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青海和宁夏枸杞子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对应聚类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样品的品质与其微量元素组成和样品来源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青海和宁夏11个不同产地枸杞子中Zn、Cu、Fe、Mn4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最近测定结果及锌铜比(Zn/Cu)组成原始测量数据矩阵,采用对应聚类分析的方法对青海和宁夏两地枸杞子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宁夏中宁、中卫、平罗、石嘴山、黑城地以及青海河湟谷地、青海格尔木的枸杞品质主要与Zn、Mn2个微量元素相关;Zn/Cu对青海都兰产枸杞品质影响较大;Fe对宁夏银川产枸杞品质影响较大;Cu对宁夏某枸杞研究所、青海诺木洪产枸杞品质影响较大。[结论]该研究得到了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品质与其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不同产地枸杞子资源的开发栽培、采收加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海和宁夏枸杞子中微量元素的对应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永丽  董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19-15120,15143
[目的]对青海和宁夏枸杞子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对应聚类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样品的品质与其微量元素组成和样品来源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青海和宁夏11个不同产地枸杞子中Zn、Cu、Fe、Mn 4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最近测定结果及锌铜比(Zn/Cu)组成原始测量数据矩阵,采用对应聚类分析的方法对青海和宁夏两地枸杞子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宁夏中宁、中卫、平罗、石嘴山、黑城地以及青海河湟谷地、青海格尔木的枸杞品质主要与Zn、Mn 2个微量元素相关;Zn/Cu对青海都兰产枸杞品质影响较大;Fe对宁夏银川产枸杞品质影响较大;Cu对宁夏某枸杞研究所、青海诺木洪产枸杞品质影响较大。[结论]该研究得到了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品质与其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不同产地枸杞子资源的开发栽培、采收加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红外光谱概率神经网络的诃子产地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了不同产地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样品的红外光谱图.采用常规预处理方法和小波变换对红外光谱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压缩光谱数据,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8.054%.以前3个主成分作为网络输入,诃子产地类别作为网络输出,建立了概率神经网络,同时对建立该网络模型的扩展常数进行了分析.模型分析表明,建立的网络模型能够对40个诃子样品进行产地鉴别,红外光谱法结合神经网络可作为中药材产地分类鉴别的一种新的现代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快速、客观判别,在优化电子鼻检测条件的基础上,利用电子鼻信号定性判别3种不同产地枸杞子间的差异,并定量预测其产地。方差分析发现:顶空体积对电子鼻10个传感器的响应影响极显著;样品质量对S7响应影响显著,对其余9个传感器响应影响极显著;除对S2、S7、S9和S10影响不显著外,顶空生成时间对其余6个传感器响应影响极显著。方差分析结合判别分析确定电子鼻检测枸杞子的较佳条件为:载气流速300 mL·min-1,样品质量20 g,顶空体积500 mL,顶空生成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检测3种不同产地(甘肃瓜州、青海柴达木和宁夏中宁)枸杞子,发现主成分分析和典则判别分析均能将3种不同产地枸杞子区分开,且典则判别分析结果图中数据点的集聚性更好;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产地的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枸杞子的产地(正确识别率为96%)。电子鼻在枸杞子产地判别时具有可行性,为枸杞产地追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国新疆吐鲁番、和田,以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葡萄干的产地溯源,建立基于矿物元素含量的产地识别方法,为在中国新疆特色果品产地溯源及地理标志性农产品保护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3个产区69份葡萄干样品中的50种矿物元素含量,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Li、Sc、Co、Y、Mo、Mn、Cu、Na和K共9种矿物元素指标建立葡萄干产地判别模型。使用筛选出的9个元素含量作为变量,对模型外3个产区的9个样品进行验证,判别准确率达到了100%。使用从9种矿物元素含量中提取的3个主成分对3个产地葡萄干样品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效果明显。【结论】利用矿物元素可对来源于3个产区的葡萄干进行有效判别。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枸杞质量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21-4522
在测定8个不同产地枸杞子样品中6种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基础上,以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各成分指标的权数,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这些样品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指数给出了不同产地枸杞子质量的科学排名.结果表明,青海省及其他产地枸杞质量综合排名为:青海大格勒、宁夏中宁、内蒙古自治区、青海诺木洪、青海德令哈、甘肃靖原、宁夏固源、新疆自治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技术对不同品种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进行鉴别研究.[方法]测试了5种辣椒50个辣椒的红外光谱.[结果]5个不同品种辣椒的红外图谱相似,但在1 800 ~ 800 cm-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有一些微小差异.对原始光谱作二阶导数光谱处理,发现在1 800~ 800 cm-1范围内5种辣椒的二阶导数光谱图差异明显,利用1 800~800 cm-1范围二阶导数光谱数据对5个品种50个样品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其正确率为100%;主成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4.47%,其正确率达98%,能把5个辣椒品种分开.[结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把不同品种的辣椒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8.
红提产区分布广、生态类型复杂,不同产地红提果实品质和市场效应具有较大差异。研究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与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对不同产地的红提果品进行识别和鉴伪。试验购置了美国红提、秘鲁红提、国产红提,每种45个,共135个样品。在4 000~12 000 cm~(-1)范围内采集所有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PCA)分析,结果发现PCA方法无法完全实现3种产地红提的聚类鉴别。最后,建立PLS-DA模型,对3种产地的红提进行判别,识别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产区和等级的昭通天麻22份样品的11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比较、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天麻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同一产地不同等级的天麻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小,说明天麻中矿质元素含量与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土壤、水)有关系。对昭通天麻矿质元素含量进行聚类分析,22个天麻样品可分为3个分布区域,即大关3个样品为1个区域,永善和盐津9个样品为1个区域,彝良和镇雄10个样品为1个区域。绘制主成分二维谱图可看出,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可实现对天麻产地的初步判别,区分不同产区天麻样品,这11种矿质元素可以作为昭通天麻产地区分的判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PCA及DPLS对薰衣草品种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快速可靠的方法对薰衣草品种进行鉴别.[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法及偏最小二乘判别(DPLS)法对不同品种薰衣草进行鉴别分析.[结果]对不同品种薰衣草的快速FTIR光谱鉴别,采用PCA法对光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四种不同品种薰衣草的特征差异.用特征谱图作为输入建立判别偏最小二乘模型,四个品种薰衣草共47个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DPLS)模型,对未知的16个样本进行预测,DPLS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R2)为0.991 0,交叉验证均方根标准差(RMSEE)是0.119 3,预测均方根标准差(RMSEP)为0.1462,品种识别率为100;.[结论]PCA对不同薰衣草具有较好的聚类作用,DPLS模型能对薰衣草的品种进行较好的识别,为薰衣草品种快速鉴别提供了较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不同产地艾叶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为艾叶产地鉴别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国内6个主产地的艾叶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图谱的表征解析、相似度对比、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建立艾叶红外指纹图谱并探讨鉴别不同产地艾叶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艾叶的红外图谱相似度较高,但运用适当的计量学方法可实现艾叶的产地鉴别;红外图谱解析、相关系数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可对不同产地艾叶样品进行正确的分类,结果相互验证和补充。可见,红外指纹图谱分析技术适用于艾叶的产地鉴别,该结果为艾叶的产地溯源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绿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产地分布广,品质差异性大。目前,对茶叶产地的鉴别主要依赖感官审评,缺乏量化的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本研究对6个省份绿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主要成分因子,应用贝叶斯(Bayes)判别结合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地绿茶进行鉴别。结果表明,Bayes判别对6个地区27个样品能达100%的正确判别,同时聚类分析结果与原始样品基本相同,为绿茶产地的鉴别提供具体量化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绿豆产地鉴别可行性,实现对来自白城、杜尔伯特、泰来、泗水绿豆原产地的快速鉴别。研究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并结合PLS-DA法(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建模,对4个产地的120份绿豆粉末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的扫描,分别采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标准正态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矢量归一化与导数处理等]最终确定矢量归一化+MSC建立的模型最稳定,建模波长为12 000~4 000 cm-1全波长。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有效主成分(主成分1贡献率为52.44%,主成分2贡献率为30.16%,主成分3贡献率为9.57%),其累计贡献率达到92.17%。用预测样本集进行模型的验证,白城、杜尔伯特、泰来、泗水4个产地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100%、80%、80%和100%。预测结果达到80%以上,初步认定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用于绿豆产地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多元素分析判别牛肉产地来源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多元素分析对中国牛肉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筛选判别牛肉产地的有效指标。【方法】在代表中国4大牛肉产区的吉林、贵州、宁夏、河北共取牛肉样品61个,进行脱脂后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脱脂牛肉样品中的Na、Mg、Al、K、Ca、V、Mn、Fe、Co、Ni、Cu、Zn、Ga、As、Se、Sr、Zr、Mo、Sn、Sb、Ba、Pb共22种元素的含量,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不同地域牛肉样品中元素含量有其各自的特征。河北样品的Mn、Fe、Co、Zn、Ga、As、Se、Sr、Ba和Pb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它3个地区,吉林样品的Ni含量最高,贵州样品的K、Mo和Sb含量最高,宁夏样品的Na和Ca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使牛肉样品分成不同类别,类别与来源地基本一致。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了5项可判别牛肉产地来源的指标,依次为Se、Sr、Fe、Ni和Zn,它们对吉林、贵州、河北样品的正确判别率均为100%,对宁夏样品的正确判别率为91%,整体的正确判别率为98.4%。【结论】利用多元素分析技术对牛肉产地来源的判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卷烟类型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风格及产地的卷烟。[方法]样品原始近红外光谱分别经过最小-最大归一化、一阶导数、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一阶导数+最小-最大归一化、二阶导数和连续小波变换(CWT)等方法处理后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建立了以马氏距离为基础的卷烟识别模型。[结果]小波变换模型有更好的样品识别能力,模型校正集样品的识别率为96.9%,检验集样品识别率为100%.分类可视化结果表明样品对本类型卷烟风格特征的表达最突出,国内烤烟型卷烟的国外混合型特征最不明显,国外混合型卷烟的国内烤烟型特征最不明显,国外烤烟型卷烟的国外混合型特征最不明显。[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对不同风格及产地的卷烟进行正确识别。  相似文献   

16.
FTIR光谱主成分分析鉴别不同产地青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3个不同产地的19份青稞(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种子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同产地青稞的平均红外光谱图整体上相似,借助指纹特征区域800~1 600 cm-1红外光谱,利用DP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超过99%,同时从荷栽图可知,3个主成分代表了样品在该段光谱上的主要信息,主成分空间中样品汇集成不同的类别,可基本鉴别不同产地的青稞.在某种程度上,样本分布密度稀疏,也反映了样本间的亲缘关系.该方法为无损鉴别不同产地青稞种子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可有效反映不同产地青稞种子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不同产地地枫皮快速鉴别并筛选出高药效成分的种质,利用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模型和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IMCA)对不同产地地枫皮药材进行检测,同时在主成分分析模型中提取载荷因子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各产地红外光谱经过SNV标准归一化后,主成分分析模型中前3个主成分能够分析出代表87%的样品变量信息,样本在主成分空间中聚集成为7个不同的类别。2)SIMCA模型能成功地对不同产地未知地枫皮样本进行预测且判断准确率均达100%。3)载荷因子分析表明,A、B及E产地样本地枫皮素、厚朴醇及芳香类化合物的含量比其他产地高,不同产地样品中芳香类物质差异主要体现在槲皮素含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不同产地地枫皮快速鉴别并筛选出高药效成分的种质,利用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模型和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IMCA)对不同产地地枫皮药材进行检测,同时在主成分分析模型中提取载荷因子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各产地红外光谱经过SNV标准归一化后,主成分分析模型中前3个主成分能够分析出代表87%的样品变量信息,样本在主成分空间中聚集成为7个不同的类别。2)SIMCA模型能成功地对不同产地未知地枫皮样本进行预测且判断准确率均达100%。3)载荷因子分析表明,A、B及E产地样本地枫皮素、厚朴醇及芳香类化合物的含量比其他产地高,不同产地样品中芳香类物质差异主要体现在槲皮素含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在花生病害鉴别中的应用。[方法]利用FTIR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花生褐斑病叶、黑斑病叶、网斑病叶和正常叶进行鉴别。[结果]样品的红外光谱图整体相似,只在1 750~800 cm-1范围内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有微小差异。对原始光谱图做二阶导数处理,发现3 600~2 800 cm-1和1 750~650 cm-1范围内的二阶导数谱差异明显。选取3 600~2 800 cm-1和1 750~650 cm-1范围做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所提取的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4.9%,分类正确率达到100%,聚类分析的正确率达到94.6%。[结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有望发展成为鉴别农作物病害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20.
共收集8个不同地区的17个珍珠样品原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设备分析收集样品的红外光谱(IR),通过对测试样品原始红外光谱(IR)的多点基线矫正、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选取合适的珍珠测试样品,采用平均值法建立选取珍珠样品的红外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对所有样品的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珍珠样品红外光谱与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比较相似度均大于0.97。对不同产地的珍珠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聚为不同类群。相似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相吻合。因此,该方法所建立的红外指纹图谱可用于不同产地珍珠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