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武运粳30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地区及苏南地区种植。溧阳市自2013年起引进试种该品种,表现为产量高、米质优、抗病和抗倒性强。为进一步加强"武运粳30号"的推广应用,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武运粳24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运粳24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2010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笔者根据该品种特性,简单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利于该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晚粳稻“武育粳20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育粳20号"原名"武2401",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选育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熟期适宜、穗粒结构合理、分蘖力较强等特点,适宜在江苏苏南稻区及上海、安徽等相应稻区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稀播,培育壮秧,适当密植,主攻大穗,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4.
新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种 《农家致富》2014,(5):22-23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312。来源与类型:原名“镇稻683”.由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运粳21号/武香糯2402杂交.于2007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糯稻品种。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武运粳27号原名“武运2743”.是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和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加45/9520E武运粳21号.于2007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作迟播稻种植。武运粳27号201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09。已申报国家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7171E.  相似文献   

6.
武陵粳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粳1号系由扬州大学、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江苏省种子管理站共同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种,于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审定.该品种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定向改良武育粳3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通过多代回交选育而成,保持了"武育粳3号"丰产稳产优质的特性,而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大幅提高,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2009年该品种在江苏省适宜区域内广泛布点试验示范,各示范点均表现现出良好的抗病性能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武运粳31号"是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晚粳新品种,通过2013、2014年的多点种植试验,总结分析了该品种在苏州地区的机插种植表现,并依此总结了其在苏州地区适宜的机插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武运粳31号"在苏州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近年来在江苏地区推广的部分水稻新品种为材料,比较研究其抗病性和产量特性。结果表明,"苏稻5号"和"武运粳23"两个品种抗病性表现较好,稻瘟病发病率很低;"宁94140"、"镇稻18"、"武运粳23"和"苏稻5号"四个品种单产表现较好,亩产700kg以上;综合该两因素,"苏稻5号"和"武运粳23"两个品种表现较好,适合在南京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武运粳31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于2010年育成的高产优质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江阴市于2015年对"武运粳31号"进行了引种试验。为促进该品种在江阴市的推广种植,介绍了其引种表现,并总结介绍了该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武运粳30号"是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江苏省宜兴市于2013年引进"武运粳30号"并进行试种、示范,结果该品种表现出优质、高产、多抗等特点,综合性状突出。为促进"武运粳30号"在宜兴市的进一步种植推广,介绍了"武运粳30号"在宜兴市种植的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并从培育适龄壮秧、大田移栽、科学肥水运筹、提高水浆管理水平、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总结了该品种在机插种植方式下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机械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苏种 《农家致富》2013,(10):24-25
一、武粳152004年江苏审定,编号:苏审稻200418。品种来源:原名"优粳5356",属早熟晚粳稻品种,由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以早丰9号/春江03//武运粳7号杂交,于1999年育成。适应范围:该品种产量水平较高,抗性好,品质  相似文献   

12.
"武育粳18号"是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育成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抗逆等优点,适宜在江苏太湖稻区及上海、安徽等相应稻区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稀播、培育壮秧、适当密植、主攻大穗、加强肥水管理、注意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3.
"武运粳29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常规粳稻品种,201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以2013年丰产方资料为依据,研究、探明了"武运粳29号"目标产量700kg/667m~2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摘要:信粳638是由合肥信达高科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金谷荃银科技有限公司以嘉65(嘉48//嘉37/嘉51)作母本、武粳15号(早丰9号//春江03粳/武运粳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粳型常规水稻。参加安徽省中粳早熟组试验,经过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于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稻20211092。适宜在安徽省一季中粳稻区推广种植。本文重点介绍了信粳638的选育经过,以及参加安徽省中粳早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综合表现,且归纳总结近两年多点示范种植集成的栽培技术及对该品种未来推广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武运粳七号A"系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育成的粳型不育系,该不育系于2001年9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用其配置的组合"常优1号"(武运粳七号A/R254)在苏南、浙江等地已种植2万多亩,该组合不仅表现高产,而且优质、抗性好,现已成为苏州市主要推广的组合,现就其不育系的特性及高产繁殖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武运粳24号"在江苏沿江稻区的全面推广,笔者介绍了"武运粳24号"的种植表现及生育特点,并总结了该品种的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常农粳3号"原名"96-32",由江苏常熟农科所用"武运粳7号/常农粳2号"杂交经连续两年海南加代,于1999年选育而成,是一个集优质、高产、多抗、熟期适宜于一体的优良中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2001年12月28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8.
武育粳18号为中熟晚粳品种,由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培育而成,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0511),适宜在江苏省太湖稻区东南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1主要特征特性武育粳18号全生育期162 d左右,5月20日左右落谷,9月5~8日抽穗;叶色淡绿,株型集散适中  相似文献   

19.
"武育糯16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培育的粳糯稻新品种,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审定(编号:苏审稻200411)。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早熟、穗粒结构合理、分蘖力较强等特点,适宜在江苏、安徽北部、山东南部及河南等同纬度地区种植。其栽培要点:适时稀播,培育壮秧,适当密植,主攻大穗,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20.
武香粳671原名武671,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和靖江市靖丰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培育,202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出丰产稳产性好、产量潜力高、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等特点,适宜在江苏沿江、苏南稻区和安徽单季晚粳稻区种植。该文介绍了武香粳671的选育经过、中间试验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种植人员对该品种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