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陇东黄土高原区优良水土保持灌木——花叶丁香的自然地理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的调查,对花叶丁香在树冠截流降雨、枯枝落叶层的蓄水、林地土壤入渗、根系固持土壤等方面的水土保持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评价,提出了花叶丁香的开发利用价值和栽培管理技术,为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灌木造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揭示黄土高原中心地带甘肃省陇东地区植被完全毁坏(或严重破坏)的代表区域庆城县和华池县的生态气候效应。[方法]利用庆城和华池县气象站观测资料与作为原生态气候本底标准的子午岭林区太白镇气象站同步观测气候资料,通过比较分析月平均气象要素差值的年变化曲线和资料序列的方差F统计检验。[结果]庆城县各月与华池站1、3~12月的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子午岭林区;5~7、9~10月降水量、降水日数和空气湿度明显少(小)于林地;盛夏6~8月平均蒸发量明显大于林地。[结论]植被完全毁坏或严重破坏的黄土高原中部陇东地区具有明显的干暖化和水分利用率降低的生态气候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3.
平凉市作为子午岭—六盘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黄河多沙粗沙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甘肃省构建"三屏四区"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一局——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在构筑本地泾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  相似文献   

4.
王莉 《甘肃农业》2013,(23):5-6
坡改梯工程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在甘肃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分析坡改梯工程与农业机械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坡改梯工程是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旱区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保障粮食稳产高产的基础,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夺取农业丰收、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范继东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99-300,302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东龙头沟小流域是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第2批重点小流域,对该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蓄水保土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流域经过5年的综合治理,各项效益显著,尤其是在经济计算期内经济效益突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旱地胡麻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胡麻又名亚麻,属亚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五大油料作物之一,为甘肃省第二大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陇东、陇中和陇南黄土高原旱作区,常年播种面积11.27万hm2[1]。由于大部分胡麻种植区年降水量仅有300~500 mm,  相似文献   

7.
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针对陇东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等实际 ,从大力推广“坡改梯”,提高粮食单产 ;退耕还林还草 ,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 ,防止水土流失 ;加强科学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推广应用 ;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等方面提出了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根据1992~1998年在陇东黄土高原原引种推广细绿萍获得成功的实践,总结出了在半湿润易旱的陇东地区采用人造小水面养殖细绿萍的技术与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陇东地区主要农作物干旱灾损动态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陇东地区旱灾动态监测及灾损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陇东冬小麦、春玉米的产量资料及其相应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和气象资料,计算作物的因旱减产率,分析不同时期水分亏缺率与作物因旱减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主要农作物的干旱灾损动态评估模型。[结果]冬小麦各类模型的误差值均小于春玉米,冬小麦累乘模型效果好于累加模型和简化模型,而春玉米累乘模型效果明显差于累加模型和简化模型,因此实际应用中要通过比较,因地制宜,选用适合的模型进行监测和评估。[结论]应用干旱灾损动态评估模型可及时了解陇东地区干旱对主要农作物产量影响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西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为例,重点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以期为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引言太阳总辐射是表征气候资源的一个重要因子。就陇东黄土高原而言 ,近年来对水分、热量资源研究的较多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就光照资源来说 ,对日照研究的甚多 ,但对太阳总辐射资源研究的较少 ,分析应用的就更少。本文利用陇东黄土高原 1 968~ 1 998年的绝对湿度、日照百分率 ,计算了月、季、年的太阳总辐射 ,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 ,这对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作物布局都有一定的意义。一、资料和方法计算太阳总辐射时 ,直接需要的气象要素有太阳日照百分率和地面绝对湿度 ,这两个要素取自庆阳、平凉市气象局。太阳辐射的计算公式为 :Q =Q0 (A B S1 ) ( 1 )上式中Q为太阳总辐射 ,Q0 理想大气中的总辐射 ,S1为日照百分率 ,A、B为随气候状况变化的系数。根据陇东黄土高原的气候状况 ,取A =0 .1 8,B =0 .5 5 1 .1 1 /En,En为平均绝对湿度。理想大气中的总辐射Q0 用查算表可内插求得。二、辐射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1 年太阳能总辐射分布。陇东黄土高原太阳能资源 ,比较丰富。根据陇东黄土高原 1 968~ 1 998年 3 1年的平均总太阳辐射分布...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机理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综合调查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及生态 退化的现状,以恢复生态学、土壤侵蚀学理论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机理,提 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内容、模式。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旱塬区是我国重要的果品生产区,果树种植是该区农业生产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果业经济的发展,果业合作社在陇东黄土高原旱塬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旱塬区的庆阳市为例,选取了在该区有代表性的三种合作社类型,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相合的方法,对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果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对不同类型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是该区果园合作社发展效果最好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陇东地区雪松种子育苗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为今后陇东黄土高原区大规模繁育推广雪松树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紫色土坡耕地的水土保持理论及技术基础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考虑降雨初期和降雨后期水平沟内溢流或者横垄坍塌破坏的横坡垄作的2种状态,从坡度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的角度研究紫色土丘陵区在不同坡度上的水土保持性,并针对不同坡度下的水平沟沟底0~30 cm的耕层,分析体积含水量随时间和坡度的变化规律。[结果]从水土保持性和耕层含水量变化分析得出横坡措施的水土保持性优于其他措施,且临界坡度在15°~20°。[结论]紫色土丘陵区要采取横坡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51年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以延安市为例,利用1957~2007年延安市9个气象站温度、降水的气象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曲线、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延安市51年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的气候变化,并总结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是冬季升温高,暖冬趋势明显;春季回暖迅速,干旱不断加剧;秋季连阴雨发生频繁。气候变化对延安市的农业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冬季气温升高,使设施农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苹果北移范围不断扩大;同时,由于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干旱发生程度加剧,春播不能顺利进行;秋季连阴雨频繁发生,红枣品质受到严重影响。[结论]该研究为地方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陕西黄土高原1961~201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方法]基于陕西黄土高原43个台站1961~2010年逐月日照时数,采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Mann-Kendall分析、小波分析和线性相关等方法,对近50年陕西黄土高原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引起该区域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近50年来,陕西黄土高原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47 h/10a。除春季日照时数表现为增加趋势外,其他季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以夏季减幅最显著,平均减少24.34h/10a。陕西黄土高原年、季日照时数气候趋势系数呈上升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米脂、子洲、绥德、延安、延长和安塞,其余区域为下降趋势。近50年来,陕西黄土高原年日照时数在1972和2003年发生突变,并存在5~7年的振荡周期。近年来,大气污染严重,混浊程度加大,从而增强了大气对太阳光的反射及吸收作用,使太阳辐射减小,由此造成年日照时数减少。[结论]该研究为分析陕西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姚玉霞  李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44-22345,22410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营养成分对畜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方法]对宁夏9个不同产地的陇东紫花苜蓿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并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和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盐池县的紫花苜蓿在供试样品中养分总体表现最好,其次为贺兰山农牧场等地区的紫花苜蓿,最后为永宁县等地区的紫花苜蓿。[结论]不同产地的紫花苜蓿在养分含量上存在差异,应根据养分含量来选择不同产地的紫花苜蓿。  相似文献   

19.
截至目前,甘肃省陇东旱塬区核桃产业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结合"陇东旱塬区核桃良种育苗试验研究"项目的开展实施,现提出有待研究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促进陇东旱塬区核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对推动陇东旱塬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合理的评价系统,以期在各种土地利用方案和情景下,方便地实现水土保持环境效应评价、流域水文分析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对区域水资源影响的定量评价。【方法】以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为例,利用TIME组件平台构建了基于GIS的水土保持应用系统,研究基于.NET Framework的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植被恢复布局及其水文效应评价系统的实现;讨论了GIS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水文计算模型与GIS的集成、植被恢复布局及水文效应评价系统的结构框架、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功能的实现。【结果】该系统充分利用了GIS强大的空间分析、直观的信息表达功能以及数据的存储、处理功能,能方便、快捷地显示和输出水土保持中的多种信息,并利用文字、地图、控件等多种手段进行信息表达。【结论】基于TIME组件开发的GIS模型系统,能够降低开发难度、缩短开发周期。该系统对于水土保持宏观规划的编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