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不同栽植措施对造林成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沙棘是毛乌素沙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其造林效果受到干旱缺水和风沙危害的双重制约。为此,本文提出了缝植造林、丛状栽植和栽前灌水3项实用技术。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穴状单株栽植以及造林前不灌水相比,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降低风蚀危害,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2.
吕鸿光 《农业工程》2019,9(1):98-100
青海地区海拔高、干旱和严寒,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恶劣,在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过程中,可供造林的树种资源相对较少。而且祁连圆柏是青海省高寒干旱地区造林绿化的优良乡土树种之一。该树种具有适应能力强、耐干旱、耐寒、耐贫瘠和根系发达的特点,是祁连山区及其周边山区开展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特别是阳坡造林的主要树种。祁连圆柏为雌雄同株,树木最高生长量高达12 m,树干笔直,枝条伸展平直,树干外观颜色呈现灰色和灰褐色,开裂之后形成不规则的条片,而后脱落。叶子存在刺叶和鳞叶,果实外观呈现卵圆形或圆球形,种子呈现椭圆形或扁圆形。近些年,青海省互助县依托本地区的祁连圆柏物种优势,积极开展抗旱造林技术,取得了突出成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森林覆盖面积进一步增加。该文就祁连圆柏抗旱造林技术开展论述。   相似文献   

3.
赤峰市林业部门研制成功了JKL—50型机引开沟犁。在全市推广使用后,有效地解决了水土严重流失,并提高了干旱和瘠薄土壤造林成活率,而且还具备效率高、保有率高的优势。目前多个省区已引进推广,并有多台开沟造林机械支援了西藏造林生产。 赤峰市大面积推广使用机械开沟造林有以下优点:1 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有率 机械开沟造林能有效地拦截天然降水,改善土壤水分状况。经测查,开沟沟底根条分布层土壤含水量为10.6%,不开沟的同样地块根条分布层含水量为7.78%,显然提高了2.8%,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创造了条件。经测定,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质沙棘在干旱条件下营养生长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干旱条件下,不同种质沙棘的营养生长适应性差异较大,中国沙棘和杂交沙棘的营养生长适应性显著强于俄罗斯良种沙棘,后者各品种间的营养生长适应性有差异;干旱缺水是影响不同种质沙棘的主导因素,年降水量少于400mm时,无灌溉或地下潜水补给的沙棘,营养生长适应性将大受影响,造林建园时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5.
容器微灌技术在干旱缺水地区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干旱缺水地区在绿化用水方面存在的管理粗放、技术含量低、水资源浪费大等主要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利用容器储水进行微灌的产品和技术,分析了容器微灌技术在造林绿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了该项技术林业专业性强、节水效果明显、操作管理容易、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提出了容器微灌技术在干旱缺水地区、不便于浇水的偏远地区、以及持续干旱季节的苗木节水灌溉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该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指出该项技术将在城市绿化、工程造林、观赏园艺、经济林栽培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容器微灌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使得绿化工程用水的技术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造林成活率是衡量造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造林成活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苗木质量(根系、苗高、粗度)的高低,而且取决于土壤的含水墒情。节水造林技术,就是解决苗木在新环境条件下生理机能的恢复和对新的土壤环境条件的适应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赤峰市,建国四十年来历届党政领导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因地制宜,坚持人工、机械营造相结合,广泛开展造林绿化群众运动,向风沙干旱、水土流失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森林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600万亩,扩大到2865万亩;森林覆被率由5%提高到21%,多次被国家林业部评为植树  相似文献   

8.
针对甘肃河西荒漠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的现状,以典型荒漠植物胡杨、密胡杨为试验对象,通过分析铺沙处理和控灌对其幼苗生长量、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研究改性荒漠沙在干旱荒漠区绿化造林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改性荒漠沙的应用能够起到防蒸发、保墒节水的作用,有效促进胡杨幼苗的生长发育;在幼苗栽植第2年,顶部铺沙处理和控灌,可大幅提高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试验组胸径、地径较对照组提高66.53%和46.74%,7月、8月、9月效果明显,并与常规灌溉相比,灌溉用水减少66.7%,节水效益显著。研究结果对甘肃河西干旱荒漠区绿化造林的节水灌溉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陕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对于植树造林而言存在很多难题,尤其是在干旱区,造林技术面临的困难更大。文章围绕抗旱造林技术,对相关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期望能够提升干旱区造林成活率,促进造林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白银市旱作农业雨水利用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以昕 《节水灌溉》2006,(6):63-64,67
干旱与贫困是甘肃省白银市干旱地区突出的两大特征,要改变旱作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水是最大的制约因素。针对白银市干旱缺水地区农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雨水资源对策和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11.
沙拐枣作为一种耐旱、抗风沙植物,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土壤沙化土地等地区被大量运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属于典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年均降水不足200mm,全年风沙天气较多,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气候干燥,所以在保护区治沙造林时选择耐旱、抗风沙的树种至关重要。前期治沙造林中柠条、花棒、沙冬青等耐旱、抗风沙的灌木树种被大量运用,效果十分显著,为丰富保护区的耐旱、抗风沙树种种类,保护区通过开展沙拐枣种苗培育及治沙造林技术示范项目,在灵武毛乌素沙地进行了治沙造林绿化国土行动,研究总结了沙拐枣育苗及造林技术模式,为三北地区开展治沙造林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旱作节水农机装备与机械化集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发展中农业大国,现有耕地9497万 hm~2,旱区约占60%,其中无灌溉条件的耕地占97.5%,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该地区每年降水量仅有300~500mm,且集中在7、8、9三个月,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利用。每年有1300~1500hm~2耕地受到严重干旱的威胁,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0.2亿hm~2以上,占全国受灾面积的60%,因干旱缺水使粮食减产约1000亿kg,占全国粮食损失的50%。该地区由于干旱缺水,农业多以旱作为主,但在传统的耕作制度下,由于土壤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气候极度干旱条件下喀斯特山地地貌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以贵州省七星关区朝营小流域为例,分析了水资源赋存特征,以及不同干旱情景下供需水平衡状况。结果显示:表层岩溶水分为森林滞水型、溶蚀差异型和相对隔水型3种赋存类型,水源点共18处,枯水期流量131m3/d;研究区一般干旱持续时间为4个月,水资源短缺量为5 748m3;极度干旱下水资源缺口1.69万m3。资源型缺水、工程性缺水和利用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研究区严重缺水。在流域内可利用水资源量不能保障极度干旱条件下人畜饮水情况下,通过从流域外引入稳定水供给上游区域饮水,从而将上游水源腾出来调入中下游区域使用,并与当地水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利用;采用多级收集洼地泉点、堵截-地下河提水方式,集中解决洼地周边饮水问题;以解决流域3 449人,3 446头牲畜饮水及其极度干旱水资源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房爱琴 《河北农机》2022,(2):136-138
近年来,环境问题也已成为我国亟须破解的主题之中,随着环境条件的日趋严酷,我国林木覆盖率日益减少,所以林业造林成了当前环境保护中关键的一环.根据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林业造林方案在实际造林营林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定边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西南缘,北部为盐碱风沙滩地,自然条件恶劣。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为生态治理和合理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由于我县平均降水量仅为330.7mm,气候干燥,尤其是春旱夏旱频频发生,严重制约着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针对这一问题,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谈几点个人意见,以供大家在今后的造林中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媛 《农机具之友》2013,(7):114-114
从造林树种的选择、造林密度及配置、造林时间和造林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荒山荒地造林的技术要点,介绍造林后关键的抚育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晋北区在造林运动中,左云、朔县四个机械林场,大闹技术革新,仅在短短的半个月中,创造出完整的拖拉机造林方法,改革深耕5铧犁为造林犁,从而使整地、区划、运秧、造林、抚育五大营林措施实现了一条龙机械化。(一)单机单独造林法:利用匈牙利 DT—413牵引,用深耕5铧犁改制成的造林犁,开动二速,每个班次(8小时)可造林100亩。五铧犁的改制是以该犁的第1铧和第5铧为工作铧,拆去其他3个铧,在3、4铧的位置上,改装成中号或小号犁。开始工作时,为了保证开沟通直,可在拖拉机前进  相似文献   

18.
林业资源是印江县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在我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林业生产中造林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林业造林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林业生产中造林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以及提高造林质量管理对林业生产的重要性,以促进林业生产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9.
宁夏中部干旱带位于宁夏中部,面积占全区的近1/2,人口占全区的1/4,是自治区三大分区之一.区域最大的优势是土地、煤炭资源丰富,是自治区未来的工业化布局的重点地区.区域最大的问题是缺水,是自治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与关键地区.主要有:①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②农村人畜饮水缺水严重.③中部干旱带粮食缺水和水生态环境修复缺水.④近年来随着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干旱带扬黄灌区的用水效率和效益.是破解中部干旱带的一道难题,结合干旱带高效节水设施农业推行的硒砂瓜种植,大力发展节水补灌农业,是解决中部干旱带节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为中部干旱带构建起了节水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了中部干旱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赤峰市推广应用坐水铺膜播种机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缺水是制约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因素。大面积推广应用坐水铺膜播种机为赤峰地区干旱并缺乏灌溉条件的农田夺取丰收、偏远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开创了有效途径,并对当地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