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08年通过对大麦新品种蒙啤麦1号、垦啤麦7号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影响的研究,探索确定内蒙古东部旱作生态区啤酒大麦最佳栽培密度.试验表明:在同一栽培密度水平下,蒙啤麦1号的生产潜力高于垦啤麦7号;蒙啤麦1号的平均最高单产为383.90 kg/667 m2,垦啤麦7号的平均最高单产为364.63 kg/667 m2;蒙啤麦1号的最佳栽培密度为30万~50万株/667 m2,其单位产量变幅为372.78~383.90 kg/667 m2,考虑到啤酒大麦千粒重在43~48 g适宜的质量标准,蒙啤麦1号旱作最佳栽培密度以45万~50万株/667 m2为宜.垦啤麦7号最佳栽培密度以30万~50万株/667 m2为宜,其单产变幅为355.70~364.63 kg/667 m2.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啤酒大麦新品种蒙啤麦1号、垦啤麦7号的不同施肥水平试验,探索不同施肥水平对这两个大麦品种产量指标的影响;旨在确定内蒙古东部旱作生态区啤酒大麦的最佳施肥量,为今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旱作区大麦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试验表明:在本次肥料试验中,蒙啤麦1号的生产潜力高于垦啤麦7号;蒙啤麦1号的最高产量为405.39 kg/667 m2,垦啤麦7号的最高产量为349.8 kg/667 m2;蒙啤麦1号施肥量在10.0~20.0 kg/667 m2范围内,其产量变幅为372.28~405.3 kg/667 m2,千粒重变幅为50.8~51.6 g;垦啤麦7号施肥量在10.0-20.0 kg/667 m2范围内,其产量变幅为320.9~349.8 kg/667 m2,千粒重变幅为43.2~44.8 g.  相似文献   

3.
以蒙啤麦3号大麦为供试材料,在通辽市进行播种期、密度处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通辽地区蒙啤麦3号以3月29—4月19日播种、密度以30万~40万株/667 m~2为宜;在4月4日播种,且密度为40万株/667 m~2条件下,蒙啤麦3号在通辽地区可实现理论产量422.9 kg/667 m~2。  相似文献   

4.
通过4因素5水平的正交试验,明确了大麦品种蒙啤麦1号在兴安盟井灌区的肥料配比与播期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在密度35万株/667 m2条件下,施纯氮9.0 kg/667 m2,纯磷9.0 kg/667 m2,纯钾5.0 kg/667 m2,播期4月21日时,将获得最高理论产量478.4 kg/667 m2,籽粒蛋白质含量达11.6%。  相似文献   

5.
以扬农啤10号为材料,设计了氮肥用量和密度2个单因素试验,同时根据生产实践设计播期与密度的双因素协同试验,分析密度、氮肥用量及播期与密度协同等处理对扬农啤10号茎蘖动态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扬农啤10号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其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有所提高,在基本苗15万/667 m~2、纯氮用量18.0 kg/667 m~2下,产量最高为486.44 kg/667 m~2。在施N量为14 kg/667 m~2、基肥∶蘖肥∶拔节穗肥为7∶1∶2条件下,11月2日播种,以基本苗16万/667 m~2的产量最高;在随播期推迟适当增加基本苗的情况下,10月20日—11月14日期间播种,以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15万/667 m~2的产量最高,为444.23 kg/667 m~2;低密度早播或高密度迟播均不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密度、氮肥用量及配比对扬农啤6号产量及产量构成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播期与子粒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以10月30日播种产量最高;适当的群体起点可得到较高的籽粒产量.密度与子粒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基本苗为17.06万/667 m2,产量最高;施N15 kg/667 m2,基蘖肥:拔节穗肥=7∶3,产量水平较高,其有效穗可达60万/667 m2以上,每穗实粒16-17粒,千粒重50 g,既有利于获得高产,又有利于提高啤用品质.  相似文献   

7.
随播种期的推迟,扬辐麦4号产量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播种期在10月25日—11月1日之间以15万/667 m2左右的密度播种,能获实产450.4~477.8 kg/667 m2;如果适期晚播(播种期在11月8日—11月29日),则提高密度(20万/667 m2)才能取得较高产量,产量水平大致可以达到391 kg/667 m2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天祝地区藜麦的最佳播种期和播种量,以陇藜1号和蒙藜4号为材料,在甘肃省威武市天祝县松山镇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为主处理、种植密度为副处理,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藜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生育期逐渐缩短;茎粗、有效分枝数受播期影响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和千粒质量受密度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因素互作对茎粗、穗长、有效分枝数影响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试验设计范围内,D3P2(播期为5月15日,密度为9万株/hm2)产量和单株产量均最高,陇藜1号产量为3 495.45 kg/hm2,蒙藜4号产量为3 062.4 kg/hm2,分别比D1P3(播期为4月15日,密度为10.5万株/hm2)和D2P2(播期为4月30日,密度为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通过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明确了大麦蒙啤麦1号在太仆寺旗的施肥水平与密度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在施纯氮3.7 kg/667 m2,纯磷9.0 kg/667 m2,纯钾6.7 kg/667 m2,密度25万株/667 m2时,可获得最高理论产量540.2 kg/667 m2,籽粒蛋白质含量达9.5%。  相似文献   

10.
啤酒大麦优化施肥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414"试验完全实施方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得出如下施肥参数:苏北沿海垦区壤性潮盐土,中等肥力田块,啤酒大麦单二空白基础地力籽粒产量180.6 kg/667 m2,无氮基础地力籽粒产量179.3 kg/667 m2,无磷基础地力籽粒产量358.7 kg/667 m2,无钾基础地力籽粒产量357.8 kg/667 m2;缺氮相对产量为48.7%,缺磷相对产量为97.4%,缺钾相对产量为97.2%;无氮区100 kg啤麦需氮量2.147 kg,无磷区100 kg啤麦需磷量1.219 kg,无钾区100 kg啤麦需钾量2.697 kg,最高产量100 kg啤麦需氮(N)量2.509 kg,100 kg啤麦需磷(P2O5)量1.351 kg,100 kg啤麦需钾(K2O)量2.817 kg;空白区100 kg啤麦需氮(N)量1.865 kg,100 kg啤麦需磷(P2O5)量1.480 kg,100 kg啤麦需钾量(K2O)2.192 kg;氮肥利用率24.6~47.2%,平均36.7%.  相似文献   

11.
密度和播期对寒优湘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2002年对杂交稻寒优湘晴密度和播期的试验资料,分析了寒优湘晴产量性状和稻米品质变化等特性,表明寒优湘晴在上海地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10~20日,基本苗适宜密度为4万/667m2。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索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宁粳3号的高产栽培措施,通过播期与密度的互作试验得出,宁粳3号在江苏大丰地区播种时间应控制在5月10日前后,栽培密度应控制在2万穴/667 m2,基本苗4.0万/667 m2左右,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麦播期、密度及肥料试验研究表明 ,干旱年份 ,二棱大麦扬饲麦 3号 10月 2 5日左右播种较好 ;二棱大麦苏啤 3号基本苗适当增加到 390万 /hm2 左右 ,有利于提高产量 ;六棱大麦大中 88- 91,在总施N量2 2 5kg/hm2 的情况下 ,基肥、苗肥、穗肥施用比例 5∶2 5∶2 . 5 ,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对杂交粳稻甬优8号进行不同播期、基本苗、施氮量和水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其最佳栽培因子组合。结果表明:播期(x)对其全生育期(y)影响显著(F=82.71F0.05),呈显著负相关,y=-0.4x+149.67,(R=0.997 4);基本苗对有效穗影响显著(F=52.74F0.05),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有效穗呈递增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播期和施氮量对产量影响极显著,密度对产量影响显著,甬优8号最佳栽培组合为播期(5月5日)、密度(5.46万/667 m2)、施氮量(20 kg/667 m2)和水分(表层无明水)。  相似文献   

15.
为给大麦高产优质栽培中种植密度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蒙啤3号、甘啤4号、蒙啤5号、垦啤7号4个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了375万、450万、525万和600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下大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大麦干物质花前积累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积累率及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呈先降后升趋势,茎叶的干物质转运量在52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最高。氮素花前积累量和转运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花前积累率、转运效率及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呈先降后升趋势。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大麦品种茎秆干物质转运量均大于叶片,转运效率则表现为叶片大于茎秆,干物质转运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以茎秆较高。蒙啤3号和甘啤4号各器官氮素转运量以叶片较高,蒙啤5号和垦啤7号则以茎秆较高;转运效率均以叶片较高;蒙啤3号和甘啤4号氮素转运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以叶片较高,蒙啤5号和垦啤7号则以茎秆为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大麦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范围为550万~55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啤酒大麦新品种扬农啤9号的示范推广,本文以扬农啤9号为材料,设计了4个密度和3个施氮量的栽培试验,于2011至2012年在江苏省方强农场农科所进行,大麦生育过程中定点调查越冬苗、返青苗、高峰苗、穗数等茎蘖动态,成熟后调查产量要素及产量,分析密度和施氮量对扬农啤9号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播种的前提下,施氮15.0kg/667m2,基蘖肥:拔节孕穗肥比为6:4,16万/667m2基本苗,扬农啤9号的有效穗55万/667m2左右,每穗实粒22粒左右,千粒重40g左右,产量可达420kg/667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垦啤8号及垦啤9号2个啤酒大麦新品种不同密度与施肥量级对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黑龙江省西部雨养农业区种植垦啤麦麦8号垦啤麦9号施肥量氮磷钾纯量为160 kg/hm2量级和密度水平在500万/hm2左右,在平丰年份优质啤酒大麦产量水平可达6 000 kg/hm2~7 000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7,(3):144-148
通过播期、密度及栽培试验,分析不同播期、密度及栽培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5日结合3 200株/667m~2播种,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2年平均产量达到1 517.5 kg/667m~2,产值为1 521.8元/667m~2;覆膜栽培方式平均产量为1 830.6 kg/667m~2,产值为1 831.7元/667m~2,较露地栽培方式提高270.6元/667m~2;马铃薯套种萝卜产值达到1 663.2元/667m~2,较不套种模式提高263.9元/667m~2。说明5月5日覆膜播种配套间套作栽培技术在甘肃省陇东地区能够促进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播期播量对国审小麦新品种漯麦9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小麦品种漯麦9号的最佳播期和适宜播量,进行了播期、播量双因子裂区试验。结果表明,漯麦9号的最佳播期为10月14日,适宜播期为10月7~14日;最佳播量为基本苗210万/hm2,适宜播量为165万~255万/hm2。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麦播期、密度及肥料试验研究表明,干旱年份,二棱大麦扬饲麦3号10月25日左右播种较好:二棱大麦苏啤3号基本苗适当增加到390万/hm^2左右,有利于提高产量;六棱大麦大中88—91,在总施N量225kg/hm^2的情况下,基肥、苗肥、穗肥施用比例5:2.5:2.5,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