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强噪声背景下提取微弱信号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导航,射电天文等许多领域.本文介绍了强噪场声中检测出罗兰 C 弱信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建通 《河北渔业》2005,(5):5-5,10
介绍了Vc的基本性质、功能、鱼类对Vc的缺乏症及10种鱼类对Vc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3.
正C1q是构成补体系统C1的重要成分,具有与配体结合的"球形"蛋白结构域,在结构上与肿瘤坏死因子十分类似。当C1q与免疫球蛋白IgM或IgG的Fc段结合后,C1q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C1r和C1s的相继活化,并启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1-2]。C1q还具有清除凋亡细胞、识别病原和调节细胞生长等功能[3-6]。研究人员发现,许多非补体蛋白分子C末端也含有C1q"球形"结构域,并将这些蛋白统称为C1q结构域蛋白(C1qDC蛋白)[7-8],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属于常用的酸性药品,是人体和动物体需求量最大的维生素源,同时也是高效、廉价的消毒杀菌剂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型维生素C对锦鲤生长性能及其组织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按饲料中维生素C有效含量为50、100、150、200 mg/kg的剂量分别添加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和包膜维生素C,进行为期60 d的锦鲤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当分别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100~200 mg/kg和包膜维生素C 150~200 mg/kg (均以有效维生素C含量计)时,锦鲤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较高,尤其是有效维生素C含量分别在150 mg/kg和200 mg/kg时,锦鲤肌肉和肝脏组织维生素C含量最高,且肝脏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肌肉;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对锦鲤的生长促进效果优于添加包膜维生素C。  相似文献   

6.
谈用于水产饲料中的维生素C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维翥 《淡水渔业》1996,26(4):18-20
<正>水产养殖动物可能会出现维C缺乏症.鱼类维C缺乏症包括:食欲下降,生长缓慢,懒散、游泳不正常和一些形态学上的症状,如脊背弯曲,脊柱前凸,破头.虾类维C缺乏症包括外壳下的白斑和黑斑症,软壳,活性下降,肌肉白浊,头大鳃盖外翻,蜕壳不全和死亡率高.为什么会出现维C缺乏症呢?因为水产饲料中的维C即使是按照推荐量添加,但却不能保证养殖动物能获得必需的维C量.普通的维C极易被氧化转变成其它形式,特别是经过加工制造和贮存后,维C的活性几乎全部被破坏.水产饲料中必须添加稳定型的维生素C,现已被水产人士所共识.  相似文献   

7.
刘春  李凯彬  王芳  王庆  聂湘平  王英英  吴淑勤 《水产学报》2011,35(10):1441-1449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等方法,克隆获得剑尾鱼卵黄蛋白原C(Vg C)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剑尾鱼Vg C基因cDNA序列全长4 011 bp,其5′非编码区包含12 bp和3′非编码区包含246 bp;含有一个3 75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 250个氨基酸,推测其编码氨基酸分子量大小为141.7 ku,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卵黄白原C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44%~8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Vg C在剑尾鱼肝脏中表达量最高,脾、肾、卵巢中有微量表达,脑、肌肉、鳃中几乎没有检测到表达;对不同时间暴露在雌激素中剑尾鱼肝脏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表达分析的结果表明,Vg C在剑尾鱼肝脏中第5天表达量最高,随后降低,第9天后维持相对较低的表达量。研究首次克隆了剑尾鱼Vg C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对Vg C在剑尾鱼体内表达组织器官分布及雌激素诱导后不同时间表达谱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剑尾鱼生殖生理及环境污染物监测应用等不同领域研究打下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福鼎市城郊某土池小鳖场。1997年12月初引进鳖苗1000只,饲养半年成活900多只,到1998年6月初突然发病。病鳖不吃饵料后3-4天死亡。曾用多种抗生索内服治疗无效,31天中死亡249只。7月4日邀访笔者诊治。临床症状:6月2日开始发病。病鳖精神不好,绝食后3-4天死亡。用多种抗生素拌料内服,均无法控制病情。每天死亡6-8只,引天已死亡249只。7月2目换他时发现70%以上的鳖已发病,表现鳖底板血管充血。送诊病鳖10只途中死亡2只。临床检查,病鳖虚弱,伸缩头颈无力,底板血管充血。抓在手中的病鳖,挣扎后血管末梢出血,血如珠冒出,抹拭掉…  相似文献   

9.
劳兰C的几何定位原理与劳兰A相同,位置线就是离两个发射台的距离差为常数的轨迹线,假定地球是平面,那么发射台的位置就构成了图所示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C(以下称Vc)是生物的生命活动及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它与许多催化、氢化、还原反应的酶有关,是辅酶的—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生物体的热量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水产养殖中是不可缺少的。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获得成功,而Vc作为添加剂在饲料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C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伍惠生 《河南水产》2000,(3):1-23,25
维生素C,又称丙种维生素,VitaminumC,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简称维C或Vc。维生素C是一种酸性己糖衍生物。化学名称为L—3—氧带苏己糖醛酸内酯。分子式为C_6H_8O_6,分子量为176.1。1维生素C的性状 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有酸味,久置色渐变微黄色,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反应。稍溶于乙醇,微溶于甘油,不溶于乙醚和氯仿。熔点为190℃。抗坏血酸钠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略带酸味,只溶于水,基本上不溶于乙醇、乙醚等。在220℃时分解。 维生素C是动物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维生素C参与动物体内氧化还原过程,影响核酸的形成,又是某些酶和辅酶的组成部分。它是增进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辅助药物。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水产动物不具备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必须由饲料供给。维生素C极不稳定,在饲料制作过程中易被大量破坏,致使饲料提供的维生素C满足不了水产动物需要,降低生产性能。为解决这一问题,经常采用添加稳定型维生素C的办法。目前市场上稳定型维生素C主要有三类:Vc硫酸酯、Vc磷酸酯和包膜维生素C。三类产品各有优劣,根据养殖品种进行科学选择非常重要。 1.稳定性分析 Vc硫酸酯、Vc磷酸酯和包膜维生素C中,硫酸酯和磷酸酯稳定性强于包膜维生素C,但维生素C含量低于包膜维生素C。虾蟹饲料多选用硫酸酯和磷酸酯,鱼类饲…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水产养殖事业的飞跃发展,我市区的海水人工养殖对虾事业也正在蓬勃兴起。1982年夏季,我们考察了国营海洋红农场对虾养殖场。了解到他们日投饵量最多时达十万斤以上,目前全是用摇橹舢板投撒,工人劳动强度很大,质量也达不到要求(撒的不匀)。  相似文献   

14.
我厂制造的8154C型渔轮是8154型渔轮的改进型。原8154型渔轮制冷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卧式平板冻结机的纵向安装,船体横摇时,鱼块(每盘冻鱼重15公斤)会滑出来砸伤操作人员。另外,由于热力膨胀阀使用的局限性,制冷压缩机“敲缸”的危险随时都能发生。为了避免出现事故,操作人员必须对制冷压缩机间断开车,使热交换器中液体缓慢蒸发。  相似文献   

15.
吴凡 《畜禽业》2005,(1):19
1维生素C与应激尼日利亚的科学家在热带气候的肉用小鸡饲料中添加VC。在相同的饲料供给量下,饲料中添加VC的与未添加的肉用小鸡比较,死亡明显减少,体重明显增大了。他们认为1.5~2.0g/穴kg·饲料雪VC含量便足以补充其缺乏。生产实际中,如给予预防量的VC可减小鸡在高温、高湿、饲料和饮水突然中断、免疫接种、疾病、换羽、断喙、捕捉、噪音、移舍等不同的应激状态所受到的不利影响。2维生素C在免疫中的作用Pardue博士认为,在应激期间,当鸡免疫机能下降时,VC的补充将改善应激因子对鸡免疫的影响。首先,VC作为一种氧化剂,通过自由基对细…  相似文献   

16.
一、劳兰系统发展概况,劳兰系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脉冲双曲线定位系统。劳兰A发射台国外1970年已有83个,遍及全世界。我国从1968年至1974年先后在沿海建立了九个劳兰A发射台。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锦鲤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其组织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设计了0、20、40、80、160、320 mg/kg等6个不同维生素C添加水平,分别投喂锦鲤[初始平均体质量为(10. 21±0. 02) g],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锦鲤增重率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 0. 05),试验组之间锦鲤的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 0. 05);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对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 0. 05),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的趋势,且肝脏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肌肉中维生素C含量(P 0. 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血清LZM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 0. 05),80、160、320 mg/kg组锦鲤血清SOD、CAT和AK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 mg/kg试验组(P 0. 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促进锦鲤的生长发育和增强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草鱼补体蛋白5a (complement component 5a,C5a)、补体蛋白5a受体(C5a receptor,C5aR)和凝血因子Ⅱ(blood coagulation factorⅡ,FⅡ)在感染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时的蛋白表达和相互作用,针对草鱼C5a和FⅡ蛋白构建了原核表达体系、针对草鱼C5aR蛋白构建C5aR-KLH偶联物,纯化蛋白,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3种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Co-IP)和拉下(pull down)实验检测3种蛋白表达与互作关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5a和C5aR在健康草鱼的肝脏、脾脏、肾脏、头肾、肠、鳃和肌肉中均有蛋白表达,FⅡ在肝脏、脾脏和肠中表达,而在肾脏、头肾、鳃和肌肉中不表达;在感染GCRV的草鱼肝脏组织中C5a、C5aR和FⅡ蛋白均随病程进展呈现上升趋势。Co-IP结果显示,在GCRV处理后,C5a、C5aR和FⅡ蛋白具有相互作用关系。pull down结果显示,C5a pull down共鉴定得到C3、RIG-I等2...  相似文献   

19.
江西会昌县石壁坑水库,1996年10月建起了102只网箱养鲤,1997年2月发现有少部分鲤鱼鳃盖凹凸不平.呈拱状形,严重者脊椎变形变软,相当部分鲤生长缓慢,有的烂皮肤,且不易愈合。常出血,感染水霉、烂鳃、肠炎等疾病而死亡,导致成活率低。根据上述症状,笔者初步诊断为鲤鱼维生素C缺乏症,可能系鲤鱼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不足引起。一、治疗立即到药店购买维生素C九.每公斤鲤鱼每天用3OO毫克维生素C粉末拌入饲料中投喂,15天后上述病症明显减轻.服用25~30天后检查.没有病症出现,但还有维生素C缺乏症而引发的后遗症。二、讨论与小结…  相似文献   

20.
白梅  周凯 《海鲜世界》2006,(3):51-52
维生素C(Vc)又名抗坏血酸.Vc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含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同时具有强有机酸性和强还原性.Vc磷酸脂镁是Vc的一种稳定型磷酸盐其摄入动物体内即可释放出Vc.一方面,作为细胞内酶的辅因子参与胶原蛋白、儿茶酚胺、类固醇激素合成,调节肽酰胺化、矿物质代谢,另一方面,作为细胞内外重要抗氧化剂,在抗应激、调节免疫等功能上起重要作用.Vc是水产饲料中不可缺少的维生素之一,因为绝大多数鱼类不能自身合成Vc,它们所需的Vc必须从饵料中获得,因此鱼类比畜禽更容易出现Vc缺乏症.缺乏Vc时,鱼类生长缓慢,脊柱弯曲,皮肤及内脏出现出血等症状(王利,汪开毓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