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揭示云南文山州辣椒成熟期果色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化学基础,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州辣椒成熟期紫色、红色、金色和杂色果实的叶绿素(chlorophylls,Chls)、类胡萝卜素(Car)和总花色苷含量。结果表明:文山辣椒成熟期不同颜色果实的叶绿素a(Chl a)和总叶绿素[Chl(a+b)]含量和叶绿素a/b(Chl a/b)及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Chl(a+b)/Car]特征均为紫色杂色红色金色,叶绿素b(Chl b)含量特征为紫色杂色金色红色,Car含量特征为金色红色杂色紫色,总花色苷含量(TAC)特征为紫色红色金色杂色,此外,4种颜色果实Chl a、Chl b和Chl(a+b)含量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Car含量和TAC间的差异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文山辣椒成熟期果实颜色差异主要决定于Chl含量,叶绿素和花色苷共同贡献于果实的紫色,Car含量则决定了果实的金色和红色。本研究可为文山州辣椒果色呈现机理的研究和新奇果色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阐明‘文紫椒1号’果实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色素比例和组织定位,为丘北辣椒在观赏园艺中的应用和观赏型新奇果色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以种植于云南文山州砚山县的‘文紫椒1号’果实为试材,将果实分为5个发育阶段,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了果实的叶绿素含量([Chl])、类胡萝卜素含量([Car])、总黄酮类含量(TFC)、总花色苷含量(TAC)和辣椒红素含量([Cap]),并分析其配比和相关性,同时用徒手切片法检测了色素的组织定位。结果表明,在发育过程中,‘文紫椒1号’果实[Chla]/[Chlb]的最大值出现在发育阶段3,[Chl(a+b)]/[Car]、[Chl(a+b)]/TFC和[Chl(a+b)]/TAC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阶段2,而[Chl(a+b)]/[Cap]、TFC/TAC、TFC/[Cap]和TAC/[Cap]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阶段1。[Chla]、[Chlb]、[Chl(a+b)]、[Car]、TFC、TAC和[Cap]之间的相关性不尽一致,其中,TAC与[Chl(a+b)]、TFC之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而与[Car]之间呈不显著负相关,[Cap]则与[Chl(a+b)]、[Car]、TFC和TAC之间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极显著正相关、不显著正相关和不显著负相关。果实色素主要定位在中果皮细胞中,细胞的色相和色度变化趋势与果色的高度一致。所以,‘文紫椒1号’的果色源于各发育阶段果皮细胞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辣椒红素)和黄酮类(含花色苷)色素的比例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臭椿不同叶位叶色变化生理机制,以期为臭椿的育种和推广提供依据。以4种臭椿(‘朝阳椿’、‘千红椿’、‘普通臭椿’、‘聊红椿’)的1年生无性系苗木为材料,对5个存在明显叶色转换的叶位的叶片色素含量、叶色参数、以及叶片表皮和横切面的结构和颜色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各品种随着叶位的下降,总叶绿素(Chl)含量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花青素(Ant)含量、Car:Chl和Ant:Chl均显著减少(P<0.05),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比值(Chla:Chlb)呈增加趋势。同一叶位Chl、Car含量以‘普通臭椿’和‘千红椿’较高、Ant含量以‘千红椿’最高、Ant:Chl以‘朝阳椿’和‘千红椿’较高、Car:Chl和Chla:Chlb均以‘朝阳椿’最高。各品种叶肉厚度(LM)和栅栏组织厚度(PT)均随叶位下降而增加(P<0.05),各叶位LM和PT多以‘朝阳椿’和‘聊红椿’较大。各叶位亮度L*值、黄蓝属性色相b*值、彩度C*值多以‘朝阳椿’最大(叶位4时最大),叶位1~4的红绿属性色相a*值均以‘朝阳椿’和‘千红椿’较大(叶位1时最大)。叶片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2份抗寒性具有显著差异的侧钝叶草(Stenotaphrum secundatum)品系S13 (抗寒材料)与S55(敏感材料)进行模拟低温处理,在0 (CK)、3、7、14 d测定其光合性能,对其光合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两份材料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P<0.05)下降,而S13胞间CO2浓度(Ci)呈先显著(P<0.05)降后显著(P<0.05)升的趋势,S55前期平稳后期显著(P<0.05)上升,说明低温胁迫前期是由于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侧钝叶草Pn下降,后期是非气孔因素;叶绿素含量(Chl)、类胡萝卜素含量(Car)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均呈逐步下降趋势,说明侧钝叶草受到光抑制。两份材料规律基本一致,但对低温胁迫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P<0.05)。低温处理3 d后,S13的Chl、Car和F  相似文献   

5.
玉米叶片光合生理与抗旱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对玉米叶片净光舍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总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a/b比值(Chl a/b)、最大荧光(Fm)和PsⅡ光化学效率(Fv/Fm)比对照均有所下降,基础荧光(Fo)增加;Pn和Ctd a/b比值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07**,P<0.01;r=0.8804**,P<0.01),Fo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则呈显著负相关(r=-0.764 0*,P<0.05),Fm和Fv/Fm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则呈显著正相关(r=0.711 6*,P<0.05;r=0.772 3*,P<0.05).因此,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b比值、Fo、Fin和Fv/,m可以用来评定不同玉米品种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为选育高产黑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5个黑小麦品系和1个普通小麦(CK)为材料,在抽穗期—成熟前期7个生育期探究了旗叶光合特性指数(PCI)的变化及其与籽粒产量(GY)的关系。结果表明:与CK相比,5个黑小麦品系旗叶的叶绿素含量(CC)在抽穗期—灌浆后期均显著较低;绿叶面积(GLA)在灌浆后期较低而在成熟前期则较高,生物学产量(BY)的增长速率在灌浆前—中期均显著较高而在开花期—灌浆前期、灌浆末期—成熟前期则均显著较低;灌浆速度(GFR)在灌浆—中期、灌浆中—后期均显著较低。5项PCIGY间显著正相关,PCI的变化速率在抽穗期—开花期、开花期—灌浆前期与GY间正相关而在灌浆中—后期、灌浆后—末期、灌浆末期—成熟前期则负相关。PCI的变化速率与GY间相关程度为GLA>Trm>Pn>Gs>CC,Pn>Gs>Trm>CC>GLA。不同时期PCI的变化速率与GY间相关性程度为灌浆中期>灌浆前期>灌浆后期>灌浆末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前期,开花期—灌浆前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中期>灌浆末期—成熟前期>灌浆后—末期>灌浆中—后期。选育旗叶在抽穗期—灌浆中期具有较高CCPnGsGLA的黑小麦品系是提高黑小麦产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对羽衣甘蓝成色机理中植物光合色素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7种国内外观赏羽衣甘蓝为材料,进行内外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对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进行比较,分析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总量的比值.结果 表明,在生长期,观赏羽衣甘蓝外叶的叶绿素总含量呈下降趋势,内叶的变化无规律性,且外叶的叶绿素总含量大于内叶.不同品种之间、同一品种的外叶与内叶之间的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外叶、内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规律相反,外叶为下降趋势,内叶为上升趋势.在幼苗期至转色期,观赏羽衣甘蓝叶绿素a/b比值为2.53~3.31,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总含量的比值为0.11~0.30.在观赏期、抽薹期,观赏羽衣甘蓝外叶的叶绿素a/b比值小于3,内叶的比值大于3,内叶的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总含量的比值均大于外叶.通过探究观赏羽衣甘蓝叶片生长期光合色素变化规律,为羽衣甘蓝的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并为彩叶植物在园林绿化的应用做出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对羽衣甘蓝成色机理中植物光合色素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7种国内外观赏羽衣甘蓝为材料,进行内外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对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进行比较,分析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总量的比值.结果 表明,在生长期,观赏羽衣甘蓝外叶的叶绿素总含量呈下降趋势,内叶的变化无规律性,且外叶的叶绿素总含量大于内叶.不同品种之间、同一品种的外叶与内叶之间的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外叶、内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规律相反,外叶为下降趋势,内叶为上升趋势.在幼苗期至转色期,观赏羽衣甘蓝叶绿素a/b比值为2.53~3.31,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总含量的比值为0.11~0.30.在观赏期、抽薹期,观赏羽衣甘蓝外叶的叶绿素a/b比值小于3,内叶的比值大于3,内叶的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总含量的比值均大于外叶.通过探究观赏羽衣甘蓝叶片生长期光合色素变化规律,为羽衣甘蓝的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并为彩叶植物在园林绿化的应用做出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生态区烟叶香气风格形成的生态原因,选云南、福建和河南3个不同生态烟区大田种植烤烟‘K326’,各地的取样时段,为各地移栽后70天,采集烤烟第7叶位叶片,此后每间隔12天,依次取第10、13和16 4个不同叶位生理成熟叶片,对3地烟叶的δ13C值与光合色素和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地烟叶δ13C值、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总量均呈负相关。福建和云南烟叶的δ13C值与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负相关均达显著水平(P<0.05)。河南烟叶的δ13C值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叶绿素a/b比值呈弱正相关,而福建和云南的δ13C值则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呈正相关,与叶绿素a/b比值呈负相关。福建和云南相同叶位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及除第13叶位外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δ13C均值与化学成分中的烟碱、总氮和钾呈正相关,与总糖、还原糖和氯呈弱负相关。分别对3地的烟叶化学成分进行直观比较,河南的总糖、还原糖、总氮及钾与福建、云南的差异明显,而福建和云南间则差异不明显。以δ13C值比较,河南的值最小,4个不同叶位的平均值仅为-29.67‰,与福建的-26.32‰、云南的-25.6‰相比差异显著,而福建和云南间其值差异仍不显著。总体来看,3地烟叶δ13C值地区间存在的差异,不但与光合色素含量变化规律大致相同,还与化学成分有相似的趋势。3地烟区δ13C值与光合色素和化学成分在地域间表现存在的趋同或差异,为以烟叶δ13C值作为判定不同生态区烟叶香气风格形成的阈值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氮肥对大麦灌浆期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氮肥对春大麦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以蒙啤3号和蒙啤5号两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内蒙古东部灌区春大麦灌浆期间叶片叶绿素(Chl)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灌浆时间延长,不同氮肥处理两品种大麦叶片Chl含量、Fm、Fv/Fm、qP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n、Gs、Tr均呈下降趋势;随着施氮水平升高,叶片Chl含量、Fm、Fv/Fm、qP、Pn、Gs、Tr均逐渐升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叶片Chl含量、Fm、Fv/Fm、qP、Pn、Gs、Tr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显示增施氮肥可促进大麦灌浆期间叶片光合性能。本研究为优质高产大麦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低温对不同生长年限三七光合生理及根部总皂苷含量的影响,通过HPLC法分析10、15、20℃下,处理30天的2年生和3年生三七根部的三七总皂苷含量,并测定了3个温度下2个生长年限三七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素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3年生三七根部总皂苷以20℃处理的含量最高,15℃处理含量最低。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在10℃时最高,叶绿素b 15℃处理与20、10℃处理差异显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随温度降低而下降;Pn在20℃时与15℃差异显著,与10℃差异极显著;GsTr在20℃时与15、10℃差异显著。丙二醛含量随温度降低先升高后降低。胞间CO2浓度/环境CO2浓度(Ci/Ca)随温度降低呈上升趋势,且10℃与15、20℃差异显著。2年生三七以20℃处理的三七总皂苷最高,15℃处理的含量最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均随温度降低,先上升后下降;PnGs随温度降低而下降,Tr随温度降低先下降后上升;丙二醛含量随温度降低而增加;Ci/Ca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研究认为,低温对三七根部皂苷积累的影响不显著,三七皂苷积累的最适温度为20℃;但低温会抑制三七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播期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弄清播期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可指导玉米高产栽培。以中熟型玉米‘科育15’为试材,采用分期播期试验,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相关数据。不同播期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差异显著,随着播期推迟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先增加后降低,胞间CO2浓度(Ci)变化相反,气孔导度(Gs)无明显变化规律。PnTrWUETaPAR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Ci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气温、光合有效辐射和土壤水分是影响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气象因素;叶片光合参数间通过相互影响、协同作用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适期播种可充分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促进光合效率、干物质积累及转化,显著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对光照强度的响应对于评价植物的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以3种藤本植物蔓长春花、西番莲和凌霄为实验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光强下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含量,并根据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估算其光合参数。结果显示,西番莲的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850μmol CO2/(m2·s)和10.9μmolCO2/(m2·s),明显高于其他2种植物。蔓长春花有较强的耐阴性,其光饱和点为580μmol/(m2·s),明显低于其他2种植物,3种植物的表观量子效率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对弱光的利用能力相似。蔓长春花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西番莲,但西番莲有相对较高的叶绿素a/b。西番莲有较宽的光适应范围,对弱光和强光的利用能力均较强,比蔓长春花和凌霄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西瓜栽培适宜的覆盖材料,选取白膜、菇渣、液态膜、黑色防草无纺布进行覆盖栽培,综合比较其对西瓜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所有处理中,黑色防草无纺布的覆盖效果最佳,果实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胞间CO2浓度(Ci)极显著高于对照,水汽压亏缺(Vpd)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2)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覆盖处理的西瓜产量与PnTrVp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nTr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认为,黑色防草无纺布可作为西瓜栽培适宜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筛选出耐荫性、抗寒性较强的黄精属种质,为后续黄精耐荫、抗寒育种栽培提供合适的材料和理论依据。以来自不同地区的24份多花黄精和10份黄精为材料,测定遮荫前后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4℃低温胁迫下黄精植物叶内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质、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2种黄精的耐荫性、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遮荫处理对多花黄精和黄精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无显著影响。隶属函数法分析发现,来自安徽青阳和广西宜州的多花黄精种质耐荫性最优,综合评定值为0.65。黄精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脯氨酸含量平均值为1.42%、2.20%、8.13%;多花黄精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脯氨酸含量平均值为1.03%、1.64%、6.28%,表明黄精抗寒性比多花黄精更强;其中河南灵宝寺河村地区的黄精种质抗寒性最强,云南大理地区的多花黄精抗寒性次之,综合评定值分别为0.62、0.56。可将安徽青阳、广西宜州地区的种质作为耐荫品种选育栽培的良好材料,河南灵宝寺河村、云南大理地区的种质作为抗寒品种选育栽培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金叶榆不同叶位叶片的色素含量和光合生理参数,旨在研究其叶片的呈色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叶绿素a、b含量从顶梢向下逐渐升高,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及色差参数L、a、b值逐渐降低;净光合作用速率显著升高,叶位7以下的叶片高达12μmolCO2/(m2·s)以上,而顶梢叶位1没有光合产物积累;单位面积进入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CS提高,光量子的热耗散比率DIO/CS降低;最大光量子效率提高,叶位9以下的叶片Fv/Fm在0.8以上;叶位12、11的性能指数、光合驱动力明显高于上部的叶片,与对照白榆没有明显差异。试验发现,金叶榆叶片色彩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色彩受光照条件和光合作用状态调控,说明金叶榆叶片色彩是一种生态表现型。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持续干旱胁迫对棉花生长发育、叶片水势、光合特性、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新陆早57号’为试验材料,在土壤水分试验场内,设置3个水分处理(正常、轻度干旱、重度干旱),研究不同干旱程度下棉花发育期、叶面积、干物质、产量、叶片水势、光合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面积指数、光合物质积累量、籽棉产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qP)呈下降趋势,叶片水势先下降后上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则呈上升趋势,且随干旱程度的加剧而增加。经统计分析,干旱胁迫下PnTrGs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干旱胁迫持续15天后,重度干旱胁迫下YieldqPqN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轻度干旱差异不显著。PnTrGsYieldqPqN均能反映棉花叶片水分状况,但YieldqPqN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对野生一粒麦(T.boeoticum)和普通小麦品种品七(T.aestivum.cv.Pin7)开花期不同绿色器官光合速率(Pn) 、 色素含量、 PSII活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野生一粒麦各器官(旗叶叶片、叶鞘、穗下节间、 穗)的光合速率均明显高于栽培品种品七,这与各器官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多的叶绿体基粒片层数目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