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冯辉  王媚  郭璐 《农业工程》2019,9(7):33-36
通过分析我国干旱、洪涝和台风等主要的气象灾害在时间、空间和发生频率等方面的特点,同时就气象灾害对农业种植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在抵御干旱与洪涝灾害时所采取的应对方法,进而提出了部分有针对性的气象灾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已成为我国水利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工作,考虑到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对GIS数据的空间分析、建模与优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以江西省婺源县乐安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采用GIS中定量的空间分析、建模与优化方法研究山洪灾害空间分布。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部提出的灾害风险的定义,本研究将山洪灾害风险定义为危险性和易损性的乘积。对乐安河上游流域分别进行危险性划分和易损性划分模型构建,其中危险性模型采用逻辑回归模型;易损性模型采用转换赋值函数,最终获得乐安河上游山洪风险评价的结果,并通过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项目中划定的重点防治区进行结果验证。研究表明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的模型能较好应用于较小尺度的流域山洪灾害风险划分。  相似文献   

3.
从风险评估的视角来看,目前对于农业领域有必要全面评估气象灾害风险。这是由于,农业气象灾害将会威胁到农业安全,并带来农民收益的减少与降低。因此对于灾害风险评估的领域而言,应当明确当前开展风险评估的具体流程与技术手段,进而给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未来技术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洪涝灾害愈加频繁,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变化环境下对城市洪涝灾害的评估及成灾机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不同学者对灾害的认知和定义不同,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仍未形成统一标准,相关指标评估体系的客观性与一致性有一定限制。以沿海地区——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为例,提出一种基于k-means聚类和Apriori算法的洪涝灾害评估与成因分析框架,首先利用kmeans对各洪水影响因子进行聚类,其次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来识别评估洪涝灾害的最佳降雨指标,最后选取高程、坡度、不透水率和距河距离等环境因素作为洪水影响因子,并结合最佳降雨指标与历史洪涝灾害数据提取关联规则,用以分析不同等级洪涝灾害的成因。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最大24 h降雨是评估该区域洪涝灾害的最适宜降雨指标。洪涝灾害多发生于不透水率高的居民区,地势平缓低洼地区容易引发更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0.20~0.55 m范围淹没水深的中度内涝中,距河距离小于284.61 m致灾效果最显著;0.55~1.00 m范围淹没水深的重度内涝中,坡度小于1.72°和-7~8 m范围高程致灾作用更为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降雨引起的城市内涝灾害事件频发,给我国城市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准确掌握受灾区域的舆论主体和公众情绪,对提高应急管理部门内涝灾害的态势感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智能网络时代,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反映问题和建议的诉求日益凸显,社交媒体已逐渐成为反映民众情感和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为获取自然灾害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如何从社交媒体中快速提取城市洪涝灾害信息,并对自然灾害信息进行主题分类和情感分析,准确掌握区域灾情的主题类别和民众舆论倾向,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新浪微博为例,阐述了洪涝灾害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方法,构建了基于FastText的城市洪涝灾害信息主题分类和情感分析模型,以准确掌握受灾区域的主题类别和舆论导向。以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期间洪涝灾害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实现了对社交媒体中城市洪涝灾害数据的智能提取与分析,主题分类模型对预设八种类别数据的分类预测F1值达到0.80以上,且情感分析模型基本能够准确预测情感标记为“负面”的数据,这表明本文构建的基于FastText的城市洪涝灾害信息主题分类和情感分析模型能够满足支撑城市应...  相似文献   

6.
关中九大灌区农业水价与农户承载力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陕西关中九大灌区800户农户连续5年进行入户调查,内容包括农业水费支出、各种生产资料投入与农业产出与收入等。对水费占总生产成本比例、占农业毛收入比例及占农业净收入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陕西关中九大灌区单位面积水费占毛收入比例在5.12~9.63之间变动,占总生产成本比例在13.14~19.44之间变动。对农户支付能力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各灌区人均水费占人均净农业收入比例在9.22%~17.06%之间变动,人均水费占人均总净收入比例在3.83%~8.15%之间变动,表明陕西关中九大灌区水费虽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但尚在合理范畴之内,某些灌区尚有一定的升值空间。最后提出提高农户水价承受能力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山洪风险图的编制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是各类生物赖以生存的场所,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东南沿海中小流域经济发达,山洪灾害频繁发生,防洪减灾研究十分重要。洪水风险图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和洪水灾害等多种信息,在防洪减灾中可发挥重要参考作用。根据洪水风险图编制的基本理论,针对我国小流域山洪的洪水特点及地区因素,以中国浙江分水江支流前溪为例,在水文学原理基础上,分析主要致灾因子划分地理单元和计算单元,建立淹没计算、评价模型,对风险图绘制的基本原理、难点、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洪涝灾害是全球发生频繁、危害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国内不少学者开始对洪涝灾害进行研究,目前对于洞庭湖区洪涝灾害风险的研究较少.采用综合评价法建立模型对洞庭湖区烂泥湖水系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表明:新泉寺闸内水位和滞涝水面率的不同导致暴雨对烂泥湖水系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同时采取提高滞涝水面率和降低...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业旱灾风险分担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受气候、地理环境、工程及其他人为因素等影响,大部分地区连年发生持续性干旱.干旱灾害严重影响、制约了新疆农牧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全面分析了该区域旱灾本质、成因及其发生规律,应对当前旱灾风险分担机制存在的问题,对旱灾风险分担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旱灾风险分担机制的具体措施,为实现农业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是各类生物赖以生存的场所,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东南沿海中小流域经济发达,山洪灾害频繁发生,防洪减灾研究十分重要。洪水风险图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和洪水灾害等多种信息,在防洪减灾中可发挥重要参考作用。根据洪水风险图编制的基本理论,针对我国小流域山洪的洪水特点及地区因素,以中国浙江分水江支流前溪为例,在水文学原理基础上,分析主要致灾因子、划分地理单元和计算单元,建立淹没计算、评价模型,对风险图绘制的基本原理、难点、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四湖流域是涝渍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为定量分析涝渍灾害的影响因素和风险分布特征,以螺山排区为对象,从涝渍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防灾能力3个方面,建立了涝渍灾害指标体系,构建了涝渍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分析了涝渍灾害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涝渍灾害影响因子中,孕灾环境所占权重最大,其次是致灾因子,而在致灾因子中汛期降雨强度综合指数所占权重占比最大,达到0.1595。通过计算得到,在汛期降雨强度综合指数为2.889时,排区内涝渍灾害风险度(0.957)达到重度风险临界值;在汛期降雨强度为1.924时,计算得到排区内涝渍灾害风险度(0.837)达到轻度风险临界值。现状条件下,螺山排区仅能抵御3 a一遇的汛期降雨强度,遭遇10 a一遇汛期降雨强度时,整个区域都处于涝渍灾害风险状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东江流域形成洪水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流域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GIS技术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东江流域洪水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江流域洪灾风险度最高的地方为河源市区、惠州市区、惠阳区以及龙岗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而较安全区域则位于流域中上游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山区.评价结果与往年大洪水造成的灾害区域基本吻合,表明基于格网的空间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用于洪灾风险评价是可行的,评价结果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统计年鉴(2011)》的数据显示,1978-2010年来,我国的农业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总体上呈现出降低趋势,尤其在应对洪涝灾害方面,成效显著;但是,农业成灾百分比(受灾面积除以成灾面积)不仅未被有效遏制,反而悄悄上升,其中,干旱引发农业灾害的成灾比上升突出。  相似文献   

14.
评估生长季旱涝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有助于农民采取措施增产保收。本研究基于1988—2017年气象站点数据和灾情、产量等统计数据,以中国东北三省为研究区,通过对比多时间尺度指标——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与旱涝受灾率的关系,选择优势指数表征东北春玉米生长季干湿状况,基于HP滤波构建相对气象产量,利用距离相关分析方法选取合理时间尺度和关键月份的指数,分析这些指数与春玉米相对气象产量的关系以及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条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SPI、SPEI均能表征东北地区农作物受旱和受涝状况,整体上SPEI在表征东北地区旱涝时更具优越性,尤其在辽宁省,因旱受灾率与SPI和SPEI相关系数差距明显,因涝受灾率与SPEI相关系数最大值为0.54,与SPI相关性不显著。(2)辽宁省SPEI3-8与相对气象产量的距离相关系数最大,吉林省和黑龙江省SPEI6-8与相对气象产量的距离相关系数最大;各省对应的SPEI与相对气象产量呈向下的抛物线趋势,其中辽宁省春玉米产量受干旱和雨涝的共同影响,吉林、黑龙江两省主要受干旱灾害的影响。(3)辽宁省春玉米在拔节—抽穗期主要受干旱影响,生长季后期受洪涝灾害影响较前期加重;当SPEI为1.0左右时,吉林省春玉米在出苗—拔节、拔节—抽穗期可达到最高产,抽穗—乳熟期受干旱影响严重;黑龙江关键生育期主要受旱灾影响,在出苗—拔节、拔节—抽穗期正常偏湿年份可达到最高产量,但中度及以上雨涝仍会导致玉米减产,抽穗—乳熟期在轻度湿润时可高产,重度湿润时会因涝减产。本研究对东北三省地区预估旱涝灾害对春玉米产量影响和及时采取灾害防御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俊  张荣群  艾东 《农业工程》2014,4(1):87-93
洪水灾害不仅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也影响着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的安全,对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极具破坏性。耕地一旦遭到破坏,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恢复其生产力。该文在分析水毁耕地致灾因子的基础上,选取了降水、地形起伏度、洪灾发生频度和水系(包括河流及湖泊)缓冲区等限制性因子,综合因子隶属度叠加的评价方法,对中国水毁耕地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将中国水毁耕地分为重度危险、中度危险和轻度危险3级和9个亚级,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评价结果表明:重度危险级主要分布在中国7大江河流域沿岸和云贵高原,面积19.44万km2;中度危险级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丘陵区和黄土高原,面积40.74万km2;轻度危险级分布于华北平原、三江平原和西北内陆地区,面积68.29万km2。对全国水毁耕地危险度进行分级评价,以此进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可为防灾、赈灾和土地整理规划编制、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区域洪水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方法精度不足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蝴蝶优化算法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模型(Butter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machine, BOA-SVM),并将其应用于黑龙江省近15年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黑龙江省总体洪水风险水平前期升降变化明显,而后期逐渐趋于平稳,并呈现西北部高、东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大庆地区洪水风险水平最低,绥化地区风险水平最高,其余地区风险水平随年际变化有明显下降趋势。产水模数、人均GDP、月强降水量、农林渔业总产值占比、人口自然增长率、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公顷水库总库容为洪水风险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构建的BOA-SVM模型与传统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和基于帝国竞争算法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模型(Imperialist competitive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machine, ICA-SVM)相比,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降低38.15%和9.18%,均方误差(MS...  相似文献   

17.
张洁  高华 《农业工程》2019,9(3):130-132
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自古以来就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关中地区特有的干旱天气与地质结构,不仅导致了农作物产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也限制着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政府对农业发展中的技术落后和资金缺乏等问题的逐渐解决,同时引进相应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以提高关中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该文针对“小麦与果树”的结合种植如何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数字大棚”对四季蔬菜的培育和“水资源”合理灌溉等方式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帮助,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山洪灾害易发性强,成灾快,破坏性大,危害严重,防御难度大,成为防汛工作突出的重点和难点。以宁夏中宁县为单元,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调查防治区内村落、集镇的基础信息,确定评价对象名录;通过设计暴雨洪水计算、现状防洪能力评价、危险区等级划分的分析,确定相应的雨量预警指标,为防汛部门指挥决策及工程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赖致轩  李昭 《农业工程》2018,8(1):71-77
基于我国水利枢纽灌区工程防汛度汛现状,将此类工程防汛风险划分为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赋予各风险指标权重,进而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风险指标在风险概率、风险损失量、风险预测性和风险进一步恶化可能性4个层次评价标准下的风险指数,并结合各风险指数的权重对防汛风险进行综合的定量与定性评估。选取某灌区二期工程为例,证明该理论可用来降低灌区工程的防汛风险,规避损失,为我国形成完备的水利枢纽灌区工程防汛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