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神奇秀美的长江三峡孕育了宜昌名茶之乡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深厚的人文历史,谱写了中国几千年茶文化史的壮丽篇章。为了充分利用长江三峡茶叶优势资源,进一步培植和打造三峡坝库区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实现茶叶产业的规模集群效应,致力于弘扬茶文化、营造发展活力、优化产业布局的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茶城应运而生,成为“电都茶乡”的又一颗明珠,中国茶业发展史的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2.
安溪县是著名的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茶王赛则是茶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解放后,茶王赛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茶叶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茶乡面貌日新月异,茶王赛更是大放异彩,从形式到内容都赋予时代的特色,对于提高茶叶质量,展示茶乡风采,弘扬中华茶文化,拓展茶叶市场,促进茶叶生产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茶王赛推本溯源现代的茶王赛是从古代的斗茶发展起来的。早时斗茶又称茗战、斗试,又叫点茶、点试,是评比茶叶质量…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晚上好!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安溪,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和要求,创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这里是全国各地名茶总汇的大空间;这里将展现全国各地的茶艺文化;中华茶文化是这里的核心和灵魂。安溪茶艺表演队不仅具备表演独具一格的“安溪茶艺”,我们还将学习、摹拟日本茶道、韩国茶礼和全国各地名茶的泡饮技艺。今天晚上,我们特别邀请了江西南昌、浙江杭州和福建武夷山、福安等地的茶艺表演队共同展示一系列的茶文化景观,共同领略茶文化的精神。我们在探索,在研究。我们在追寻,在展望!愿这…  相似文献   

4.
九江自古以来是著名的茶区和茶文化发祥地之一。茶圣陆羽曾经两度到九江游历、问茶评水、住家访友。名山名水名人名寺名茶使九江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深厚。九江是全国著名的名茶产区和茶叶出口贸易大市,由于茶叶的集散、加工、贸易,九江成为与福州、汉口并列的中国的三大茶市之一;虽经历过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现今正在恢复。"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九江重视陆羽、《茶经》等茶文化资源和茶叶出口贸易,必将重铸九江名茶和茶市辉煌。  相似文献   

5.
唐宋茶赋的数量不多,却客观地记录了唐宋时期的茶文化史实,有助于认识各类名茶,了解古代茶事,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茶艺的精华,还可以探知古人寓于茶中的精神内涵。唐宋茶赋是对当时茶文化的艺术总结,在语言、风格、艺术上皆有独特的魅力,从中亦可挖掘赋这一文体在唐宋时期的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6.
送《情哥去南方》的情妹妹陈思思,继春节晚会向全国电视观众送上《风调雨顺》的祝福,如今,又为您奉上了一杯清雅甘美、韵味悠长的《中国茶》。中国茶叶,是世界闻名的四大饮料之一。千百年来,不仅传遍了全球,更生发出独特的茶文化现象。各地的名茶佳饮不说,古代与茶有关的专著就有陆羽的《茶经》。茶叶传到日本还形成了优美的茶道艺术。茶乡茶山流传着丰富多采的采茶歌、采茶舞、采茶戏;泡茶饮茶,形成了各地风格迥异的茶风茶俗;还有各种精巧别致的茶炊茶具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对中国人来说,哪怕走到天涯海角,清茶一杯,…  相似文献   

7.
衡阳茶叶生产及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阳位于湖南省的中南部,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都有利于茶叶生产的发展,是著名的名茶大市。种茶、营茶的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叶生产基地与旅游景区的地域组合较好,有利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但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茶产区乃至整个衡阳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突出特色、发展特色,大力发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茶艺的发展历程 茶文化是人类在生产食用茶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人类食用茶叶的方式大体上经过吃、喝、饮和品四个阶段。“吃”是指将茶叶作为食物来生吃或熟食的。“喝”是指将茶叶作为药物熬汤来喝的,“饮”是指将茶叶煮成茶汤作为饮料来饮的,“品”是指将茶叶进行冲泡作为欣赏对象来品尝的(饮是为了解渴,可以大口饮下。品是品尝,需要细啜慢咽,再三玩味)。前三种方式发生很早,可以早到原始社会时期,后一种方式较晚,很可能晚到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9.
李家光 《农业考古》1990,(1):293-297
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古代巴蜀文化,产生了我国早期茶叶栽培和制茶工艺。也孕育了早期珍贵的佳茗、仙茶、贡茶。历史上一种名茶产生并得到社会公认,原因颇多:有优越自然环境、独特茶树群体、精勘工艺技术,以及名家赞颂等综合因素。成名非一日之功,少者数十年、多者二、三百年,才能名望浮众。古蜀丰富多姿的名茶,在祖国茶叶文化历史中影响很大,占有极重要地位,为历代皇室、诗家、饮者欣赏、赞誉、美传不绝。蜀地名茶形成与发展有一个漫长而艰辛历程。笔者综合一些史料穿针引线,拟突出几个重点,从中探索古蜀名茶特点、发展阶段、区域形成概况:  相似文献   

10.
台湾是中国产茶大省,在世界茶叶市场中占据独特地位。从荷占与明郑时期、清朝时期、日据时期、战后时期等4个历史阶段,系统梳理台湾茶业发展特别是国际贸易发展历程,并揭示在这一进程中茶文化随之变迁的总体风貌。认为品质的不断提升是台茶行销世界的重要原因,台湾茶文化发展轨迹同茶叶国际贸易命运息息相关,两者又受台湾历史和政治局势的深刻影响,与大陆茶文化同根相连,又别具地域特色。台湾茶业在外销不振的情况下,通过社会各界倡导的茶文化自觉,实现了内需市场的发展,这给大陆茶业以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源于我国,数千年来,一路迤逦,行至明代,更是变化万端,异彩纷呈.明代的饮茶方式迥异于前,打破了唐、宋之时制饼、碾磨、煎、煮、点等法,开千古瀹饮之宗.茶叶炒青加工盛行,壶泡杯饮法确立,天趣悉备,延续至今.明代人对名茶的追求也因为炒青的出现而日渐风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人与茶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久远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的古代先民最早发现和利用了茶叶这种植物有利于人健康的特性,人们在经历了茶的药用、生煮羹饮、粗放煮饮、细煎慢品的饮茶等不同的历史阶段之后,直至盛唐时期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历史表明,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文人雅士,无论是僧侣道士,还是普通百姓,都曾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饮茶这一生活艺术活动中来。然而,正是由于有了文人雅士的参与,才使得饮茶能够超越生活必须品的范畴而进入一种高尚的文化境界,从而实现了从单纯满足口腹之欲到精神愉悦的飞跃,从此,茶文化这样一枝深深植根于民族心…  相似文献   

13.
《中华当代茶界茶人辞典》前言《中国茶文化大观》编辑委员会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是中华的"国饮"。清香的茶叶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民的肌体,丰富的茶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情操,并且飘洋过海,成了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有益贡献之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相似文献   

14.
巩志 《农业考古》2003,(2):305-308,319
茶树、茶叶、茶著作都证实中国是茶树的原生地、茶叶的发祥地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 ,无庸置疑 ,无可非议 ,而且中国茶文化是世人的一种常识。贡茶 ,是古代专门进献皇室与朝廷 ,供帝王将相享用的特制茶叶 ,属贡品之列。它是封建社会臣民们社交需要或进贡皇帝及上层人物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产物 ,而中国历史名茶大多数是来自贡茶的。所以贡茶的出现 ,既是中国茶业发展史中的一种特定现象 ,又是中国文明史的社会礼制的一部分 ,与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为此 ,《中国贡茶》对古代贡茶及其宝贵遗产进行研究 ,借鉴历史的经验 ,促进中国茶业的发展 ,…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东方文明的骄傲之一。也有人说,茶是造物主特别为中华民族安排的瑰宝。中华民族最早发现了茶叶,具有最早的茶文化。茶早已发展成为“累日不食犹得,不可一日无茶”的“国饮”,其历史十分悠久,正如茶圣陆羽所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渐渐地,饮茶从药用、解渴走向高层次的品茗,成为一种精神文化享受。中国名茶与名泉珠联璧合,古往今来不知产生了多少部茶经。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出现了第一首专门写茶的诗赋;中唐时期,被称为“茶神”的陆羽撰写了《茶经》。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品茶、…  相似文献   

16.
《农村新技术》2011,(3):6-6
专家指出,推广中华茶文化,推动我国茶产业发展,应以文化打头阵,走食品工业发展之路。一、业界:茶产业发展应以“茶文化”打头阵 据了解,中国饮茶文化历史悠久,但是目前却没有国际知名的中国茶品牌。业内人士认为,中西方截然不同的茶叶消费模式和关注重心,是导致中国茶叶品牌走不出国门的重要原因。对于茶叶消费,西方人更关注的是“健康”,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得到推广和接受。  相似文献   

17.
专家指出,推广中华茶文化,推动我国茶产业发展,应以文化打头阵,走食品工业发展之路。一、业界:茶产业发展应以"茶文化"打头阵据了解,中国饮茶文化历史悠久,但是目前却没有国际知名的中国茶品牌。业内人士认为,中西方截然不同的茶叶消费模式和关注重心,是导致中国茶叶品牌走不出国门的重要原因。对于茶叶消费,西方人更关注的是"健康",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得到推广和接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史上向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是中国茶文化重要的发展时期和繁荣时期,当时茶叶区域日益扩大,茶叶产量不断增加,茶叶贸易得到发展,茶文化事项也丰富多采。与宋同时存在的辽金疆域,对茶文化向各地区、各层面扩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十集电视专题片《中华茶文化》,由中央电视台、上海敦煌国际文化艺术公司、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三家联合摄制,于1993年初开机。《中华茶文化》共分《饮茶思源》、《茶路历程》,《名茶飘香》(上下篇)、《茶馆风情》、《茶俗志异》、《茶具琳琅》、《茶艺荟萃》(上下篇)、《茶寿绵延》等十集,每集片长二十分钟,既有茶史探源,又有新茶展望;既有名茶赏评,又有茶俗趣谈、茶艺表演,是一部集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之大成的电视片,融学术性、趣味性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四川茶史论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面已述,唐宋时期是四川茶叶发展的繁盛时期。无论茶叶产量或者名茶种类,均列居全国首位。如,北宋元丰七、八年年产量3000万斤,而相当年代的嘉祐初年,东南地区(包括淮南、江南、荆湖、福建等地)年产总和2306.2万斤;南宋前期,四川仅成都府路、利州路岁产茶2102万斤,而在绍兴三十二年东南地区产茶1781万斤,绍兴末年产茶1590余万斤。名茶种类达十几种。明、清时期四川茶叶继续发展,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阶段四川茶叶发展缓慢,名茶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下面将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