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小麦干热风的危害小麦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也是小麦的环境胁迫因子。干热风是通过高温、干燥和强风三者的综合作用,轻则造成籽粒秕,植株早衰,重则加速植株死亡,从而造成小麦不同程度的减产。遇轻干热风的年份,可减产5%~10%;重的年份,可减产10%~20%,有时可达30%以上,而且影响小麦的品质及降低出粉率。  相似文献   

2.
干热风是辉县市小麦产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多发生在小麦乳熟中后期,以高温低湿型为主,导致叶片卷缩、干枯、麦籽干瘪减产。本文着重探析干热风防范及提升小麦高产技术,降低和减少干热风对我市小麦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正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其特点是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或雨后高温猛晴,一般气温在30℃以上,空气湿度30%以下,风速每秒3米以上,可使小麦植株各部分迅速失水变干,破坏小麦植株的水分平衡和光合作用,影响小麦扬花、灌浆,使小麦提前枯熟,因供水不足而枯死。导致减产5%~10%,个别严重的可减产20%以上。因此,在高温到来之时,要重视预防干热风对小麦生产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4.
干热风是小麦后期一种为害较重的气象灾害。其主要是通过干燥、高温、热风3种要素共同作用,致使小麦子粒瘦瘪而减产。我国北方冬、春麦区在小麦产量形成期受为害严重。为害轻的年份,减产在10%以下,为害重的年份减产在10%~20%或以上。  相似文献   

5.
驻马店小麦干热风发生规律及其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热风是在小麦生育后期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是小麦生产上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之一.5月中下旬为驻马店干热风发生最集中的时段,这时正值小麦灌浆之际,轻者灌浆速度下降,粒重降低,重者提前枯死麦粒瘦瘪,严重减产.研究干热风的发生发展和危害规律,做好防御工作,对小麦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麦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也是小麦的环境胁迫因子。干热风是通过高温、干燥和强风三者的综合作用,轻则造成秕粒,植株早衰,重则加速植株死亡,从而造成小麦不同程度的减产。  相似文献   

7.
小麦干热风的发生与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热风亦称“干旱风”,习称“火南风”或“火风”。是小麦生育后期,高温、低湿、大风使小麦受害的一种气象灾害。形成千热风的气象指标是日最高气温30℃以上,相对湿度30%以下,风力3~4级以上。干热风常出现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尤其灌浆中期危害最大。其危害轻者减产5%左右.重者减产10%~20%.  相似文献   

8.
<正> 二、温度逆境1、干热风:干热风是影响我省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干热风使小麦植株的光合作用降低,水分代谢(吸收、运转、蒸腾)失去平衡,有机物的合成、运转和积累受到阻碍,因而影响到收成.一般情况下,可使小麦减产一、二成,严重的年份可达三、四成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干热风是我市小麦生育后期容易发生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它可使小麦失去水分平衡,严重影响各种生理功能,使千粒重明显降低,导致小麦显著减产。因此,防御小麦干热风已经成为实现我市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1危害症状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除干热风强度和持续时间外,还与种植制度、小麦生育期早晚、品种、生态型等有很大关系。在高温、干旱、风大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检验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在预报服务中的应用效果,以惠民县为例,利用2004—2017年惠民基准站的气象要素资料对干热风发生情况及其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标准正式实施前后的小麦产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滨州市冬小麦几乎每年都会受到干热风灾害不同程度的影响,干热风以高温低湿型为主,雨后青枯型出现相对较少;轻干热风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不大,造成小麦千粒重差异显著的原因是雨后青枯型干热风,应重视此类型干热风的预报服务;标准的应用对预报服务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对减小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声明     
干热风是农业生产上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危害小麦.有些地区还危害棉花、玉米、水稻等作物。干热风与干旱有联系.但干热风又不同于干旱。它是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气象现象.往往是由于气温骤升、湿度突降,昼夜干热.以及风的作用.使农作物大量蒸腾失水.水分供需失调.正常的生理活动遭到破坏或受到抑制.在短期内受到危害甚至逼熟死亡。小麦干热风是指小麦生育后期.由于高温、低湿并伴随大风使小麦受害的一种气象灾害。表达干热风的气象主要指标是日最高气温30℃以上.相对湿度30%以下.风力3级以上.小麦受干热风危害的敏感期.在开花后第16天以后,  相似文献   

12.
<正>在小麦成熟前夕,主要在5月中下旬,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的风,俗称干热风。造成小麦不能正常发育成熟,很容易使小麦产量大幅减产,是令广大农民朋友非常头痛的一种自然灾害。1小麦干热风的危害1.1高温使小麦叶片蒸腾强度大大增加,从而引起植株水分失衡,根系吸收率降低,造成叶绿素被破坏,最终造成叶片甚至植株干枯死亡。1.2高温使水分和无机盐类输送滞缓,大大影响植株对养分的吸收,使植株过  相似文献   

13.
甘肃麦区干热风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热风是指高温、低湿并伴随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现象,干热风是我国北方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在历史上甘肃麦区比较严重的干热风灾害平均10 a就发生1~2次,每1次干热风年的危害区域都很广,常造成小麦茎叶提前干枯,穗部失水,千粒重和产量锐减,因此,针对干热风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地防御措施,对保障甘肃小麦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干热风天气是高温、低湿并伴随一定风力的天气干旱现象,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在黄淮麦区,常年会出现干热风天气,一般出现时段在麦收前后。  相似文献   

15.
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热风常发生于初夏。在北方冷空气南下时,从高空到地面均为下沉气流,由于遇热增温的影响,使近地面空气逐渐变干变热,形成干热风;当黄、淮地区高空为西北偏西气流,而地面气压场为南高北低形势时,近地面干而热的西南气流向东北盛吹,也会形成干热风。干热风主要分高温低湿型和旱风型。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发生时温度猛升,空气湿度剧降,最高气温可达32℃以上,甚至可达37-38℃,相对湿度可降至25%-35%以下,风力在3-4m/s以上,有的地区可能是静风,风向各地不一,气象要素值昼夜变化不大,白天干热难忍,夜间继续维持干热,常使使小麦芒尖干枯炸芒,颖壳呈灰白色或青灰色,叶片卷曲凋萎,导致小麦大面积干枯逼熟死亡,产量下降。旱风型又称热风型,风速大,与一定的高温低湿组合,对小麦的危害除了与高温低湿型相同外,大风还加强了大气干燥程度,促进农田蒸散,使叶卷缩呈绳状,叶片撕裂破碎。5月下旬是西安市冬小麦受干热风危害的关键时期,小麦受害会使粒重减轻,导致减产。干热风预防上比较得力的措施为种植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和适时适量灌溉。  相似文献   

16.
<正>1发生情况小麦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也是小麦的环境胁迫因子。干热风是通过高温、干燥和强风三者的综合作用,轻则造成秕粒,植株早衰,重则加速植株死亡,从而造成小麦不同程  相似文献   

17.
天津地区干热风气候对小麦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热风是在小麦扬花灌浆期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文章针对干热风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防御措施展开研究,对于防灾减灾、夺取小麦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小麦干热风气候特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南省小麦干热风的气候特征,并对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河南省安阳市、郑州市和信阳市1951~2009年的相关资料分析干热风的变化特征,利用安阳市2003~2009年的冬小麦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安阳市和郑州市为干热风发生的重灾区,信阳市受到干热风的影响较小;干热风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10月,尤其集中发生在5月中旬到6月下旬。小麦干热风日数与气象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干热风日的平均温度、风速及最高温度与小麦的气象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为河南省小麦干热风的防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河南省小麦干热风的气候特征,并对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河南省安阳市、郑州市和信阳市1951 ~2009年的相关资料分析干热风的变化特征,利用安阳市2003 ~ 2009年的冬小麦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安阳市和郑州市为干热风发生的重灾区,信阳市受到干热风的影响较小;干热风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 ~ 10月,尤其集中发生在5月中旬到6月下旬.小麦干热风日数与气象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干热风日的平均温度、风速及最高温度与小麦的气象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为河南省小麦干热风的防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冬小麦干热风的国家气象行业标准,利用洛阳市9个县(区)观测站1961—2020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冬小麦干热风的时空变化特征;确定气象要素对气象产量的影响,分离不同时段的气象产量,构建产量模型,评估干热风灾害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风灾害平均每年发生1.5 d,发生天数总体上是降低的,但是近20年来又呈现增加趋势,新安、孟津、宜阳是洛阳市干热风灾害高发区。对比干热风灾害发生的气象要素,温度条件是制约洛阳市干热风形成的最主要的气象因子。灾损评估表明,干热风灾害造成小麦减产率在1.28%~8.66%,平均为4.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