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部对语文教学标准提出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得到没得熏陶"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实现学习上的进步。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将情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为提出将情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和教学顺序的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和难点,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重视教学总结,改革传统的实验和实习模式,丰富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等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学生学好园林树木学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来华留学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来华留学教育中加强地方文化教学可以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留学生活并激发他们在当地学习、生活的兴趣。可通过强化教师和来华留学生地方文化意识、课程中增加与地方文化相关的内容、课堂教学和课外体验相结合等方法,多角度、多途径提升地方文化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职篮球教学既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广篮球文化的主要途径。作为一种竞技运动形式,篮球在历史发展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将篮球文化融合到高职篮球教学中来,对于促进提高篮球教学质量,丰富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高职篮球教学实际出发,对篮球文化的融合及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对提高高职篮球教学质量,推动篮球文化普及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陈辉  刘煜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773-7774
探讨了观赏植物与文化课程开设的意义,通过观赏植物认知,强化文化感悟,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分析了课程创新特点。课程内容创新包括文化内容融入植物识别、植物形态特征加强文化意境感染;教学方法创新指通过植物市场调查、学生参与教学、进行主题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品味和弘扬文化。旨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观赏植物及植物文化,最终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本门课程的作用,将地方历史文化融入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深刻挖掘旅顺地方历史文化,将其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是地处旅顺地区的地方高校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相融合的产物,对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和形成终身体育观念至关重要。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和社团体育活动开展密切相关,对校园体育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要科学设置体育课程,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涵,促进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既要求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健全的人格。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课堂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思政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必须通过具体知识的渗透才能达到目的。在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中,探讨通过回顾我国数学的发展历史,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的思考方法等方面来体现数学是与数学文化进课堂的意义,以期寻求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使高中语文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样,给高中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效提高了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语言作为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基础,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学中,把语言作为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作为一名专门从事语言教学的大学教师,如何让学生有兴趣有效率的学好外语,一直是我以及我的同事们苦心钻研的部分。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了解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有助于更好更快的掌握语言学习。所以,《日本国概况》课程的学习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是很重要的。《概况》课程要求学生对日本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课程对象是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在此课程开课之前,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些了解。如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准确更具有实用性?本论从《概况》教学的现状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出发,介绍了在教学中的几个改革实践,为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育人文精神、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从执教者的角度来说,要想打破大学语文课程山重水复的尴尬处境,当务之急是要更新教学理念,提升大学语文的课程内涵.执教者要奉行“大语文”教学观,立足文化视角进行教学,深入挖掘课程的文化品质,以“文”化人,就能激活教学内容,从而唤醒师生的创造激情.  相似文献   

12.
网络教学环境是基于新的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本文在分析医学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将网络教学环境应用于医学教学的必要性;通过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研究了"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教学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关键技术和系统特色。实践证明网络教学系统应用于"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究其实质来说是对外语言文化的推广。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基础上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一定要把文化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安徽对外汉语教学具有较长的历史,但同周边省份相比,发展缓慢。文章从汉语国际推广的视角,分析了本地文化资源的利用对发展安徽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从留学生教学和对外汉语专业建设两个方面提出如何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对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某高职高专院校中开展调查问卷的方式,发现该课程授课存在学生兴趣不高、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网络干扰授课、授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论文结合作者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授课经验,提出了改变授课模式、增设培训课、构建网络平台、设置新的评价机制和培训双师型教师的对策。实践证明,这些对策对于提高本课程教学水平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课程是汉语中、高级阶段的必修课程,是留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平台和窗口。通过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化课程,可以加深他们对汉语这种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这门课程的看法,调查结果使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文化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学习者的真实需求和想法,致使中国文化课的出勤率和学习效果比较低。教师只有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调整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够提高课堂上中国文化学习的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个地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地区文化传承有着突出的作用,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培养,特别是坚定文化自信教育尤为重要,这更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对于思政课坚定文化自信部分的教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本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将地域文化资源与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将安徽滁州地域性的音乐文化引入高等院校,是近年来音乐教育领域提倡的地方高校特色办学的亮点。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滁州地域性音乐文化素材,将之与音乐创作教学课程相结合,合理设置相关选修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使高校音乐教育承担起传承地域性音乐文化的责任付诸于行动,使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根植于地域性音乐文化的土壤之中。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是我国"四大文化国粹"之一,高校太极拳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对弘扬与传承太极拳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将高校太极拳课程教学与社团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促进高校太极拳社团健康发展,更为高校太极拳教学提供新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课肩负着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重任,如今却陷入尴尬境地。在教育功利化和大学语文教学自身存在问题的双重影响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国学教育意义在不断散失。本文以传统文化为视角,探讨大学语文课程的困境与出路,以期结合现代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使语文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有其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我们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一是发掘教学内容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之中。二是适当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之中。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和调研,提出了相关实现路径:做好教师培训;挖掘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拓展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