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索营养液供液量及供液频率对高糖度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计营养生长期每株每天供液量为150mL(W1)、210mL(W2)、270mL(W3),开花结果期加倍,供液频率为1次(T1)、2次(T2)、3次(T3)。结果表明:高糖度番茄果实品质随营养液供液量的增加而降低,供液量为W1、W2处理的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有机酸质量摩尔浓度显著高于W3处理。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表现为T3处理高于T1、T2,W1T3、W2T3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分别达到8.37%、8.33%;W2T3处理的株高、茎粗和光合速率最大,与W1T1相比分别提高30.6%、26%、68.9%;供液频率为T3处理时,W2T3处理的产量、单果质量、单株结果数最大,与W3T3处理相比,产量提高11.3%,而W1、W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W3。综合分析,W2T3处理最佳,即番茄在营养生长期每株每天营养液供液量为210mL,在开花结果期供液量加倍,每天供液3次,有利于促进高糖度番茄的生长,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液对椰糖袋培高糖度翻茄产量及品质和影响,确定基质培番茄最佳的供液量和营养液配方。【方法】以京番3号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试验设计采用完全互交设计,选择3种不同营养液配方B1、B2、B3和3种不同灌溉量,即在营养生长期每株每天灌溉量分别为250 mL(A1)、300 mL(A2)、350 mL(A3),在开花结果期各处理每株每天灌溉量增加100 mL即可。最后分析不同的灌溉量和营养液配方的互交作用对番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果实中糖分含量、酶活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当营养液配方为B2处理,灌溉量为A1处理时,番茄可溶性固形物达到最高;当供营养液配方为B2处理,液量为A2处理时,番茄单果重、总果量和折合亩产均大于其他处理。当营养液配方固定时,随着灌溉量的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VC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A1B2  相似文献   

3.
猪场沼液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制定合理的猪场沼液灌溉制度,保障作物安全,利用微生物厌氧发酵系统处理过的猪场沼液,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量、不同灌溉次数的沼液与不同用量的氮肥配施对冬小麦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籽粒品质的影响,并对冬小麦产量进行水肥耦合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施肥量相同时,猪场沼液高灌(灌水定额900 m3·hm-2)处理拔节期生长指标、产量及籽粒淀粉指标显著高于低灌(600 m3·hm-2)处理,其中产量差值达19.93%,淀粉差值达9%;灌水量相同时,猪场沼液的高肥处理与低肥处理的产量无显著性差异。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低灌处理高于高灌处理。综合来看,灌水定额900 m3·hm-2和施肥量30 kg N·hm-2为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模式和土壤含水量对温室青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温室春夏茬青椒的适宜覆膜模式及灌溉量,以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灌水变量,在滴灌条件下研究覆膜与不覆膜2种栽培模式对青椒长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同一栽培模式下,开花坐果期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时,青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有机酸含量达到最大值,而VC含量相对较高;在同一水分处理下,与不覆膜处理相比,覆膜处理的青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VC和有机酸含量高。因此,当开花坐果期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时,覆膜青椒的产量(46 426.20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22.59 kg/m3)最高,青椒的品质也较其他处理有所提高。综合考虑,温室覆膜条件下,开花坐果期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时对青椒生长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3个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和施氮量对茄子根系生长、空间分布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利用盆栽试验,设置低氮(N1,0.1g/kg)、中氮(N2,0.3g/kg)、高氮(N3,0.5g/kg)3个施氮水平,分别在茄子开花坐果期、初果期、盛果期3个不同生育期进行水分亏缺处理,以不亏水处理为对照(CK),共12个处理,对不同生育期水、氮处理茄子的总根长、总根干质量和鲜质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测定,并建立相应的水分生产函数。【结果】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与不亏水处理相比,盛果期水分亏缺N1、N2和N3处理对总根长和总根干质量影响显著,其中茄子总根长较对照分别降低了12.39%,18.82%和15.29%,总根干质量分别下降了42.31%,33.46%和25.42%。与对照相比,开花坐果期、初果期、盛果期水分亏缺处理茄子的总根鲜质量在N1处理下分别较对照降低了21.86%,9.35%和39.03%;N2处理下,分别降低了2.7%,14.99%和48.23%;N3处理下,分别降低了41.1%,3.7%和35.07%。与对照相比,开花坐果期、初果期、盛果期水分亏缺处理茄子的产量在N1处理下,分别较对照降低了6.13%,10.84%和14.64%;N2处理下,分别降低了3.94%,5.62%和11.6%;N3处理下,分别降低了11.35%,4.23%和16.14%。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所有处理总根长、总根干质量、鲜质量和产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低氮和中氮条件下,开花坐果期水分亏缺处理既获得了较高的产量,也实现了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茄子根系干质量在垂直方向上呈对数递减趋势;盛果期水分亏缺对各层根系分布的影响最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系分布呈现高氮浅根化趋势。在N1和N2处理下,水分敏感指数在盛果期最大,其次是初果期和开花坐果期;在N3处理下,各水分敏感指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盛果期开花坐果期初果期。【结论】茄子对盛果期的水分亏缺最为敏感,该时期亏水不仅限制了根系的生长和空间分布,而且降低了茄子的产量;在低氮和中氮条件下,开花坐果期的水分亏缺对茄子根系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较小,而且获得了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低氮和高氮相比,中等施氮水平有利于茄子根系的生长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方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11—2012年连续2年小桐子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灌水(W1、W2、W3处理分别灌水200、400、600 mm,W0为不灌水对照)和施氮(N1、N2、N3处理分别为每株施氮75、150、300 g,N0为不施氮对照)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小桐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0处理相比,随着提高灌水量,果实产量、百粒果仁干重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灌水量的提高先增后减,W2处理达到最大值;与N0处理相比,小桐子果实产量、百粒果仁干重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N2处理达到最大值;W2与N2互作的小桐子果实产量、百粒果仁干重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W2N2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小桐子果仁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对设施茄子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华北地区设施茄子精准节水灌溉和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茄杂2号茄子品种为研究对象,以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为基准,分别设W1:土壤含水量为50%~55%FC,W2:土壤含水量为60%~65%FC,W3:土壤含水量为70%~75%FC,W4:土壤含水量为80%~85%FC,W5:土壤含水量为90%~95%FC 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5种不同土壤水分对设施茄子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设施茄子的株高、茎粗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设施茄子产量与灌水量呈二次函数关系Y((Y))=-3.202 1X2+1 278.5X-26 511(R2=0.994 3),W4处理产量最高,为101 029.91 kg/hm2;降...  相似文献   

8.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如何提高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制定合理的生产栽培和灌溉模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黄瓜品种津优35的嫁接苗(G)和自根苗(Z)为试材,采用膜下沟灌方式灌溉,以灌水量150 m3/hm2(I处理,控制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0%,土壤含水量达到下限即进行灌水)为处理,以灌水量300 m3/hm2(C处理,按照农民传统灌溉经验的灌水量和灌溉周期进行灌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温室黄瓜生长、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经验灌溉相比,灌水量150 m3/hm2处理的黄瓜营养生长旺盛,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嫁接黄瓜比自根黄瓜营养生长旺盛,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综合来看,I-G处理在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方面表现最优,在生产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水氮供应对温室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水氮供应对温室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探索提高温室辣椒高效生产的水氮管理模式。利用温室小区灌溉试验,以‘陇椒2号’为供试品种,设置3个灌水水平:低水W60(60%ETc)、中水W75(75%ETc)和高水W90(90%ETc),全生育期灌水量分别为132、156和180 mm;3个施氮水平:低氮N150(150kg·hm~(-2))、中氮N225(225kg·hm~(-2))和高氮N300(300kg·hm~(-2)),共9个处理。在生育期内对辣椒的各生长指标进行观测,并统计产量、产量构成及测定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灌水量、施氮量及水氮交互作用对温室辣椒生长指标、干物质积累、水氮利用效率、产量及品质都有显著影响;辣椒产量以W75N225处理最高,为52.87t·hm~(-2),较其他处理增产4.31%~88.63%,且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11.74%~59.91%;辣椒干物质积累量以W90N300处理最高,为6 986.57kg·hm~(-2),与W75N225处理差异不显著;果实的干物质积累量以W75N225处理最高,为4 221.58kg·hm~(-2),较其他处理增加7.35%~109.38%;施氮量对辣椒株高影响显著,W90处理下N300和N225处理与N150处理相比,株高增幅分别为16.09%和10.57%,但茎粗之间无显著差异。W75N225处理辣椒果实品质较高,与其他处理相比,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分别增加3.95%~12.88%、-3.09%~14.12%和-0.66%~15.33%,硝酸盐质量分数较W75N300处理降低24.49%。综合分析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效率可知,W75N225处理为关中地区温室辣椒最适的水氮组合。  相似文献   

10.
去电子水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其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去电子水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其水分利用的影响,选取关中平原典型灌区为研究区开展大田试验。以冬小麦"小偃22号"为供试作物,设置不同的灌水类型(普通水与去电子水)和灌溉量水平(60、120、180 mm与240 mm),分阶段对冬小麦的生长指标与光合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冬小麦的耗水特性、土壤水分变化状况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同一灌溉量水平(180 mm)下,与普通水灌溉相比,去电子水灌溉的冬小麦生长速率更快,同时耗水量较高,其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亦显著提高了17.8%与15.1%;与0 mm灌溉相比,去电子水灌溉的冬小麦增产46.9%,高于普通水灌溉处理(24.7%)。去电子水不同灌溉量处理中,灌溉量为180 mm时冬小麦的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因此,可以将去电子水灌溉180 mm作为关中平原冬小麦高效用水和高产的较优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适用于日光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探讨不同灌溉施肥模式在日光温室番茄节水节肥增产效能上的差异。【方法】基于负压装置和滴灌系统,研究常规施基肥(CK)、营养液滴灌施肥(DI)和负压供液施肥(NI)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负压供液施肥模式下土壤水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0—20 cm土层含水量周年变化幅度为20.8%—25.0%,低于滴灌施肥处理的19.7%—28.6%。基于负压装置的供液模式(NI)相对于处理CK和DI,不但养分(N+P_2O_5+K_2O)的周年总投入量分别降低了5.0%和17.2%,而且显著促进了番茄植株生长,增加了产量,改善了果实品质。其中处理NI与CK相比,番茄生物量提高了23.0%以上(P0.05),产量增加了7.5%—10.0%,而与处理DI相比,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了17.3%—21.5%(P0.05)。负压供液施肥模式能够减少水肥用量,降低温室番茄周年耗水量,提高水肥利用率。与处理CK和DI相比,处理NI的年灌水量分别减少了18.4%和17.2%,番茄年耗水量分别降低了12.8%和12.1%(P0.05),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2.7%—40.1%和10.0%—30.3%(P0.05),肥料偏生产力则分别提高了10.4%—19.6%和14.5%—42.7%(P0.05)。水分的持续稳定供给是负压供液施肥模式实现节水节肥增产保质等效能的重要原因。【结论】基于负压装置的供液模式不仅减少了水肥的投入量,而且能够促进温室番茄生长、确保产量,同时改善了果实品质并大幅度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可作为日光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膜下滴灌黑花生的适宜灌溉制度,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不同膜下滴灌的不同灌水量对黑花生农艺性状、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减少;处理W1和处理W2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是均与处理W3间差异显著;处理W2的百仁重和出仁率高于常规滴灌量处理W1和水分胁迫处理W3,从而导致最终产量高于二者,成为3个处理中产量最高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减少,处理W1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处理W2和处理W3,分别为34.63%和38.14%;不同滴灌处理均在结荚期的耗水量最大,说明该生长阶段是黑花生的需水关键期。综合考虑,处理W2的灌水制度为最优。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全膜双垄沟留膜免耕复种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氮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全膜双垄沟留膜免耕复种栽培模式下,秸秆覆盖有利于促进马铃薯生长和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且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前茬施N量的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N肥的后效增产作用非常明显;秸秆覆盖条件下,相同施肥处理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N肥农学效率分别比无秸秆覆盖提高25.5%~59.5%、30.8%~67.3%、8.8%~155.6%,前茬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300、120、60 kg/hm时(F1N5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可达16 737 kg/hm,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马铃薯在全膜双垄沟留膜复种模式下,秸秆覆盖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氮肥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水肥条件对冬小麦氮磷养分吸收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对冬小麦氮磷养分吸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冬小麦的经济产量和籽粒的水分利用效率,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处理的小麦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根干重及各器官的养分携出量均高于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8%的处理,而籽粒的水分利用效率却相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珍珠岩基质槽培番茄的最佳供液频率,以保证经济效益和果实品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方法]试验分别设计每天供液1、2、3、4和5次的五个处理.[结果]当每天供液1次时有利于番茄植株的株高生长;每天供液2次时,珍珠岩基质槽培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各种糖分以及番茄果实单产方面均为最好,并且在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等方面也优于其他处理.[结论]每天供液2次为最佳供液次数.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封闭式无机基质槽培系统合理的营养液供液量和供液频率,以番茄‘丰收’为试验材料,设3个供液量(1、2、3 L)、3个供液频率(3、5、7次),采用完全交互试验设计,研究分析对番茄生长、光合、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液量的增加,番茄的生长、生物量、基质含水量、产量均呈增加趋势,品质呈下降趋势。A2、A3提高了株高、茎粗、叶片数,供液量为A1、A2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A3处理。从品质方面看,A1B3处理表现较好;从产量方面看,A2B7处理下产量较高;利用熵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得出A1B3处理得分最高,其次是A2B3,可以作为此系统应用的供液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缓解节水灌溉方式下水稻土氮肥流失严重现状,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本研究将斜发沸石作为土壤改良剂引入到水稻节水灌溉中,以水稻品种"千重浪2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沸石量为主区、灌溉方式为副区,对不同灌溉方式与沸石量下水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淹灌(W0)相比,能量调控灌溉(W1)、干湿交替灌溉(W2)处理下叶面积指数均有所降低;施沸石处理(Z1)叶面积指数均高于未施沸石处理(Z0),且W1处理下增加较显著。W1与W0处理地上部干重差异不大,均高于W2处理;Z1处理地上部干重高于Z0,W1Z1处理地上部干重最高。与W0处理相比,W1处理显著提高产量,增产10.73%;W2处理显著降低产量,减产16.18%;Z1处理产量显著高于Z0处理,产量提高5.32%,且灌溉方式与沸石量对产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W2Z0处理产量最低,W1Z1处理产量最高。W1、W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W0处理高29.65%和9.30%,Z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比Z0处理高9.14%,灌溉方式与沸石量对水分利用效率交互作用不显著,W1Z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灌溉方式极显著影响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显著影响千粒重;沸石量极显著影响有效穗数,显著影响每穗粒数,且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W1Z1处理下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可作为水稻节水高效管理的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紫光"茄子为试材,设膜下滴灌和常规畦灌两个处理,通过统计果实产量及收入,计算水肥利用率,并测定土壤理化指标、茄子品质指标,研究两种灌溉施肥方式对拱棚茄子春季经济效益及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处理能提高茄子收入,比畦灌增收8 770.4元/hm~2,改善果实品质,同时能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节水12.35%,节肥11.30%;不同处理种植前及拉秧后,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含量不同,相比于常规畦灌处理,膜下滴灌处理能降低土壤EC值并减缓土壤酸化进程,维持土壤p H值相对稳定,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含水量,降低容重,改变各土层养分分布。  相似文献   

19.
尿素硝酸铵溶液对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尿素硝酸铵溶液(UAN)在夏玉米上的施用效果。结果显示:与尿素相比,同等施氮条件下,施用UAN可提高玉米产量,主要归因于穗粒数的增加;优化施氮量减量20%施用,玉米产量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尿素优化施氮量处理。同等施氮或减氮20%条件下,施用UAN的产值和经济效益也均高于尿素处理,籽粒粗蛋白和淀粉含量也有提高。玉米籽粒氮、磷含量和累积量,秸秆中磷含量和累积量也显著增加;氮素吸收效率、氮素表观回收率、氮素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也高于尿素处理。同等施氮量处理,施用UAN较尿素土壤硝态氮有向地下淋洗的趋势,减量施用,硝态氮向地下淋洗的速率减慢。和尿素相比,施用UAN还可提高玉米籽粒和地上部水分利用效率,减量施用,水分利用效率有所下降。综合而言,从产量、经济效益、氮肥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来看,施用UAN的效果好于尿素。  相似文献   

20.
山地梨枣树涌泉根灌适宜布置方式与灌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确定山地梨枣树涌泉根灌的适宜布置方式与灌水量。【方法】以5年生梨枣树为试验树种,设置了4种灌水器布置方式(每株梨枣树安装1,2,3或4个灌水器)和3种灌水量水平(单株梨枣树单次灌水60,80,100L)共12个处理(T1-T12),研究涌泉根灌的不同布置方式和灌水量对山地梨枣树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涌泉根灌不同布置方式和灌水量对梨枣树耗水量有一定影响,各处理梨枣树的耗水量为368.5~423.9mm;不同布置方式和灌水量下,梨枣树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年净增效益有一定差别;各处理总水分利用效率(WUEET)为3.7~4.3kg/m3,灌溉水利用效率(WUEM)为22.5~38.0kg/m3,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安装2或3个灌水器的布置方式与80,100L的灌水量组合,均可使梨枣树产量达到17000kg/hm2以上,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山地梨枣树涌泉根灌时,每株2个灌水器的布置方式与单株单次80L的灌水量组合,梨枣树的增产效益最明显,净增效益达18856元/(hm2.年),是山地梨枣树涌泉根灌的最佳布置方式与灌水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