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在中期(庙底沟类型时期)迅速向周边地区扩张,表现之一为具有代表性的陶器组合出现在许多同时期的遗址中,包括小口尖底瓶、小口平底瓶和漏斗。我们对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仰韶中期的这三种器物中的遗存进行了淀粉粒和植硅体分析,其结果揭示了它们作为酿酒器具的功用,并可藉此复原目前所知经科学鉴定的中国最早的谷芽酒(距今5700-5300年前)的酿制过程,即以黍和薏苡为基本原料,辅以野生小麦族种子、栝楼根、山药及百合等,在尖底瓶和平底瓶中酿制而成。这些植物原料包括栽培和野生种类,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地区人群长期利用的食物资源。其中,黍在酿制谷芽酒中居于核心地位,对我们研究驯化黍的起源和传播有重要启示;薏苡作为普遍使用的酿酒原料,也有助于我们思考其驯化过程。结合以往的研究,谷芽酒应在仰韶文化人群的饮食和礼仪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一处大型中心聚落,杨官寨遗址的统治阶层很可能将组织酿酒和宴饮活动作为获取与维护权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农业考古》2021,(3):14-22
陶质酒器作为仰韶文化中一类重要的物质遗存,按器形可以分为:釜、灶、鼎、甑、盆、大口缸、滤酒器、瓮罐、尖底瓶、漏斗、盉、壶、杯、异形器;按功能可以分为:酿酒器、贮酒器、宴饮酒器;按性质可以分为:礼仪用器、非礼仪用器。陶质酒器的发展变化,反映出仰韶文化早期社会的饮酒礼仪尚处在萌芽期,饮酒行为简单朴素,反映了社会相对平等,阶层分化不明显;仰韶文化中、晚期社会发展趋于复杂化,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仰韶文化社会中的饮酒礼仪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3.
王圪垱遗址是一处位于河南伊洛盆地中西部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该遗址主体为龙山中晚期到二里头早期。本次对王圪垱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获得了丰富的龙山晚期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粟、黍、大豆、稻米、小麦五种农作物,以及其他非农作物植物遗存,包括20余种杂草类植物遗存及少量果核类植物遗存。浮选结果显示,粟的绝对数量和出土概率最高,黍和稻米也是重要的农作物资源,该遗址龙山时代晚期存在着稻旱混合的农业经济模式,又以旱作农业为主。王圪垱遗址龙山晚期出土植物遗存研究也为二里头遗址的稻旱混作农业提供了可能的来源,为进一步了解这一都邑性聚落的农业生产特点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登封程窑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程窑村东北地一带,为一处主体为龙山时期,包括东周和其他历史时期的遗址。本次对程窑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获得了大量龙山时期和东周时期的植物遗存,包括粟、黍、大豆、稻米、小麦和大麻六种农作物炭化籽粒,以及近20种其他非农作物遗存。根据浮选结果显示,无论龙山时期还是东周时期,粟黍类小米都是当时居民最为重要的农作物资源,大豆也是必要的补充,稻米发现极少,为典型的旱作农业生产模式。东周时期小麦地位的显著提高以及大麻的发现,成为其区别于龙山时期的时代特点。程窑遗址龙山时期的植物考古发现,为我们探讨颍河中上游地区农业经济模式特点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深水蔬菜的重要代表,芡实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植物,同时芡实还可以用以米酒加工,是重要的酿造原料。本文着重探讨芡实米酒的加工工艺,以期能够发挥出芡实的经济价值,更好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6.
查海遗址石器残留物分析发现了禾本科、豆科、块根块茎类等植物的淀粉粒,其中禾本科植物淀粉粒可能包括粟、黍、狗尾草属、黍属和小麦族等。上述植物遗存反映了查海遗址具有较广谱的植物性食物来源。从各类植物淀粉粒的数量比例和历时发展来看,禾本科植物是最重要的,其中粟、黍植物淀粉粒的大量出现证实了当时聚落中存在植物栽培和驯化,与大遗存等分析的信息相符。此外,小麦族和块根块茎类植物也是十分重要的植物资源。综合动物遗存的分析结果,查海聚落的生业经济模式除了延续传统的采集狩猎策略之余,对动植物的开发、管理和培育已经是当时先民生计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水泉遗址是辽西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典型遗址,2021年度首次发现的防洪护堤设施更彰显了其重要地位。该遗址植物遗存的浮选过程中发现了包括粟、黍和大豆在内的炭化农作物种子,以及禾本科、豆科、藜科、蓼科、蔷薇科、茄科和锦葵科在内的炭化非农作物种子。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讨论,我们认识到水泉遗址先民从事着以粟、黍为主,大豆为辅的较发达的多品种旱作农业,农业经济在其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二里头遗址浮选出土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其中包括粟、黍、水稻、小麦和大豆五种农作物。根据浮选结果分析,自二里头文化时期至商代早期,二里头遗址古代农业的特点是整体上属于北方旱作农业传统,以种植粟和黍两种小米为主。但是,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水稻遗存出土数量惊人,所占比重甚至超过了粟和黍,这个异常现象主要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可能与二里头遗址作为都城收取贡赋有关。小麦遗存集中发现在二里岗晚期浮选样品中,说明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向商代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小麦在中原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出现了一次跃进,小麦替代粟和黍两种小米成为北方旱作农业主体农作物的转化过程可能起始于商代早期。  相似文献   

9.
红薯制作白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酿酒是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发酵微生物的作用,使淀粉及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我国酿酒原料除谷物(大米、高粱)外,主要以红薯为原料。用红薯为原料酿酒,其淀粉利用率和出酒率比其它谷物高,而酒的成本低。1.工艺流程制酒药→原料处理→发酵→蒸馏→酒度调整→贮藏。2.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0.
在山东沭河上游史前聚落考古调查中进行的遗址灰坑植物遗存浮选中,包括炭化植物种子和木炭碎块,其中以粟、稻谷、黍等农作物为主,以块根植物、豆科、杏梅、猕猴桃等采集植物,狗尾草属、稗属、藜科、菊科、莎草科、苋科等杂草种子,以及壳斗科栎木的木炭碎块为辅,说明当时的农业是以粟、黍为组合的旱作农业和水田稻作农业的混合经济模式,兼有少量的采集植物活动。龙山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发展进入了鼎盛阶段,遗址中发现的莎草通常生长在湿地环境中,这种环境也适宜稻类作物的生长。遗址附近分布有以栎为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史前先民利用的燃料很可能是栎木等木材,粟、黍、稻谷等农作物的秸秆和一些杂草。  相似文献   

11.
大水沟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是冀西北地区龙山时代一处重要的聚落,2015年度试掘浮选发现可鉴定植物种子31618粒,其中农作物包括粟、黍和大豆,非农作物以狗尾草属、藜属和胡枝子属为大宗。浮选结果表明,大水沟遗址农业类型是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大豆的出土说明农业结构多样化的特征。藜属、胡枝子属等非农作物数量较多,表明大水沟先民已经掌握了遗址周围一些植物资源的特性并对其加以开发和利用。大水沟遗址的植物考古学研究为探讨“三北地区”尤其是冀西北地区龙山时代的经济特征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魏家窝铺遗址是一处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红山文化时期聚落址.2009-2010年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在植物浮选过程中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植物遗存.为了解该聚落生业方式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量化分析结果显示,魏家窝铺先民已经种植粟和黍等农作物,但是其经济生产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延续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采集渔猎传统,而属于农业的以粟和黍为代表的旱作农业种植,在当时仅是辅助性的次要的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敖汉热水汤遗址浮选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水汤遗址是一处夏家店上层文化典型遗址。2016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敖汉旗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过程中,采用针对性采样法对热水汤遗址进行了采样,在实验室种属鉴定过程中,发现了包括以粟、黍为代表的农作物和狗尾草、胡枝子、猪毛菜、藜等为主的其他植物种子。这些植物遗存的发现,对我们探究热水汤先民的生业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马家浜文化──东方文明的曙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家浜文化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时代距今6(M年一7000多年前。典型器物有腰檐釜、牛鼻耳罐、喇叭形圈足豆、圆锥足鼎;普遍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已发明纺织技术;普遍制作玉、玉磺等玉器;平地建筑木架结构房屋;公共墓地普遍实行单人俯身葬。一、釜文化与尖底瓶文化在马家洪文化的典型器物中,腰檐釜最具代表性,数量最多。马家洪文化的腰檐釜为深腹圜底,体形较大,造型美观,制作精致。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不仅仅是马家洪文化制作和使用釜,有许多文化普遍制作和使用深腹釜。山东地区的后…  相似文献   

15.
通过早籼糯酿酒试验表明,绍兴市农科所选育的越糯2号、越糯97-2等品种(系)宜酿酒,酿制出的绍兴酒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选用早籼糯酿酒,拓宽酿酒原料米的资源,解决绍兴酒原料的供需矛盾,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哈民忙哈遗址是西辽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一处保存完整、出土遗物丰富、文化内涵鲜明的史前聚落址。在分析哈民忙哈遗址生业方式时,主要对遗址进行科学的植物浮选与植物种属鉴定,同时利用动物遗存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哈民忙哈先民的经济结构中,以黍为代表的农作物占据主导,采集和渔猎是当时人类生存资源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陕西龙山文化遗址出土小麦(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中心地之一,这是无可怀疑的。大约距今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裴李岗、磁山遗址,已发现粟、黍农作物,说明当时人们是以粟为其主要食物。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发现稻谷、稻谷壳、稻秆、稻叶等堆积物,说明当时南方人们是以稻米为其主要食物,同时也说明中国确系世界上栽培水稻作物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对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光坟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及植物遗存浮选工作。浮选结果显示光坟头遗址的农作物品种以小麦、稻及粟为主,黍和裸大麦作为补充。南北两方的农作物均在本遗址出现,且所占比例较为均衡,说明光坟头遗址的农业特点是稻旱混作农业,为遗址的手工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新砦遗址是一处位于河南新密市,双洎河上游的高等级聚落。该遗址主体从龙山末期至新砦期,延续二百余年。本次对新砦遗址开展的系统浮选工作,获得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粟、黍、稻、小麦、大豆五种农作物,以及其他可鉴定的植物种子:包括狗尾草、胡枝子、草木樨、糙叶黄芪、藜、马唐、紫苏、水莎草、萤藺、菊科、荆条、铁苋菜等等。新砦遗址出土的农作物中,粟、黍和水稻的绝对数量和出土概率都很高,而又以粟为最,这种农作物组合体现了新砦遗址所在地区的稻旱混合农业经济模式。大豆的出现与其在龙山时期及之后的普遍种植情况相符合,而小麦即便已经传入新砦遗址,但显然还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可。新砦遗址已经形成了多品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五谷丰登"局面初步出现。  相似文献   

20.
《新农业》2016,(21)
正沈阳能兴科技有限公司独创的生料免蒸高产酿酒技术,无需蒸料及稻麦壳、玉米芯等任何透气物,可直接将玉米面等原料加水下曲发酵二、三天烧制一遍,即可完全出酒,比传统工艺方法提高出酒率30%以上。50公斤粮食面出50度白酒35公斤,酒味芳香醇和,无须勾兑即可达到国家优质白酒标准。和目前市场上的普通酿酒设备相比,我们的设备真正具备调解酒度、提高酒质的功能。生料酿酒的酒糟与老式酿酒的酒糟不一样,酒糟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