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隐性德育发挥教育作用的载体,对学生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独特的感染和陶冶作用是显性德育和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中等职业学校更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营造学校整体德育环境,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学生传递德育信息,让学生在直接体验和间接感受中获取有利于提高个人道德水平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德育手段与德育内容的泛政治化倾向、对道德层次认识的模糊、道德规范实施机制缺失等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脱节,降低了高校德育的效率.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关键是要在德育内容中加入"人",在德育方法上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建立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加强对道德规范遵守与执行情况的督导,促进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3.
陈志宏 《河南农业》2012,(14):43+45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思想、基本道德、文明行为的教育和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良好的师德能够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使学生在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发生预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韦汉吉  廖非 《甘肃农业》2005,(10):155-155
思维能力不仅具有重要的“智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在学校德育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能力的形成,又有利于道德主体的建构,是亟待挖掘与开发的重要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5.
思维能力不仅具有重要的“智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在学校德育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能力的形成,又有利于道德主体的建构,是亟待挖掘与开发的重要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中的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高校德育重视“规范伦理”,忽视“德性伦理”;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忽视隐性德育课程;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德育的“内化”与“外化”。究其原因在于忽视对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高校德育应该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德育是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道德主体性的教育。其特点是:以培育学生主体性人格为主导方向,在尊重、平等、民主氛围中促进学生整体性进步,在自主教育中实现德育的内求自塑。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是职校德育创新的重要前提,策略是:切实发挥课堂教学在职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借助职业学校的开放性优势,促进德育工作实践化;在主体性德育过程中推进德育工作者的角色重塑。  相似文献   

8.
以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为依据深入分析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德育关系,总结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德育场域的特征、高校青年教师和学生的道德惯习特征,说明德育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不断推动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德育场域的变化发展。立足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德育场域问题,探索提出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德育场域优化之道。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人的终身教育,课堂中的德育话语交际效果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影响,数学教学涉及更多的逻辑思维训练,但缺乏德育的意识形态,需要加强德育的话语渗透,帮助学生提高政治和道德的分析能力。本文分析了数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建立数学课堂中德育话语的功能分析理论框架,从德育话语的内涵、教师的形象以及师生的关系、教师的德育话语表达技巧和组织能力三个方面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鉴于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生态德育建设,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已成为当前高校的职责所在。本次问卷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深入了解该校生态德育建设的现状。问卷主要从大学生对生态德育建设的了解程度、学生喜欢的生态德育教学方法、学生对生态德育的态度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等几方面展开。经调查发现,当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生态德育建设情况趋于良好,但仍存在问题,对问题做好归因分析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内在原因,认为落实学生主体性必须落实德育民主化,使德育方法由单向灌输向平等交流转变;必须落实德育实践化,使德育方法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变迁带来了道德的混乱与迷失,也给成人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困惑与挑战。成人德育的有效性应该从还原德育课程的丰富性、注重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道德渗透、在社区教育中开展交往与对话的道德体验、通过道德实践拓展人的心灵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成人德育生态进行重构与回归。  相似文献   

13.
技术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环境和道德认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技术通常以思维、知识和产品三种方式作用于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面对技术给大学生道德认知带来的巨大冲击,大学德育应采取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教育,对现有大学德育课程进行改革,注重大学生道德认知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德育的目的主要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向上的生活.阐述了德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德育生活化的内涵及意义,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并从德育目标的设置、内容的建构、方法的选择、途径的拓展等方面论述了德育生活化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提供了有效的教育资源和研究视角。文章通过厘清校企合作与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之间的关系,探索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的核心要素:凸显校企合作的实践性;发挥校企合作的主体性;运用校企合作的评价性。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的具体路径为:引入企业先进文化,构建高职学生职业品质培养体系;校企共建德育社会化实践机制,使德育社会化培养活动常态化;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强化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采取双师共育、联通企业的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模式,建立德育社会化教师队伍;创新校企合作德育工作方法,发挥学生德育社会化主体性,激发道德成长动力;建立"校企生"三方互助与监督机制,制定校企合作育人运行章程,全方位推进学生道德顺利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既能培养人的智慧又能陶冶人的情感,涵养人的精神世界。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在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注重他们心灵的净化,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1营造德育教育氛围用教学氛围熏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一切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要发掘德育素材,用良好的德育氛围去感染学生,引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必须吸收民法精神,走出在地位上忽视学生主体性,在价值取向上与市场经济道德价值取向相悖,在内容上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困境,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学雷锋活动存在着价值取向多元、风险化、娱乐化、形式化等现实困境,这些因素弱化了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也使得群众对学雷锋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质疑.通过对学雷锋活动遭遇尴尬困境的解析,认为:尚未健全的法制环境、媒体泛娱乐化倾向、知识分子精英群体的失语、道德教育中知行分离是其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学雷锋活动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有效帮助青年学生撑起不良信息的“过滤伞”,发挥精英知识分子的道德引导功能,强化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鼓励学生基于自律基础上的道德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教学主管部门和教研人员要深入教学领域与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发挥教学、科研的德育功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指导科研,而且要把德育工作贯穿到授课与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充分发挥科研活动的德育功能.我们不仅应该使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学到科研方法,获得科研能力,而且应该使之获得良好的道德素养,树立科学工作者应有的道德和良知,从而培养既有较高科研能力,又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目标作为学校整个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目标体系的构建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德育实践结果的成功与否。本文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道德发展水平、国家德育目标指导方针为契机,阐述了高校德育目标制定的依据,并结合当前我国德育目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尝试着探索制定出高校德育目标的构建体系,力图从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法纪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方面提出德育目标体系的具体要求,使高校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