荫道的概念,指出城市林荫道具有以下内涵:位于城市化程度较高区域;具有交通、景观游憩、生态、历史人文等社会功能;道路绿化覆盖率高且形成林荫空间;为城市次级道路或城市景观大道。本文以服务对象、功能及道路结构对城市林荫道的分类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我国城市林荫道管理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京山铁路北京大兴段绿道景观改造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京山铁路大兴段绿道的景观改造与提升,创新设计指导思想、原则、改造提升布局与植物配置,在全面提升铁路沿线景观质量的同时,归纳出适合北京大兴区铁路伴行公路绿色通道改造提升的绿化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市营城建都滨水绿道为例,运用行为科学及景观设计学等相关理论,对其开放空间进行研究,分析并探索绿道开放空间的分类及其对人们行为活动的影响,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