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金艳 《防护林科技》2016,(12):102-104
2011-2015年,阜蒙县林业科技示范中心引进试栽夏果型树莓‘托拉米’‘米克’及秋果型树莓‘海尔特兹’‘秋红’等优良品种。经过5年的试验观察,其综合性状优良,适应及抗逆性强,具有优质高产等特性。为了使广大农户掌握树莓优良品种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了适宜阜新地区栽植的优良品种主要特征及特性,并规范了树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伊犁州林科院在国家三北局申请的推广项目——榛子优良品种培育及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近日得以立项,该项目是该院首次在国家三北局申请设立的林业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3.
经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批准,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了2010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跨区域重点推广示范项目——杨树优良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  相似文献   

4.
正《宁夏中部干旱带文冠果优良品种筛选及栽培关键技术示范》项目实施期限2018年-2020年,实施单位为吴忠市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配合单位为宁夏宁苗宁苗生态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吴忠市嘉誉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推广技术:本项目主要对文冠果有性繁育、优良品种嫁接繁育以及水肥一.体化节灌技术的应用推广,筛选出文冠果干旱地适生品种。  相似文献   

5.
以从美国引进的9个树莓和黑莓品种为研究材料,从物候期、经济性状和基生枝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初步筛选出了红树莓32号、7号、27号和黑莓58号等几个优良品种,为树莓和黑莓品种在石家庄地区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由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2009年度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泡桐优良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现已如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由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2016年度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安林189杨、安林193杨优良品种推广示范"已于2017年完成全部项目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过由安徽省林业厅组织的中期绩效评价。该项目在滁州市南燋区沙河集育苗基地建立安林189杨、安林193杨优良品种繁育圃2hm~2;在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乡、五河县临北回族乡新造安林189杨、安林193杨示范林共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我国红树莓产业发展现状,了解红树莓产业发展中的限制瓶颈,推进我国红树莓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赴东北三省对红树莓种植情况进行考察。总结的主要经验有:红树莓产业发展要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集中规模化发展优良品种,形成适于红树莓产业发展的种植经营模式及较长的产业链条。目前我国红树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标准化技术及国内培育的红树莓品种,产业结构单调,产业链较短。  相似文献   

9.
树莓在我国的引种栽培、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莓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花色苷、覆盆子酮、鞣化酸、水杨酸、SOD等成分,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和较高的药用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树莓引种栽培十分成功,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从树莓的引种概况、选育工作、苗木栽培及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树莓引种、育种、栽培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钟英 《技术与市场》2007,(11):27-27
树莓又称覆盆子、马林、托盘等,是多年生小灌木类落叶果树,定植后的第二年开始结果,第三年进入盛果期,管理条件好可丰产、稳产保持10年以上.树莓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国内外市场潜力极大,前景看好,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1.
<正>树莓酒、树莓果汁饮品特点: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清除氧自由基,提高免疫力,养颜美容,抗衰老2、鞣花酸:美白淡斑、保护细胞膜3、花青素:增强血管弹性、抑制炎症和过敏、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4、磷脂:有抗氧化、消炎、滋润等功能5、树莓酮:天然减肥元素、燃烧脂肪塑身6、水扬酸:天然阿司匹林、可镇痛,解热,抗血凝。长期饮用有益健康。饮用人群:适于所有成年人覆盆子代用茶含有可滋补强身、调整体质的类黄碱素,经痛、喉咙痛和口疮疼痛时,覆盆子茶具有很好的  相似文献   

12.
海尔特兹树莓的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尔特兹(树莓),是经多年人工选育出的树莓的优良品种。耐酸、抗寒、根蘖性强,树莓果鲜食,风味独特,口感好。也可直接用于各类食品加工业,如果汁、果酱、果粉、果酒、糕点等,而且被开发运用于美容、香精、减肥、染料、医药等多个领域。产量高,收入好,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文章主要介绍了海尔特兹(树莓)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新疆适生优良树莓品种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莓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俗称托盘,山莓果,悬钩子.东北及新疆地区称其为马林果.中草药称其为覆盆子,人工培育的栽培品种在园艺学上称其为树莓.所以在果树分类学中分属于树莓属,而在植物分类学中分属于悬钩子属,树莓按其果实特点可分红莓和黑莓两大类.树莓浆果酸甜可口而且有香味,宜加工饮料、果汁、果酒、果酱、罐头等系列食品.由于树莓含有丰富的黄铜类、VE、SOD、r-氨基丁酸等抗衰老物质,从而逐渐被运用于医学、化妆品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专家介绍     
李金柱,女,40岁,博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现为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植物营养、林木养分管理与平衡施肥技术的研究工作。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主持了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的合作项目“板栗养分管理技术研究”和湖北省农转资金项目“生物质能源树种乌桕优良品种规模化繁育中试与示范”;参加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北部边缘区油茶良种应用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和“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涩柿和甜柿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生物质能源树种乌桕新品种定向选育研究与示范”、中央财政推广项目“‘八月红’等板栗新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等10余项课题的研究。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2项,参与制定油茶、乌桕丰产栽培地方标准3项,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分析了树莓和黑莓的栽培历史、现状以及优良品种引进和选育的进程。提出了在我国发展树莓具有广阔的前景。同时指出了树莓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陕北枣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陕北十万亩矮密丰产示范园建设》项目实施以来 ,我们课题组经过试验、示范 ,总结出一套陕北红枣高产优质技术 ,现总结如下 ,以供参考。1 品种选择  陕北黄河沿岸是全国优良制干枣的优生区。该区品种配置应以当地红枣品种为主 ,适当发展一些外引优良品种。适宜发展的优良品种为中阳木枣及其优良变异类型 (如佳县油枣、绥德大枣、清涧条枣、延川木条枣等 )、赞皇大枣、方木枣、骏枣等 ;适当发展一些优良兼用和鲜食品种 ,如狗头枣、脆枣、梨枣等。通过优良品种及优良变异类型的优树选择 ,建立了采穗和示范园 ,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2 优…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2月20日,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辽宁7号等3个核桃优良品种推广"项目通过河北省林业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针对河北省核桃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前期筛选的基础上,对丰产性、抗寒性优良的辽宁7号等3个核桃优良品种,在涉县、赞皇、平山、遵化和卢龙5县(市)进行了示范推广。建立嫁接苗示范园232 hm2,平均成活率97.4%;实生树改接建园543 hm2,改接成活率98.8%。4年生嫁接树产量92.7 kg/(667 m2),5年生树产量235 kg/(667 m2),推广面积达775 hm2。通过项目培训和宣传带动,促进了当地核桃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促进河北省山区农村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甜柿良种“宝盖柿”和“阴阳柿”是湖北省从众多单株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经过这两个优良品种推广示范,总结出了一整套丰产栽培技术,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发展甜柿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树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半灌木性果树。本属共有30 0多个品种 ,我国约有 15 0个 ,且分布很广。目前栽培的优良品种大部分引自国外 ,我们栽培的品种为红树莓。现将树莓栽培的成功经验作一简单的介绍。1 树莓的生物学特性树莓的植株由多年生根系和 1年~ 2年生地上部分组成。1.1 树莓地下部分结构树莓的地下部分由根下部和侧生不定根组成。根状茎由多年发出的枝条基部构成 ,每年在新基生枝条上部发生不定根。树莓根系浅 ,不耐旱 ,也不耐涝。1.2 地上部分春季 ,树莓株丛的 1年生枝和 2年生枝同时生长。1年生枝由基生芽萌发抽枝 ,改土后长成 1…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定株、定期对14个黑莓、树莓品种的物候期进行观察,基本掌握了各品种在南京地区的物候期和各生育期维持的时间,为其优良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了依据.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黑莓与树莓各物候期存在差异,总的来看,黑莓品种一般在2月中下旬萌芽,3~4月展叶,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开花,花期平均(28.67±5.98)d,5月坐果,果实6月上旬至7月上中旬成熟,果熟期(28.78±6.44)d;树莓品种多集中在3月上中旬萌芽,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果实5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