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勇  徐炜 《土壤》2021,53(2):411-420
为了研究工业粉尘对农田土壤磁学性质的影响,在水泥厂周边挖掘了2个稻田土壤剖面(L01、L02)和1个山林土壤剖面(L04),同时设置对照剖面(L03),采用环境磁学方法,分别对4个土壤剖面磁学参数、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泥厂周边3个土壤剖面中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伊利石、针铁矿、蒙脱石、方解石等。稻田土壤剖面中存在亚铁磁性矿物和反铁磁性矿物,但亚铁磁性矿物含量较低,剖面L01和L02的χ(质量磁化率)、χ_(ARM)(非磁滞剩磁磁化率)、SIRM(饱和等温剩磁)平均值分别为12.05×10~(–8) m~3/kg、52.71×10~(–8) m~3/kg、9.74×10~(–4) Am~2/kg和9.40×10~(–8) m~3/kg、43.82×10~(–8) m~3/kg、7.67×10~(–4) Am~2/kg,这2个剖面中磁性矿物粒径较粗,超顺磁性颗粒含量较低,χ_(fd)(频率磁化率)平均值分别为3.41%和3.08%。剖面L04中亚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其χ、χ_(ARM)、SIRM平均值分别为53.85×10~(–8) m~3/kg、393.73×10~(–8) m~3/kg、26.90×10~(–4) Am~2/kg,该剖面中磁性矿物粒径细,超顺磁性颗粒含量高,χ_(fd)平均值高达14.20%。由于受到水泥粉尘的影响,水泥厂周边3个土壤剖面(L01、L02、L04)0~20 cm土壤磁学性质和ω_(CaO)(CaO质量分数)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磁性增强,磁性矿物粒径变粗,ω_(CaO)升高,3个土壤剖面中ω_(CaO)与磁学参数χ、χ_(ARM)、SIRM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稻田土壤剖面的磁学参数χ、χ_(ARM)、SIRM和ω_(CaO)对水泥粉尘的影响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两类参数的值越高,指示稻田土壤被水泥粉尘影响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物理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砂姜黑土结构不良是影响其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改良其土壤结构,基于安徽龙亢农场砂姜黑土耕作定位试验基地,设置免耕、旋耕、深松和深翻四种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0~40 cm土层土壤物理结构、玉米根系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玉米生育期内,免耕处理下0~40cm土壤平均容重和紧实度分别为1.52~1.57g·cm~(–3)和926~1 748 kPa,高于其他耕作处理;0~10 cm土层有效水分库容和饱和导水率低于其他耕作处理,分别仅为0.12 cm~3·cm~(–3)和3.5×10~(–5)mm·min~(–1);根系发育受到明显抑制,根长密度和根干物质的量密度较其他耕作方式分别降低42.5%~117%、35%~73.9%;2016—2017周年作物产量较深松和深翻降低8%~12%。2)与旋耕和深松相比,深翻处理下10~20cm土壤容重和10~30 cm土壤穿透阻力分别降低至1.39~1.51 g·cm~(–3)和725~1 575kPa,0~10 cm土壤饱和导水率显著提高至4.15×10~(–2) mm·min~(–1),0~20 cm土壤有效水分库容提高至17.9%~18.4%,促进了0~10 cm土层根系发育,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3)相关分析表明根长密度与土壤容重(r=–0.74**,P 0.01)和穿透阻力(r=–0.73**,P 0.01)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深翻改良砂姜黑土结构效果明显,有利于作物生长,为该区较适宜的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水稻秸秆资源丰富,但不同地区水稻秸秆及养分资源量,还田替代化肥潜力以及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尚不清楚。该研究基于农业农村部1988-2018年在全国稻作区的水稻土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了中国各地区不同年份的水稻秸秆和养分资源量及还田替代化肥潜力,为水稻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全国近10 a(2009-2018年)水稻秸秆和氮磷钾(NPK)养分资源年均量分别达到1.69×108t和452.09×104t,比1988-1998年增加0.23×108t和61.50×10~4t,东北增幅最高。全国水稻秸秆及养分资源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增长趋势,第一阶段(1990s-2000s)和第二阶段(2000s-2010s)水稻秸秆资源年变化速率分别为18.11×104t/a和211.47×104t/a,N、P、K养分资源年变化速率分别为(0.15×10~4)、(0.02×10~4)、(0.31×104)t/a和(1.76×10~4)、(0.25×10~4)、(3.66×10~4)t/a。70%以上的水稻秸秆和养分资源分布在长三角、长江中游和西南,以长三角最高(4.15×107 t,NPK 111.05×104 t),华南最低(2.20×107 t,NPK 58.54×104 t)。30 a来,全国单位耕地面积水稻秸秆还田带入农田的氮(N)、磷(P)、钾(K)养分量持续稳定增加,占化肥年均施用量的比例为10.88%~12.53%、11.83%~17.13%、116.22%~122.62%。全国水稻秸秆还田的氮、磷、钾肥年均可替代量为(28.90±0.14)、(5.80±0.03)、(180.46±0.52)kg/hm~2,各区以长三角最高(N:(34.44±0.20)kg/hm~2、P:(6.91±0.04)kg/hm~2、K:(129.23±0.74)kg/hm~2),华南最低(N:(25.80±0.23)kg/hm~2、P:(5.18±0.05)kg/hm~2、K:(96.83±0.87)kg/hm~2)。充分利用水稻秸秆资源,是实现化肥减施增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澧阳平原杉龙岗遗址埋藏古水稻土磁性矿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洁  周卫军  陈恋  刘沛  曹胜  罗思颖 《土壤》2017,49(5):1032-1037
为探明埋藏古水稻土磁性矿物特征,采用环境磁学方法研究了澧阳平原杉龙岗遗址埋藏古水稻土的磁性矿物含量、组成和粒度。结果表明,埋藏古水稻土的磁化率平均值为6.2×10~(–8) m~3/kg,饱和等温剩磁平均值为16 338×10~(–5)Am~2/kg,软剩磁平均值为773×10~(–5)Am~2/kg,退磁参数S300平均值为72%。埋藏古水稻土亚铁磁性和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不断降低,其含量均低于现代耕作水稻土层;埋藏古水稻土磁化率主要来源于亚铁磁性矿物和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且亚铁磁性矿物占相对主导地位;相对于现代耕作水稻土层,埋藏古水稻土层中磁性矿物以较粗的磁铁矿颗粒为主。  相似文献   

5.
超声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10种水溶性阴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兵兵  姜滢  罗燕  周汝兰  卜云磊  徐阳 《土壤》2019,51(6):1253-1256
采用超声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了土壤中F~–、CN~–、BrO_3~–、Cl~–、NO_2~–、Br~–、NO_3~–、PO_4~(3–)、SO_4~(2–)、C_2O_4~(2–)等10种水溶性阴离子含量。样品中阴离子用水浸提,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10,温度30℃,超声振荡时间30 min。提取完成后离心,取上清液通过0.22μm滤膜过滤后测定。在选定的离子色谱测定条件下,10种被测阴离子的检出限为0.009 7~0.31 mg/kg,不同阴离子的加标回收率为84.0%~112%,相对标准偏差(n=7)为0.09%~4.3%。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水稻植株不同层次的秸秆养分特征,科学估算不同留茬高度下稻秸养分还田量,通过在成熟期采集江苏省生产上主推的水稻品种植株,用分层切断法,将秸秆从基部向上依次截取5段长度为5 cm的秸秆,剩余部分为第6段(分别用0~5、5~10、10~15、15~20、20~25和25 cm表示6段秸秆),对穗部单独进行脱粒处理获取穗轴与枝梗,对植株各部分秸秆分别进行烘干称重,并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植株基部0~25cm范围内5个层次秸秆干重占植株秸秆干重的比例都表现为随基部向上依次减少的趋势。水稻秸秆N与P含量呈现出从冠层向下递增的趋势,而秸秆K含量则表现出从冠层向下递减的趋势。江苏省水稻秸秆N、P和K养分总量分别为16.16×10~4、2.81×10~4和30.21×10~4t,不同留茬高度秸秆养分还田量不同,留茬高度为15 cm时,水稻秸秆N、P和K养分还田量分别为6.02×10~4、1.43×10~4和6.78×10~4t。不同稻区秸秆还田时应根据留茬高度及稻谷产量水平进行估算秸秆养分还田量,同时结合其它条件科学制定肥料运筹策略。  相似文献   

7.
不同农艺措施对坡耕地水土及氮磷流失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丹江口水库水源涵养地小流域植物篱和4种农艺措施相结合对坡耕地水土和氮磷养分流失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平衡施肥、间作和垄作对坡耕地均能不同程度地截留土壤和氮磷,其中,分别减少氮素和磷素流失31.22×10~(-2)~40.05×10~(-2)kg/hm~2和0.03×10~(-2)~1.04×10~(-2)kg/hm~2;植物篱小区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31.3%和53.9%.上述措施对小流域养分、水土流失都起到了很好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沈业杰  高磊  彭新华 《土壤》2015,47(2):394-399
本研究基于氢氧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了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孙家农田小流域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季节变化规律,并应用δD-δ18O关系图和氘盈余质量平衡法分别确定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和季节性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8.49δ18O+16.7(n=110,R2=0.98)。降水中δD(–113.3‰~7.5‰)和δ18O(–14.9‰~–0.9‰)季节性差异明显;地下水δD和δ18O(–45.3‰~–40.4‰和–7.29‰~–6.44‰)相对稳定;灌溉水δD和δ18O分别介于–66.2‰~–28.3‰和–9.17‰~–5.00‰,变化范围小于降水,大于地下水。在δD-δ18O关系图中,地下水各水样点主要分布在当地大气降水线附近,说明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降水中氘盈余(dexcess)介于1.3‰~23.7‰,夏半年(4—9月)dexcess平均值(10.8‰)显著低于冬半年(10—3月)dexcess平均值(17.1‰)。地下水氘盈余相对稳定,介于8.75‰~14.9‰,平均值为11.9‰。通过氘盈余质量平衡法计算得出,夏半年降水对地下水的贡献率为83%,而冬半年的贡献仅有17%,表明季节性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贡献差异显著,夏半年降水对地下水补给具有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籽粒产量兼顾蛋白品质、生物固氮及氮素副产物——秸秆氮和秸秆的角度综合评估了密度与地膜覆盖及其配合对黄土旱塬幼龄苹果园中大豆生产力的影响,旨在确定大豆最优综合生产力下合适群体密度和地膜覆盖的管理措施。2018—2019年连续两年试验设置3种大豆种植密度(高密度:24×10~4株·hm~(–2);中密度:16×104株·hm~(–2);低密度:10×104株·hm~(–2))和两种覆盖方式(覆膜与不覆膜)的完全组合处理,调查了不同处理下大豆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生物固氮率、器官干物质量及氮素分配等指标。结果表明,密度是大豆籽粒产量和蛋白产量的主控因子,中密度和低密度下2指标表现相似,2种密度平均的籽粒产量和蛋白产量分别较高密度下显著增加23.8%和24.5%(P0.05)。覆膜能够增加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3种密度平均增加9.6%),在与中、低密度配合下有利于根瘤固氮与地上协同互作,显著增加群体秸秆干物质量和秸秆吸氮量且不显著降低籽粒产量,从而提高对大豆干物质量、吸氮量和生物固氮量的贡献。与不覆膜相比,中、低密度下覆膜的秸秆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76 t·hm~(–2)、1.81 t·hm~(–2),对各自大豆干物质量提高的贡献率为98%、102%;秸秆吸氮量分别增加39.50 kg·hm~(–2)、33.70 kg·hm~(–2),对各自大豆吸氮量提高的贡献率为79%、58%;秸秆中生物固氮量分别增加32.42 kg·hm~(–2)、25.41 kg·hm~(–2),对各自大豆生物固氮量提高的贡献率为67%、59%。最终,中密度覆膜实现了大豆籽粒产量3.55 t·hm~(–2)及蛋白产量1.27 t·hm~(–2)、生物固氮量256.80 kg·hm~(–2)、秸秆氮量134.87 kg·hm~(–2)和秸秆干物质量6.84 t·hm~(–2)各指标均较优的综合生产力,且相对不覆膜有较高的籽粒蛋白品质。在旱塬幼龄苹果园中,较高密度下覆膜既保证了大豆籽粒较多、较优产出,还可收获更多秸秆与秸秆氮,可为以节肥减排和稳产增产为目的的农田可持续集约化生产补充一定养分来源。  相似文献   

10.
碱化盐土饱和导水率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选择碱蓬地和碱斑地2组典型碱化盐土剖面,对原状土和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K10)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盐度、碱度、结构、有机质、质地、容重等土壤基本性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化盐土的K10极低,原状土仅为0.05~0.22mm d-1,其与土壤碱度、盐度、结构系数、团聚度的相关性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砂粒和粉粒含量分别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和负相关,与砂粒/(粉粒+黏粒)呈极显著(p0.001)直线递增关系,底层(20~100 cm)原状土和表层(0~10 cm、10~20 cm)扰动土K10均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p0.001)幂函数递减关系;土壤质地和容重对K10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玻璃退火过程中永久应力的形成规律以及应力值的大小,基于玻璃永久应力的成因分析,建立了弹性体数值模型,给出了永久应力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根据所建模型,利用ansys软件模拟了玻璃退火过程中结构应力和残余温差应力的形成过程,发现结构应力产生于膨胀系数开始发生变化的温度567℃,停止于膨胀系数稳定时的温度480℃。并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出了玻璃中永久应力值的大小:边部压应力1.022MPa,中部张应力0.602MPa。模拟过程比较准确地反应了实际玻璃退火过程中应力的形成过程,根据模拟值求出的应力值大小基本符合玻璃实际应力值情况。  相似文献   

12.
农业灌溉水渠防渗土工膜的温度敏感性及张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农用水渠中防渗土工膜的温度敏感性,针对农用水渠防渗土工膜的变形和温度应力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力传感器、热电偶和位移传感器等对温度变化后的防渗土工膜端部张拉力进行了测量,提出温度变化引起的防渗土工膜端部张拉力评价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对防渗土工膜端部张拉力有较大影响,特别是高密度聚乙烯防渗土工膜;铺设无纺布能有效降低防渗土工膜的温度;温度变化较大时,防渗土工膜产生较大变形,最大变形超过60 mm。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考虑弹性模量与温度的关系,提出了温度变化引起的防渗土工膜端部张拉力评价方法,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评价方法能有效评价温度变化引起的防渗土工膜张拉力,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结构相应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问题尤为突出。文章选取重庆都市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TM1988,2000和2011年三期夏季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RS和GIS,采用单窗口算法对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对城市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热中心以及城市建设用地重心迁移进行分析,探讨城市地表热环境与城市扩张及下垫面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1年,研究区地表温度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性,区域温度整体有所上升,热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热中心与建设用地重心两者地迁移具有高度一致性;热环境效应强度与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大致呈正相关,与植被或水域的分布情况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采取合理措施改善城市地表热环境效应、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盐渍土盐胀特性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西北地区盐渍土分布及其工程特性,回顾对西北地区盐渍土工程特性研究的历程和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盐渍土盐胀的机理研究、影响因素研究,盐胀试验方法,盐胀危害防治方法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指出我国对西北地区盐渍土盐胀工程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新疆及青海的局部区域,主要采用配土和配盐的方式制作实验土样,以室内实验研究为主。部分研究认为盐胀与含盐量(主要是硫酸盐)、温度、土中含水量、土体密度及其他因素相关,并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数学方法,初步模拟主要影响因素与盐胀率的相互关系式和综合因素作用下的盐胀率公式。分析表明,对西北地区盐渍土盐胀研究尚缺系统性,研究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对盐胀的室内外实验方法标准、盐胀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盐渍土的级配影响、起胀边界阀值、盐渍土本构方程、盐胀模型及其的工程验证、盐胀危害防治技术的时效性等仍需要开展细致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关于谷物湿膨胀系数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膨胀系数用于预报谷物堆密度和研究谷粒应力裂纹产生原因等研究。文献中,计算此系数的参照体积和参照长度都取含水量为零状态下的值。这对计算谷粒湿应力会有误差,应当取初始状态下的值。理论上3个互垂方向的线膨胀系数之和应等于体膨胀系数,而且与方向无关,前者和已发表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后者则不很一致。该文基于二相材料的假定,提出了理论湿膨胀系数,它对实验测定工作有指导意义。该文指出水分迁移会给谷粒造成损伤,应用损伤力学理论研究这个问题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单螺杆挤压机对农产品加工因素的优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朱曾 《农业工程学报》1995,11(3):162-166
在农产品和食品挤压机加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对产品的膨化质量有很大影响。通过挤压机螺杆与螺套之间的间隙、螺杆转速和物料含水率的变化,对产品的膨化指数,挤压机的生产率和功耗进行测定,分析在不同工况下挤压的工作情况以及产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试验指标的主要因素是螺杆与螺套之间的间隙,试验因素主次排列为间隙,含水率和转速,其较优组合为螺杆螺套之间的间隙0.75mm,螺杆转速300r/min,物料含水率1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1980—2017年孟加拉国城市扩张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模式进行研究,为该国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提供差异化发展建议。[方法] 以“一带一路”沿线孟加拉国的4个主要城市Dhaka,Chittagong,Khulna和Sylhet为研究对象,分析1980,1990,2000,2010和2017年5期4个城市扩张过程中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识别城市扩张模式。[结果] 1980—2017年,孟加拉国4个主要城市的扩张规模表现为:Dhaka > Chittagong > Khulna > Sylhet,扩张速度表现为:Sylhet > Dhaka > Chittagong > Khulna;4个城市扩张的景观格局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面积持续增加,优势度加强,破碎化程度波动上升。空间格局向复杂化和不规则化方向发展,空间形态逐渐多样化。1980—1990年,Dhaka,Chittagong和Sylhet这3个城市扩张的主要模式为外部扩张式,Khulna主要为邻接扩张式,1990—2017年,邻接扩张式成为4个城市扩张的主要模式,城市连片度逐渐增高。[结论] 1980年以来,孟加拉国城市持续扩张,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扩张模式总体呈由外部扩张式向邻接扩张式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和GIS的城市扩张稳态指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扩张是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如何衡量城市扩张状态是城市扩张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从道路网络与城市扩张的互动机制出发,提出一种计算城市扩张稳态的指数(urban expansion steady-state index,UESI)。选取纽约、伦敦、东京等13个世界级城市,利用核密度分析计算道路网络密度,通过遥感解译与空间分析提取近30 a城市扩张信息,最后建立路网密度-城市扩张模型。通过样本UESI指数计算开展比较分析,并对北京2025年城市扩张状态进行了预判。结果表明,UESI能够有效表征城市扩张状态,当UESI达到0.30,城市扩张处于稳定状态。该指数能够有效量化城市扩张状态和潜力,丰富了当前城市扩张量化研究。对于快速发展中城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广西20种木材的吸水性和湿胀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木材的吸水性与木材密度成反比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56.5716+115.818/x。除个别树种外,浸水8~12昼夜,湿胀性便达到稳定。在针叶树材中,差异湿胀与木材密度成反比,而在阔叶树材中,这种关系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碳酸盐在稻壳挤压膨化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稻壳挤压膨化加工中,加入3%~5%的碳酸盐作助膨剂,以250~300℃的温度连续膨化处理稻壳,可降低稻壳中粗纤维20%~30%,大分子物质裂解为中小分子,使原来不能被利用和利用率很低的养分得以充分利用。膨化后的稻壳代谢能提高近10倍,作饲料中部分能量代用料育肥效果显著。部分或全部用作食用菌种料和栽培料,增产20%~40%。碳酸盐助膨化稻壳加工为稻壳的深度开发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