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新疆地区大面积的采用地膜覆盖方式种植棉花,地膜棉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导致棉田残膜残秆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过去在收集棉田残膜残秆过程当中都是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捡拾,或者利用犁铲、铁叉等方式进行收集,不仅耗时而且耗力,严重影响农民积极性。现如今,随着国家对农机补贴资金不断加大,在一些新型机具方面购买方面渐增多,棉田残膜残秆回收率也得到大幅提高,有效改善了新疆地区棉田生态环境,更控制了白色污染,对于棉花正常生长,提高其产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下文结合实践,首先对棉田残膜残秆危害性进行分析,并阐述了 棉花残膜残秆回收技术,希望能为广大棉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绿洲棉田长期连作下残膜分布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通过田间调查和长期连作定点微区试验相结合,研究了长期连作棉田,集中连续使用地膜后,地膜在土壤中的累积、空间分布和形态变化,及其残膜对土壤物理性状、棉花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膜使用年限增加土壤中残膜平均每年以11.2kg·hm-2速率增加,长期连作棉田残膜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占到了85%,在耕作层(0~30cm)以下随着根层深度的增加,残膜量减少;大于50cm2残膜在土壤中平均占30%,10~50cm2占36.5%,小于10cm2占33.4%,随连作年限增加,在0~15cm土层残膜量减少,15~30cm土层残膜量逐渐增加,残膜破碎度提高。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随着地膜残留量增加而增加,而土壤容重下降。棉田中残膜阻碍棉花主根垂直生长,使根系形态呈现鸡爪型和丛生型等畸形,但对棉花产量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棉花主产区土壤地膜残留量状况,为棉田地膜残膜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9个地(州)20县(市)典型棉区不同耕层土壤进行采样,统计地膜残留量、残片数量、面积、质量、膜厚,研究土壤残膜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相关性及残膜量对塑化剂含量的影响。【结果】新疆棉花主产区土壤残膜量水平在3.19~454.03 kg/hm2,均值为126.24 kg/hm2,残膜区域空间分布顺序依次为南疆>北疆>东疆;分布在0~20 cm土层内的残膜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随着覆膜年限增加,残膜呈现向深层土壤下移的趋势。残膜含量与破碎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膜厚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中的PAEs含量与对应的残膜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新疆棉花主产区土壤残膜留量属于中度水平,土层残膜垂直分布存在残膜含量和残片数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不同残膜区域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耕层土壤中残膜的含量和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土壤残膜量与土壤中PAEs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新疆棉田残膜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为我国棉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残膜问题也日益突出。残膜在土壤中的大量囤积,不仅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棉花出苗和生长,而且对棉田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利于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棉区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这些土壤环境的不利变化,加重了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的难度。新疆棉花生产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应是转变发展模式,通过技术、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的变革,打破制约  相似文献   

5.
尉犁县棉花地膜覆盖种植近30年,由于缺乏残膜回收的有力措施,造成残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加,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本文针对尉犁县棉花使用不同厚度地膜进行机械回收,计算出残膜回收率,为大面积推广使用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随着棉花覆膜技术推广,新疆博乐市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地膜覆盖率也在显著提升,给棉花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地膜覆盖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农用地膜污染问题日渐加重,一方面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到下茬农作物的产量。棉花残膜回收已经成为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棉花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对同行有一定帮助。博乐市种植棉花有20多年的历史,由于过去农民种棉花只  相似文献   

7.
残膜污染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我国棉花生产的快速发展,地膜覆盖技术也日趋成熟,由此大大改善了棉花生产的土壤环境,增加了棉花产量。但是,随之产生的问题则是"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在先进的生产条件下不能完全体现出地膜覆盖的优势,使得土壤物理条件恶化、棉花生长和发育受到一定抑制作用,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产量。为此,棉花覆膜栽培中"白色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本地生产提出地膜选用、田间管理、残膜回收利用、制定相关政策及开发地膜应用新技术诸方面的改良的措施,以望能为棉花生产中残膜污染的治理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膜覆盖可增温保湿,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在新疆棉花种植中多采用此种植方式,可增加棉花产量。但棉铃采摘后,如果不注意回收,残膜会留在棉田中,破坏土壤结构,对环境造成污染,降低棉田肥力,也会影响棉种发芽与棉花根系的生长。要合理配置残膜机械化回收机具,在播前、苗期揭膜后与棉铃采摘后对残膜进行回收。要避免使用超薄农膜,建立残膜回收的相关法规,政府强化宣传并进行补贴,构建科学的耕作规范,以提高残膜的回收率,保持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9.
正1棉花残膜的危害和回收效益分析1.1棉花残膜的危害塑料是一种有毒性物质且很难被分解,在通常情况下,其需经过200年时间才能分解完成,在其分解完成后,会分解出一些对环境具有危害性的物质。其一,在棉花进行生长的过程中,在残膜聚集在棉花周围的情况下,便会使棉花生长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使棉花根系很难继续向下扎根。在此种情况下,棉花便会出现相应程度的问题,如作物早衰,长此以往,棉花产量便会得到极大程度的降低,同时,棉花质量会处  相似文献   

10.
棉田残膜污染调查及其危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始将地膜应用于棉花生产。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地膜棉花比大田棉花生育期提早10~15d,霜前花率提高15%~20%,增产40%~60%,因此,地膜棉花发展十分迅猛,到目前为止,地膜棉花栽培面积已占全国总植棉面积的70%~80%。由于多年连续使用地膜,棉农对地膜不注重回收或回收率不高,地膜残留于土壤较多。据对多年使用地膜的棉田调查,残膜对棉田的污染和危害逐年加重,导致土壤容重增加,影响棉花种子发芽出苗,产量降低。现将残膜对棉田的污染情况、残膜对棉田的危害及控制残膜的措施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一种模拟搂膜作业状态下的弹齿式夹持装置,通过残地膜力学性能拉伸试验,对影响立秆搂膜机残膜回收作业效果的残膜力学性能指标(残地膜最大载荷、断裂延伸率)与残地膜破损程度、残膜回收作业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法】以残膜破损情况、拉伸速度作为试验影响因素,以最大载荷、断裂延伸率作为试验指标,进行二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运用minitab数据分析软件,对残地膜力学性能拉伸试验所得试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拉伸试验速度的增大,残地膜的断裂延伸率增大,残地膜破损程度与最大载荷之间表征出正相关性.【结论】其残地膜力学性能的研究为立秆搂膜机具的设计及其工作参数的探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受水情影响,推广应用了棉花播种新型节水技术,本文就棉花铺膜滴水点种和干播湿出技术要点作如下总结:一、铺膜滴水点种技术要点1.土壤质地要求是沙性地或沙壤地。2.工作流程秋季清田→粉秆→拣拾残膜→撒施基肥→犁地→对角平地→拣拾地表残膜残茬→泵房系统维护→开春化除→对角切地→对角耱地→拣拾地表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3种地膜残留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作了研究,分析残膜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为残膜污染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残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棉田土壤残膜状况调查及残膜田间微区试验、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残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残膜量与棉花出苗率、收获株数呈负相关( r=- 0.737,r=- 0.740),分别比无残膜污染的土壤低 9.9%— 19.1%、 7.3%— 16.5%,残膜使株铃数减少 0.8— 1.0个,导致棉花产量低 7.3%— 21.6%;残膜碎片在土壤中的状态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危害顺序为 180° >30° >60° >90°。  相似文献   

15.
白色污染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土壤中地膜残留对土壤物理性状、棉花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随残留地膜的增加而减小,而土壤容重和比重随之增加.(2)在0~40 cm土壤中,残膜能够刺激棉花根系的生长,当残膜量为900 kg/hm2 以下时,棉花根表面积、根长密度和根重都大量增加;在40~100 cm土壤中,残膜阻碍根系生长,使根系生物量下降.(3)随着残膜数量增加,棉花干物质重和冠/根均随着残膜量的增加而减小,棉花地下部地上部生长不协调,产量降低.因此,一定数量的残膜刺激根系生长的现象是棉花植株的适应性反应,而残膜对棉花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均有负面影响,残膜数量越大,减产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地膜的普遍使用,土壤中的残膜量逐年增加,残膜污染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此试验探索棉花揭膜对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残膜回收时间,为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一、秋翻冬灌 残膜可造成土壤污染和土壤板结,导致肥料和水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影响作物种子发芽出苗.棉花残秆上存有很多病虫源,如不在秋翻冬灌前及时清理,将造成病虫源越冬基数加大,增加来年防治压力.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覆膜种植技术的不断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是覆膜种植之后的残膜遗留在土地上,带来的危害比较严重。有的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注重对残膜进行科学回收利用,导致残膜危害越来越大,本文对残膜的危害以及土壤残膜治理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1农田残膜回收现状及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农业生产中覆膜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覆膜生产可以提高产量,为农作物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但是由于地膜用量不断增大,农民对地膜的认识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推广,塑料薄膜的使用量迅速增加。地膜覆盖技术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残膜污染土地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残膜和灌溉水平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揭示残膜量对棉田土壤中水分分布影响,调控灌水.[方法]在连续15 a覆膜种植棉花的棉田设置0、225、450 kg/hm2三个残膜梯度,全生育期设置3 450、4 650、5 850 m3/hm2三个灌溉水平.分别在蕾期、花铃期、盛铃期灌水后第1、3、5d取土测定其土壤含水率,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变化趋势、横向、纵向的影响.[结果]土壤水分分布明显受到残膜含量与灌溉量的影响,灌溉量较小时,450 kg/hm2的残膜处理土壤含水率最低且灌水后第1d到第5d土壤含水率下降最多,随着灌溉量增加残膜处理土壤含水率相比对照也有所增加,当灌溉量达到5 850 m3/hm2时,无残膜处理土壤含水率最低.垂直方向上在3 450 m3/hm2灌溉量下,450 kg/hm2残膜处理在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均最少,当灌溉量为5 850 m3/hm2时225、450 kg/hm2残膜处理的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均大于0 kg/hm2残膜处理,各处理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加.[结论]不同灌溉水平下不同残膜处理土壤含水率不同,含残膜棉田相比无残膜棉田土壤含水率会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增大,5 850 m3/hm2灌量促进高残膜量棉田水分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