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菌种和辅料对鸡粪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菌种和辅料对鸡粪堆肥效果的影响,试验以鸡粪和木屑、稻壳为发酵原料,分别添加酵母菌和乳酸菌,研究菌种和辅料对鸡粪发酵过程中温度、大肠杆菌群数和臭味的变化。结果发现:(1)添加酵母菌组的发酵最高温度达到67.6℃,比乳酸菌组高6.9℃,且酵母组发酵温度在55℃以上持续了16天,比乳酸菌组多5天,两组均高于对照组(55.9℃和5天);(2)添加木屑组的发酵最高温度比稻壳组高2.2℃,55℃以上的持续时间多3天;(3)酵母菌组、乳酸菌组的粪中大肠杆菌的数量由105个/g下降到102个/g,其粪臭味分别在第7天和第8天消失。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在鸡粪中添加酵母菌和木屑的堆肥发酵效果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2.
发酵床不同垫料配比前期发酵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床养殖技术是基于控制畜禽粪便排放与污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养殖技术,其技术核心在于养殖垫料的调配与管理。按照各处理垫料总重量相同,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垫料(CK)、70%常规垫料+30%玉米秸秆(30% S)、40%常规垫料+60%玉米秸秆(60% S)、10%常规垫料+90%玉米秸秆(90% S)、20%常规垫料+60%玉米秸秆+20%沸石(60% S+20% Z),研究畜禽进入发酵床前垫料堆积阶段的发酵特征。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垫料堆积2~4天后温度可升到45℃左右,并可保持1~3天;各处理垫料含水率、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均呈降低趋势;pH值缓慢升高;电导率在整个发酵期间变化不明显。其中30% S处理发酵效果最好,温度在高温期和降温期均高于其他处理;其含水率、全氮和有机质分别下降了16.23%、26.31%和37.06%;pH值则升高了7.13%。综合判断,本试验条件下常规垫料和玉米秸秆按30% S混合进行前期发酵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木耳菌糠和鸡粪混合堆肥改良盐碱土壤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食用菌菌糠和鸡粪混合堆肥改良盐碱土壤的潜力。笔者研究了木耳菌糠和鸡粪混合堆肥的物理指标,并用混合肥施用盐碱土壤栽培大蒜,测定大蒜苗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添加一定比例木耳菌糠的盐碱土壤栽培大蒜(对照组),大蒜苗生长指标好于不添加木耳菌糠的盐碱土壤(空白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木耳菌糠和鸡粪的盐碱土壤栽培大蒜(发酵组),大蒜苗生长指标好于仅添加木耳菌糠的盐碱土壤(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也明显好于不添加木耳菌糠的盐碱土壤(空白组),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交互试验数据分析,混合堆肥的最佳条件:菌糠添加量15%,鸡粪添加量8%,堆肥含水量45%。由此说明,盐碱土壤添加木耳菌糠和鸡粪混合堆肥物,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且对于农业废弃物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禾长蠕孢菌代谢物抑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充分研究利用现有的生防菌菌种资源,进行了禾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 Rabenhf.sp.echinochlone,HGE)发酵液及发酵液粗提物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初步探讨。采用平板打孔灌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比较了禾长蠕孢菌发酵原液、粗毒素及对照药剂20%噻菌铜、72%农用链霉素和叶枯唑对水稻细条病菌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禾长蠕孢菌的代谢产物粗毒素对水稻细条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发酵床养猪废垫料为替代料的毛木耳菌丝培养基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发酵床养猪垫料废弃资源作为毛木耳培养料的再利用技术,以毛木耳781 为试验菌种,采用试管培养的方法,探讨发酵床养猪废弃垫料以不同比例替代麦麸、木屑的培养基质配方对毛木耳菌丝生长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发酵床腐殖质代替50%木屑的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培养后期的持续生长力最强。试验证实,纤维含量丰富的发酵床养猪废垫料,适宜作为毛木耳菌丝培养的木屑替代料,其最大替代比例为50%,可有效促进菌丝生长速度与持续生长势;而以发酵床养猪废垫料替代部分麦麸作为培养料,则明显削弱菌丝后期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原料牛乳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组合对荷斯坦奶牛原料乳脂肪酸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18头体重、年龄、胎次相近,处于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3组,每组6头。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基础上调整粗饲料中干草比例,为对照组(TMR+羊草100%)、试验组1(TMR+羊草50%+苜蓿50%)、试验组2(TMR+羊草50%+苜蓿25%+秸秆25%)。在试验开始第1天、第25天、第50天采集奶样,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原料牛乳脂肪酸。结果表明:(1)试验组1和对照组的t10,c12-CLA含量差异显著(P<0.05)。(2)试验组1和2较对照组C20:1分别下降了16.67%和33.33%。(3)对照组和试验组1的C14: 1/C14:0均呈下降趋势,而试验组2的C14:1 /C14:0是先下降再上升(P<0.01)。(4)对照组n3/n6比值增加趋势变缓,试验1组对n3/n6比值的增加效果最强,试验组2次之。  相似文献   

7.
发酵床不同垫料配比对肉鸡生长性能及鸡舍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养殖试验,比较了发酵床不同垫料配比对肉鸡生长性能及鸡舍环境的影响。按照总重量相同原则,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垫料(CK)、70%常规垫料+30%玉米秸秆(30% S)、40%常规垫料+60%玉米秸秆(60% S)、10%常规垫料+90%玉米秸秆(90% S)、20%常规垫料+60%玉米秸秆+20%沸石(60% S+20% Z)。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耗料、料肉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处理30% S料肉比最低、死淘数最少;(2)各处理垫料含水率和氨浓度随肉鸡的生长逐渐升高,其中30% S处理含水率比CK降低了12.91%,平均氨浓度比CK降低了7.96%。综合判断,本试验条件下常规垫料和玉米秸秆按30% S混合作垫料饲养肉鸡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应用正交设计优选秸秆降解菌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利用正交设计筛选秸秆降解菌组合的方法,优选产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的秸秆降解菌的组合。利用正交设计以玉米秸秆粉为发酵底物,检测分析不同组合的降解率及酶活;采用平板拮抗试验测定组合内菌株间的拮抗作用,检测筛选的效果。结果表明,降解菌不同组合之间玉米秸秆降解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筛选出最佳组合为A1B3C1D4E1F2G1,即接种量F-11为1 mL,XX-10为2.0 mL,G-09为1.0 mL,降解率超过对照10%以上。部分降解菌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秸秆降解率与组合内降解菌株的组成有关。正交试验设计是筛选秸秆降解菌最佳组合的一种有效方法,筛选出的降解菌最佳组合秸秆降解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一种促进鸡粪快速发酵腐熟、生产优质有机肥料的技术体系。以鸡粪为主要原料,添加定量滤泥以及按不同比例添加金针菇菌糠堆制生产有机肥,测定不同配比堆料发酵过程的温度、pH值、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和种子发芽率等有机肥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添加菌糠能有效缩短鸡粪堆肥发酵腐熟时间,不同配方处理生产有机肥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有机肥新标准NY/T 525-2021的要求。其中以30%菌糠、60%鸡粪和10%生物干化污泥配合处理的发酵腐熟时间最短,该处理生产的有机肥的总养分含量达10.33%,有机质含量48.5%,含水量32.5%,种子发芽指数106.2%,pH 7.38。菌糠与鸡粪按科学配比堆肥是大宗农业废弃物料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油菜秸秆适宜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油菜秸秆的粒径长度、C/N比、含水量、氮源对油菜秸秆堆肥发酵的性能参数,包括堆肥温度、C/N比、秸秆发酵后的浸提液种子发芽指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长度、氮源和含水量对油菜秸秆堆肥发酵效果的影响显著,而在本试验所设置的C/N比值范围内,C/N比对油菜秸秆堆肥发酵效果的影响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以及从能耗和成本角度考虑,确定油菜秸秆发酵宜采用粒径长度为5cm,C/N比值为25,含水量为70%,氮源为鸡粪的组合进行堆肥发酵。  相似文献   

11.
以甘蔗品种‘福农39’和‘新台糖22’的茎尖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和不同茎尖部位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的效应。结果表明:添加3.0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甘蔗品种‘福农39’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佳。在此浓度下,‘福农39’和对照‘新台糖22’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到98.9%和97.8%;茎尖生长点基部(较粗的一端)以上0?3 cm的部位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福农39’和对照‘新台糖22’该部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到了97.8%和88.9%;添加2.0 mg/L 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甘蔗品种‘福农39’愈伤组织的分化诱导效果最好。在此浓度下,‘福农39’和对照‘新台糖22’愈伤组织分化出苗率分别达到了57.4%和74.1%;茎尖生长点基部以上0?3 cm部位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出苗率最高,‘福农39’和对照‘新台糖22’在该部位的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率分别达到了41.5%和54.8%。本研究为后续‘福农39’转基因研究及健康种苗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豆粕发酵液对香蕉幼苗枯萎病防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豆粕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笔者使用从发酵菌液中分离得到的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有拮抗效果与促生效果(即非抑制效果但对香蕉植株有促生作用)的菌液及混合菌液,分别对香蕉幼苗进行伤根淋菌、未伤根淋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对香蕉枯萎病均有不同程度地防效。其中,使用混合发酵液对未伤根的香蕉幼苗进行淋菌处理,可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增加游离脯氨酸的含量,降低MDA值,对香蕉枯萎病防效达到94.3%。  相似文献   

13.
土壤拮抗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获得高效广谱的原始拮抗细菌菌株用于油茶病害的防治,并探索其生物防治效果。从土样中分离到223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发酵产物活性测定进行拮抗菌筛选。结果表明:以油茶炭疽病菌和根腐病菌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初步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21株,其抑菌圈宽度在5.0~12.5 mm,占分离到的细菌总数的9.9%,其中菌株Z26抑菌效果最好;复筛表明21个菌株发酵液对供试6种植物病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有8株对油茶炭疽病菌抑菌效果良好,有4株对油茶根腐病菌抑菌效果良好,其抑菌圈宽度≥10.0 mm,分别占被测菌的38.1%和19.0%,菌株Z26抑菌效果最好;发酵产物活性测定表明6个菌株的发酵液能完全抑制油茶炭疽病菌生长,效果明显,过滤液抑菌率为33.3%~58.3%,效果不明显,抑菌率超过50.0%的只有Z17、Z26 2个菌株。由此可知,菌株Z17和Z26对油茶病害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可作为油茶病害的备选拮抗菌株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Protein feed are produced from the mixtures of chicken manure and wheat bran with the aspergillus oryzae and geotrichum candidum by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at the same time, nitrogen source (urea) was added to the culture in the course of the fermentation.The contents of protein and amino nitrogen in the chicken manure feed reach 20.70% and 19.74% and the amino nitrogen in culture change from 56.89% to 95.36%. The feed is very tasty and can replace partial formula feed. The result of feeding pig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daily gain is increased by 10.83%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相似文献   

15.
甘薯是我国的粮食作物之一,通过引进苏薯8号、鄂薯3号、鄂薯4号、鄂5205、渝薯153、渝薯162、渝薯123、渝I2-8八个优良甘薯品种,并以当地“板栗甘薯”为对照进行引种试验。对引进甘薯品系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薯数及大中薯数情况、块根产量和薯块烘干率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苏薯8号的经济产量较高,性状较好,在玉溪甘薯生产上开发利用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16.
改良睾丸酮丛毛单胞菌降解鸡粪甾体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利用经改良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e C.t)的3种菌株降解鸡粪中的甾类物质污染,探讨建立改良菌降解鸡粪中甾类物质污染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基因改造的3种菌株Pktac-A8、C.test+Pa、C.test+Pb中,以C.test+Pa菌株对胆固醇降解率最大,且与其他菌株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各菌株降解胆固醇的最适温度为30℃;最佳降解时间为15天;鸡粪含水量为66.7%时是降解胆固醇的最适宜湿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大豆磷脂替代基础日粮(对照组)中0.5%、1%和1.5%的玉米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用120羽0日龄的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5羽鸡作为试验对象。结果表明,用大豆磷脂替代日粮中的玉米使肉鸡42日龄增重分别提高了2.1%、4.4%和8.7%;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3.5%、5.2%和8.1%;饲养成本分别下降了2.3%、3.5%和5.8%;胸肌率分别提高了14.7%、0.9%和-0.49%,腹脂率分别提高了11.06%、20.28%和44.7%。同时,又选用180羽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5羽鸡。A组为空白对照,B组为添加抗生素(黄霉素5mg/kg)试验组,C、D、E、F组分别为添加大豆活性肽0.2%、0.4%、0.6%、0.8%(固态,含活性肽40g/kg)的试验组。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生产性能上,大豆活性肽可显著提高肉仔鸡日增重和采食量,在提高屠宰率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②在经济效益上,大豆活性肽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增加毛利润。试验证明,大豆活性肽可以有效应用于肉仔鸡生产中,其最适添加量为0.6%,优于使用抗生素(黄霉素5mg/kg)。  相似文献   

18.
以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中1 202份甘蔗杂交品种为材料,根据23个数量和质量性状,从分组原则、组内取样比例、组内取样方法3个层次探讨构建甘蔗杂交品种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共形成26种取样策略;同时设10个总体取样量梯度,确定最佳的总体取样量。分组原则以原产地、种植区域、总体聚类进行分组及不分组的大随机;组内取样比例按组内个体数量的简单比例(P)、平方根比例(S)、对数比例(L)和多样性比例(G)确定;组内取样方法采用聚类(C)和随机(R) 2种方法;10个总体取样量梯度为5%、10%、15%、20%、25%、30%、35%、40%、45%和50%。应用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表型保留比例、表型频率方差、表型方差等5个参数来检验各取样策略的优劣。结果表明,聚类取样优于随机取样;总体聚类分组优于其他分组;在聚类取样中,平方根比例最好,在随机取样中,多样性比例最好;根据取样策略及总体取样量的分析结果最终确认按10%总体取样量,以总体聚类分组、按对数比例在组内聚类取样为构建甘蔗杂交品种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组合,其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总资源库。在此初级核心种质的基础上,加入极值材料和取样极易丢失表型性状的材料共计136份组成最终初级核心种质,占总资源的11.31%。  相似文献   

19.
甘蔗杂交品种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中1 202份甘蔗杂交品种为材料,根据23个数量和质量性状,从分组原则、组内取样比例、组内取样方法3个层次探讨构建甘蔗杂交品种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共形成26种取样策略;同时设10个总体取样量梯度,确定最佳的总体取样量。分组原则以原产地、种植区域、总体聚类进行分组及不分组的大随机;组内取样比例按组内个体数量的简单比例(P)、平方根比例(S)、对数比例(L)和多样性比例(G)确定;组内取样方法采用聚类(C)和随机(R) 2种方法;10个总体取样量梯度为5%、10%、15%、20%、25%、30%、35%、40%、45%和50%。应用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表型保留比例、表型频率方差、表型方差等5个参数来检验各取样策略的优劣。结果表明,聚类取样优于随机取样;总体聚类分组优于其他分组;在聚类取样中,平方根比例最好,在随机取样中,多样性比例最好;根据取样策略及总体取样量的分析结果最终确认按10%总体取样量,以总体聚类分组、按对数比例在组内聚类取样为构建甘蔗杂交品种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组合,其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总资源库。在此初级核心种质的基础上,加入极值材料和取样极易丢失表型性状的材料共计136份组成最终初级核心种质,占总资源的11.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