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为进一步解决苦丁茶饮料加工,贮藏过程中的护色,防混浊,防沉淀等技术难题,选用4种天然添加剂(植酸,葡萄糖酸-δ-内酯,甘草酸,V-C)或其组合对苦丁茶饮料进行保鲜,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物理性状,相对沉淀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培养等方面来评估保鲜效果,以筛选出有效天然添加剂,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添加剂对苦丁茶饮料的护色,防混浊,防沉淀的协同增效作用不够理想,但在单一添加剂中,V-C,甘草酸和植酸能有效保鲜,且以V-C最好,甘草酸次之。  相似文献   

2.
苦丁茶饮料加工技术的研究Ⅰ.原料配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开发苦丁茶饮料提供依据,通过设置不同的原料组合,采用以感官审评为主,结合测定茶汤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的方法,对加工苦丁茶饮料的原料配伍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采用苦丁茶、绞股蓝、乌龙茶的质量比10:10:80配制,以1:120的茶水比进行浸提,有利于改善苦丁茶的感官品质及其饮料加工、贮藏中的保鲜性能。  相似文献   

3.
发酵型普洱茶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保健普洱茶饮料。[方法]以云南普洱茶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酵母菌共生发酵,考察了普洱茶浸提和茶饮料发酵过程中主要风味物质的变化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并对茶饮料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参数进行详细探讨。[结果]发酵型普洱茶饮料最佳加工工艺为茶水比1∶8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15 min;接种最佳条件为保加利亚乳杆菌(Lb)和嗜热链球菌(St)按1∶1接入,接种量4%,38℃下发酵8 h后接入0.2%酵母菌,28℃下发酵24 h;调配p H 4.5,蜂蜜添加量为4%;温度135℃,5 min瞬时灭菌。[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发酵茶饮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绿茶鲜汁饮料为对象,研究灭菌及贮藏老化处理对绿茶鲜汁饮料的感观品质及相关生化成分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茶树品种绿茶饮料的加工特性.结果表明:菊花春和浙农121品种有较高的浸出率,分别达到27.71%和24.71%,但处理间除菊花春外其余差异不明显.高温灭菌和老化处理过程中,菊花春和福鼎饮料汤色变化较小,明度的变化率分别为0.77%和1.25%,故品质较为稳定.多酚类含量以鸠坑和福鼎品种较高,分别达到1.557和1.377 g.L-1;而碧云和龙井43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达到0.409和0.242 g.L-1;碧云和浙农121咖啡因含量较高,分别达到0.735和0.662 g.L-1.而感观评定结果表明,菊花春和福鼎滋味品质较好.从提取率、色差、滋味品质、浑浊度变化等角度综合考虑,菊花春、福鼎品种较适宜于绿茶鲜汁饮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绿茶饮料微波灭菌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微波技术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不同微波功率对绿茶饮料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在700 W功率下,随着灭菌时间延长,卫生检验趋向合格同时茶汤色泽加深.作用时间120 s,不同灭菌功率的茶汤色泽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得到700 W、120 s和30 mL的微波灭菌组合,对绿茶饮料的色泽稳定和灭菌效果都是较为理想的.  相似文献   

6.
以铃铛果为主要原料,研究了铃铛果和红枣复合饮料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复合饮料的配方与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铃铛果汁和红枣汁1∶1情况下添加量为33%,蔗糖用量为9%,柠檬酸用量为0.05%,复合稳定剂的添加量为0.03%,115℃,灭菌5min,产品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绿豆为原料,研究α-淀粉酶对绿豆粉酶解工艺.[方法]以离心沉淀率作为指标,通过对料液比、酶解时间、加酶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测定饮料沉淀率以确定酶解绿豆饮料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结果表明:料液比1∶11,酶解时间110 min,温度65℃,中温α-淀粉酶添加量200 U,绿豆谷物饮料酶解效果最佳,在该条件下离心沉淀率为29.68%.[结论]酶解后饮料的沉淀率降低,产品口感爽滑,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绿茶饮料汤色褐变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加工和贮藏期间,绿茶饮料汤色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褐变.综述了绿茶饮料汤色褐变的机理以及原料选择、浸提方法、灭菌处理、贮藏条件及绿茶饮料护色技术等因素对茶汤汤色变化的影响,并对茶汤的护色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胡燕  陈忠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703-7704,7707
[目的]对用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为利用茶叶浸提液发酵制备饮料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茶叶为原料,加入100倍的水,在60℃下浸提15 min,浸提液中加入糖、乳粉等原料进行乳酸菌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乳酸菌发酵的几个因素(乳酸菌接种量、加糖量、加乳粉量、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得到乳酸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叶浸提液中加蔗糖量为8%,加乳粉量为13%,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6 h。[结论]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制作的茶饮料,既有茶的各种香味物质和营养成分,又有酸奶的营养成分,而且风味好、品质佳,是一种集营养和保健作用于一体的多功能饮品。  相似文献   

10.
用国标方法,对保质期内胀袋的酱卤豆干制品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进行检测,并对分离出的单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和鉴定。另取样品高压灭菌后两两分组,添加等量的上述分离菌种,然后再分别按照100℃10 min、100℃15 min、110℃10 min、110℃15 min、121℃10 min、121℃15 min、121℃30 min的灭菌条件进行灭菌,灭菌后,每组样品中的一份放入36℃培养,另一份放入4℃冰箱冷藏,10 d后,观察灭菌效果。结果显示,保质期内胀袋样品中的菌落总数在7.2×105~6.5×108g~(-1),但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氏菌均未检出。除100℃10 min、100℃15 min、110℃10 min、灭菌处理的样品有大量微生物增殖,110℃15 min组有少许微生物增殖现象外,其余灭菌组均未出现异常现象。从产品口感和经济角度考虑,最终确定121℃10 min为最佳灭菌条件。  相似文献   

11.
当前许多代用茶饮料,因其特殊的药理作用和饮用价值,深受消费者欢迎,而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一带的小叶苦丁茶,不仅具有醒脑提神、清热解毒、降压减肥、清火明目、健胃消积等多种药用功效,并且具有香气独特、滋味醇和、进口微苦、回甘爽口的独特品质而被我国民间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清凉饮料。  相似文献   

12.
南瓜带肉汁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鲜南瓜研究南瓜肉汁饮料的工艺流程,着重探讨影响南瓜带肉汁饮料稳定性的因素以及加工工艺对南瓜风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工南瓜带肉汁饮料宜采用二次均质工艺,并选用0.12%CMC-Na+0.10%琼脂作稳定剂;当预煮时间为15min,二次灭菌采用变温方式,即第一阶段灭菌温度为65℃,时间15min,第二阶段灭菌温度为85℃,时间15min时,南瓜带肉汁饮料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灭菌对糖化酶生产的影响。[方法]针对糖化酶的生产工艺确定灭菌方法及操作要点。[结果]空消压力0.10~0.12MPa、时间1 h;实消压力0.10~0.12 MPa、温度121~123℃、时间45 min;空气加热至约50℃,相对湿度≤60%,再进入总过滤器。[结论]通过空消、实消、空气除菌后,控制通风量和压力从而控制泡沫,可保障糖化酶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绿豆为原料,添加不同的稳定剂优化绿豆饮料的稳定性。【方法】以绿豆饮料离心沉淀率为指标,在调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三聚磷酸钠(STPP)、六偏磷酸钠(SHMP)3个单体稳定剂影响绿豆饮料稳定性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稳定剂配比。【结果】结果表明,当复合稳定剂CMC-Na、STPP和SHMP的添加量分别为0.02%、0.10%、0.06%时,绿豆饮料的离心沉淀率最小值为9.19%。【结论】降低沉淀率,部分解决绿豆饮料沉淀问题,为绿豆饮料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非水滴定和HPLC对绿茶饮料中糖精钠含量测定的比较,研究得到3种方法对绿茶饮料中糖精钠的平均含量测定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糖精钠含量的标准偏差为0.87%,相对平均偏差为2.7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9.8%,RSD2.39%;非水滴定法测得糖精钠含量的标准偏差为0.67%,相对平均偏差为2.0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4%,RSD1.81%,HPLC法测得糖精钠含量的标准偏差为0.70%,相对平均偏差为2.1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9.9%,RSD2.02%。结论表明非水滴定法的标准偏差、相对平均偏差相对较小,平均加标回收率也相对较高,说明使用非水滴定法测定绿茶饮料中糖精钠含量具有更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红茶菌以紫枝玫瑰花瓣和白砂糖为原料,进行玫瑰花醋饮料发酵工艺研究,为红茶菌及玫瑰花的优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针对不同玫瑰花瓣添加量(0、2%、5%、8%、11%)、糖添加量(0、4%、7%、10%、14%)、菌液量(5%、10%、15%、20%、25%)及发酵温度(25℃、28℃、30℃、32℃、35℃),进行7 d发酵时间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L9(34)的正交试验,根据产品的感官评价选出最优组合,对最优组合产品进行不同发酵时间的香气成分、总酚和总酸含量检测;最后筛选产品的最适灭菌温度。【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玫瑰花瓣添加量5%、菌液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温度30℃的玫瑰醋发酵液的感官质量评分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玫瑰花醋饮料发酵最优工艺组合为玫瑰花瓣添加量5%、菌液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温度30℃,发酵7d的口感最佳。玫瑰醋发酵液中香气中主要成分为醇类、酯类和酸类;根据总酚含量和总酸含量的变化,以发酵7 d时样品感官评价最佳。80℃灭菌15 min能够保持发酵液风味不被破坏,保留部分益生菌,室温放置38 d感官不发生明显变化和产生沉淀。【结论】红茶菌发酵玫瑰花醋的最优工艺为玫瑰花瓣添加量5%、菌液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10%、30℃发酵7d,产品80℃灭菌15min。  相似文献   

17.
采用FRAP、DPPH和ABTS 3种方法测定了8种市售茶类饮料的抗氧化活性并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其总酚含量。结果表明:8种茶类饮料在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方面是很好的抗氧化剂来源。在FRAP和ABTS试验中,绿茶饮料的抗氧化活性最强,TEAC平均值分别为5 878.66、7 266.99 μmol/L,红茶饮料的抗氧化活性最弱,TEAC平均值分别为2 748.40、3 478.71 μmol/L;在DPPH试验中,红茶饮料的抗氧化活性最强,VCEAC平均值为20 406.10 μmol/L,绿茶饮料的抗氧化活性最弱,VCEAC平均值为17 481.76μmol/L;总酚含量结果表明,绿茶饮料450.76 μg GAE/mL>乌龙茶饮料357.91 μg GAE/mL>红茶饮料247.83 μg GAE/mL。此外,试验结果显示,茶饮料的总酚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并不一定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四川苦丁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四川苦丁茶氨基酸组成以及多酚类、可溶性糖和无机元素等含量,并和大叶冬青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绿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四川苦丁茶植物是一种内含物较丰富,代谢类型、品质特征等有别于大叶冬青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绿茶的营养保健型饮料资源。  相似文献   

19.
无公害苦丁茶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丁茶是一种名贵的饮料作物,简述了无公害苦丁茶生产基地选择、规划、种植,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和草害防治,茶树修剪和茶叶采摘等各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椰汁、蜂蜜、绿茶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白砂糖,探索椰汁蜂蜜绿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并对影响饮料稳定性的杀菌条件与乳化稳定剂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来确定椰汁蜂蜜绿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椰汁添加量120 ml,蜂蜜添加量0.8%,绿茶浸出液添加量120 ml,白砂糖添加量为5%。在复合饮料中添加0.2%单甘脂、0.2%的CMCNa作乳化稳定剂来提高饮料的稳定性,采用的杀菌条件为高压121℃,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