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我国产生了数量巨大的农民工群体,他们在城市就业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通过对在江苏省南京市就业的农民工进行大量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其就业、收入福利、劳动强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情况。将劳动强度纳入劳动净收益的考察范畴,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SL)分析相关因素对农民工就业净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南京市就业的农民工收入水平略低于城镇职工,同时面临劳动时间长、社会保障差等问题。但从农民工的自身特质角度出发,这有可能是其在家庭决策背景和有限经济收入下提高当期收入水平目的下无奈的理性选择。实证结果表明,考虑到劳动成本,农民工就业收益更加不理想。女性农民工比男性就业状况更差;就业经验的积累不能带来就业状况的改善;农民工整体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尚未达到能够显著改善就业状况的水平;劳动技能落后,常不适应用工需求,对就业状况无突出帮助;不同行业农民工收入水平相差不大,但劳动时间存在差异;农民工就业的单位性质显著影响收入,但对劳动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6):114-117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农民工群体就业代际差异逐渐突显出来,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在发生变化。根据淮安、常州两市调查数据,用就业流动率来衡量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基于代际视角,对农民工就业流动率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统计,并对其建立稳健OL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调查研究表明,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代际差异明显,升职机会对两代农民工均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性别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远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种"半城镇化"的现象给农民工融入城市和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带来双重消极影响。本文利用2019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农民工市民化的调研数据,建立江苏省农民工落户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t模型。结果表明: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农民工个体特征、劳动特征和家庭特征均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尤其是农民工劳动特征中工资收入、单位性质等变量对落户意愿影响显著,城镇就业质量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作为包含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与身份融入三方面的综合融入过程,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提升会显著促进该群体的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其中,经济融入主要提升农民工作出土地流转抉择的可能性;社会融入明显拓展了农民工土地流转的对象范围;心理及身份融入则主要对农民工土地流转期限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但由于中央对农民工的保护性政策倾向,城市融入度对农民工土地退出的影响却并不显著。细化出不同融入指标对农民工土地流转行为的差异性影响,旨在为我国新时期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农村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加快,催生了农民工这一新的群体,而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这一特殊人群在社会化进程中缺乏公平对待与保护,渐渐成为社会弱势群体。本研究在研究国际劳工组织体面劳动的基础上,界定河北省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基本概念,阐述河北省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现状。同时以河北省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者为调查对象,对就业权益保障与考察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河北省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分别从人力资本水平、收入水平以及劳动关系三个角度提出改善河北省女性农民工的对策建议。旨在通过研究不断加强对河北省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社会保护,维护这一群体的劳动权益,实现河北省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真正的"体面就业"。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通过实证分析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以期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助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法/过程】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运用二元Logit模型,研究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1)就业质量会显著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2)工资收入、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会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而工作时长会降低农民工的落户意愿;(3)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与代际差异,对女性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更大。据此提出促进公共就业服务、重视工会等团体组织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性实施政策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城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工留在城市的决策受到其城市归属感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选用福建省农民工就业与城市融入调查的数据,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医疗服务、就业服务和住房保障的满意度对城市归属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子女教育满意度对城市归属感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医疗服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男性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就业服务住房保障的满意度对女性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谋求工作,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愈发强烈。该文采用2016年卫计委动态人口监测数据中隶属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农民工样本数据,利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基本公共服务对不同代际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老生代与中生代农民工,无论是与就业身份相关联的基本公共服务,还是与公民身份相关联的基本公共服务,均对其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青生代农民工群体更为关注与眼见利益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如医疗保险与失业保险等。  相似文献   

9.
2亿多名农民工的稳定就业是我国城镇化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基于南京市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项有序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性、20-40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较低,建筑装潢业、批发贸易零售业和制造业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高于其他行业,私营和个体性质单位就业的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则显著低于其他所有制单位,参加单位社会保险的农民工就业稳定性较高。就业稳定性在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水平三个方面存在着显著性的类别差异,并且年龄、受教育程度两个因素对就业稳定性类别差异的影响较强,而职业技能水平因素仅产生较弱的影响。因此,建议从改善人力资本特征和就业特征着手适当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全国2606份农民工个案调查,研究金融海啸冲击下提前返乡的两代农民工在新情况下的就业选择差异。首先,结合农民工代际差异的一般特征,对"今后打算"、"在家乡的就业方向"等农民工选择情况进行了对照描述统计;其次对"今后打算"、"留家打算"等问题进行显著性检验,验证其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两代农民工在"是否留继续回城务工"、"在家乡的就业方向"等方面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相关就业政策制定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构建“比较内容-比较理论-比较维度-心理机制”的分析框架,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和省级匹配统计年鉴数据,运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收入和阶层定位比较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民工幸福感受到收入和阶层定位在横向和期望值两个比较维度的影响,即相对剥夺与隧道效应心理机制是新时代农民工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而收入和阶层定位纵向比较却与农民工幸福感无显著关联。新时代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关注农民工不同社会比较心理机制的演变逻辑,促进农民工在精神层面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2.
李艳  魏晋  邓良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47-4650
基于人地协同视角,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诊断成都平原城乡统筹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区域土地利用战略框架。结果表明:成都平原人地关系整体上不协同,人地"剪刀差"负效应有扩大趋势、土地利用总体较粗放、土地利用规划与相关规划缺乏有效衔接、部分地域功能模糊、农村生境问题突出和非农就业不畅等,都是区域城乡统筹进程中人地关系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此,应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战略、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农村土地生态整治修复战略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战略,构建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战略体系,促进成都平原人地关系协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农民利益保障的内涵,从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业结构层次、促使农民土地意识变迁、增强法制观念等方面论述了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在农民利益保障中的作用,分析了河南省"三化"进程中农民利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化就业、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农民工权益保障四个方面论述了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提出了保障措施及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勇  周宝同  杨康 《农学学报》2017,7(5):69-75
为了促进隆昌城乡统筹的快速发展,在对隆昌实地考察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应用SWOT态势分析方法对其城乡统筹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隆昌县具有发展历史悠久、交通区位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成渝经济区的确立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等优势和机遇;同时,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开发程度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面临外部其他区域竞争的威胁等劣势和挑战。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隆昌今后应紧抓成渝经济合作机遇、加大技术和资金扶持力度、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和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等发展策略,以促进隆昌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考察、调研与政策研究,在充分分析黑龙江省城乡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实现差距基础上,总结出黑龙江省城乡发展现状"低、虚、弱、小"。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黑龙江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城乡共同加快发展,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实现"八大经济区"建设构想为依托,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为保障,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五个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上海浦东郊区为例研究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现状,分析了城市化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生活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快速城市化地区政府应进一步在征用地、就业、社会保障和财政等方面制定并完善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保障水平的政策和措施,以期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完善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城市化对居民液态奶消费的影响,从农民工消费角度出发,基于2014年在我国5省调研得到的截面数据,采用Heckman两步法分析城市化影响液态奶消费的途径。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下,居民收入、市场发育程度、居民消费习惯对液态奶消费增长的贡献依次增大,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消费习惯的贡献更加明显,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收入和市场发育程度的贡献相对突出;消费选择是影响液态奶平均消费水平的关键,而且相比于农村居民,农民工的消费习惯正在接近城市居民。根据分析结果,做出了液态奶消费增长预测,建议以培养消费习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工保障水平作为促进居民液态奶消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桶栽方式,研究不同pH(5.0、7.0、8.5)营养液对甘蔗组合RB85–5156×云瑞05–407、云瑞06–3501×Tolodo、粤糖94–128×赣蔗75–65、ROC6×云瑞05–733、VMC87–95×云瑞05–171(分别记为A、B、C、D、E)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pH 7.0处理下,B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茎径最大,在pH 8.5处理下,A、C、D、E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最大;②C、D、E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pH 5.0时最高,B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pH 7.0时最高。整体而言,A、B、C、D、E组合实生苗在营养液pH 7.0和pH 8.5处理下的根系形态和植株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分析台湾运动休闲相关系所毕业生就业状况。了解台湾社会对休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就业趋向、就业质量等方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地区休闲相关本科就业趋向排名前三的分别为:餐饮类、旅游类、服务类行业,研究生就业趋向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教育类、服务类、餐饮类行业。而中国大陆则一边倒的均为教育类,分析海峡两岸休闲专业就业趋向现状及原因,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中国大陆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