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为了探究不同甜菜品种块根重量、大小、长度之间的差异性,以及甜菜块根个体和含糖率、块根产量和含糖率之间的关系,以5个新疆主栽甜菜品种(KWS1176、KWS9147、BETA379、BETA468、BETA356)为材料,用GB/T 10496-2018中的调查方法测定5个甜菜品种的块根性状、含糖率、根产量和产糖量等经济性状,并分析其相关性。KWS1176、KWS9147、BETA379、BETA468、BETA356之间单个块根重量差异性不显著。块根含糖率表现为:KWS1176(13.62%)> BETA379(13.37%)> BETA468(12.80%)>KWS9147(12.56%)> BETA356(9.04%);块根产量表现为:KWS9147(100000.5 t/hm2)> BETA468(95000.48 t/hm2)> BETA379(93187.97 t/hm2)> BETA356(89875.45 t/hm2)>KWS1176(82000.41 t/hm2)。KWS1176、KWS9147、BETA356含糖率与个体...  相似文献   

2.
对塔额垦区新引进的9份参试甜菜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甜菜品种LN1609、KWS0117和KWS9149单产突出,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7.1%、3.1%和2.8%;甜菜品种有LS1214、LN1609和KWS0117含糖率突出,含糖率分别为18.9%、18.6%和18.5%;甜菜品种LN1609、KWS0117产糖量较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27.5%和21.5%。在本试验条件下,甜菜品种LN1609和KWS0117既丰产又高糖,塔额垦区可根据甜菜品种的丰产性和高糖性,通过试验示范后,进行品种搭配和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3.
滤泥作为制糖工艺的固体废弃物,对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工业生产方面,而关于制糖滤泥还田的研究鲜见。为了揭示大田滤泥施用量对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以及对不同品种甜菜(KWS 1197、KWS 7748、KWS 1479和Beta 2730)产糖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加滤泥(CK)、滤泥施用量为3750 kg/hm2 (A1)和7500 kg/hm2 (A2) 3个处理。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土壤氮磷钾以及pH对甜菜产量的影响,得出KWS 7748(高产型)品种最适宜的滤泥施用量是3750 kg/hm2,不仅能够增加甜菜的根产量,而且能够增加含糖量;KWS 1497(标准型)、KWS 1179(高糖型)和Beta 2730(标准型)品种最适宜施用7500 kg/hm2的滤泥,均能够达到增产的效果。施加不同量的滤泥对种植不同甜菜品种土壤中氮磷钾、pH及甜菜产量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糖用甜菜品种在全国不同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各试验点的区分力和代表力。2020年在全国不同生态区域的9个试验基地,以16个引种的KWS系列糖用甜菜品种为试材,采用基于R语言的GGE双标图法对糖用甜菜品种的产糖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20年品种区域试验中,KWS 0015(G16)丰产性最佳;KWS 7748(G6)、KWS 9921(G15)具有较好的稳产性;KWS 0015(G16)适宜种植的区试点最多,具有较强区域适应性,较其他品种高产稳产,为本试验理想品种。此外,呼和浩特(E9)具有较高区分力和较好代表性,是本研究的理想区试点。GGE双标图法对综合分析糖用甜菜品种基因型、环境与基因型交互效应具有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近年来参试小麦品系品质状况并筛选优质品种,对2016—2018年参加国家冬麦区黄淮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的20个小麦新品系的5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与品质综合评价值的关联度(ri)和权重(rj)2年均表现为容重>湿面筋含量/吸水率>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2017年5个品种综合评价值高于对照,2018年10个品种综合评价值高于对照。‘郑科麦136’连续2年综合评价值列首位。无论是否考虑各指标对品质影响的权重,‘漯麦26’品质2年间差异最小。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品质性状评价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受评价指标较少、各指标赋权合理性的影响,有一些局限性。在品种应用时应根据最终用途进行细化评价,不同类型的品质参数应分别做灰色关联度分析,以保证分析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6.
通过连续两年从丹麦麦瑞博公司引进的7个甜菜新品种在黑龙江红兴隆甜菜试验站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麦瑞博公司甜菜品种在块根产量、产糖量方面均超过对照KWS3418,其中MA10-4和MA10-8在根产量增产尤其突出,而且两年表现稳定,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分别为23.3%和20.9%;同时,MA10-4和MA10-8在产糖量提高显著,两年表现稳定,两年平均比对照提高分别为28.5%和14.6%;MA097产糖量表现也比较突出,两年平均比对照提高24.4%;含糖率MA097高出对照2.1%,MA10-4高出对照0.7%。其中MA10-4无论是从地上部表现,还是抗病性、产量和含糖方面表现十分突出,红兴隆地区可依照当地需求,适当示范并推广选用,提高农民和制糖企业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为快速准确地获取甜菜的生长状况,在东北寒区对糖用甜菜精准施肥,达到高质高产的目地。2022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试验基地,以糖用甜菜‘KWS7748’为参试材料,获取甜菜块根糖分增长期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多光谱影像和田间实测数据,选出能反映甜菜此时期冠层生理生化的最优植被指数构建甜菜施氮决策模型。结果表明,甜菜的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含糖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将各植被指数与甜菜SPAD进行回归分析,优选最优植被指数为LCI,不同施氮水平下LCI变化与根产量高度相关,与含糖率呈负相关关系;根据小区的最佳施氮量,生成试验区甜菜氮肥变量施肥图,与实际情况具有一致性。无人机遥感技术对甜菜氮素营养诊断,指导精准施用氮肥,实现高质高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综合评价玉米新品种(系)提供依据和方法,本试验采用方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DTOPSIS法和同异分析法对2019年黑龙江省玉米联合体试验的15个品种(系)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优劣排序,并对4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方差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法和同异分析法的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和0.661,相关达极显著水平,与DTOPSIS法显著相关(0.557),说明4种分析方法都能反映玉米品种的优劣表现;方差分析法较其他3种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产量单一性状,综合能力差;在离散程度越大说明分析方法越准确的区分度检验中,区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DTOPSIS法(0.6371)、灰色关联度法(0.2838)、同异分析法(0.2152)、方差分析法(0.0579),由此可以看出本试验条件下DTOPSIS法综合评价效果更适合用来评价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蚕豆区试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今,许多学者将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应用于作物品种的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所有供试品种看成一个灰色系统,然后构造“参考品种”,进行数据无量纲化处理,最后计算关联系数和加权关联度,依据加权关联度大小对品种进行评价.本文将该理论方法应用于2007~2009年度云南省蚕豆联合区域试验品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蚕豆品种是可行的,将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结合起来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不同保水栽培方式和硼素对甜菜产质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保水栽培方式与硼素两因素处理对甜菜叶片光合性能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探讨栽培方式和硼素对甜菜产质量影响规律,以期为甜菜抗旱高产高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6年进行,通过不同栽培水分处理(CK、JG、FM、JF)和中后期叶片硼素施用(CK+B、JG+B、FM+B、JF+B)处理,对甜菜叶片SPAD值、产量以及品质进行了测定,并对SPAD值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JF保水处理能够显著提升产糖量;施硼能提升大田甜菜的含糖率、产量和产糖,JG+B提升含糖率和产量效果最佳,JF+B提高甜菜的产糖量效果最佳;施硼均提高甜菜叶片SPAD值,且SPAD值与甜菜含糖率存在最大的灰色关联度,两者具有紧密关系。综合分析得出,该生态条件下JF可作为抗旱节水的栽培模式,施硼增强了叶片光合能力、提高了产量和含糖,建议在生产中施硼与秸秆覆膜(JF+B)结合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估感病区和非感病区对甜菜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本试验对2017年和2018年的1个感病区和6个非感病区的10个甜菜品种的根产量和含糖率进行了测定。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配对t检验、多元方差分析对2017年和2018年种植于感病区和非感病区的10个甜菜品种的根产量和含糖率数据进行分析,共设置4个重复。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2018年3区外,与2017年相比,2018年其他6个区域的4个重复的根产量差异不显著;2017年和2018年7个区域的10个品种之间显示出显著和非显著差异。箱线图显示,2017年的含糖率和2018年根产量与含糖率在7个区域的感病区(1区)与非感病区(2区~7区)均存在显著差异(配对t检验,p<0.001,p<0.001,p<0.001)。2017年,1区中的BETA377、BETA468、ST13112、LN90905、KWS2314、SV1554、BETA379和KWS9147没有显著差异,并处于较高水平。2018年,1区Knhn1357的根产量与其他9个品种具有显著差异,且处于高水平。在区域1中,2017年HI0554、BETA377、Kuhn1357、SV1554的含糖率与2018年HI0554、BETA468、KWS2314、Kuhn1357含糖率无显著差异,且处于较高水平。2017年和2018年,除2017年的LN90905与HI0554的根产量有显著差异外,5区10个品种的根产量和含糖率差异不显著。2017年和2018年,区域1的根产量和含糖率均存在显著差异(配对t检验,p<0.001,p=0.036)。区域5中,2017年和2018年10个甜菜品种的根产量差异不显著,含糖率差异显著(配对t检验,p=0.931,p<0.001)。经综合评估,ST13112,LN90905和SV1554抗病力较低;Knhn1357、BETA377、BETA468、KWS2314、KWS9147、BETA379和HI0554的抗病力较强。在同一区域和品种之间的根产量和含糖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影响木薯产量的主要因素,筛选高产木薯品种(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对10个品种(系)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0个木薯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除落叶高度和块根粗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农艺性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品种(系)SC9、SC124和58-7的农艺性状变异较大,农艺性状中又以单株产量、地上鲜重、鲜薯个数和主茎粗的变异系数最大。鲜薯个数、块根长和块根粗是影响单株产量的关键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8.1%,反映了农艺性状指标的基本信息,其中,鲜薯个数是第1主成分的主导变量,块根长是第2主成分的主导变量。10个木薯品种(系)中,SG-9的综合得分最高,GMT和SC9的产量优势明显,可作为种植推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Rhizoctonia‐resistant sugar beet varieties are the key to an integrated control strategy for Rhizoctonia root rot. Because of the unpredictable occurrence of Rhizoctonia solani in the field testing of sugar beet for resistance to Rhizoctonia root rot is difficult.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velop advanced greenhouse and field techniques which allow a reliable assessment of sugar beet for resistance to R. solani. A highly infectious liquid inoculum was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study. It can be produced in large quantities of a standardized quality, sterile, and exactly quantified according to its carbon content. In a greenhouse trial, sugar beet grown in the same way as field grown beet was inoculated by applying a suspension of Rhizoctonia mycelium (equivalent to 10 mg carbon per plant) to the beet crown. After 3 weeks, inoculation had led to uniform and severe root rot. Disease symptoms were similar to those found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in the field. No ‘escapes’, i.e. susceptible plants apparently expressing resistance were observed in the test. A new nine‐class disease scale was established and a Rhizoctonia index (RI) was calculated. Reliability of disease assessment was demonstrated on progeny of plants, selected from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showing Rhizoctonia resistance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sistant parent lines than to the susceptible ones. Sugar beet varieties could be assessed in the greenhouse within only 11 weeks. All varieties were affected by the pathogen but partially resistant varieties could be clearly recognized by a significantly lower Rhizoctonia index.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sceptibility were also found within the group of new resistant genotypes. Infection studies performed in the field showe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new liquid inoculum compared with a solid form and revealed the influence of inoculation date and inoculum level on the development of Rhizoctonia root rot. In field tests performed at different site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usceptible and partially resistant sugar beet varieties could be reproducibly rated according to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R. solani. On average, susceptible varieties showed a Rhizoctonia index of 8 while resistant genotypes ranged from 5 to 6. The newly developed techniques allow fast and reliable evaluation of sugar beet for resistance to R. solani.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菜是我国两大主要糖料作物之一,然而氮素过量或者不足不仅会影响甜菜产量和含糖量,而且过量的氮素还会造成一定的环境风险,如何判别甜菜的氮素营养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对于保障甜菜产量、品质和减少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是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我国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利用相应的氮素营养指数进行甜菜氮素营养诊断。研究于2017—2018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赤峰市进行了2个甜菜品种、不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在甜菜的苗期、叶丛生长期、块根膨大期、糖分积累期和收获期5个关键时期进行地上部叶片和地下部块根取样测定生物量和氮浓度,并计算出甜菜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根据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建立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和相应的氮素营养指数。结果表明,甜菜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氮浓度以及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都是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出负幂函数关系,基于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氮浓度建立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决定系数平均在0.45,而以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建立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决定系数平均在0.94,较前者有显著提高。以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建立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系)甜菜氨基酸主成分分析与营养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品种(系)甜菜的氨基酸组分及含量,探讨其营养价值,本研究以14 个品种(系)甜菜块根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氨基酸组分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甜菜块根中均含有18 种常见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7 种氨基酸,接近WHO/FAO推荐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达到理想的蛋白质标准,并且其含量高于常见的果蔬,具有较高的氨基酸营养价值。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检出的18 种氨基酸中提取了3 个主成分,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红霞’、‘BETA807’、‘红饲料’营养品质较好。主成分分析法可以作为评价不同品种(系)甜菜氨基酸营养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SRAP标记对甜菜抗根腐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进一步鉴定分析抗根腐病的优良甜菜品种,为日后选育种植优良抗病甜菜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田间调查与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利用10对SRAP引物组合对11份国内外品种进行分子标记检测,通过SRAP-PCR扩增,共产生85条扩增带,65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百分比为76.5%。平均遗传距离为0.5057,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031。田间调查结果显示,国外品种根腐病感病率为 2.9%~4.2%,国内品种根腐病感病率为2.0%~3.1%,参试的国内品种根腐病感病率普遍低于国外品种。按照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20处,可将11份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结果表明,参试的国内品种的抗根腐病性较好于国外品种,抗根腐病性较好的品种有‘TY301’(国内)、‘TY303’(国内)、‘CK-TY312’(国内)、‘HI055’(国外)。SRAP分子标记对于甜菜抗根腐病性较好的品种的划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选择抗褐斑病性高、含糖率高的优良甜菜品种用于生产,提高经济效益。2015—2016 年,采用田间试验自然发病鉴定方法,15 个品种为处理,随机区组排列,4 次重复,对商用甜菜品种的褐斑病病情指数、含糖率进行调查测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甜菜品种间抗褐斑病性差异极显著,甜菜品种的抗褐斑病性不稳定,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大。品种间含糖率差异极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年份含糖率存在差异,抗褐斑病性高并相对稳定、含糖率高的甜菜品种为‘KWS1197’,2 年的平均病情指数为18.34,平均含糖率为14.01%。  相似文献   

18.
连作大豆苗期根际土壤根腐病病原真菌菌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作障碍是限制黑龙江地区大豆产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连作大豆根腐病发病期病原真菌菌群结构,为生物防治大豆根腐病奠定基础。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连作年限苗期大豆土壤中的3个大豆品种根系以及根际土壤根腐病病原真菌菌群结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3个大豆品种苗期根系以及根际土壤根腐病病原真菌丰度值以及多样性指数随之增加;并且不同大豆品种间根腐病病原真菌菌群结构也存在差异;聚类分析结果验证了连作年限、大豆品种均对根腐病病原真菌菌群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