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种主要黄瓜病毒抗性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欧洲八号×秋棚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对群体和亲本进行了小西葫芦(Cucurbitapepo L.)黄化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Papaya ringspot virus watermelon strain,PRSV-W)和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3种病毒的病情指数在黄瓜RIL群体呈双峰分布,表明对ZYMV、PRSV-W和WMV的抗性是受主基因控制的性状.利用Joinmap软件进行连锁分析,发现ZYMV和PRSV-W与WMV连锁,3个抗病基因的排列顺序和遗传距离是WMV-6cM-ZYMV-7cM-PRSV-W.根据AFLP、SSR和RAPD标记结果构建了一个黄瓜遗传图谱,3个抗病毒病基因被定位于第二连锁群.  相似文献   

2.
以当地长期规模种植的早青西葫芦(美洲南瓜)为对照,选入口感好、商品价值高、具不同特性的中国南瓜品种参试。对各品种开花、结果习性和果实性状、小区产量及植株抗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福满88植株中蔓,抗病毒病,产量和商品价值都明显优于当前生产中普遍种植的(早青西葫芦),产值至少可提高1200元/667 m2。福满88可作为更替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郭鹏飞  张筱茜  韩文  张坤  刁明 《水土保持学报》2018,32(4):109-114,121
2016年和2017年在北方寒旱地区日光温室西葫芦栽培中,灌溉定额为269.87mm,设置2个滴灌频率(低频W1:7天1次,高频W2:2天1次)和2个氮素水平(适氮N1:375kg/hm~2,高氮N2:565kg/hm~2),研究不同处理对温室西葫芦土壤水分、硝态氮分布及西葫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频(W2)滴灌提高了0—4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减少了水分的深层下渗。(2)高氮(N2)施肥各土层硝态氮含量较高,适氮处理配合高频次滴灌根区0—40cm硝态氮含量维持在相对适宜水平,40—80cm土层硝态氮含量相对较低,提高滴灌频率可降低氮素向深层淋失的风险。(3)在适氮(N1)水平下,西葫芦产量对于滴灌频率敏感,而对于高氮(N2)水平,提高滴灌频率,产量增加不显著。(4)在定额滴灌量下,滴灌频率对西葫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施氮肥对西葫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5)W2N1处理更有利于西葫芦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推荐北方寒旱地区日光温室西葫芦施氮量为375kg/hm~2,灌溉频率为2天1次。  相似文献   

4.
选用不同种类的腐植酸作为引发溶液,以无离子水引发作为对照,通过分析低温胁迫下西葫芦的发芽活力、幼苗地上部和根系指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和过氧化物含量,为腐植酸引发提高西葫芦种子抗低温胁迫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腐植酸引发可以提高低温胁迫下西葫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缓解低温对西葫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加幼苗的芽高、下胚轴粗、胚根长、全株干重及根冠比,同时促进幼苗侧根分生,使根粗、根分支数和根尖数增加,总根长、根表面积以及根体积也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葫芦幼苗的生长,提高了低温条件下西葫芦幼苗素质。腐植酸引发可以提高低温下西葫芦幼苗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含量,增强幼苗低温适应性,同时可以提高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歧化酶(CAT)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含量,提高西葫芦幼苗抗氧化能力,其中以生化腐植酸引发对西葫芦低温伤害的缓解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不同浓度外源Ca2+对高温强光胁迫下西葫芦植株幼苗的影响,本试验选用西葫芦(Cucurbitapepo L.)品种"阿兰一代"为试验材料,通过外源喷施不同浓度CaCl2溶液,研究了Ca2+对高温强光胁迫下西葫芦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膜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Ca2+处理(5~20 mmol.L 1)可有效提高高温强光下西葫芦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和膜透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升高;同时西葫芦叶片PS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较高,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较低。说明5~20 mmol.L 1Ca2+处理对高温强光胁迫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同时其热耗散较小。当Ca2+处理浓度超过40 mmol.L 1时对高温强光胁迫缓解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甘氨酸甜菜碱(GB)处理对西葫芦果实贮藏期间冷害和品质的影响,以亚历山大西葫芦为材料,采用外源甜菜碱浸泡的方法,比较分析了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类活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0 mmol·L-1GB处理能有效抑制西葫芦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冷害的发生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保持较高的叶绿素、总酚含量;同时,GB处理抑制了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促进了抗氧化相关的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减少了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从而使西葫芦果实保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综上所述,GB处理能有效减轻西葫芦果实的冷害症状,维持西葫芦果实在低温贮藏期间的品质,本研究为西葫芦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郭锋  吴伟锋  冯瑜  许剑敏  马祥爱 《核农学报》2020,34(10):2335-2342
硒能够缓解镉胁迫对植物产生的毒害。为探明硒(Se)和镉(Cd)交互作用对植物的影响,本研究以西葫芦为材料,采用沙培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Se(0.5、2.0和4.0 mg·L-1)与Cd(0.2、0.4和0.6 mg·kg-1)交互作用对西葫芦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Cd胁迫下,随着Cd浓度的增加,其对西葫芦幼苗的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Se与Cd交互作用对西葫芦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与Se和Cd的浓度有关。不同浓度Se与低中浓度Cd(0.2和0.4 mg·kg-1)交互作用可使Cd胁迫下西葫芦幼苗苗高、鲜重和干重显著增加,与高浓度Cd(0.6 mg·kg-1)交互作用却抑制了西葫芦幼苗的生长。与单一Cd胁迫相比,不同浓度Se与0.2 mg·kg-1Cd交互作用可显著提高西葫芦幼苗SOD和POD活性,不同浓度Se与0.4和0.6 mg·kg-1Cd交互作用抑制了西葫芦幼苗SOD和POD活性,且Cd浓度越高,差异越明显。在高浓度(0.6 mg·kg-1)Cd胁迫下,Se浓度越高,2种元素的交互作用对西葫芦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产生的抑制作用越大。Cd胁迫下,外源Se可以降低西葫芦幼苗Cd含量,同时提高Se含量。较低浓度的Se能够有效缓解Cd对西葫芦幼苗造成的毒害作用,综合来看,2.0 mg·L-1Se与Cd的交互作用对西葫芦幼苗的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最强。本研究表明施加外源Se缓解Cd胁迫对植物的毒害时,应同时考虑Cd的污染程度和施加Se的量,为Cd污染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市场中对西葫芦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地区进行西葫芦的高产栽培,对于不同的西葫芦品种在市场上的需求度是不一样的,只有对种植西葫芦的目的及过程情况掌握好,才能够实现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意义。探析西葫芦种植环境的要求以及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不同茬口的无土栽培基质水浸液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旨为无土栽培基质循环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无土栽培迎茬基质水浸液(Y1)、连茬2 a基质水浸液(Y2)、连茬3a基质水浸液(Y3)和蒸馏水(CK)处理下西葫芦幼苗生长和生理参数的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茬口无土栽培基质水浸液对西葫芦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Y1处理西葫芦幼苗的株高、地上部鲜/干重、地下部鲜/干重、根冠干重比、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叶绿素a/b、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瞬时羧化效率(CE)和瞬时光能利用率(LUE)等都明显增加;Y2和Y3处理西葫芦幼苗的地上部鲜/干重、地下部干重、叶绿素a/b,蒸腾速率(Tr),Gs和细胞间隙CO_2浓度(Ci)等明显降低;Y3处理西葫芦幼苗的根冠干重、Pn、CE和LUE依次降低了33.3%、20.9%、11.1%和16.6%,且不同茬口间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由此可见,连茬3a后无土栽培基质可抑制西葫芦幼苗生长,并能降低其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冷敏果实在低温逆境下的抗寒性强弱,该试验以西葫芦和黄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在不同低温下(2、8、12、20℃)贮藏2、4、6、8、10、12 d过程中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分析不同贮藏温度及时间、成熟期、渗透时间、计量单位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配合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方程,确定其低温半致死温度,以此来判定不同品种冷敏果实抗寒性强弱。结果表明,当渗透时间达到90 min时,电解质外渗率达到稳定状态。贮藏温度越低,贮藏时间越长,电解质外渗率越大。同时分别确定了西葫芦(5.37~6.56℃)、津优黄瓜(6.69~7.86℃)、申青黄瓜(8.04~8.96℃)的半致死温度,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规律符合Logistic方程,决定系数R~2在0.9549~0.9900范围内.抗寒性顺序依次为西葫芦、津优黄瓜、申青黄瓜,且与成熟期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为判定不同品种西葫芦和黄瓜抗寒性强弱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玉米耐深播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及遗传规律,本研究以耐深播性不同的22份亲本及组配的22份F1杂交种为试材,在3、15和20 cm播深下,采用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ADM)分析了13个耐深播性状的杂种优势、遗传效应及配合力大小。结果表明,随播深增加玉米亲本和F1的出苗率、苗长、根长、中胚轴粗及根重降低,而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与胚芽鞘和、中胚轴与胚芽鞘比、胚芽鞘粗、苗重、中胚轴重及胚芽鞘重升高;Pearson和主成分分析(PCA)表明,这13个性状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形成了玉米耐深播响应机制。13个耐深播性状的杂交优势表现明显,F1杂种优势指数介于90.97%~175.64%;除中胚轴与胚芽鞘比、胚芽鞘重外,其余性状均表现为正向中亲和超亲优势。因此培育耐深播玉米品种时不仅需要注重对高亲、中亲及母本等主要基础材料的选择,还需兼顾杂种优势的影响,以提高育种选择效率。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与胚芽鞘和、中胚轴与胚芽鞘比及根长的加性遗传效应占主导地位,育种上可用简单回交法或单交重组法在早代对这些性状进行遗传改良;其余性状同时受加性与显性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调控,这些性状最好在特定播深环境下进行遗传改良,以充分发挥其在特定环境下的杂种优势。13个耐深播性状的双亲一般配合力(GCA)及F1特殊配合力(SCA)间均差异显著,筛选出1份综合加性效应值良好的父本8802A,推测利用优良H21×8802A后代能改良创制一些优良耐深播玉米材料。本研究为玉米耐深播新品种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氮肥高效利用,实现氮素污染减排,选用膨润土和生物炭作为包膜材料,结合硝化抑制剂制备包膜尿素。设置包膜尿素淋溶模拟试验收集淋溶液,结合静态箱法收集N2O,通过分析NH4+-N,NO3--N淋失量和N2O排放通量对包膜尿素氮素污染减排潜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膨润混合土生物炭包膜尿素(F4)NH4+-N淋溶损失率最低,较纯化肥尿素(F1)NH4+-N淋溶损失率降低19.76%。(2)硝化抑制剂型膨润土生物炭包膜尿素(F5)NO3--N淋失率最低,较F1降低16.74%。(3)F5同时具有最优的N2O减排效果,N2O排放量较F1降低77.8%。F5氮素减排效果最优,其减排机制在于一方面硝化抑制剂可以从化学过程控制硝化和反硝化进程,延缓尿素酰胺态氮的水解和铵态氮的硝化,在降低NO3--N淋失的同时可以实现N2O减排。另一方面F5的包膜材料膨润土和生物炭可以通过吸附作用将更多的NH4+-N富集在土壤表层,从而显著降低NH4+-N淋失。综上所述,硝化抑制剂型膨润土生物炭包膜尿素氮素污染减排潜力最优,可使NH4+-N,NO3--N和N2O分别减排15.24%,16.74%和77.8%。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处理对温室膜下滴灌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针对我国设施农业肥料利用效率偏低的现状,采用滴灌施肥技术,以甜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施氮频率对甜瓜氮磷钾吸收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保证甜瓜产量的前提条件下,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达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目的。【方法】以甜瓜品种‘一品天下208’为试材,在温室内进行了覆膜滴灌种植试验。根据温室内收集的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修正公式确定灌水量,采用1.0ETc进行灌水。试验设置3个氮肥水平,85 (N1)、125 (N2)、160 kg/hm2 (N3);3个施氮频率,5 d (F5)、10 d (F10)、15 d (F15),共9个处理,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膨大期测定甜瓜叶片净光合速率,成熟期测定干物质累积量、氮磷钾吸收量、产量及品质。【结果】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甜瓜净光合速率随施氮频率的增加而增大,高频次施氮处理 (F5) 的净光合速率均大于中频次施氮处理 (F10) 和低频次施氮处理 (F15),平均增加了17.4%和56.1%。在同一施氮频率下,高氮处理 (N3) 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均高于低氮处理 (N1) 和中氮处理 (N2),平均增加了22.6%和9.8%。在低氮 (N1) 和中氮 (N2) 条件下,提高施氮频率能够促进甜瓜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吸收量,而在高氮 (N3) 条件下,F5和F10处理下的甜瓜产量差异不显著 (P < 0.05)。在相同施氮频率条件下,高氮处理 (N3) 的产量为25.30 t/hm2,均高于低氮处理 (N1) 和中氮处理 (N2),平均增加了7.2%和0.4%,但是高氮 (N3) 处理与中氮 (N2)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P > 0.05)。在同一施氮频率下,中氮处理 (N2) 的果肉品质最佳,施氮量不足或者过量都不利于甜瓜品质的改善;在同一施氮水平下,中频次施氮处理 (F10) 下的果肉品质均高于高频次施氮处理 (F5) 和低频次施氮处理 (F15)。【结论】施氮量和施氮频率控制在125 kg/hm2和10天时,甜瓜的品质最佳,产量略低于施氮量160 kg/hm2 和施氮频率5天。但从化肥减量和降低人工成本角度考虑,N2F10是最佳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了3种聚磷酸磷肥不同施用技术对石灰性土壤滴灌棉花生长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石灰性土壤上聚磷酸磷肥在滴灌棉花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以棉花为供试材料进行了滴灌盆栽试验。用聚合度为2.3、1.8的聚磷酸铵和聚合度为3.0的聚磷酸钾分别与常规磷酸二铵混合,得到3种含聚磷酸的掺混磷肥,依次表示为APP1、APP2和KTPP,掺混磷肥中3%的P2O5来自聚磷酸磷肥。在施磷量均为P2O5 0.2 g/kg土壤前提下,每个掺混磷肥设基追比7∶3 (F7∶3),1∶1 (F1∶1)和3∶7 (F3∶7) 3个处理,同时设置不施磷肥对照(CK),共10个处理。棉花出苗后110 天收获,测定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和含磷量,同时分别测定0—8和8—16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  【结果】  3种供试聚磷酸磷肥在0—8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以F7∶3处理显著低于F1∶1和F3∶7处理,8—16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3个施用比例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在F7∶3处理下,0—8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以KTPP处理显著高于APP1和APP2。在F1∶1和F3∶7处理下,0—8和8—16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为KTPP和APP1显著高于APP2。F1∶1处理棉花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均高于F7∶3和F3∶7处理。F1∶1处理棉花结铃数最高,F3∶7处理最低。F1∶1处理下,KTPP和APP1棉花结铃数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APP2。F7∶3和F1∶1处理棉花地上部吸磷量和磷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F3∶7处理。在F1∶1和F3∶7基追比处理下,棉花地上部吸磷量和磷肥利用效率均表现为KTPP显著高于APP2,而APP1处于两者间。  【结论】  3种不同聚磷酸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上对棉花的肥效表现为聚磷酸钾最优,其次为聚合度为2.3的聚磷酸铵,聚合度为1.8的聚磷酸铵效果略差。3种聚磷酸磷肥均以基追比1∶1施用棉花生物量积累和棉花磷肥利用率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Wild melon diversity in India (Punjab Stat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e present here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wild melon accessions from northern India. The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43 wild melon accessions collected from the six agro-ecological regions of the Punjab State of India was assessed by measuring variation at 16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loci,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plant habit and fruit morphological traits, two yield-associated traits, root nematode resistance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ascorbic acid, carotenoids, titrable acidity). Variation among accessions was observed in plant habit and fruit traits and wild melon germplasm with high acidity and elevated carotenoid content and possessing resistance to Meloidogyne incognita was identified in the collection. A high level of genetic variability in wild melon germplasm was suggested by SSR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using SSRs of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between wild melons from the north and other melons from the south and east regions of India and also reference accessions of cultivated melon from Spain, Japan, Korea, Maldives, Iraq and Israel, showe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among Indian melon accessions and that Indian germplasm was not closely related to melon accessions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 highly drought tolerant accession belonging to var. agrestis Naud. was also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有机肥浸提液可随水灌溉,研究灌溉频次和灌水量对甜瓜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有机甜瓜优质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方法】  甜瓜小区试验采用随水滴灌施肥方法。所用有机肥浸提液是由腐熟干猪粪、牛粪、羊粪分别与水按1∶10质量比混合浸提72 h过滤后得到,再将3种滤液以4∶1∶1体积比混合,稀释4.3倍用于甜瓜施肥。试验设3个有机肥浸提液灌溉频次:施用8次,每次每株750 mL (F1);施用12次,每次每株500 mL (F2);施用16次,每次每株375 mL (F3)。单株灌水量设两个水平:W1为果实膨大前按日蒸腾蒸发量的120%灌溉,之后按其140%灌溉,W2两个时期灌水量分别为日蒸腾蒸发量的140%和160%。果实成熟后用SPME-GC-MS技术测定甜瓜果实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及纤维素含量。  【结果】  甜瓜果实中共检测出71种挥发性成分,其总含量各处理从高到低顺序为F2W2 > F1W1 > F3W1 > F1W2 > F3W2 > F2W1。6个处理中,共有挥发性物质为21种,其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与挥发性物质总含量排序一致。在W1下,果实特征香气物质含量以F1最高;而在W2下,其含量随着有机肥浸提液灌溉频次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与前者变化趋势正好相反。相同有机肥浸提液灌溉频次条件下,变化规律不明显。其中,F2W2处理特征香气物质含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中等有机肥浸提液灌溉频次及高灌水量有利于甜瓜果实特征香气物质的形成。而不同处理对果实纤维素含量的影响与前两者不同,在低灌水量条件下,随着有机肥浸提液灌溉频次的增加,果实纤维素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高灌水量条件下,果实纤维素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而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果实纤维素含量明显下降。其中,F2W1处理的甜瓜果实纤维素含量最高,为1.3 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出8.3%~227.5%。对不同处理甜瓜果实芳香物质及纤维素含量进行隶属函数值法评价,综合排名顺序为F2W2 > F1W1 > F3W1 > F3W2 > F2W1 > F1W2。并且F2W2处理的甜瓜产量最高,达到1.8 kg/m2。  【结论】  不同有机肥浸提液灌溉频次及灌水量处理对甜瓜果实各类挥发性物质及含量的影响与对果实特征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影响规律一致。在本试验条件下,F2W2处理可以同时兼顾甜瓜果实芳香物质含量、纤维素含量及产量,为较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7.
Forty-four Asparagus officinalis cultivars, gene bank accessions and breeding lines as well as thirty-four accessions of wild relatives of Asparagus were evaluated for resistance to Asparagus virus 1. Three different test strategies were develop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individual plants: (1) natural infection under field conditions, or two vector-mediated infection assays using the green peach aphid Myzus persicae (2) in an insect-proof gauze cage or (3) in a climate chamber. The AV-1 infections were verified by DAS-ELISA and RT-PCR approaches. All tested 660 individual plants of A. officinalis germplasm were susceptible to AV-1 infection. In contrast, in 276 plants of 29 Asparagus wild accessions no virus infection could be detected. These resistant accessions comprised of nineteen diploid, tetraploid and hexaploid species of both the Eurasian clade and the African clade of the asparagus germplasm. Data of the AV-1 resistance evaluation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genetic distance of the resistance carrier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breeding.  相似文献   

18.
江川  朱业宝  张丹  陈立喆  王金英 《核农学报》2019,33(10):1883-1892
为挖掘和利用福建漳浦普通野生稻稻瘟病抗性资源,采用自然诱发对福建漳浦普通野生稻2个居群(石湖潭和古糖)67份材料的苗瘟、叶瘟和穗瘟进行抗性鉴定评价,并用Pi9、Pid2、Pi5、Pi2、Pi54和Pikm共6个抗性基因的功能标记分析基因型。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病级差异明显,变异系数在31.65%~43.46%之间,苗期平均病级为7.51,分糵期和成熟期平均病级分别为5.15和5.84,2个自然居群3个时期的稻瘟病抗性差异不显著,筛选出M1044、M2010和M2016共3份表现中抗(3级)的材料。漳浦野生稻稻瘟病总体抗性差,易感稻瘟病。苗瘟与叶瘟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穗颈瘟与苗瘟和叶瘟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和0.41。67份材料中,4份含有稻瘟病Pi9抗性基因、17份含有Pi5抗性基因、23份含有Pi54抗性基因、2份含有Pikm抗性基因,均不含Pi2、Pid2这2个抗性基因;材料含有的抗性基因数量在0~3个之间,其中有30份材料不含所检测的抗性基因,29份材料含1个抗性基因,7份材料含2个抗性基因,1份材料含3个抗性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漳浦野生稻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马铃薯耐盐性,筛选耐盐种质资源,本研究以164份二倍体马铃薯杂种后代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进行NaCl胁迫处理,测量盐胁迫和对照条件下杂交后代和亲本的芽长、芽鲜重、芽干重、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6个形态指标,然后运用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以亲本为对照,比较综合评价D值,筛选出26个耐盐无性系和10个盐敏感无性系;利用6个形态指标和D值分别聚类分析,166个无性系均被分为4个耐盐性不同的类群,表明可以分别利用6个形态指标和D值进行聚类,筛选出在同一类群中共同包含的无性系,提高耐盐评价的精确性;后代无性系根长相对值平均值较高(62.5),且聚类分析后,第一类群和第二类群的根长相对值的差异较小,说明根长不是理想的形态筛选指标,可以考虑用主根数替代根长,作为耐盐筛选的形态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为快速评价大量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耐盐性和马铃薯耐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中国南瓜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以中国南瓜高代自交系N87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构建中国南瓜突变体库。将材料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中处理不同时间,并对诱变后代的表型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诱变后南瓜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及幼苗生长状况为指标,筛选出1.6% EMS处理12 h为中国南瓜种子最佳诱变条件。使用最佳诱变条件处理10 000粒中国南瓜种子,构建了由725个M2家系组成的中国南瓜突变体库,该突变体库在叶片、株型、生殖器官、果实等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变异,总变异频率达11.2%。通过构建和分析F2分离群体,明确白花突变和短蔓突变为单基因隐性突变。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中国南瓜突变体库,不仅丰富了中国南瓜种质资源,还为中国南瓜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