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加和道路拥堵现象的人日益严峻,汽车尾气成为城市污染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的建筑群尤其是临近主干道建筑小区的环境质量也明显降低,所以研究建筑小区内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扩散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某建筑小区为模型,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建筑小区在冬季环境常态风速条件下的流场和受道路高峰时期汽车尾气污染物中CO的浓度场。结果发现:汽车尾气污染物CO的浓度的扩散与小区内空气速度以及速度变化有关,距离污染物越近且污染源位于迎风处空气流速突然减小地方的污染物浓度越高,建筑小区内部风速越大的地方污染物浓度就越低,风速越高越有助于污染物较快的扩散和稀释。  相似文献   

2.
单板太阳能干燥室内部风场的模拟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顶风式单板太阳能干燥室内部风速场分布的均匀性,提高单板干燥质量,节约能源,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干燥窑内顶部风机不同风速(3、5、7 m/s)、材堆距离干燥窑侧壁不同位置(0.2、0.3、0.4、0.5、0.6 m)时的干燥窑内部风场分布情况,得出最优的模拟结果,之后再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当顶部风机风速为5 m/s,材堆与干燥窑侧壁的距离为0.4 m时,内部干燥介质的风速场最为均匀,模拟结果准确,与实际值的误差在10%以内。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木材干燥室内部风速场进行数值模拟,可以有效地对干燥窑内风速场的均匀性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3.
王庆祥  徐永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996-3999,4009
利用MM5+ CALMET模型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2009年6月~2010年5月进行风能资源数值模拟,并与3座测风塔实测风速进行误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10 m处,各测风塔年平均风速模拟值小于实测值,10 m以上,年平均风速模拟值大于实测值;模拟风速频率在2 ~5 m/s小于实测风速频率,在6~ 10 m/s大于实测风速频率,<10 m/s与实测风速频率基本相当;模型对风向的模拟效果不如对风速的模拟效果,虽然70 m高度模拟主导风向与实测风主导风向基本一致,但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模型对风能频率的模拟效果优于对风速频率与风向频率的模拟.  相似文献   

4.
烟叶烘烤干筋期密集烤房热湿环境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标准密集烤房为对象,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运用大型模拟软件(Fluent),对烘烤干筋期密集烤房内部的温度场、湿度场及气流组织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密集烘烤典型送风参数下温度场、湿度场、气流组织分布的规律及进风口风速与烟叶间隙风速的关系.综合考虑风机能耗、叶间风速,进风口风速宜选取2.2?3m/s.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装烟密度和风机配置对密集烤房内风速和烤烟外观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烘烤各时期烤房内的叶间隙风速分布都为前部大、后部小;大部分处理的定色期风速最大,其余两个时间较小;变黄期垂直风速0.19~0.27m/s,水平风速为0.41~0.75m/s;定色期垂直风速0.30~0.32m/s,水平风速0.55m/s左右;干筋期垂直风速0.26m/s左右,平面水平风速0.49m/s左右是烘烤过程中较为合适的叶间隙风速。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沿海大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江苏海北垦区和港口2011—2016年的大风资料,对盐城市大丰区沿海大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北垦区和港口的年平均风速分别为4.7、5.3 m/s,两者之间的年平均风速均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海北垦区和港口近6 a最大风速年平均值分别为14.4、14.0 m/s,2个地区最大风速的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风速数值不尽相同;海北垦区和港口近6 a极大风速年平均值分别为19.2、18.8 m/s,极大风速的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极大风速的峰值出现在2015年8月11日,风速分别为31.8、30.4 m/s,其次出现在2016年9月16日,最大风速分别为25.3、26.8 m/s.  相似文献   

7.
采用FLUENT软件进行了山地地形条件下天然气泄漏扩散的三维数值模拟,考虑了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情况,并编写UDF导入FLUENT对风速进行修正.考虑了天然气向下喷射的情况,与气体向上喷射情况做了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对比,给出了在不同风速条件下天然气向下喷射时的爆炸下限浓度和警戒浓度的范围.泄漏孔气体向下喷射情况,在近地面天然气1%和5%浓度边界范围,无风时最大,可分别达到242 m×200 m和55 m×55 m;但天然气的可爆炸气团体积在5 m/s风速时最大,达到45 m×57 m×10 m.  相似文献   

8.
城市燃气管道稳态泄漏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燃气管道分布与建筑物距离较近的特点,综合考虑风速、建筑物对燃气管道泄漏后气体分布情况的影响,建立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模型并对其进行网格划分,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天然气、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3种城市燃气的稳态泄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考察风速分别为1 m/s和5 m/s情况下,泄漏时间为5 s、20 s、60 s和240 s时3种燃气在建筑物附近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风速越大,风对燃气向下风向的输送作用越强;燃气易在建筑物周围和街道峡谷内长时间堆积,形成较大危险区域.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规划城市燃气管网和事故救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近年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日益受到威胁,城市森林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受既有上位规划、气候、河流、农田分布等基础条件的限制,城市边缘区的城市森林营建是森林城市建设的难点,尤其是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建设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和技术困难。本文以北京市黑庄户地区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营造为例,详细介绍其具体营建策略与方案并验证有效性,为此类区域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提供案例依据。方法通过宏观规划城市森林结构布局、中观优化城市森林结构特征以及微观营建城市森林植物群落,运用Ecotect与Winair建立在不同重现期(西北风5、10、15 m/s)下城市森林营建前后的两种3D模型并进行对比。结果(1)结合黑庄户地区现状条件和通风廊道作用原理,构建以宏观规划林地结构、增加林地面积,中观保留生态冷源、明确林廊西北—东南走向为主、宽度大于150 m,微观营建草地型、灌木型结构为主并结合现状地形的植物群落的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体系。(2)在西北风5、10、15 m/s条件下,平行于通风廊道城市森林的样带平均空气流速较未改造前提升了0.042、0.033、0.101 m/s;垂直样带平均空气流速提升了0.023、0.059 3、0.075 3 m/s。改造后模拟区域内空气流速均有所增强,总体随着风力增强空气流速增幅也有提高;森林廊道内的空气流速高于廊道外。结论使用多维度策略结合的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改造后的区域相对于现状地区的空气流速大幅度提升,充分说明在城市边缘区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的营建可有效加速风速,实现换气、降温、排污等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区风能资源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区域边界层模式RBLM(Regional Boundary Layer Model)对鄱阳湖区120 km×180 km范围内的风能资源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地形作用对鄱阳湖区风能资源分布具有关键作用。模拟结果和气象台站的同期观测数据相比较,风速分布有比较好的相似性:庐山及庐山东面的高山区域年平均风速大于3.5 m/s,环鄱阳湖区域年平均风速大多在2.0~3.0 m/s之间,在离湖岸较远的部分区域风速小于2.0 m/s。在大尺度范围内模式模拟结果对寻找大风区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环鄱阳湖区域风电场选址具备参考作用,现阶段采取数值模拟结合重点区域实测是一个比较好的摸清风能资源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CFD的植物工厂管道通风模拟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植物工厂中传统通风模式难以实现内部气流均匀分布的问题,在满足合适的管孔径比情况下,通过计算设计了管道通风方案,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仿真软件对不同方案的作物冠层气流场进行模拟,探究管孔直径、管孔数量及进风口风速对作物冠层气流分布的影响,确定最佳管道通风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优化利用黔东南州烤烟气候资源.[方法]开展不同孔深度试验(15、19、23 cm)、不同孔口大小试验(10、12、14 cm)、不同打透气孔时间试验(不打透气孔、移栽后立即打透气孔、顶叶顶膜或气温到20℃后打透气孔)、不同时间破膜试验(顶叶距地膜1 cm破膜、顶叶顶膜破膜、心叶距地膜1 cm破膜)、不同施肥试验(基追比7∶3且追肥分别于封土和揭膜上厢时进行施用、基追比7∶3且追肥于揭膜上厢时期一次施用、基追比6∶4且追肥分别于封土和揭膜上厢时进行施用、基追比6∶4且追肥于揭膜上厢时期一次施用)等膜下移栽配套技术研究.[结果]孔深度以19 cm利于烟株生长,过深烟苗较难长出垄面,过浅很难体现膜下移栽的效果;孔口大小为12 cm时较适宜烟苗早生快发,过小孔内湿度较大,过大保温差;移栽后立即打透气孔利于晴天孔内透气、降温,并使烟苗逐步适应外界环境,加快烟苗生长;心叶距地膜1 cm时及时破膜好于其他两个处理;追肥于封土和上厢时施用好于其他处理,烟株长势均匀且较快.[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烤烟膜下移栽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2ZY–1型烟草移栽机移栽立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2ZY–1型烟草移栽机移栽立苗角度的4个因素(土壤含水率、移栽深度、烟苗高度、移栽速度)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对烟苗立苗角度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移栽深度、土壤含水率、移栽速度、移栽高度。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率30%、移栽深度10~12 cm、烟苗移栽高度20 cm、移栽速度1.0 m/s时,烟苗立苗角度为80°,立苗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2年我国首次在北欧海进行了23 d连续的现场浮标观测的海表面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和海表皮温等观测资料,利用COARE 3.5块体算法计算得到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感热通量为9.34 W/m~2,潜热通量为31.55 W/m~2(海洋向大气为正)。ERA-Interim和OAFlux是国际通用的海洋气象数据集,将浮标观测结果与两类数据集进行了对比分析和验证。结果显示:北欧海暖流区夏季海气温差对于海气界面的感热输送起到主要影响作用,而在中低风速(10 m/s)的情况下对潜热输送起主导作用的是海气间的湿度差。在夏季北欧海暖流区域内ERA-Interim和OAFlux相对于使用COARE计算的浮标感热通量分别偏高和偏低12.58%与26.33%,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两个数据集对海表皮温和海表气温的估算误差;ERA-Interim和OAFlux对潜热通量分别偏高17.54%和7.76%,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对海表空气湿度的估算误差。  相似文献   

15.
辽西农林复合系统中杨树水分耗散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西杨树-烟草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对杨树-烟草复合系统的杨树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并对环境因子(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净辐射、风速、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进行同步观测。结果表明:杨树液流速率具有明显的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型日变化特征,并具有从6月到9月逐渐降低的季节性变化规律,6月液流速率月平均的日变化峰值为5.77×10-3cm/s,9月下降至2.34×10-3cm/s。相关分析表明:净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是杨树液流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风速和土壤温度次之,土壤湿度影响最小,并建立了依据环境因子估算液流速率的逐步回归模型。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能很好地预测杨树的蒸腾耗水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黏重土壤油菜移栽时易出现钵体入土困难、栽植速度缓慢的问题,设计了单平行多杆式油菜钵苗推苗式移栽机构.该机构由曲柄摇杆机构和平行四杆机构组合而成.平行四杆机构上端短杆固定,长杆通过连杆与曲柄连接,并随曲柄的转动前后摆动,在开沟装置完成开沟后,从水平方向上将油菜钵苗进行推苗移栽.在曲柄长度为20 mm,转速为90 ...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热量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樟子松林地的气温、湿度、风速、地温等气象因子的测定,采用微气象法求得樟子松林地热收支日变化进程及热量平衡方程。结果表明:净辐射日总量为139.57W/m2,主要用于蒸散耗热,即潜热输送(87.87W/m2)远大于感热输送(36.16W/m2)和土壤热输送(11.54W/m2),潜热通量与土壤热通量日变化规律明显,感热通量日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朱学玲  陈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62-11765,1193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数值预报产品及多普勒雷达产品演变特征等方面,分析了2010年4月26日河南省豫西一次大范围大风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大风属于冷锋后的偏北大风,出现在冷锋后高压前沿气压梯度最大的地方,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推进;冷锋呈南北向,具有前期移速慢后期移速快的特点;贝加尔湖地区有较强低涡且有强冷中心配合,在两脊一槽的背景下,高空槽为典型的后倾槽,温度槽明显落后于高度槽,中低层温度线与高度线呈近似90。的夹角,利于冷空气的扩散;高低空风向的一致性、风速的差异以及槽后急流带的生成维持和风速辐合带的形成,有利于冷空气下沉,具有显著的动量下传特点,促使锋后地面风速加大出现大风天气;雷达产品为这次大风天气提供了详细的中小尺度临近演变特征,强度产品上出现与大风有关的弱回波带,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了速度模糊及与大风有关的急流,动量下传作用在不同仰角基本速度的演变特征中得到体现,预示了近地面风速的增大;实况大风出现的时间与〉27rn/s的径向速度区出现的时间比较一致;风廓线图上也较好反映出动量下传作用对地面大风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油菜钵苗移栽机的结构参数对栽植稳定性的影响及拖拉机田间作业时部分工作参数受载波动影响栽植性能等问题,采用ADAMS建立参数化模型,开展栽植机构结构参数(栽植臂、从动栽植臂、连杆)及作业参数匹配研究和轨迹分析,确定机组前进速度v(m/s)与栽植频率f(株/min)的匹配范围。结果表明:当栽植臂长度为300mm、从动栽植臂长度为305mm、连杆长度为95mm时,栽植轨迹高度为225mm,其中连杆长度对栽植性能有较大影响;在理论可行范围内,当f/v比值为200时,栽植轨迹达到最优,且随机组的前进速度增加,对应的可行栽植频率范围呈线性关系随之增大,栽植机构可适应株距范围为240~375mm。同时,应用高速摄像在线观察得出,栽植机构实际运动轨迹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田间试验表明:穴深合格率为90.7%,变异系数为7.1%,穴口长度合格率为84%,变异系数为6.6%,满足栽植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主要采用ECMWF的地表和大气产品分析了中国西北极端干旱区大气边界层厚度与地表能量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同时,结合探空加强观测分析了大气边界层演变的可能因素.得出:西北极端干旱区大气边界层厚度呈现出季节性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夏季大气边界层厚度呈下降趋势,春、秋季节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冬季以阶段性降低趋势为主,20世纪80年代是大气边界层厚度的转折时期;感热通量是极端干旱区大气边界层发展的主要热力因素;由于夏季净辐射量、地气温差、粗糙度以及风速等因子随时间演变而呈降低趋势,潜热通量呈增加趋势,导致了边界层高度形成的热力作用减弱,边界层厚度降低;同时,粗糙度和风速也是大气边界层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由于边界层粗糙度和风速降低,促使垂直风切变减小,湍流动力作用减弱,也会导致边界层厚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