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为开发环保型黄颡鱼膨化饲料,以黄颡鱼幼苗为试验对象,设计蛋白含量和能蛋比不同的16种饲料,研究饲料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颡鱼幼鱼膨化饲料适宜的蛋白含量为38.0%~41.0%,能蛋比为8~9 Kcal/g;过高或过低的能蛋比均不利于黄颡鱼生长。  相似文献   

2.
建立测定蜜环菌菌丝中总多糖和总萜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计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显色法和香草醛—冰醋酸显色法分别对蜜环菌菌索中总多糖和总萜的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测定蜜环菌菌索中总多糖和总萜含量,对于综合评价不同产地蜜环菌质量具有一定意义。结果表明:采自云南昭通的蜜环菌菌索总萜含量最高,安徽金寨菌索总萜含量最低,且总萜含量在1.3%~3.0%之间浮动;采自湖北宜昌蜜环菌菌索总多糖含量最高,云南滇滩蜜环菌菌索总多糖含量最低,且总多糖含量的变幅为0.35%~1.75%。   相似文献   

3.
翁贵凤 《农业工程》2020,10(2):50-54
为了探明紧压白茶饮用的安全性,以不同年份和花色的紧压白茶为原料,选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其主要的品质安全性指标,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花色的紧压白茶中未测出致病菌,其中1个样品检出霉菌;农药残留符合GB2763-2016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重金属检测中,铅含量0.229~0.819 mg/kg,砷含量0.071~0.205 mgkg,镉含量0.006~0.036 mg/kg,铬含量0.111~6.522 mg/kg,铜含量9.892~23.399 mg/kg,铝含量126.717~668.417 mg/kg,汞含量0~0.024 mg/kg,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理化检测中,水分含量4.6%~10.5%,灰分含量4.6%~5.7%,水浸出物含量30.2%~40.1%,茶梗含量0.8%~4.5%。由此可得出结论:紧压白茶的品质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4.
邓新煜 《南方农机》2017,(4):182-183
为了建立一种可检测牛奶中阿维菌素含量的方法,试验以流动相乙腈:水=90:10,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65nm,发射波长475nm,流速为1.0m L/min为检测条件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15min内可将阿维菌素完全分离,线性范围为2.0~500.0μg/L,相关系数为0.9998,牛奶中阿维菌素平均回收率为102.0%~104.7%,相对标准偏差在2.8%~3.9%。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牛奶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并能满足国内和国外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UPLC法测定复配食品添加剂丙酸钙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避免复配添加剂对滴定结果的干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酸钙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丙酸的质量浓度在0.05~1.00 g/L的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定量限为0.05 g/kg,回收率为97.3%~103.4%,RSD≤2.9%(n=6)。该方法精确度好,灵敏度高,样品预处理简单,是复配食品添加剂中丙酸钙含量测定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法对奶粉中固有钙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先用国标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3份奶粉标准样品中固有的钙含量进行测定,分别向奶粉标样中加入不同量的碳酸钙,利用"硫酸-硫酸锰-丙酮-溴酸钠-标样成分"为反应体系,通过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法对含有不同量碳酸钙的奶粉进行测定,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其波动周期与奶粉中钙的总含量之间的一元线性关系,当奶粉中钙的加入量已知时,可求出奶粉中固有的钙含量。实验表明,当奶粉总量为0.9 g、奶粉中钙的总含量在0.022 7~0.032 3 g范围内时,钙的总含量与波动周期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为0.995 3~0.998 8,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9.18%~101.60%,RSD为0.47%~1.63%,奶粉中固有的钙含量检测范围为0~0.032 3 g。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测定奶粉中固有钙含量的方法,也可作为复杂样本中其它成分定量分析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态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法对奶粉中添加的糊精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硫酸-硫酸锰-丙酮-溴酸钠"为振荡体系,先向奶粉中添加不同量的糊精,配成掺杂糊精的奶粉标样。通过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法对奶粉标样进行测定,运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拟合其诱导时间和停波时间相对于奶粉中添加糊精含量之间的一元线性关系,可求出奶粉中添加的糊精含量。实验表明,当奶粉中添加的糊精质量分数在0~30%范围内时,糊精含量与诱导时间及停波时间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为0.997 2~0.999 1,回收率为94.00%~104.89%,相对标准偏差为0.17%~1.17%,检测范围为0~30%,检出限为1.3×10~(-3)~4.7×10~(-3)mg/g。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测定奶粉中添加糊精的方法,也可作为复杂样本中其他成分定量分析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粗纤维饲料又叫粗饲料是指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下,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等于或高于18%的饲料.各类秸秆中的粗纤维含量均在20%以上,其中稻壳中粗纤维含量44%,是所有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最高的粮食副产品.我国各类秸秆年产量5.7亿t,用于饲料的部分不足10%,与发达国家的利用率20%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波消解法和水浴消解法分别溶解农产品样品,采用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硒元素的含量。经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1.05ng/g和0.93ng/g,精密度分别为1.98%~8.44%和1.19%~5.22%。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两种消解方法均能满足农产品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可用于农产品样品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黑土区稻田N2O排放与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灌溉(F)与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秸秆还田(S)、秸秆炭化为生物炭还田(B)、秸秆过牛腹为有机肥还田(O)3种还田形式,以及秸秆不还田(N)作为对照组,共计8个处理。分析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稻田N2O排放通量与水稻产量的影响,测定了水稻各生育期稻田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pH值,并分析了N2O排放总量和水稻产量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返青期外,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相同秸秆还田形式下,控制灌溉模式下各处理生育期内土壤平均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较常规灌溉模式高36.23%~60.82%、14.16%~19.61%。同时,秸秆还田与生物炭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pH值。相同灌溉模式下,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较,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分别增加14.44%~24.09%、8.22%~14.44%,生物炭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降低14.31%~23.90%。生物炭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各处理水稻产量提高3.28%~13.07%,其中控制灌溉模式下生物炭还田处理产量最高。综上所述,控制灌溉下生物炭还田可以实现节水、增产、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拟定采用自制WFC-A型物相分析磁选仪对铁矿石中的磁性铁进行分离,再用容量法测定磁性铁含量的分析方法,确定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5×10-2,相对标准偏差为0.42%~4.34%。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为大批量铁矿石中磁性铁的测定分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氢氧化钠扩散膜吸收植物样品中的氟,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的痕量氟,通过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10015(菠菜)、GBW10016(茶叶)、GBW10020(柑橘叶)、GBW10023(紫菜)中氟的分析,确定方法检出限为0.11×10-6,准确度RE为-1.73%~5.6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1%~8.97%,加标回收率为94.63%~106.33%。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前处理无需特殊的装置,适用于植物样品中痕量氟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微润灌溉施肥的湿润体内水盐分布规律,开展不同压力水头和土壤容重下室内微润灌溉入渗试验。设置3个水头(H1.0:1.0 m、H1.5:1.5 m和H2.0:2.0 m)和3个土壤容重(D1.00:1.00 g/cm~3、D1.15:1.15 g/cm~3和D1.30:1.30 g/cm~3),以质量分数0.3%的硝酸钾溶液为入渗溶液,研究微润灌湿润体内水盐空间分布规律和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微润管入口水头和土壤容重对湿润体内含水率、NO_3~--N与K~+含量均值影响显著。同一土壤容重下,H1.5和H2.0与H1.0相比,湿润体剖面面积增大13.50%~21.61%,湿润体内含水率、NO_3~--N与K~+含量均值分别增大3.69%~10.71%、7.80%~10.95%和7.29%~17.49%,均匀系数分别增大7.65%~18.63%、5.22%~13.63%和9.34%~21.89%;同一水头下,D1.15和D1.30与D1.00相比,湿润体剖面面积减小5.76%~9.21%,含水率、NO_3~--N含量均值分别减小15.73%~21.54%、8.08%~10.97%,而K~+含量均值增大34.89%~64.79%,三者均匀系数分别减小9.02%~11.45%、4.04%~7.25%和7.09%~11.54%。K~+在微润管周围分布较集中,K~+聚集分布面积约占湿润体剖面面积的40.80%~61.41%。微润灌湿润体内含水率、NO_3~--N和K~+含量均值与至微润管的水平距离符合四参数Log-logistic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收集了我国21省市规模化养猪场粪便和11省市猪饲料重金属浓度数据,分析了其污染特征,同时对各省市猪粪总量及其重金属总含量、猪粪安全农用年限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21省市中,猪粪中Cu、Zn、As、Cd、Cr平均含量超标省市分别占到95.2%、85.7%、33.3%、20.0%和5.26%。在其中的11省市中,猪饲料中Cu含量超标的样品数量占到100%(四川除外,为75%),超标倍数在13.2~49.0;猪饲料中Zn含量超标的样品数量占到60.0%~100%,超标倍数在1.3~9.5之间。猪粪和饲料间Cu、Zn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猪粪安全农用估算结果表明,限制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猪粪农用的主要因素是Cu、Zn和Cd。吉林省、辽宁省和山东省分别连续施用猪粪16、23和91 a,土壤中Cd含量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GB 15618—2008)。北京连续施用猪粪65和51 a而天津连续施用猪粪53和91 a,土壤Cu和Zn含量分别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建议在生猪养殖及其粪便农用过程中,不仅要从源头严格控制饲料中Cu、Zn等微量元素添加量,还应按照标准严格控制猪粪农田施用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规模化养猪场粪便重金属污染特征与农用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收集了我国21省市规模化养猪场粪便和11省市猪饲料重金属浓度数据,分析了其污染特征,同时对各省市猪粪总量及其重金属总含量、猪粪安全农用年限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21省市中,猪粪中Cu、Zn、As、Cd、Cr平均含量超标省市分别占到95.2%、85.7%、33.3%、20%和5.26%。在其中有猪饲料数据的11省市中,猪饲料Cu含量超标的样品数量占到100%(四川除外,为75%),超标倍数在13.2~49.0之间;猪饲料Zn含量超标的样品数量占到60.0%~100%,超标倍数在1.3~9.5之间。猪粪和饲料间Cu、Zn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猪粪安全农用估算结果表明,限制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猪粪农用的主要因素是Cu、Zn和Cd。吉林省、辽宁省和山东省分别连续施用猪粪16、23、91 a,土壤中Cd含量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GB 15618—2008)。北京连续施用猪粪65、51 a而天津连续施用猪粪53、91 a,土壤Cu和Zn含量分别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建议在生猪养殖及其粪便农用过程中,不仅要从源头严格控制饲料中Cu、Zn等微量元素添加量,还应按照标准严格控制猪粪农田施用量。  相似文献   

16.
厌氧发酵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文章系统综述了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及沼肥利用过程碳氮元素变化,为减少沼肥养分损失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发现,湿法发酵-沼液储存全过程碳氮元素损失分别达15.52%~29.45%和4.94%~29.79%,其中发酵阶段分别损失15.40%~27.29%和4.19%~13.16%,储存阶段分别损失2.94%~29.63%和4.50%~37.31%;干法发酵-沼渣堆肥全过程碳氮元素损失分别达38.79%~49.38%和18.76%~50.13%,发酵阶段分别损失7.6%~16.72%和1.20%~8.30%,堆肥阶段分别损失33.75%~35.01%和19.15%~42.34%。总体来看,湿法发酵-沼液储存过程碳氮损失小于干法发酵-沼渣堆肥过程,更有利于节能环保;储存阶段氮损失大于碳损失,应采用加盖低温储存方式减少氮损失;堆肥阶段碳含量降低,应注意调节适宜的含水率和通风供氧等条件减少碳损失,提高堆肥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对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番茄的优质生产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探求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与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关系。以番茄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5个阶段的土壤含水率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设5个水平,采取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盆栽试验。建立维生素C含量与不同阶段土壤含水率的数学模型,分析因子主效应、单因子效应及两因素的耦合效应,并对模型模拟寻优。结果表明,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对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最大,苗期次之,始花结果期最小。控制其它阶段土壤水分为(70%~80%)θf时,果实维生素C含量随苗期、始花结果期土壤含水率变化不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46%、3.08%);随果实生长初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呈抛物线变化,且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变异系数分别为5.79%、8.09%、17.25%),且这3个阶段土壤含水率分别为(67.79%~77.79%)θf、(65.58%~75.58%)θf、(68.86%~78.86%)θf时,维生素C含量有最大值,分别为24.10、24.21、24.10 mg/(100 g)。耦合效应表明,苗期与始花结果期和果实生长初期、始花结果期与膨大期、膨大期与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对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交互作用均呈正效应;苗期与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始花结果期与果实生长初期和品质形成期、果实生长初期与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间的交互作用均呈负效应。在5个阶段土壤含水率分别为(50%~60%)θf、(90%~100%)θf、(50%~60%)θf、(80%~90%)θf、(70%~80%)θf时,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达最高30.10 mg/(100 g),但不利于产量的形成。当5个阶段土壤含水率分别为(90%~99.9%)θf、(90%~99.8%)θf、(90%~99.6%)θf、(74.0%~81.8%)θf、(74.3%~82.5%)θf时,可以同时获得较高的番茄单株产量(996.75~1 037.99 g)和维生素C含量(25.40~26.02 mg/(100 g))。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测定水中溴酸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色谱柱柱前衍生化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测定水中溴酸盐含量。衍生优化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范围是98%~105%,相对标准偏差符合检测要求;检出限为0.001 mg/L,线性关系好,能够满足现行标准检测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建立微波消解—ICP-MS测定西红花中15项稀土元素的方法。拟定了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01~0.069μg/g,加标回收率在91.1%~106.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442%~4.969%,测定结果满足微量元素分析要求,为西红花中稀土元素的分析检测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水氮耦合对干热区小粒咖啡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干热区小粒咖啡优质高产的水肥管理模式,通过连续2 a大田试验研究旱季4个灌水水平(充分灌水W1和亏缺灌水W2、W3、W4,W2、W3和W4灌水量分别为W1的80%、60%和40%)和3个施氮水平(N1:140 g/棵、N2:100 g/棵和N3:60 g/棵,纯氮量)对小粒咖啡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综合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W4相比,提高灌水量可增加干豆产量42.8%~151.0%、生豆中绿原酸含量16.9%~31.5%,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提高先增后减,W2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与N3相比,提高施氮量增加干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生豆中蛋白质和绿原酸含量分别为32.9%~42.6%、32.0%~45.8%、5.9%~9.7%和7.0%~12.6%,N2的干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与W4N3相比,提高水氮用量能同时增加干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22.0%~307.5%和18.2%~205.3%。W1N2处理获得2 a的最大均产,为5 587.42 kg/hm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W2N2的综合营养品质最优,而水氮不协调会导致品质下降。与W4N3相比,W2N2显著提高干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生豆中蛋白质和绿原酸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因此,从优质高产角度考虑,干热区小粒咖啡的水氮耦合模式为W2N2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