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花生气力输送技术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力输送在输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应用范围广、涉及学科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气力输送技术的应用和特点入手,分析该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可知气力输送相对其他机械式输送方式具有设备结构简单、输送方向任意可调等优点,但也存在动力消耗大、输送物料尺寸受限等缺点,总体来看可适用于输送花生。同时,通过对不同类型气力输送装置的分析,结合花生自身生物与物理特性,系统梳理影响花生气力输送的主要因素,包括花生外形、容积密度、滑动摩擦角、休止角等花生自身生物物理特性,针对花生气力输送过程中荚果损伤率高的问题,归纳分析花生荚果和果仁的破壳和破碎挤压力学特性,同时还总结分析气流速度对花生气力输送的影响。最后,详细阐述和分析气力输送技术在花生播种、收获及产后加工等关键生产环节的应用现状,为气力输送技术在花生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气力输送是一项涉及流体力学等多领域的具有输送效率高、占地少、经济并且低污染等优点的技术。本文介绍了气力输送系统,概况了气力输送系统的分类以及各类型的应用领域和气力输送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气力输送过程中粮食破碎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粮食颗粒气力输送过程中易造成破碎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输送过程中易造成粮食破碎的原因;采用单颗粒球形模型对粮食输送速度与粮食颗粒破碎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研究;最后,基于能量理论建立了气力输送过程中小麦颗粒破碎率的数学模型。本文研究成果将为气力输送机械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针对4FY—0.8B型生物质固化燃料成型车输送系统中,标准式旋风分离器占用空间大和输送管道等输送部件输送不通畅的问题,分析生物质原料颗粒在气力输送过程中不同风量对输送效率的影响,设计并改进其输送系统的结构和参数。通过试验仪器测定生物质原料的基本物理特性参数,验证生物质原料气力输送的基本条件;基于风机风量理论分析及试验验证,最终确定最佳风量以及分离器等其他输送部件及参数。其结果为最佳风量为700m3/h左右时,生物质固化燃料成型车输送系统的输送效果最佳;生物质固化燃料成型车输送系统中分离器的设计尺寸为筒体直径350mm、总高1 130mm;钢制输料管直径为160mm;配备功率2.2kW的离心风机,提供1 264m3/h的风量,3.596kPa的压力;配备功率为0.75kW关风机,容积为4L/r。  相似文献   

5.
气力输送技术可在很大程度对农业机械进行结构简化,降低成本和提高作业效率,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播种、施肥和捡拾收获等物料输送装置中。了解气力输送技术的特性以及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现状,对于提高农机作业效率、促进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农业物料气力输送特性、气力输送技术在农机领域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大量文献调研分析和归纳总结。根据正负压输送的不同特点,对气力播种、施肥、收获捡拾机械装备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分析和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农业领域气力输送应用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气力输送方式存在易堵塞、精度稍低的问题,能耗较大的问题以及相关基础研究不足的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优化结构、配套监测系统,提高工作可靠性;改用效率较高的智能风机,降低能耗;加强基础研究,充分利用仿真等研究手段,进一步促进气力输送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花生捡拾收获机作业中因缺少高效顺畅残秧输送收集装置造成花生秧浪费的生产实际问题,设计一种秧蔓气力输送装置.阐述秧蔓气力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确定秧蔓气力输送装置方程及关键参数间的关系,分析输送气流及关键结构对残秧速度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DEM-CFD气固耦合仿真,分析左风机转速、主输送管高度、...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面粉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小型面粉加工成套设备(以下简称小型机组)生产厂家逐渐增多,气力输送理论也被各生产厂家普遍接受和采用。气力输送应用在小型机组上具有改善工艺效果和劳动条件、运行平稳可靠、制造成本低、使用维修方便等优点,但小型机组气力输送风网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机组的电耗、噪音等性能。因此,合理选用气力输送参数与设备,对提高机组的技术水平,促进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1气力输送主要参数选择1.1输送物料量输送物料量是小型机组整个气力输送风网设计的依据。各提料管的输送量是由工艺过程流量平衡决…  相似文献   

8.
稻壳气力给料装置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可靠输送稻壳,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小型稻壳气化或燃烧装置的非机械阀气力给料方案。通过试验考察了给料系统的输送能力、调节范围及输送效率等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案低负荷调节特性好,给料量调节范围宽,输送效率高,气固比小,与机械式给料方案相比,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行可靠,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气力输送是一项利用气体输送固体颗粒的技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建材、煤炭、化工和粮食等行业,其工作原理是物料经供料斗进入仓内,一定高度时,关闭进料阀,此时压缩空气由进气阀进入仓泵,使料和气混合形成料和气流,再打开出料阀,料和气流就可以经输送管道送到储料库。为了满足在生产实际中人们对气力输送系统的长距离、大运量化的要求,文章提出一种高输送压差,低气流速度同时伴有高固气混合比的气力输送优化方案,并介绍了这种新型气力输送方式的结构组成、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0.
气力输送过程中粮食颗粒的输送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控制气力输送过程中粮食颗粒的破碎、提高输送效率、降低能耗,以小麦颗粒为研究对象,以其在90°弯管中的输送为研究条件,基于CFD-FLUENT对其运动特性与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建立了以气流速度、小麦颗粒在输送过程中的体积百分含量为优化参数,流场内部压力为目标的小麦颗粒输送特性优化模型;采用该模型获得了最佳输送状态下的气流速度和小麦颗粒的体积百分含量。研究结果将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增加仓壁倾斜度、安装仓壁振动器等方法对原稻壳储存仓加以改造,达到防止稻壳粘壁、结拱及下料不畅等问题。同时在入仓口配置了稻壳分配器,解决了稻壳入仓后出现的自动分级现象。改造后的稻壳仓有效解决了由于稻壳密度小、表面质地粗糙、多毛刺而造成的物料间摩擦力较大、出入库输送困难、通道堵塞、产能降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以及自动分级造成的诸多弊端,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自动化及机械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渠道衬砌抗渗型稻壳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提高稻壳混凝土抗渗性能的要求出发,对运用新配合比的渠道衬砌抗渗型稻壳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得到粉煤灰掺量、稻壳掺量和水灰比对稻壳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主效应分析得到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水灰比、稻壳掺量、粉煤灰掺量;通过对混凝土二因素间的交互效应分析得到,当3个因素中有一...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设计法,以水稻秸秆和稻壳为原料,主轴转速、含水率、稻壳含量和秸秆长度为试验影响因子,秸秆压缩力为试验指标,利用9JYK-2000A型环模秸秆压块机进行秸秆压缩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主轴转速为170r/min、含水率为20%、稻壳含量为30%、秸秆长度为15mm时,秸秆压缩力有最佳值为20.407k N;各因素对环模秸秆压块机秸秆压缩力贡献率主次顺序依次为:含水率秸秆长度稻壳含量主轴转速。试验验证可知:该组合下试验值与试验模型预测值之间相对误差平均值为1.9 4%,可以为环模秸秆压块机压缩机理研究和分析提供必要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稻谷粒的挤压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谷粒的损伤与破碎除与其所受内、外力的作用有关,还与其本身的力学性能有关。通过对水稻谷粒的挤压力学试验,测得了其力-位移曲线,分析了水稻谷粒的挤压破碎过程。破坏力和破坏能是水稻谷粒力学特性的两个重要指标。试验研究了稻谷的品种、成熟程度、后熟作用和谷壳对水稻谷粒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有壳、无壳谷粒的破坏力与破坏能,分析了谷壳对谷粒力-位移曲线及刚度的影响。指出谷壳在降低谷粒收获、加工、储运中的损伤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生物质在闪速加热条件下的热解特性,设计了以等离子体加热、硅碳棒外部保温的新型层流炉装置;并利用该装置进行了稻壳粉末闪速热解实验,对层流炉反应管内气流温度场进行了实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使层流炉反应管温度保持恒定,满足生物质挥发特性实验要求;稻壳挥发百分比数据与建立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相吻合,表明该模型可以描述生物质闪速热解特性.  相似文献   

16.
稻壳的综合利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壳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可综合利用生产各种化工原料、绝热保温材料、农药、高性能吸附活性炭、可降解包装材料餐具及气化能源等。为此,对稻壳在工业、农业、建筑、能源等几个方面的利用情况进行了阐述,以证明稻壳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稻田土壤中氮素运移转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大田试验,对宁夏银南灌区稻田土壤中氮素运移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在不同排水条件下,稻田中氮素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田中氮素淋失的基本形态为NO3--N和NH4+-N,在下渗水流的驱动下,NO3--N的下移深度明显大于NH4+-N;不同排水处理中,土壤剖面NH4+-N浓度呈现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NO3--N浓度在地面以下100cm内随深度增加逐渐升高,超过100cm之后逐渐降低;每次施肥后,不同处理的排水中NO3--N和NH4+-N浓度均表现为短期内迅速上升,后期逐渐下降的趋势;氮素的淋失主要发生在6月9日(拔节期)以前,在此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以减少氮素淋失。  相似文献   

18.
鱼体头尾及腹背自动定向是推进淡水鱼全程机械化加工的重要前提。基于水平振动方法和视觉图像识别技术设计自动头尾和腹背定向装置。通过对鱼体在头尾定向振动台上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阐明鱼体转动原理和头尾前进原理,将鱼体在振动台上的运动状态分为4种,基于此分析了鱼体成功进行头尾定向的条件。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创制导向机构、视觉识别系统、剔除机构、V形腹背定向执行机构、V形校正输送机构,实现鱼体自动腹背作业。以鲫鱼、草鱼、白鲢3种典型淡水鱼为试验对象,以鱼体完成定向时间和成功率作为评价指标,探究了鱼体种类、输送带类型、振动幅度、振动频率对鱼体头尾定向效果的影响规律,并探究鱼体种类对腹背定向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鱼体在振动台上的头尾前进运动状态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一致,证明本文理论计算可以有效指导实际头尾定向作业。输送带为倒三角纹时,鱼体才能完成头尾定向作业。鱼体头尾定向效果随振动幅度和频率增大而提升,当振动幅度大于160mm时整机振动剧烈,因此最优幅度为160mm;当频率大于5Hz,定向效果变化不明显,因此最优频率为5Hz。腹背定向效果由输送带输送速度和机器视觉识别准确率决定,各类鱼体腹背定向时间保持在15s、定向成功率在95%~97%范围内。研究结果可为鱼体自动定向装置工艺参数设计和选择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稻壳生物质能源发电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的稻谷年产量约2亿t,稻壳年产生量为5 000万t。作为一种较好的生物质能源,稻壳的发电技术得到发展和应用。为此,论述了稻壳生物质能源的发电技术及应用,并提出了产业发展规划,旨在推动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棉花膜下滴灌两种布管方式下的土壤水盐运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昕馨  董新光  刘磊 《节水灌溉》2011,(2):40-42,45
从土壤水分分布、盐分迁移两个方面分析了膜下滴灌两种毛管布置方式下的土壤水盐运移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主根层土壤水分分布方面,1管2行的水分均匀度明显优于1管4行,灌水前后,1管2行内行与外行的土壤含水量差值小于1%;在盐分运移方面,1管2行在棉花主根层形成两个淡化脱盐区,更有利于抑制盐分对作物生长的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